跳至內容

「Wikipedia:格式手册/列表」: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 Edit via Wikiplus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第1行:
{{subcat guideline-en|格式指引|3=WP:LIST}}
{{Policy_section_top}}
{{Guideline section top}}
第23行:
 
=== 列表的概述 ===
{{Policy section|sentence=yes}}
{{ombox
 
| type = notice
一个独立的列表是一个条目,任何条目都应该有一个概述部分,列表也不例外。即使是非常内容非常明显的列表,也应该有概述,在概述中应该有对列举主题的简要的介绍,<span style="background:lightgreen;color:green;">{{Policy-inline|須說明合理的列表收錄準則,即內容的選擇標準或收錄範圍。存在爭議時,須依照可供查證的要求提供來源。</Span><sup>&#91;方針&#93;</sup>}}如果标准复杂,则应该详细写明,以便让读者和其他编辑者明确了解该列表应该包含怎样的主题。同时,概述部分还应该表明一些含义不明显的符号和格式,例如“‘*’表明有争议”等。
| image = [[Image:Green check.svg|30px|link=]]
| text = '''本章節中有高亮的部分是中文维基百科[[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方针]]''',經社群商議並採納。編輯者均應遵循本方针。<br/>修改本節時請確保能夠反映[[Wikipedia:共识|共识]]{{#if:{{{text|}}}|{{{text}}}|,否則请在[[WP:互助客栈/方针|互助客棧]]及[[{{NAMESPACE}} talk:{{PAGENAME}}|讨论页]]发起讨论。}}
}}
一个独立的列表是一个条目,任何条目都应该有一个概述部分,列表也不例外。即使是非常内容非常明显的列表,也应该有概述,在概述中应该有对列举主题的简要的介绍,<span style="background:lightgreen;color:green;">須說明合理的列表收錄準則,即內容的選擇標準或收錄範圍。存在爭議時,須依照可供查證的要求提供來源。</Span><sup>&#91;方針&#93;</sup>如果标准复杂,则应该详细写明,以便让读者和其他编辑者明确了解该列表应该包含怎样的主题。同时,概述部分还应该表明一些含义不明显的符号和格式,例如“‘*’表明有争议”等。
 
嵌入列表没有概述的严格要求,但如果列表标准不明确时推荐在概述中加以说明。

於 2018年9月2日 (日) 04:53 的修訂

在維基百科中,列表是一種用來歸納和列舉一類相關主題的頁面,位於主名字空間條目名字空間),但跟普通條目有所區別,比如列表更注重其導航的作用,即提供給讀者可能感興趣的相關主題。

目的

使用列表主要有三個目的:

提供資訊
列表是寶貴的資料來源,尤其是有組織的列表。列表可以按時間先後組織、按主題分類,或附帶註釋,這些都為讀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導航
列表可以當作目錄使用。讀者可以通過使用列表獲得與其感興趣的主題相關的周邊主題,同時還可以獲得相關條目的名稱和簡要的介紹,以幫助讀者搜索或者進一步瀏覽感興趣的主題。
發展
一些列表有利於維基百科的發展,提供維基百科應該增加的相關主題,例如某導演執導的電影列表可以讓編輯者了解還有哪些電影需要創建條目。當然,由於維基百科更注重於為讀者(而不是編輯者)提供最優的使用環境,一些僅僅用於指導維基百科發展的列表可能由於沒有閱讀的價值而應該被放置在維基百科項目(「Wikipedia:」)名字空間

列表還可以用來監視改動,例如使用鏈出更改功能,還可以觀察到條目的刪除,以及保持一個編輯歷史

格式和內容

列表的主題應該十分明確,通常應該通過列表的標題反映,例如「國旗列表」,如果列表的標題不能準確反映列表的內容,則應該在列表的起始段給出明確的說明,不要讓其他編輯者和讀者猜測一個列表應該包含什麼內容。

標題

一個獨立列表的標題就是該頁面的名稱,一個嵌入列表(作為一個段落依附在條目中的列表)的標題應該是段落的標題。列表一般應該以「列表」或者「表」為結尾,比如「國旗列表」。

列表的概述


一個獨立的列表是一個條目,任何條目都應該有一個概述部分,列表也不例外。即使是非常內容非常明顯的列表,也應該有概述,在概述中應該有對列舉主題的簡要的介紹,須說明合理的列表收錄準則,即內容的選擇標準或收錄範圍。存在爭議時,須依照可供查證的要求提供來源。[方針]如果標準複雜,則應該詳細寫明,以便讓讀者和其他編輯者明確了解該列表應該包含怎樣的主題。同時,概述部分還應該表明一些含義不明顯的符號和格式,例如「『*』表明有爭議」等。

