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Douglasfrankfort對話 | 貢獻
Douglasfrankfort對話 | 貢獻
第744行: 第744行:
**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齣歹戲還繼續在演?客棧裡莫名其妙的人與事越來越多了。—<span style="border:solid 1px; font-size:11px; font-family:Verdana;">[[User:WiDE|<span style="color:#c90505;">&nbsp;WiDE&nbsp;懷德&nbsp;</span>]][[User talk:WiDE|<span style="background:#c90505; color:white;">&nbsp;留言&nbsp;</span>]]</span> 2010年11月2日 (二) 01:44 (UTC)
**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齣歹戲還繼續在演?客棧裡莫名其妙的人與事越來越多了。—<span style="border:solid 1px; font-size:11px; font-family:Verdana;">[[User:WiDE|<span style="color:#c90505;">&nbsp;WiDE&nbsp;懷德&nbsp;</span>]][[User talk:WiDE|<span style="background:#c90505; color:white;">&nbsp;留言&nbsp;</span>]]</span> 2010年11月2日 (二) 01:44 (UTC)
**<b><span style="background:red;color:black;font-family:MS Gothic;">(×)</span>抗議</b>該等惡毒汙衊,請問何來「打擊報復」?Myheimu跟我有甚麼仇以至於需要「報復」?提到wing更是莫名其妙,除了年會外,我未曾與他打過交道。我的目的確實不在條目,而在常識,在秩序,請問不可以嗎?[[Special:Contributions/61.206.126.130|61.206.126.130]] ([[User talk:61.206.126.130|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1:52 (UTC)
**<b><span style="background:red;color:black;font-family:MS Gothic;">(×)</span>抗議</b>該等惡毒汙衊,請問何來「打擊報復」?Myheimu跟我有甚麼仇以至於需要「報復」?提到wing更是莫名其妙,除了年會外,我未曾與他打過交道。我的目的確實不在條目,而在常識,在秩序,請問不可以嗎?[[Special:Contributions/61.206.126.130|61.206.126.130]] ([[User talk:61.206.126.130|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1:52 (UTC)
***不必再使用你的基本诡辩术了,我说的都是事实。另外不妨指出,'''你在这出戏里被打得很惨,因为基本战略点选错了'''。“我的目的在常识”,我觉得你在这次挑战常识的行为之后还能说出这种话,确实很有勇气。--[[User:Douglasfrankfort|Douglasfrankfort]] ([[User talk:Douglasfrankfort|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1:28 (UTC)

===報告修正稿===
===報告修正稿===
煩請[[User:Shizhao]],[[User:Myheimu]]移大駕至[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BD%93%E5%89%8D%E7%9A%84%E7%A0%B4%E5%9D%8F#Myheimu_.28.E8.AE.A8.E8.AE.BA.C2.B7.E8.B4.A1.E7.8C.AE.C2.B7.E5.B0.81.E7.A6.81.28.E6.97.A5.E5.BF.97.29.29.EF.BC.88.E4.BF.AE.E6.AD.A3.E6.9C.AA.E8.99.95.E7.90.86.E5.AE.8C.E6.88.90.E7.9A.84.E5.AD.98.E6.AA.94.EF.BC.9A.5B15.5D.EF.BC.89][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BD%93%E5%89%8D%E7%9A%84%E7%A0%B4%E5%9D%8F#220.181.106.54_.28.E8.A8.8E.E8.AB.96_.7C_.E8.B2.A2.E7.8D.BB_.7C_whois_.7C_.E5.B0.81.28.E8.A8.98.E9.8C.84.29.29.EF.BC.88.E8.BF.BD.E6.BA.AF.E5.A0.B1.E5.91.8A.EF.BC.8C.E7.94.A8.E4.BB.A5.E4.BF.AE.E6.AD.A3.E6.A0.BC.E5.BC.8F.E4.B8.8D.E5.AE.8C.E6.95.B4.E7.9A.84.E5.AD.98.E6.AA.94.EF.BC.9A.5B19.5D.EF.BC.89]確認遵循閣下之意志,將兩案分離重整的報告。如認可,請正式簽署並刪除本人代行簽署的字樣。[[Special:Contributions/61.206.126.130|61.206.126.130]] ([[User talk:61.206.126.130|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20:34 (UTC)
煩請[[User:Shizhao]],[[User:Myheimu]]移大駕至[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BD%93%E5%89%8D%E7%9A%84%E7%A0%B4%E5%9D%8F#Myheimu_.28.E8.AE.A8.E8.AE.BA.C2.B7.E8.B4.A1.E7.8C.AE.C2.B7.E5.B0.81.E7.A6.81.28.E6.97.A5.E5.BF.97.29.29.EF.BC.88.E4.BF.AE.E6.AD.A3.E6.9C.AA.E8.99.95.E7.90.86.E5.AE.8C.E6.88.90.E7.9A.84.E5.AD.98.E6.AA.94.EF.BC.9A.5B15.5D.EF.BC.89][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BD%93%E5%89%8D%E7%9A%84%E7%A0%B4%E5%9D%8F#220.181.106.54_.28.E8.A8.8E.E8.AB.96_.7C_.E8.B2.A2.E7.8D.BB_.7C_whois_.7C_.E5.B0.81.28.E8.A8.98.E9.8C.84.29.29.EF.BC.88.E8.BF.BD.E6.BA.AF.E5.A0.B1.E5.91.8A.EF.BC.8C.E7.94.A8.E4.BB.A5.E4.BF.AE.E6.AD.A3.E6.A0.BC.E5.BC.8F.E4.B8.8D.E5.AE.8C.E6.95.B4.E7.9A.84.E5.AD.98.E6.AA.94.EF.BC.9A.5B19.5D.EF.BC.89]確認遵循閣下之意志,將兩案分離重整的報告。如認可,請正式簽署並刪除本人代行簽署的字樣。[[Special:Contributions/61.206.126.130|61.206.126.130]] ([[User talk:61.206.126.130|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20:34 (UTC)

於 2010年11月4日 (四) 01:28 的修訂

本頁討論任何話題,以下除外新聞 - 方針 - 技術 - 求助 -條目 - 管理員 - 繁簡處理
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請到詢問處發表。
如果您需要就具體條目應當如何編輯才符合中立性原則尋求社群共識,請前往中立觀點的佈告板留言。

請注重禮儀、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識問答提出,留言後請務必簽名(點擊 )。


發表前請先搜尋存檔,參考舊討論中的內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沒有主題的頁面如何評級 187 11 A2569875 2024-05-26 09:38
2 評級系統缺失問題 214 21 A2569875 2024-05-26 09:50
3 管理人員申請預討論 52 18 RiceKing 2024-05-29 15:41
4 對新用戶禁用內容翻譯工具(續) 32 13 SCP-2000 2024-05-24 00:31
5 Unblock-zh.org 34 11 魔琴 2024-05-29 15:32
6 第二十二次動員令籌備討論 80 28 CopperSulfate 2024-05-29 18:31
7 2024年非洲月籌備討論 28 12 Alankang 2024-05-26 21:19
8 Question: Can English read English Wikipedia Clearly? 9 4 魔琴 2024-05-25 13:43
9 設立法輪功為高風險主題 11 8 Sanmosa 2024-05-30 07:39
10 是不是建立一個披露過濾器細節的規範比較好 4 3 暁月凜奈 2024-05-29 15:46
11 關於「Save to」和「Moved to」 7 6 Ericliu1912 2024-05-29 12:09
12 介紹 iOS 建議編輯:增強維基百科的移動貢獻 1 1 ARamadan-WMF 2024-05-29 15:45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維基專題與協作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重新發起維基百科: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查查資料,完善條目!


趁着第八次動員令熱潮未退開始推展此計劃…啟動維基百科: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主旨:目前條目質量提升當前主題: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還一直停留在2009年6月30日,這是木乃伊計劃?可見該計劃停頓太久了。此計劃漸走下坡原因很明顯,投票主題擱置過久且過於倉促生硬的計劃以至於參與者熱情日減,比學校課業還難搞。不過近日終於看到有維基人分別啟動兩項質量提升計劃-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專題台灣主題質量提升計劃,而且在第八次動員令有中小動員令發起之需求,因此此種計劃還是有重新提出必要,但會做全盤檢討並修正,將會改變成多型態計劃方式展開,屆時可能會引入近期倡導之「版主制」(版面管理員)相關計劃並結合wp:條目質量評級專題中小動員令。由於維基協作並不是少數幾人就可以做起來,因此特此發起重新啟動訴願並請各位維基人能一起討論事宜。
--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發表於 2010年9月5日 (日) 16:20 (UTC)[回覆]

修改規則如下:
1.改良原有維基百科: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1. 舊計劃原本是由管理員發起並主持,但現在管理員不理,其他人也反應不佳,因此改為只要是註冊用戶(因IP用戶目前還無法創建條目,計劃頁是必須藉由創建產生)都可以擔任質量提升計劃發起人(主持人)
  2. 舊計劃時程:每月的1日和16日開始一個新的主題(條目),至於原先的條目就算無法順利在這段時間內完工,15天後依舊會開始新的主題。
    →新計劃改為每個計劃主持人(發起人)自行規劃開始與結束日期,在計劃開始日期之前就是籌備時間,不可超過當前日期1個月以上(例如:該計劃預定2012年開始)。時間最多一個月(或可彈性設在2~3週,自行視情況而定)結算。如果該計劃超過預定行程仍未有動靜或更新,版主會強迫關閉該計劃並存檔(如果連一個支持者也沒有並且通知該計劃人也無回應,判定是流產計劃關閉且不予存檔)。如果無法順利完工可以選擇開始新的主題或者繼續之前未完工主題。但如果是繼續之前未完工主題,仍需重新發起票選主題以確認參與人。
  3. 舊計劃選題:在網頁「票選主題」中,將收集所有提議的條目,而簽名最多的條目,就是下一個時程中要被加工的條目。而已經加工過的條目也會條列在這個網頁中。
    →新計劃改為計劃發起人在「票選主題」發起票選,徵求支持者參與,發起必須參照格式展開。
  4. 原本一期一項改為一個計劃可多個條目進行,但請依參與狀況執行(最糟糕情況可能只剩下您一個人在進行),能力強者可能7條以上都沒問題(請見此次第八次動員令,高手一堆阿...),為了避免萬年計劃,建議計劃不要超過1個月。
  5. 可中途參加,從計劃籌備至結束前都可以報名(以透過(+)支持方式),若該計劃結束後仍感不滿意還可繼續發起。


2.引用維基百科:動員令制度
  1. 「大動員令」主要方式是要求全體維基人在某限定的時間內建立或充實一定數量的條目,目的是短期內增加中文維基的總條目數。「中/小動員令」是有範圍限制的「動員令」。主要目的是為了短期內充實某範圍的條目。小動員令對條目貧乏的領域很有幫助。
    • 維基百科: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是小動員令的發起點,而且緊密配合動員令發起,在平時可當成「小動員令」的討論與發起處,亦可當作下次發起大動員令的研討區。當大動員令發起時本計劃會處於休眠狀態,並視需要作發佈與協助,大動員令積分可以累計至本計劃的積分〈但是報名本計劃才開始累計,不碩往過去〉。
  2. 在動員令活動中表現特出者,可獲得頭銜。
    • →在平常的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也可以獲得點數換取頭銜,也可在此查詢目前獲得點數。但頭銜是採用現代軍銜或者知識+的頭銜。


3.引用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專題
  1. 條目質量評級專題作一個統籌者的角色,實際評級應由各專題負責。
  2. 使用{{Gpart}}模板,評級分成(等級有FA、FL、GA、A、B、C、start、stub、future),並依據{{Good article}}創建模板,置於條目內。
  3. 舊計劃可以說是優秀條目量產計劃,早期(2006年至2009年)其實很多優秀條目是透過質量提升計劃而產生,但此計劃將變成不以優秀為目標,即使將小作品只提升至初級也是個好的開始,別製造新手的的挫折感,一次到位是不太可能的(當然也有達人辦到了),一個一個慢慢來,把條目寫作當成練功升級也質量里程碑


4.引用「版主制(版面管理員)
  1. 在動態(常態)版面,這些版主平常要關注、管理版面,此制度亦融入維基百科管理員與行政員特色,有心想當管理員的維基人可在此大顯身手,藉由管理、規劃版面,多次發起活動提高自己名氣,在執行各項決策與雜務亦可體會到管理員辛勞,因此可當成是維基「實習管理員」。
  2. 分為見習、助理、執行,三個位階,與維基榮譽相同的是,只是做為投入此版的標誌與榮譽,並無太多特權。
  3. 擔任見習資格是註冊用戶(因為註冊用戶才有條目創建權),助理是要自動確認戶(有DYK、GA、FA等投票權)
  4. 因為版面管理需要持續關注,因此必須在相關版面保持活躍狀態,若一定時間內以上未見任何相關參與,其他版主可先通知對方,再過一週沒回應者可將其名單放在隱藏的名單等候歸隊。
以下是不活躍版面管理員名單範例
  • 迷途小羔羊(預計於2012年過後地球還存在歸隊)
  • 藏鏡人(一個月內未見貢獻,且通知一週無回應)


5.引用台灣主題質量提升計劃
  1. 以主題做為中心,藉由各自喜好領域投票決議,注意一點,投票者就是該條目改善執行者,切勿投票後就拍拍屁股沒事了。
  2. 避免與主題專題所發起的質量提升計劃有所衝突(例如:不要與本期台灣主題質量提升的李梅樹重複)。建議從WP:基礎條目(具有重要性)、分類:小作品分類:小小作品尋找主題。


6.結合並引用維基百科: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1. 計劃提出之日就是開始之日(當然可以更早),不需要等待與投票。
    • →新‧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亦要考慮即時性,因此人氣若足夠,主持人可以亦可提早開始執行。
  2. 執行者就是項目提出者,他要負責項目的完成。
    • →新‧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執行者就是提案者與投票者共同進行,因此投票前請慎重考慮。
    • 必須貫徹訂定時間結束並請版主評選(維基百科: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是不限制用戶時間)。


7.引用WP:條目比賽維基百科:條目競賽(此比賽方式僅作為質量提升計劃的執行方式的另外一種型態)
  1. 開始前一週由維基人經投票選出一個主題。參賽者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撰寫條目。為初選5條的條目開放投票。十位指定評判的評分。
    • →改為由一位維基人若發起的計劃型態如果是「條目比賽」,要先想好幾個主題讓大家來投票參與,同樣的投(+)支持票的人也是參與者,最高票的主題獲選之後,再由其他支持者想出符合該主題的條目來改善,基本上避免自我評分,是除了條目提案者以外都可以評分。
  2. 2-3位主持人:統籌、檢查條目是否超過6000位元組,並於條目比賽期間增加至少原文2/3。
    • →新計劃的條目比賽是以基本上起碼增加2k(參考日文版強化記事的標準,也是避免過高負擔)以上即可。不用增加原文2/3,但質量必須達到標準(草案)
  3. 當勝出的條目可以獲得當週的條目展示,未獲選的條目照樣可獲得積分(按照{{Gpart}}模板評級,)。
  4. 每週提升小作品競賽每日提升小小作品競賽SK2盃條目競賽每日條目競賽維基百科:條目比賽/0912(1)
8.引用WP:同行評審機制
  1. 主要是用在開始前與結算後的評審格式,分為「內容與遣詞」、「格式與排版」、「參考與觀點」、「以往討論」四個改善方向,另外也可以先自我評審。
9.關心維基百科:需要關注的頁面
  1. 有一些頁面更應得到特別的關注,此頁面列出了需要關注項目,亦可參考維護與合作的資源
10.參考Portal:南京/提升計劃
  1. 此計劃段落分明可作為參考。在任務說明可參考此專題列表出需要進行的提升工作,但是在任務說明會比此列表更少些,以集中目標。
11.結合維基百科:維基興趣小組維基百科:模仿專題
  1. 將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與興趣小組結合,雖然已有維基百科:維基興趣小組但是為了確認活躍狀態且支持該計劃,所以發起主題投票,而必須強調的是,用戶得要對其有興趣或研究的Project才投下(+)支持,而這些支持者就已組成一個基本臨時興趣小組(當然歡迎中途加入者)。為了長期經營着想,也希望在活動結束後,能至現有的興趣小組報到,也歡迎另外成立尚未創建的興趣小組。--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日 (六) 11:06 (UTC)[回覆]
  2. 利用高質量的其他語言優特條目資源去幫助我們改進WP:中文維基百科
12.結合維基百科:維基榮譽維基創作獎(實例可參見 維基百科:ACG專題/維基ACG專題創作獎與)

為了鼓勵維基人創作新條目,獎勵那些在創作方面有貢獻的人,特設立創作獎。當用戶創作的條目被推選並放入首頁的「你知道嗎」欄目,就算作一次推薦,每五次推薦就自動得一級維基創作獎。遇條目曾為多人合力而成:應授予作出編輯令該條目足以達進入「你知道嗎」欄目者。

關於計劃推廣
  1. 這件是蠻重要的,預計會設計幾個模板專門用來發送宣傳給用戶,另外也會結合主題公佈欄(目前尚在此討論規劃中)與社區主頁作推廣。
    1. 參考模板:模板:動員令/8
  2. 或許一開始響應人數並不多,這主要是宣傳不足關係,很多維基人並不曉得維基百科有此計劃(敝人也是在2010年6月之後才知道有WP:DC8等活動),也有很多人不曉得此計劃有什麼作用,相信在不斷地宣傳之後,會有愈來愈多人響應(可參考網絡行銷方式推廣本計劃)。
  3. 請發起質量提升計劃的維基人,將《邀請帖》(此邀請帖會使用模板方式)轉貼到其他維基人討論頁上,並請對方如果各種原因不能響應、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邀請帖》,因為能否將《邀請帖》傳播出去,是質量提升計劃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及品質!
*其他
  1. 參照新條目候選,許多條目撰寫者最大的心願與回饋就是希望能讓條目登上版面,因此將考慮與管理員協調,挪個小版面給予參與條目質量計劃。
  2. 本計劃可彈性變成不定期發起的清理活動計劃發起(因為清理條目也是質量提升之一部分),但需作按照進行規劃與事後檢討。
  3. 要抱定該計劃提出若無人響應,計劃提出者就得抱定要單獨一人執行。如果沒想響應也不要氣餒,那就當作是對
  4. (※)注意參加資格:為了貫徹維基百科自由精神,本計劃歡迎IP用戶與新用戶參與,因此IP用戶與新用戶都可以參與計劃並參與相關投票(認證機制是需為固定IP用戶,對於浮動IP用戶就抱歉了)。
  5. 新計劃因為可由發起人自行決定主題,所以事實上並不會排除某些冷門或者特殊主題發起,重點是主持該計劃活動請認真,草率或半途而廢對其他參與者來說是很不尊重的。


基於以上引用各種制度,所以多元化型態的質量提升計劃具有以下各種型態,主要宗旨就是串連以往各種質量提升計劃特色並把當作是各種計劃的常態發起點,而不是以往各自發起然後又黯然失敗收場,而且以下任務名稱是作為參考,您也可以為自己發起的任務計劃命名一個有趣的名稱。
以上所提計劃型態是各自分開的不相隸屬的子計劃產生的參考型態,並非本計劃雜燴了所有型態(但亦可彼此A+B混合後融合成為一個新型態)。並非強制只能對某個條目或主題貢獻,也不強制對其無興趣與無研究就要求貢獻,各子計劃可視狀況自訂執行方式,而且可允許同時期有多個小動員令計劃各自發起,只要求不要同時期發其範圍過於相近計劃即可(例如:同時期若有冷兵器主題被發起,這時候幻想武器因有重疊可能就不要同時候發起)。亦不可提出違反質與量提升宗旨之計劃(如「優特條目撤銷資格動員令」)。

以上由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6日 (四) 15:54 (UTC)發起暫定版本[回覆]

目前計劃支持人:安可HWWP:DC8主辦人)、Edouardlicninhorw凱撒米爾格拉姆草案創建人)、老陳User:ArikamaIUser:Ai6z83xl3g用戶:Jason22user:靖天子User:Honmingjun

以上更新: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 2010年10月22日 (五) 03:02 (UTC)


↓前往支持

草案

維基娘的姊妹們都來聲援了,您還在等什麼!

新‧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是舊的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條目競賽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升級替換方案,旨在提升中文維基百科已有條目的質量。質量提升計劃為條目改善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與動員令不同的是,本計劃專注於提高條目質量,並且是持續進行的。參加本計劃不影響維基人參加動員令等其他維基活動。

當前任務(2010.9.12-2010.10.3)(註:此為示例
列表1
說明1
列表2
說明2
列表3
說明3
列表4
說明4
File:Incompleto.png
積分一覽(註:待創建)
貢獻登記(註:待創建) · 討論:下次的任務主題(註:待創建) · 當前主持人為:[[User:]]

參與方式

您大幅提升了任一條目的質量後,即可在該條目的討論頁中放置模板(註:待創建)以參加評分,或者直接在貢獻登記頁面(註:待創建)填寫相關資料參加評分。

如果您大幅改善的條目屬於「當前任務」的話,會有額外的獎勵分數。「當前任務」每三周更換一次。為避免編輯衝突,推薦您在改善相關條目時使用{{inuse}}模板。

如果您大幅改善的是小小作品、小作品或被提出重審的優特條目,且/或條目質量提升的效果明顯,將得到更高的分數。


以下意見由安可於2010年9月14日 (二)提出:

1.質量提升計劃分成主持人與參與者,計劃的發起是由您自己發起與掌控,只要是註冊用戶都可以發起擔任主持人。此計劃可當成是小小動員令,只要您有心都可以來發起計劃,不再被管理員操弄。

2.質量提升計劃旨在提升某些條目提高至一定水準,或者是完善系列條目,當您認為某些主題或某些條目需要大幅提升質量,但需要協作,在此發起之後就是主持人,如果您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參照#主持人章節進行。

3.當一項計劃發起之後,其他維基人(包含IP用戶)就可以對該主題(或某些條目)來參與並討論,需注意的是,投(+)支持票是代表者就是支持協助某些條目改善,如果投下(-)反對僅代表對該主題某些環節有意見,請主持人留意該反對意見(主題投票僅是發起參考用,若已對某主題非常有心,亦可跳過投票直接發起) 。

4.您大幅提升了任一條目的質量後,即可在該條目的討論頁中放置模板(註:待創建)以參加評分,或者直接在貢獻登記頁面(註:待創建)填寫相關資料參加評分。

5.如果您大幅改善的條目屬於「當前任務」的話,會有額外的獎勵分數。「當前任務」每三周更換一次。為避免編輯衝突,推薦您在改善相關條目時使用{{inuse}}模板。

6.如果參與者大幅改善的是小小作品小作品或被提出重審的優特條目,且/或條目質量提升的效果明顯,將得到更高的分數。

7.每項計劃如能完成會將之存檔作為分數考據。


效果評價和計分

質量提升後達到新條目推薦標準或質量評級達乙級記10分、達到優良條目標準或質量評級達甲級記80分、達到特色條目標準記160分。如果一個條目同時滿足了多項條件,則以最高分數項計分,不重複加分。

改善小小作品,得分上浮20%;改善小作品,得分上浮10%;改善被撤銷或重審中的優特條目,得分上浮5%。

改善「當前任務」中的條目,得分上浮5%。

獎勵與榮譽

在本計劃中獲得分數,則可在用戶頁上加入:(註:模板、頭銜待創建)

在本計劃中每得到100分:(註:榮譽待創建)

每過三周,結算時分數最高者:(註:榮譽待創建)

連續擔任主持人三周:(註:榮譽待創建)

主持人

主持人負責查核用戶貢獻,評分,並更新相關統計表格、授予相應榮譽和獎勵。此外,主持人負責根據參與者共識確定接下來三周的當前任務內容。

通知模板

(待創建)

子計劃格式(暫定):--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5日 (一) 07:14 (UTC) [回覆]

  • 主持人(發起人):-安可(簽名)
  • 型態:小動員令
  • 主題:Portal:小說
  • 主題說明:希望能多加強魔戒小說方面,尤其是佛羅多·巴金斯剛鐸甘道夫咕嚕
  • 主持人目標:剛鐸成為優秀條目(被撤銷之優秀條目)。其他條目達標丙級以上
  • 時程:2010年9月20日至2010年10月6日(一週籌備時間)

參與者報名與討論區
  • 報名:剛好最近想要加強科幻小說方面條目。-Q先生
    • 科幻小說條目最近被撤銷重審岌岌可危,趕快去拯救。-安可
      • 真的嗎?多謝提醒!-Q先生
  • 報名:對輕小說頗有興趣。-122.125.141.220

提升討論(使用{{article}}或{{LA}}模板將條目標示以便於參與者查詢
科幻小說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中國大陸之外最著名的科幻作家是倪匡」,疑似原創研究。-Q先生

貢獻提報:
  • 安可:
  1. 魔戒:初→乙,50分
  • Q先生:
  1. 科幻小說:大幅修改後並重新成為優良條目,100分
  2. 變形金剛:微型傳說小作品→乙,80分
  • 122.125.141.220
  1. 影子 (小說):小作品→初級,10分
  2. 西廂記(條目侵權且警告後仍不處理)扣10分

->計劃發佈後,至主題佈告欄(待創建)公告,或者以各種方式廣告。結束後該計劃存檔並結算至整體貢獻。

建議或疑問或簽名支持

草案討論區(前往計劃頁 /前往草案
  • 以前的類似計劃現在都處於不活躍的狀態。原因可能有下面幾條:指定待改善的條目較少或較偏;申報、排期改善、評價的程序操作不便;評審標準不夠完善,對改善條目者亦無特別獎勵;沒有主持人明確地負責運作。故草案中改進如下:1.一方面有「當前任務」,給出一個列表,如「軍事小作品」、「已被撤銷的優特條目」、「台灣專題待擴充條目」等,每三周(或更長/更短)更換一次,使用戶不會想提升質量卻無處下手。另一方面,改善自己發現的,且不在列表中的條目也可以參加本活動。「當前任務」的內容依之前三周的討論決定。2.用戶不必事先申報,在改善結束後可以直接在貢獻登記頁面報名參加評分,也可以在條目討論頁中加入一個模板(待創建),將其列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項目」的分類中,由主持人查核貢獻。3.按現在便於執行的標準,條目質量基本可以分為質量評級乙級或DYK、質量評級甲級、GA、FA這樣幾級,可以在更詳細的評分標準實行前應用。計分方式參考了DC8。用戶獎勵上綜合了之前討論過的幾種方式。4.見「主持人」節。-米爾格拉姆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22:07 (UTC)[回覆]
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專題只應作一個統籌者的角色,實際評級應由各專題負責。-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6日 (一) 13:24 (UTC)[回覆]
(:)回應了解,納入修訂規則。 Enco 安可 留言請按此 發表於 2010年9月8日 (三) 00:53 (UTC)[回覆]
(:)回應不是很了解條目比賽與適用性,能否舉過去舉辦的實例。 Enco 安可 留言請按此 發表於 2010年9月8日 (三) 00:53 (UTC)[回覆]
人氣,沒人支持再好的想法也沒用。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9月12日 (日) 10:00 (UTC)[回覆]
呵呵,這是主要的問題,但好像不是能在現在的框架下解決的……-米爾格拉姆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6:04 (UTC)[回覆]
DC8非常成功嗎?—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0:02 (UTC)[回覆]
身為主持人的我,我否認成功,因為完成率比上次低。-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2日 (日) 10:08 (UTC)[回覆]
的確不可以此自滿,但報名參加的人數為134名維基人,84人實際參與,達標條目262條,DYK 222條,優秀4條,特色1條。整體來看亦是有聲有色。而且可以發現一點,優秀與特色過少,這當然也是因為此兩種評比較嚴苛。—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3日 (一) 01:35 (UTC)[回覆]
DC8 DYK不止222條,統計中我一直是標明>=的。-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5日 (三) 13:34 (UTC)[回覆]
  • 關於安可9月14日之修改意見的回應:1.定位上,我不認為這應是與動員令類似的活動,而應與DYK一樣為常態運行。同時,主持人不一定為執行人。2.仍然認為原來的申報、排期改善、評價之程序操作不便。-米爾格拉姆 (留言) 2010年9月14日 (二) 15:38 (UTC)[回覆]
給首頁展示的機會?
(:)回應關於版面刊登,日文版首頁有分:1.秀逸な記事 2.新着記事 3.強化記事( 候選),強化記事的確很像質量提升計劃的一種,但是其運作是依照撰寫量超過一定即可上報並投票(發現者或主編),刊登內容約在一個條目三行,的確很不錯的方案(而且條目質量提升計劃選評會更嚴格一點),只是首頁變動需要管理員權限,此事必須尋找支持本計劃的活躍中管理員方能實行(奇怪的是「良質な記事」反而沒有刊在首頁)。--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4日 (二) 01:16 (UTC)[回覆]
  • (+)支持--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16日 (四) 23:42 (UTC)[回覆]
  • (+)支持 目前的草案已經很不錯了啊。不過個人覺得不妨先不要全部開始搞,個人覺得比較必要的是消紅任務和翻譯任務、大掃除三項。畢竟掛模板的條目還是不少的,大掃除把他們清掉確實很必要了。SamiZhan (留言) 2010年9月17日 (五) 10:46 (UTC)[回覆]
  • (-)反對。雖然很希望看到質量提升復活,但如果沒有幾個活躍的專題小組或者興趣小組作為活動骨幹,這樣的質量提升就沒多大必要。質量提升計劃的意義在於給社群當作一個協作編輯的範本,但是假如提出的條目基本無人問津,這個活動就失去了意義。建議先在一些活躍的興趣或者專題小組裏實行專題內部的提升計劃,實行的好的就可以作為整個社群的提升。--Gilgalad 2010年9月17日 (五) 13:49 (UTC)[回覆]
(:)回應閣下仍然把敝人所提復活計劃與舊計劃混為一談,目前新計劃是朝向多元化質量提升計劃的發起點,也就把以往動員令、還有許多其他改良方案卻夭折之計劃,融合成彈性方案,與一般動員令不同的是要變成常態性大家可發起的長遠計劃,而不是一年才一次大動員令,這個小型化訴求,正也是第八次動員令檢討大家的感想,而且要注意的是,這種小型化動員令是鼓勵所有人來發起計劃,這種特色也可以在Wikipedia_talk: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可以參考。另外也是要強調輕量化評級,現在的DYK、GA、FA局限過大,會讓很多人怯步,相信這也是很多新手的心聲。--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7日 (五) 17:16 (UTC)[回覆]
(~)補充舊計劃的單一條目是註定要失敗命運,修訂後改變成煥然一新的多型態方式展開,由於將朝向主題式計劃運作,還有這主要作用是可以常態募集把自己喜愛且參與主題同好一種方式,這算是讓冷門主題也有了曝光機會了,相信這也會讓原本幾乎是一片死寂的Portal:主題能有再度活躍機會。--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7日 (五) 17:41 (UTC)[回覆]
  • 我之前在安可的討論頁中提及,動員令的一些設計本身就不適合提升條目質量。所以我建議採用其它方式,例如「在線遊戲式組團打怪(較低質量條目),獲取寶物(頭銜)」。這樣容許的時間跨度會大很多。—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35 (UTC)[回覆]
(:)回應這當然可行,因為型態最後一種是「可自訂計劃內容」,例如可列出一系列低質量條目清單作為主題。由於以主題式作為特點,因此也可讓有興趣改善冷門主題有機會可以招集人手幫忙。雖然以小動員令作為本計劃之號召,其實這只不過是該計劃其中一種型態罷了,目的就是要以多元彈性化制度來全面改善各種條目質量提升之缺點(包括優特條目重審),本計劃所提升內容也不限於Portal:主題。舉例,若對冷兵器有研究的人,可在該計劃發起「冷兵器」的主題質量提升活動,並吸引有興趣的人來報名提升相關條目質量,由於對其有研究,更可列出許多相關條目並參與評審,讓此活動更顯有彈性與有意義。--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8日 (六) 03:54 (UTC)[回覆]
那或者我過兩天想一套方案發上來參考一下,組團打怪的。—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4:10 (UTC)[回覆]
(※)注意以上所提計劃型態是各自分開的不相隸屬的子計劃產生的參考型態,並非強制執行(不強制只能對某個條目貢獻)或大雜燴一體的計劃(不是只有一種執行方式),而且可允許同時期有多個小動員令計劃各自發起,唯一要求是同時期發其範圍過於相近計劃即可(例如:同時期若有冷兵器主題被發起,這時候幻想武器因有重疊可能就不要同時候發起)。另外積分盡量共用不要搞特別(本計劃希望可以長期化經營,該積分跟隨用戶一輩子),但是也可以各自為自己的計劃方案設計一套特別的頭銜(例如:「滅怪大師」)。--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8日 (六) 04:25 (UTC)[回覆]
我還真寫了套方案維基百科:Legend of Legendery wikier。—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4:51 (UTC)[回覆]
維基百科:需要關注的頁面挑出古生物作為第一章做範例改善,讓其他維基人更明瞭。--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8日 (六) 08:46 (UTC)[回覆]
增加維基獎勵
(!)意見,安可兄提倡的改革,對於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來說無疑是有莫大的益處,但是未免太過樂觀。首先,參與人數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文維基一直缺乏參與這類協作計劃的維基人,這亦是大部分專題、主題或小組沉寂的原因,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停辦亦是由於參與人數。其後,曾經有用戶提出全新的同類型協作計劃,但最終亦因為人數不足而難產,因此吸引更多人參與並不容易。其次,新設獎勵的認受性不高,未必能達致如期的功效,因此如果能夠與其他獎項掛勾(例:維基專家獎),相信對此計劃將有非常巨大的裨益。—ATRTC 2010年9月18日 (六) 14:24 (UTC)[回覆]
(:)回應維基百科:維基獎勵具有可行性,DC8用來獎勵內容貢獻者[1],此提議將適當融入新版質量提升計劃之中。—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9日 (日) 01:48 (UTC)(更新)[回覆]
(~)補充新計劃是以主題來號召熱心維基人來關注一些有問題、待解決的條目,以網絡遊戲來舉例,現下大部分的條目撰寫者都是「SOLO」狀態,新計劃就是要打造一個完美協作的統一平台,就像是網絡遊戲中的組隊頻道一般,而且要強化公告功能,敝人主編並參選優良條目也是為了一探究竟寫GA者心態,感想是要在短短參選的七天內把指正缺點改進還蠻累人,而且愈令人熟悉或有爭議性的條目,反浪聲也愈大。把寫條目藉由創意性計劃來發佈主題(類似維基傳說),來激起或吸引有興趣、有研究的人來關注一些活躍的主題, 相信這也是促進維基百科質量提升的重要一股動力。--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9日 (日) 09:01 (UTC)[回覆]
(&)建議維基百科中,限於中國大陸地區(不清楚港台是否好些)的很多地理景觀、車站、學校都沒有圖片,我想只要是當地的維基人,拍一張照片並不是很難,應該增加一個轉為圖片補全的計劃到草案裏面。SamiZha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11:20 (UTC)[回覆]
(:)回應立意甚好,注意最後一個型態就是自訂必勝作戰計劃允許您也可以自訂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主題的施行方案,因此只要是對條目質量有幫助的計劃都可以成為發起計劃項目,未來新版的計劃是每個發起的方案都是獨立的子計劃之一,而且也可以各子計劃可以互相融合(例如:地理主題提升+圖片補全)。舊計劃證明了,單獨列出一個條目就要大家來提升質量是乏人問津的,因為不是每個人對其有興趣,但大動員令證明了,範圍過大很難控制到素質,一個月時間要達到優特也很困難(除非是事前就已有準備),很多人甚至在動員令結束後才補送最佳條目,但因為時限因素而失去資格,敝人覺得頗為惋惜,因此這種小而美的質量提升方案應該是最完美的施行計劃。--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0日 (一) 03:50 (UTC)[回覆]
(:)回應:沒甚麼正反意見,條目質量取決於編者素養,若仍是同樣一群人新編/巡查/回退/破壞,如何奢望提升質量?連修改主觀語句都往往變成回退戰了。--Aaa8841 (留言) 2010年9月21日 (二) 12:14 (UTC)[回覆]
(+)支持,安可兄辛苦了!到時候我可以主持寵物小精靈方面的條目。--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DYK 秋聚 2010年9月21日 (二) 13:33 (UTC)[回覆]
(:)回應:感謝您的支持,敝人就是在等待秋聚成員能表態支持(雖然沒見到您),邀請函都發了,各位從9月開始後就忙着開學與選舉,連表個態也沒有辦法嗎(對不起,小抱怨一下)?趁着中秋節吃完BBQ的香味未退(聽說月圓時候的生物慾望會蠢蠢欲動...),來宣佈計劃方向!首先維基百科:動員令/第八次動員令/作品列表方面,看中動員令〔世界各地〕主題不僅是票選出來最高票,在貢獻方面也最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主題涵蓋範圍頗廣之故,第二名是〔最多語言版本的待撰條目〕,這代表了票選主題可以代表着維基人的意願以及方向,而且最多語言版本的待撰條目貢獻量高也代表參考的外文資料也多,而小動員令方面也不錯,但是為什麼要拒絕那些同樣獲得高票的主題呢(此指主題投票)?一開始還是會從主題討論與票選開始,因此各位可以開始準備提議哪些主題,而且可以預告的是,這次會走維基百科:動員令/第四次動員令多個小主題方式進行,而且比較不一樣的是各自主題一邊討論一邊進行條目貢獻與積分,以爭取時效與熱情度(這點與WP: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相似),而且建議不要把範圍侷限過小或過大,盡可能是在WP:主題範疇(例如:寵物小精靈在Portal:動漫之中規劃,但您可再計劃討論中提出強化此系列吸引注意)。預計可能於光輝10月間展開進一步討論並同時版面修改,未完善部分如果想到會再補充,各位敬請期待,祝各位維基人秋節愉快。--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2日 (三) 16:30 (UTC)[回覆]
  • (!)意見,除了少數熱門的條目以外,其它的被來源請求、地區用語岐義、侵權內容、甚至是有人當小說在寫添加虛假的內容……等種種原因卡死。娛樂類的條目與百科類該有條目的比例差距日漸拉大?各領域下的專業科目的條目,反而少人認養。或是撈過界,去動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下的條目,主觀的添刪內容。(清理條目,不是叫你一刀刪就了事的。同樣的,被掛上專家模板的,也是請是該領域的專家去檢視現有的條目內容是否有誤或需要調整的部份?)基本上,有爭議的條目應該在有來源的情況下,正反並存,而不是一律都要和諧到貴國的標準。如果不是列表的條目,舉例也該適量,不要本文沒幾個字,底下反而一堆紅連,或是把分類該做的事,都展開在條目內做為舉例。-P1ayer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9:56 (UTC)[回覆]
    • (:)回應很感謝您的遠大的見解。想必您是誤解本計劃之本意,上面列舉之型態並非雜匯計劃,因此並不會每個計劃都包含了清理計劃等(甚至敝人起初是反對清理計劃),本計劃就是強化各「WP:主題」與「WP:專題」之功能,配合每個計劃與新評級(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專題),其實很多條目只要達到初級或丙級(也就是DYK水準)就很不錯了。而且敝人之新計劃就是專門號召專家與研究同好來一同參與之園地,當某主題需求被發起很可能會激發其他維基人之使命感(如同之前本人致力於中華文化也使命感所然)。至於「和諧到貴國的標準」的說法倒是詭異了,我們都是台灣人耶,這次秋聚我也有參加耶,您不知道嗎?...難道您國籍是台灣民主國?(開小玩笑,別生氣)--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4日 (五) 13:21 (UTC)[回覆]
  • (!)意見:一直吃威而鋼會暴斃,同樣的,一直用分數來定奪會使人麻木的。建議開放IP,多了IP用戶才比較可能活耀興趣小組,船到橋頭自然直。我知道您花了很多心血在這裏,但是維基百科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恕我直言,我相信過不久又回沉沒下去,強烈建議您往活耀興趣小組這方面前進。--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9月24日 (五) 01:41 (UTC)[回覆]
  • (:)回應很感謝您的見解,敝人之計劃就是為了趕上變化所做的,彈性化與簡易性將是本計劃之重心,而且本計劃非常歡迎IP用戶參與並且主題投票,因為計劃重點是需要參與者對條目的貢獻量與討論建議。而且目前IP用戶限制也僅在創建條目與半保護版面,因此除了主持人不太適合擔任外,IP用戶的「有效貢獻」(不違反三大方針之貢獻)亦非常重視。而且本計劃也強調「興趣」與「研究」,某些子計劃採用動員令型態(注意這只是其中一種型態),主要是為了彈性化,並非要一群對該主題一無所知就投入,也因此盡量把範圍擴大以能夠包含更多條目能入列。目前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喚醒諸位維基人的編輯興趣,並且將之常態化,因此本計劃將會如WP:同行評審那樣,非常容易被提出與創建…沒錯!模板:進行中的內容評選將要在多一列了。--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4日 (五) 12:34 (UTC)[回覆]
    • (:)回應:結論就是條目質量提升太過於專業,不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就算公平投票出「最多人」接受的種類,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興趣。我建議您不如活化一個興趣小組,以其當作範例來吸引更多人,若維基興趣小組能像百度貼吧一樣活耀,那條目新增數絕對是源源不絕的,以後甚至可以辦個興趣小組大賽(只是設想)。我現在是一位大學生了,生活變得特別忙碌,雖然不會新增條目了,但我每天仍會登入維基看看新消息,修修小條目,以後也能多多來留言阿。--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9月24日 (五) 14:05 (UTC)[回覆]
      • 若只看到片段計劃或者以舊計劃來理解新計劃,會造成極大誤解,目前質量提升計劃就是朝向興趣小組進行,而且就是標榜人人都能參與,主題投票只是給主持人一個方向參考與,若某人對某主題有興趣但投票數不足而未被主持人採用,亦可自行號召該票數較少之同好,自行發起一個子計劃,自己當主持人來發展。若不曉得如何發起還可以在主題討論,請求版主協助支援開計劃(但一些繁瑣事項要協助分攤)。反正本計劃就是以多線式發展,就算計劃結束後覺得不滿意,也可從存檔參考過去缺點,然後再重新發起第二波、第三波。--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4日 (五) 16:26 (UTC)[回覆]
  • (+)支持,本人支持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但是敝人視乎抓不到重點--Honmingjun--銘均 2010年9月27日 (一) 10:21 (UTC)[回覆]
結合「WP:維基興趣小組」與「優特條目大體檢」與維基百科:模仿專題
(~)補充計劃已更新,新增結合「WP:維基興趣小組」與「優特條目大體檢」與維基百科:模仿專題特色。--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日 (六) 11:06 (UTC)[回覆]
  • (+)支持,不妨從擴充小作品和小小作品開始着手。就長遠方面來看可大大提高中文維基的整體素質。不過此類條目數量眾多,任務艱鉅,需要參與的諸位共同努力才行。--Cp111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21:46 (UTC)[回覆]
關於主持人
(~)補充其實這類計劃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主持人是否能堅持下去,而參與狀況雖然會影響到主持人的信心與維持度,但是其實從以往計劃可以發現,每個計劃只要有發起,或多或少都會吸引一定數量人員參與,即使是參與人員根本未報名(低調的人蠻多的...),因此只要與DYK一樣能夠取得大眾認同與共識,現行DYK限制5天需達到2/3擴充量其實對於舊條目提升擴充極為嚴苛與不利,因此計劃就能解決目前狀況,目前還在鋪路與宣傳階段,敝人不會像以往其他計劃般匆匆上路,因此施行該計劃還需待一段時間(敝人時間有限也是問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敝人會堅持下去,而主持人方面也需要各位幫忙,屆時會需要大約4~5名常態主持人&發起人(經常寫條目上DYK的人),這種小型動員令的型態也會設計成不需耗費太多精力,也不會像WP:DYK那樣限制過多,甚至也可多找幾位活躍的興趣小組成員協助幫忙主持,當作是每月DYK來讓您條目宣傳也無彷,因為吸引愈多關注與目光的條目愈容易得到義氣而不願意出名的英雄來提升與擴充。若還有更好的建議也請繼續提出,由其是讓計劃變成常態性且廣為認同(就像DYK一般),這是目前最令敝人苦思中的困擾。--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0日 (日) 16:03 (UTC)[回覆]
增加維基創作獎
(~)補充結合了維基創作獎,目前維基創作獎都是在各專題底下各自運作(目前也僅有ACG創作獎香港內容獎),而本計劃會納入所有專題(包含未創建的專題)的創作,在積分上亦可能採用相同標準,但也為了突破DYK的五天限制,也會有達標分數。與維基獎勵稍微不同的是,維基獎勵是針對高端資深創作者的鼓勵與榮譽(例:維基專家獎此需要10票且2/3以上支持),而本創作獎適用於所有創作者,頒發與核實上較為簡易。--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7日 (日) 11:46 (UTC)[回覆]
(※)注意相關版面與模板已經開始研製中,每個子計劃會以子頁面方式發起,請各位在本週先行構思有哪些自己喜歡的興趣主題,或者有哪些條目急需提升質量,另外亦可先行在條目探討中提出。--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7日 (日) 15:50 (UTC)[回覆]
以往的相關討論:
  1. 維基缺少一種團隊氛圍
  2. 冷玉的參與維基百科的感受
    特別提起這類過去關於質量提升訴求的討論,期盼可以喚醒並提振各位對本計劃的信心與興趣。並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繼續努力」的格言激勵各位。--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9日 (二) 09:16 (UTC)[回覆]
對於人力維護問題,這不構成計劃推行阻礙,因為改為每個人可自行發起的子計劃彈性制度之後,主持人也可當作是WP: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自行推行,因此每個計劃最小單位是主持人一個人,如果主持人自己能夠堅持到底才是計劃成敗關鍵

流程上大致是 1.先在互助客棧或主題票選,聚集參與者並討論哪些條目需要加強
2.在主計劃頁發起子計劃,子計劃包含了任務簡報、主題票選(選填)、條目評析(含條目評審)、貢獻提報(含維基創作獎審核)都在子計劃頁面同時完成,不像過去拆開進行而疲於畫面跳轉。
3.在計劃是已主題式展開(這類似小動員令,但可切割下去),結束後,將計劃存檔,過去曾經發起的計劃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最近工作頗忙碌,但模板等畫面大致上完成,本週一定會想辦法推出,再陸續修改並聽從意見完善之。--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7日 (三) 15:27 (UTC)[回覆]

(↑查閱計劃頁前往草案)

中國同志們請來發起創建「中國大陸維基人佈告板」

目前中國各地佈告板雖然有多達如下佈告板,但敝人認為各佈告板形同散沙久未更新,各版面已無人進行維護也缺少社群凝聚力,但是中國大陸社群其實極為眾多,但因其幅員廣闊,因此處於四散狀態,若再刻意區別只會造成社群分散狀態,在看台灣、香港、澳門雖小,卻能有共用一個佈告板而能凝聚一股力量,因此敝人想協助中國大陸社群創建整合性佈告板,但是敝人從中國四分五裂的社群狀態,非常不確定是否有此需求(怕被罵多事或者開冷版),因此還請需要此版並會協助維護與使用該版面的中國用戶,能發出支持要求,如果達到十份以上(+)支持 敝人將開此版,若未有10份則會開「通用社群佈告版」,屆時中國用戶將與日本、韓國社群一起共用公告版面...。

維基百科:廣東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廣西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重慶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湖北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山西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江蘇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中國中部主題公告欄維基百科:福建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大連主題佈告板維基百科:天津維基人佈告板維基百科:福州維基人佈告板Wikipedia:濱海新區維基人佈告板

以上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日 (六) 09:18 (UTC)[回覆]

(+)支持--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16:19 (UTC)[回覆]
(~)補充 敝人會把該版放在社區首頁,還請中國大陸用戶們多加利用,不管是聚會(徵求西部聚會討論)或相關條目問題(例如:濱海新區要送評選了)都可以放入此公告(IP用戶當然也可以使用)。--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3日 (日) 18:38 (UTC)[回覆]
再多些人吧。--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4日 (一) 15:44 (UTC)[回覆]

(+)支持 嚴重支持!目前的情況還是適合建個中國區的佈告板,分得太細了沒有必要,畢竟維基百科在大陸還沒有那麼活躍和有影響力。--Randy Shan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07:49 (UTC)[回覆]

(+)支持 非常支持,人多力量大,何況原來上海就沒有這樣一個版,因此更加支持。Songford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09:50 (UTC)[回覆]

版面已經在製作中,屆時也會引用版主制(版面管理員),因此還需要幾位常態駐版志願者,本公佈版主要是支援Portal:中國(包含其下子主題) 與 Portal: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會整合原本其他地方公佈版的一些資源,還有哪些建議請趕快提出,預計本週之前完成創版。--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3日 (三) 16:30 (UTC)[回覆]
(※)注意中國大陸社群專屬維基百科:中國大陸維基人佈告板已經創建了,該版使用並不限國籍,任何位於該地或者對於該社群關心的維基人皆可使用。另外在徵求版面管理員,對於相關主題進行常態更新與規劃。--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6日 (六) 10:05 (UTC)[回覆]
(*)提醒如果該版面公告使用與張貼狀況良好,才會放入維基社區主頁,起碼要滿6則以上(扣除常態公告),請[請勇於張貼最新消息],澳門的社群公告因為久未更新與利用才因此被撤下,請多加利用並宣傳,別辜負了敝人一番好意。--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8日 (一) 14:05 (UTC)[回覆]
(~)補充 至於放於用戶頁的使用代碼與版面設計還在構思,在台灣公告欄方面,只要使用{{TwBoardNews}},就可有漂亮的公告版面與最新消息,但中國大陸用戶似乎比較喜歡用中文,這方面希望能取得一些意見與共識(使用中英文與版面設計)。--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8日 (一) 14:11 (UTC)[回覆]
沒想到遇到徵求意見大家就沉默了,於是還是由敝人決定好了,{{cnBoard}},邊框則用紅色+橘黃色好了,再過幾天會設計出來。--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1日 (四) 02:02 (UTC)[回覆]
{{MlCnBoardNews}}更好。--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29日 (五) 15:54 (UTC)[回覆]
(+)支持。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全麥麵包請張嘴2010年11月1日 (一) 15:52 (UTC)[回覆]

Symplectopedia提醒大家,世博會結束之後,中國大陸可能會再次封鎖維基百科

今年1月,upload.wikimedia.org被中國大陸封鎖。8月,upload.wikimedia.org因為改了IP位址而自動解封,但很快又再次被封鎖。據我分析,這很可能是全面封鎖的先兆。

中國政府可能早就下定了決心要封鎖維基百科,但是,從5月到10月這漫長的六個月里,中國要舉行世博會,會吸引很多外國遊客,因此只好先封掉所有圖片,從而儘可能使維基百科的瀏覽人數減到最少。一旦世博會結束,維基百科很有可能會被全面封鎖。

現在離世博會結束還有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希望各位大陸維基人儘量多寫條目,把能在維基百科做的事都做了。不然的話,萬一中國大陸真的再次封鎖維基百科,那時候就後悔也來不及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21:30 (UTC)[回覆]

封upload.wikimedia.org是部分運營商的行為。另外,有人類第八奇蹟「長城」的存在,封與不封的區別不太大。朝廷行事向來無章法可依,何來先兆一說?本人並不認為「有關部門」會「在全國各族群眾的熱情期待下」對維基百科進行全面封鎖,因為維基不同與「不存在」和「不存在」以個人意見為主,包含着不可控制性的東東。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23:57 (UTC)[回覆]

世事難料,君請自重。-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07:45 (UTC)[回覆]
封的只有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不是GFW行為。flickr的部分圖片伺服器也是同樣原因被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4日 (一) 11:13 (UTC)[回覆]
天津移動(鐵通)訪問沒有問題。只是部分地區部分運營商。--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10月4日 (一) 11:15 (UTC)[回覆]
這些運營商跟維基百科有仇嗎?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2:49 (UTC)[回覆]
全面封鎖維基百科可能性不大。目前GFW對維基百科的待遇基本和google.com的待遇一樣,有專門針對維基百科的的關鍵詞名單。目前的部分關鍵詞可以參考我最近整理出的gfwlist--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4日 (一) 11:18 (UTC)[回覆]
又不是沒封過,搞得像從此上不了維基似的。維基的核心人員可是練有一身翻和穿的本事呢。--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15:57 (UTC)[回覆]

翻牆唄,要樂觀,從某種意義上講,GFW促進了部分網民訪問技術的提高,同時使vpn和代理行業發展起來。如果哪天把海底電纜給掐斷了,那就只能游泳去訪問維基百科了。--Randy Shan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07:56 (UTC)[回覆]

翻牆?你來送我們大家一人一套IP封禁例外?220.181.106.59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07:56 (UTC)[回覆]
(:)回應因此應該儘早開放中國大陸自動確認用戶IP封禁豁免權,這樣既可以提高寫條目的積極性,另外如果真的整個封了,也還能翻牆,不至於過於悲慘……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2:46 (UTC)[回覆]

今天在上海傳照片連牆都沒翻,怪異...--Ciked (留言) 第八次動員令 2010年10月6日 (三) 13:30 (UTC)[回覆]

有時還是跟圖片的大小有點關係。我太大的翻出去都可能失敗。壓縮小的了話可能在牆內就解決了。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13:39 (UTC)[回覆]
我對政府封殺維基表示堅決抗議!它憑什麼要封維基,要封怎麼不去封百毒百科!--Anilro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13:51 (UTC)[回覆]
百度和諧呀Genhuan (留言)我寫百度百科《楊永信》時(有關電擊新武器),用南方報業的來源,也被攔下,百度說要用官方的來源。用新華社新華網的,審查則暢通無阻。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2:52 (UTC)[回覆]
一般而言,像那種150MB的HDR照片,肯定傳不到commons上--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0月17日 (日) 08:50 (UTC)[回覆]

偶有同感。近幾天,貌似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中文網都被屏蔽了。偶先觀望一下。如果中國大陸用戶主動遠離政治敏感內容,不知會否如google般「半封不封」。用google搜索時,很多時候並不一定需要涉及政治敏感問題的。或許維基可以列舉政治敏感內容,以便讓大陸用戶規避。或許,保持與中國大陸用戶的互動聯繫,才是維基中文的首要。似乎多數大陸用戶也沒有到一定要翻越上維基的程度吧。畢竟,中共也不一定希望在非政治敏感領域招惹民眾的「意見」。 W587l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5:01 (UTC)[回覆]

對Google封鎖是有解法的,不必翻牆就能無限制搜索,但網頁快照除外。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2:46 (UTC)[回覆]
對Google的封鎖,以至於不能搜索「蘿蔔」、「子」、「度計」、「斯汀」「學」、「杰倫」。這很不容易規避,所以對Google來說應該算是有效的打擊。另外要維基對有關內容向中國大陸主動規避,那不意味着「維基和諧百科」誕生了嗎?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2:58 (UTC)[回覆]

貴國又不是沒封鎖過wikipeida! 關鍵維基要形成自己的吸引力,只要大家有興趣參與其中並編輯條目了,那麼一個小小的功夫網是阻擋不住我們的熱情的。--風之清揚(討論) 2010年10月24日 (日) 12:07 (UTC)[回覆]

現在11月1日了--UAL55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5:04 (UTC)[回覆]

至維基人的一封信

我想維基應該改變一下對不完全遵守維基條款但又有希望成為優秀維基人的新用戶的態度了。我實在沒有想到,以IP用戶的身份參加編輯,和以普通用戶的身份參加編輯,感受竟能差那麼遠。

220.181.106.54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4:57 (UTC)[回覆]

(+)贊成,同樣意見。這也許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112.105.156.28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5:43 (UTC)[回覆]
為何不可刪除?雖說「條目出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去維護它(例如這個條目就是改兩個字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但問題在於條目名「吉!米!多!維!奇」。實應移動條目並把之前那個刪除。
可能閣下對維基編輯不太熟識,閣下所言的「私自重建了鮑里斯·帕夫羅維奇·吉​米​多​維​奇條目,然後強行將吉米多維奇改為重定向並掛CSD R3」可能是「移動條目並掛上CSD R3」的結果--  廢 話  +  2010年10月19日 (二) 16:00 (UTC)[回覆]
沒仔細看過程,雖然不是很明白,但為何吉米多維奇是中共的敏感詞?--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0月19日 (二) 16:09 (UTC)[回覆]
多維」。GFW不聰明是SB的又一明證罷。--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0月19日 (二) 18:17 (UTC)[回覆]
不應因為GFW就將一個條目的內容重新以另外一個名稱構建。這不單是維基百科的約定俗成,更應該是現代社會的約定俗成。—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4:12 (UTC)[回覆]
Myheimu在當前破壞已經說了,"多維"是一個極常見的歐洲人名字的一部分,Dovich、Zel'dovich、如果父名的原型是-d尾,那男性父名亦會是-dovich例如Arnoldovich, Demidovich。--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6:48 (UTC)[回覆]
請務必注意以一點:Myheimu並沒有「移動條目並掛上CSD R3」,如果他那樣做了,220.181.106.54寫條目的貢獻會出現在鮑里斯·帕夫羅維奇·吉​米​多​維​奇的貢獻歷史中。而現在的事實是:220.181.106.54寫條目的貢獻並未出現在鮑里斯·帕夫羅維奇·吉​米​多​維​奇的貢獻歷史中,相反卻出現在了被Myheimu掛上CSD R3的吉!米!多!維!奇的貢獻歷史中。由此可見Myheimu刪除吉!米!多!維!奇的目的所在。--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6:58 (UTC)[回覆]
請注意維基百科:善意推定,不過Myheimu是不是有你所指的目的都不重要,如果維基百科:壞笑話和刪除的胡話/吉米多維奇是你原本貢獻的版本,那我只能說它未能符合WP:中立觀點WP:可靠來源WP:非原創研究3大條,所以連合併進吉米多維奇的資格都沒有。--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33 (UTC)[回覆]

事件過程

  • IP用戶220.181.106.54的觀點(根據220o181o106o54 (留言))
    • 有鑑於:
      • 因為正文中「害了中國兩代數學家」的「害」字內部連結到了培養,因此並非一個純粹破壞的條目。
      • 因為目前瀏覽寫有「吉米多維奇」頁面的確被封鎖,所以寫了「所以「​吉​米​多​維​奇​」至今被防火長城封鎖」這句話。
    • 故該條目只需刪除四個Unicode字符就可以達到維基百科的標準,然而Myheimu並未掛維護模板,卻見其移動至笑話(第一個破壞),令我很氣憤。
    • 在User talk:Myheimu中指出Myheimu的錯誤做法後,Myheimu並對指出的問題做出任何回應,僅僅回了一句說那就是個笑話,他說是就是。
    • 討論頁交涉無效,我轉至互助客棧(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Wikipedia:投訴)和WP:當前的破壞。Myheimu迫於壓力在WP:當前的破壞與我展開舌戰
    • 與此同時,吉!米!多!維!奇被速刪(下文稱提刪A),我對這個速刪並無意見(而Myheimu卻將我對其後第三、第四個速刪的意見強加為我對這個速刪有意見)。
    • 乏,轉而重寫條目,將原來有問題的條目「送給」Myheimu,同時,發現Myheimu已在維基百科:壞笑話和刪除的胡話/吉米多維奇中作假,稱「吉米多維奇」並未被防火長城封鎖,欲貶低我的名譽。(第二個破壞)同時,用「可見學生對該習題集之怒氣」等話語誹謗我。(第三個破壞

至此,第一階段結束,下為第二階段


    • 我重建吉!米!多!維!奇條目,首版照抄,次版作上面所說的Unicode四字符修正,該版本可在這裏被查到。
    • 同時,條目被掛{{d}}(下文稱提刪B),同時,第三版發佈,僅為語調上修正(「培養了至少兩代的數學家」被改為「被中國大陸兩代數學專業學生使用」(精確文本已不可查))。
    • 我掛上{{hangon}},不久,刪除請求被Alberth2‎撤銷。
    • Myheimu一面。建立名為鮑里斯·帕夫羅維奇·吉米多維奇的條目,並將吉!米!多!維!奇內容替換為#REDIRECT [[鲍里斯·帕夫罗维奇·吉米多维奇]]並提交CSD R3(下文稱提刪C)。(第四個破壞-注意:Myheimu並未「移動條目並掛上CSD R3」,如果那樣,我會直接去社群請求移動至鮑里斯·帕夫羅維奇·吉!米!多!維!奇並添加DISPLAYTITLE,而不是在這跟他糾纏)
    • 同時,Myheimu試圖將維基百科:壞笑話和刪除的胡話/吉米多維奇提刪(下文稱提刪D),已銷毀他第二個破壞和第三個破壞的證據(第五個破壞)。
    • