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86行: 第86行:
*1986年6月27日,[[中国科协]]三大会议选举钱学森担任科协主席。<ref name="钱学森生平精选图集"/>
*1986年6月27日,[[中国科协]]三大会议选举钱学森担任科协主席。<ref name="钱学森生平精选图集"/>
*[[1991年]]被[[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1991年]]被[[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1996年]]4月,錢學森圖書館在[[西安交通大學]]揭幕。
*[[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共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共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2006年]]10月,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2010年6月5日 (六) 05:10的版本

钱学森
性别
出生(1911-12-11)1911年12月11日
 清朝浙江省杭州
逝世2009年10月31日(2009歲—10—31)(97歲)
 中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蒋英
亲属父亲钱家治
学历
    • 1918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 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院第一附小。
    • 1923年至1929年,入学北京高等师范学院附中。
    • 1929年秋至1934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铁道机械工程。
    • 1935年至193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 1936年至1939年,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经历
荣誉
    • 1991年,“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及一级英模奖章。
    • 1999年9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2006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钱学森Tsien Hsue-shenH.S. Tsien,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2]

生平

早年

赴美

从左到右: 普朗特,钱学森,冯·卡门
  • 1935年9月,钱学森等20名庚款留美公費生,从上海搭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赴美国西雅图
  • 193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求见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征求进修意见。冯·卡门建议钱学森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进修。同年秋,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冯·卡门。
  • 1938年钱学森和冯·卡门合作,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边界层》、《倾斜旋转体的超音速流》。
  • 1939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八月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音速流》阐明压力修正公式,后被学界称为钱-卡门公式。因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位列美国陆军航空兵上校。
  • 1940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制组,研究火箭固体燃料、结构变形等课题。
  • 1941年参与风洞研制。
  • 1942年发表论文《风洞的汇聚风斗之设计》
  • 1943年美军情报部探知德军正在德国境内建立大规模的火箭发射基地,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设弹道、材料、喷气、结构四组。钱学森任喷气研究组组长,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 1944年美国国防部聘冯·卡门为美国空军顾问,草拟未来20年美国太空研究的蓝图。冯·卡门特约钱学森到华盛顿参加他领导的国防部科学顾问小组。1944年冬,钱学森辞去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的各项职务,到华盛顿参加国防部科学顾问组。
  • 1945年4月,美国国防部派遣以冯·卡门为首、团员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调查组,飞往德国,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钱学森亲自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包括沃纳·冯·布劳恩鲁道夫·赫曼[9]。冯·布劳恩应钱学森的要求,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钱学森还视察隐蔽在不伦瑞克市郊松林中德军绝密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和德国其他地方的风洞,撰写多份报告。冬,钱学森由助教晋升为副教授。
  • 1946年发表论文《超等空气动力学》、《超等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力学》,主编《喷气推进的新天地》论文集。八月,应聘麻省理工学院,辞去加州理工学院和喷气推进实验室所有职务。
  • 1947年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9月,與声乐家蒋英在上海結婚。
  • 1949年应聘为加州理工学院正教授,并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0],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


监禁

  • 1949年,钱学森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0年,美國麦卡锡主义盛行,反共思想高涨,FBI从美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发现钱学森曾参加了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一些活动。于是驳回其入籍申请,并禁止其参加机密工作。[11][12]钱学森无法继续他的研究了。两星期后钱学森先告知學校其去中國探親數月之意願,學校並無異議且願意配合。但是當時海軍部次長丹·金保知道後,以錢學森涉及美軍機密工作之深,在當時中美蘇關係惡劣狀況之下,應設法勸阻其訪中為宜。結果聯邦調查局僅憑錢學森早年參加過的社交餐聚人士名單,指控他曾加入美國的共產黨外圍組織且隱瞞不報。聯邦調查局藉“偽證”罪吊销他的机密工作许可,于1950年8月30日將其收押在特米诺岛Terminal Island)的监狱里15天[13][14][15][16]。由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不懈努力和抗争,钱学森很快出狱,但并没有完全恢复自由,而是长达5年的在家软禁。海軍次長知道聯邦調查局如此過當行動後也表示震驚:“我沒有要把他關起來的意思啊,真是糟透了。他不是共產黨員,我們沒有理由拘禁他。”自始至終,錢學森從未被美國政府以間諜或洩密罪名起訴。[17]在软禁五年期间,他只能涉及一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聯調局认为钱学森所知的机密信息五年后就会变得过时而没有用处。钱学森后来幽默地说,“不让我做研究,我会在这里(用手指头)发展”。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钱獲頒傑出校友獎受到加州理工學院邀请,但他因美政府遞解出境令仍然有效為由而拒绝前往。該獎項後於2001年由加州理工學院好友法蘭克·馬波教授及夫人送達錢學森家中(馬波教授於1955年錢學森離美時親自去洛杉矶港口送行)。[18]航空週刊在提名錢學森為2007風雲人物的專文,對這段歷史的記述也大致吻合。