嵌入列表沒有概述的嚴格要求,但如果列表標準不明確時推薦在概述中加以說明。

內容

列表的主題內容無例外的要求滿足Wikipedia:中立的觀點Wikipedia:可供查證原則。如果沒有參考資料支持一個主題被列入某一個列表,則將其列入該列表就是「原創研究」;如果有參考資料支持一個主題列入,而不將其列入則是非中立觀點(POV)。在編輯列表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其內容與一般條目內容的區別,以及在這種情況下維基百科各個方針指引的適用度。如果列表涉及在世人物,Wikipedia:生者傳記方針則應該受到重視。條目名存在類似「傑出/著名人物」等可能模稜兩可、有失中立及原創研究等措辭時,須提供來源。

獨立列表之存廢標準

列表若有「同源條目」,可先考慮「篇幅容許」的情況下,置於同源條目中而不單獨成條。「同源條目」即「XX」和「XX列表」之關係。「篇幅容許」情況有:列表內條目本身極少;列表本身絕大多數為下級列表的連結。

列表不應僅單純的列出各項名稱,而應提供各項名稱簡介或各項之間可比較的信息等其他資訊,即該列表不應該可簡單的由分類取代。而未改善的單純列出各項名稱的列表應經存廢討論刪除或改為分類。不應以列表包含紅鏈作為列表不可由分類取代的原因;是否提供各項名稱簡介或各項之間可比較的信息等其他資訊,應為區別列表與分類的唯一標準。

分類

每一個列表都應該被分類於包含列表的頁面分類中,其根目錄是Category:列表

種類

維基百科有四種常見的列表方法:

無序列表

格式為:

== 列表名稱 ==
* 例子1
* 例子2
* 例子3
列表名稱
  • 例子1
  • 例子2
  • 例子3

每個主題之前用相同的標記符號標記。每一個主題之後不需要加任何標點,除非該主題是一句話,則最後加句號。此類列表適合長列表,或者列舉主題時同時提供連結和解釋文字的情況,以及條目有多個章節的情況。許多維基人認為這種列表最方便閱讀。

有序列表

跟上述的有點相似,用#符號建立數值列表。格式為:

== 列表名稱 ==
# 例子1
# 例子2
# 例子3

列表名稱

  1. 例子1
  2. 例子2
  3. 例子3

水平列表

格式為:

'''列表名稱:''' 例子1、例子2、例子3

列表名稱:例子1、例子2、例子3

這種形式節省空間,當一個列表只有不多主題時適合使用。

定義列表

格式為:

; 字詞1: 定義1	 
; 字詞2: 定義2	 
; 字詞3: 定義3	 
字詞1
定義1
字詞2
定義2
字詞3
定義3

以上格式中的冒號是半角的(「:」,而不是「:」)。應使用上述定義列表取代偽冒的樣式,如:

* 字詞-定義
  • 字詞-定義

* '''字詞''':定義
  • 字詞:定義

當需要記載的並列項目有3至4種甚至更多時,考慮使用表格會比定義列表更適合。

表格

因為表格需要使用較複雜的維基語法,不易編輯,因此一般不鼓勵用表格顯示列表。不過在一些情形下(例如需要的欄位超過二欄),用表格顯示列表會比較方便。

參見Wikipedia:表格

列表的形式

列表可以獨立作為條目存在,或者作為章節嵌入條目中:

  • 獨立列表或連結列表,是關於一個領域的主題條目連結的列表,例如人物或者地點的列表,亦包括符合Wikipedia:獨立列表的條目;
  • 嵌入列表則是對解釋一個主題其作用的舉例型列表,比如「參見」列表,「比較」列表,「參考文獻」列表等,不能單獨構成條目。

樣板文件文字

在未完成列表的前頭或後方插入{{expand list}}標籤,將自動被替換成:

以地方劃分的人物列表的收錄標準

就以國家、政治實體、國籍、出生地或籍貫來劃分的人物列表來說,有以下規限:

  • 中文維基容許建立X國人列表,但是僅限於索引形式,例如這樣。因此,必須要有至少5篇下級列表才可以以X國人列表作為索引,否則不予創建。
  • 如果人物列表的收錄範圍可以預期將會或已經超過100人的話,應該再作細分至下下級列表,直至不超越100人為止。
  • 國籍、出生地或籍貫無可靠來源證實的人物不予收錄。
  • 每篇列表在創建時至少需要有50人或以上,否則刪除。

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