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Ws227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Cewbot留言 | 贡献
清理跨語言連結茅葺成為內部連結:編輯摘要的紅色內部連結乃正常現象,經繁簡轉換後存在,非bot錯誤編輯 (本次機械人作業已完成55.1%)
 
(未显示5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File:Regent's Park2 - London 2012.jpg|thumb|right=200px |[[英國]][[攝政公園]]內的一座亭]]
[[File:Regent's Park2 - London 2012.jpg|thumb|[[英國]][[攝政公園]]內的一座亭]]
{{Hatnote|同名内容,参见:[[亭 (消歧義)]]。}}
'''亭''',又稱'''亭子'''、'''涼亭''',是一種有[[屋頂]]、無[[牆]]或不完全封閉、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園林]]裏。一些簡單的小屋也稱亭<ref name="漢典">{{cite web |url=https://www.zdic.net/hant/%E4%BA%AD|publisher= |work=漢典 |title=亭}}</ref>。
{{redirect|涼亭}}
'''亭''',又稱'''亭子'''、'''涼亭''',是一種有[[屋頂]]、無[[牆]]或不完全封閉、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園林]]裏。一些簡單的小屋也稱亭<ref name="漢典">{{cite web|url=https://www.zdic.net/hant/%E4%BA%AD|publisher=|work=漢典|title=亭|access-date=2021-04-10|archive-date=2021-04-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0180834/https://www.zdic.net/hant/%E4%BA%AD|dead-url=no}}</ref>。


亭除了有[[遮蔭]]、避雨、休息等實用功能外,亦可作為一種景觀[[裝飾]]。也可以作為{{link-en|演奏台|Bandstand}}之用。
亭除了有[[遮蔭]]、避雨、休息等實用功能外,亦可作為一種景觀[[裝飾]]。也可以作為{{link-en|演奏台|Bandstand}}之用。
==語源==
==語源==
===中文===
===中文===

「亭」本義是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戰國文字]]字形中“T”像矗立的柱。亭也有「留」的意思,亭就是指由[[柱]]支撐、矗立著,供人停留的建築物。<ref name="漢典"/>。
[[战国时期]]文字字形中,「亭」为“T”,像矗立的柱。「亭」本義是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战国时期至[[秦汉]],“[[亭制|亭]]”本是政府设于基层的机构。东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ref>{{Cite journal
==英文==
|last =
[[英文]]中亭稱為「gazebo」。據[[牛津字典]]載,是十八世紀中期由「凝視(gaze)」 一詞加上[[拉丁文]]過去式[[後綴]]「-ebo」而成<ref>{{cite web |url=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gazebo|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rk=Oxford Dictionaries |title=gazebo}}</ref>。[[雷納德·李·培根]]則認為是衍生自{{link-en|城郭 (伊斯蘭)|Kasbah|伊斯蘭城郭}}的英語名稱「Kasbah」<ref name="bacon">Bacon, Leonard Lee. "Gazebos and Alambras", ''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 8:6 (1970): 87–87</ref>。
|first =
|author =戴卫红
|coauthors =
|date =2016
|year =
|month =
|title =《魏晋南北朝时期亭制的变化》
|journal =社会科学战线
|volume =
|issue =2016年第2期
|pages =89—102
|publisher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location =吉林省长春市
|issn =0257-0246
|pmid =
|doi =
|bibcode =
|oclc =
|id =
|url =http://www.cqvip.com/QK/82161X/201602/667872425.html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21-04-25
|archive-date =2021-04-23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3213438/http://www.cqvip.com/QK/82161X/201602/667872425.html
|dead-url =no
}}</ref>{{Rp|89}}。亭也有「留」的意思,亭就是指由[[柱]]支撐、矗立著,供人停留的建築物。<ref name="漢典"/>。

===英文===
[[英文]]中亭稱為「gazebo」。據[[牛津字典]]載,是十八世紀中期由「凝視(gaze)」 一詞加上[[拉丁文]]過去式[[後綴]]「-ebo」而成<ref>{{cite web|url=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gazebo|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work=Oxford Dictionaries|title=gazebo|access-date=2021-04-10|archive-date=2016-11-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07092307/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gazebo|dead-url=no}}</ref>。[[雷納德·李·培根]]則認為是衍生自{{link-en|城郭 (伊斯蘭)|Kasbah|伊斯蘭城郭}}的英語名稱「Kasbah」<ref name="bacon">Bacon, Leonard Lee. "Gazebos and Alambras", ''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 8:6 (1970): 87–87</ref>。