回國

File:Tsien Hsue-shen return China.jpg
钱学森回国

晚年

家庭

轶事

小行星3763

小行星3763被命名为“钱学森”。

军衔

在美期间,曾被授予美国空军上校军衔;[3]回中国后,1957年9月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身份赴俄參加高層會議[來源請求];不过,传记作家叶永烈在查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帅录后,认为钱学森實際并未被授予过中将军衔。[26]

1999年美国国会考克斯报告的指控

1999年美国国会考克斯报告Cox Report)中专门有一节题为“钱学森在中国导弹与空间计划发展中的作用”[27],声称钱学森为“间谍”[24]。钱学森传记作者张纯如对这一指控予以了驳斥[28]

争议

《粮食亩产会有多少?》

钱学森在1958年大跃进时,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粮食亩产会有多少?》[29],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发表《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30],文章中表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假设植物光合作用30%的效率可以达到,并假设植物中的1/5能转换为可吃的粮食,认为只要必需的水利、肥料、劳力等等条件能满足,那么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达到“2000斤的20多倍”。有人认为,这些论述为“放卫星”提供了“科学论证”,并影响了最高决策[31]。李銳《反思大躍進》曾記載田家英問毛澤東:“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毛澤東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但李锐的说法尚无其他文献资料辅证。根据钱学森文章,钱学森提出的产量数字,明确指为“计算的单位面积年产量,无论粮食或是木材都是理想的极限量。要接近这个指标,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12]

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

1980年代后,钱学森提倡对人体特异功能气功的研究。并著有专著《人体科学与现代科学纵横谈》、《论人体科学》和《创建人体科学》等。1980年6月4日,钱学森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他说:“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在谈话中,他首次提出了“人体科学”这个概念。1982年5月5日,钱学森给中宣部副部长郁文写信,“以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1986年5月,人体科学研究会代表大会在京举行。钱学森作《人体科学研究的战略》的发言,说人体科学“和共产主义有相似之处。千万不要认为是个简单的事情,这涉及到人的思想,意识的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1987年5月3日,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成立。钱学森为名誉理事长,张震寰为理事长。 [32]

论著

论文

  • Tsien HS. Two-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 of compressible fluids // Aeronaut. Sci. 1939
  • Von Karman T, Tsien HS. The buckling of thin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J Aeronaut Sci 1941
  • Tsien, HS. Symmetrical Joukowsky Airfoils in shear flow. Q. Appl. Math.1943
  • Tsien, HS. O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ction Cone for a Wind Tunnel. J. Aeronaut. Sci., 10, 68-70, 1943
  • Von Karman, T. and Tsien, HS. Lifting- line Theory for a Wing in Nonuniform Flow. 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3, 1945
  • Tsien, HS. Similarity laws of hypersonic flows. J. Math. Phys. 25, 247-251, (1946).
  • Tsien, HS , and Kuo, YH , "Two-Dimensional Irrotational. Mixed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Flow of a Compressible Fluid and the Upper Critical Mach dumber", NACA Technical Note No. 495, 1946
  • Tsien, HS. Rockets and Other Thermal Jets Using Nuclear Energy",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Nuclear Power, Addison-Wesley Vol.11, 1949
  • Tsien, HS. 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ocket nozzles. J. Am. Rocket Soc, 1952
  • Tsien, HS. Take-Off from Satelli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ocket Society, Vol. 23, No. 4, 1953
  • Tsien, HS. The Poincare-Lighthill-Kuo Method, Advances in Appl. Mech. 1956
  • Tsien, HS. 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 1958
  • 钱学森,于景元, 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 1990.

著作

  • Engineering Cybernetics,Tsien, H. S. McGraw Hill, 1954
  • Tsien, H.S. Technische Kybernetik, Übersetzt von Dr. H. Kaltenecker, 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
  • 工程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80. ISBN: 9787110011966
  • 创建系统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ISBN 9787537719483
  • 气体动力学诸方程. 1966.
  • 星际航行概论. 1966.
  • 物理力学讲义. 1962.
    •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ISBN 9787313048769
  • 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1959.
  • 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35704122
  • 钱学森文集. 1991
  •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9787313016010
  • 钱学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ISBN 9787544022262
  •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1999
  • 钱学森书信(1-10卷).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18046205
  • 钱学森书信选(上、下卷).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18056457

参见

參考文獻及注释

  1. ^ 钱学森:历尽险阻报效祖国 火箭之王淡泊名誉. 人民网. 2009-10-31 [2009-10-31]. 
  2. ^ 美国航空周刊2008年度人物:钱学森. 网易探索(广州). 2009-10-31 [2009-11-01]. 
  3. ^ 3.0 3.1 3.2 钱学森:从美国空军上校到中国导弹之父. 扬子晚报网. [2009-11-02] (中文(简体)). 
  4. ^ 点滴往事追思钱学森 钱学敏不喊哥哥叫他钱老. 人民网. [2009-11-02] (中文(简体)). 
  5. ^ 钱学森:从美国空军上校到中国导弹之父. 网易. [2009-10-25] (中文(简体)). 
  6. ^ 6.0 6.1 6.2 钱学森生平精选图集. 新华网. [2009-11-02] (中文(简体)). 
  7. ^ 组图:记者探访钱学森杭州故居“方谷园2号”. 人民网. [2009-10-31] (中文(简体)). 
  8. ^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中国新闻网. [2009-11-02] (中文(简体)). 
  9. ^ 鲁道夫·赫曼曾将钱学森论文《超音速流中圆锥体的压力分布》付诸实验
  10. ^ http://www.galcit.caltech.edu/history/index.html
  11. ^ 李鸣生。走出地球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ISBN 9787211028382
  12. ^ 12.0 12.1 关于钱学森,有几件事你未必知道. 人文与社会. [2009-11-03] (中文(简体)). 
  13. ^ 13.0 13.1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南方周末. [2009-11-05] (中文(简体)). 
  14. ^ Tsien
  15. ^ Perrett, B. (January 7, 2008), Sea Change, 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 Vol. 168, No. 1, p.57-61.
  16. ^ Ranger:关于钱学森,有几件事你未必知道. 人文与社会. [2009-11-05] (中文(简体)). 
  17. ^ Judith Goodstei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al History Project, "Interview with Lee A. DuBridge, Part II", p. 31-35, 1981
  18. ^ Frank Marble, "Tsien Revisited", Caltech News, v.36, No.1, 2002
  19. ^ 吕春. 钱学森归国始末:周恩来巧妙利用外交手段. 中国新闻网(转自中国政协报). 2009年05月07日 [2009年11月5日] (简体中文). 
  20. ^ Theodore von Karman and Lee Edson The Wind and Beyond:Theodore von Karman, Chapter 38, Dr Tsien of Red China
  21. ^ 钱学森塑像在中国科大落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1-02] (中文(简体)). 
  22. ^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将颁奖 钱学森获终身成就奖
  23. ^ 金振蓉、刘新武、齐芳.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人民网. [2009-10-31] (中文(简体)). 
  24. ^ 24.0 24.1 Claire Noland. OBITUARY: Qian Xuesen dies at 98; rocket scientist helped establish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洛杉矶时报. [2009-11-01] (英语). 
  25. ^ Tsien Hsue-Shen Dies. Caltech Today. [2009-11-02] (英语). 
  26. ^ 传记作家称钱学森未被授予过中将军衔. 大洋网. 2009-11-03 [2009-11-03]. 
  27. ^ HOUSE REPORT 105-851: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U.S. NATIONAL SECURITY AND MILITARY/COMMERCIAL CONCER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8. ^ ‘Rape of Nanking’ Author Denounces Cox Report
  29. ^ Template:Cite journal PRC
  30. ^ Template:Cite journal PRC
  31. ^ 吴晓波. 钱学森,你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 南方报网. [2009-10-31] (中文(简体)). 
  32. ^ 中国特异功能20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