==歷史==
==歷史==
第16行: 第47行:
[[東南亞]]地區如[[泰國]]、[[柬埔寨]]等地的傳統{{link-th|亭 (東南亞)|ศาลาไทย|亭}}常見於[[佛寺]],其中在[[緬甸]]有一種{{link-en|村亭|Zayat}}是[[村落]]中用作供村民[[開會]]及供遊人休息的亭子。
[[東南亞]]地區如[[泰國]]、[[柬埔寨]]等地的傳統{{link-th|亭 (東南亞)|ศาลาไทย|亭}}常見於[[佛寺]],其中在[[緬甸]]有一種{{link-en|村亭|Zayat}}是[[村落]]中用作供村民[[開會]]及供遊人休息的亭子。


[[美洲原住民]]有一種{{link-en|茅葺|Thatching}}屋頂的{{link-en|茅頂亭 (美洲原住民)|Chickee|亭子}},[[中美洲]]還有一種{{link-en|棕櫚葉頂亭 (中美洲)|Palapa (structure)|亭子}}。
[[美洲原住民]]有一種[[茅葺]]屋頂的{{link-en|茅頂亭 (美洲原住民)|Chickee|亭子}},[[中美洲]]還有一種{{link-en|棕櫚葉頂亭 (中美洲)|Palapa (structure)|亭子}}。
<gallery perrow="2">
File:交中实验集萃亭.jpg|中国校园中的亭子

File:Horyu-ji22s3200.jpg|日本亭子建筑
</gallery>


==功能==
==功能==
第27行: 第63行:
*[[亭樓]]
*[[亭樓]]


{{normdaten}}
[[Category:亭| ]]
[[Category:亭| ]]

2023年10月22日 (日) 00:40的最新版本

英國攝政公園內的一座亭

,又稱亭子涼亭,是一種有屋頂、無或不完全封閉、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園林裏。一些簡單的小屋也稱亭[1]

亭除了有遮蔭、避雨、休息等實用功能外,亦可作為一種景觀裝飾。也可以作為演奏台英语Bandstand之用。

語源[编辑]

中文[编辑]

战国时期文字字形中,「亭」为“T”,像矗立的柱。「亭」本義是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战国时期至秦汉,“”本是政府设于基层的机构。东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2]:89。亭也有「留」的意思,亭就是指由支撐、矗立著,供人停留的建築物。[1]

英文[编辑]

英文中亭稱為「gazebo」。據牛津字典載,是十八世紀中期由「凝視(gaze)」 一詞加上拉丁文過去式後綴「-ebo」而成[3]雷納德·李·培根則認為是衍生自伊斯蘭城郭英语Kasbah的英語名稱「Kasbah」[4]

歷史[编辑]

亭的歷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當時古埃及的園林已有亭子,也見於中國波斯古文明

各地區的傳統亭[编辑]

亭在不同地區有不同類型,東亞傳統的亭源於中國,是常見的園林設施。

東南亞地區如泰國柬埔寨等地的傳統泰语ศาลาไทย常見於佛寺,其中在緬甸有一種村亭村落中用作供村民開會及供遊人休息的亭子。

美洲原住民有一種茅葺屋頂的亭子英语Chickee中美洲還有一種亭子英语Palapa (structure)

功能[编辑]

除了休息用的亭子外,還有些亭子有其他作用,如用作避雨的避雨亭,用作紀念的紀念亭等。也有一些特定用途的小屋也稱為亭,如小賣亭英语Mall kiosk更亭等。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 漢典.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2. ^ 戴卫红. 《魏晋南北朝时期亭制的变化》.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长春市: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2016, (2016年第2期): 89—102 [2021-04-25]. ISSN 0257-02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简体中文). 
  3. ^ gazebo.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4. ^ Bacon, Leonard Lee. "Gazebos and Alambras", 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 8:6 (1970): 87–87

參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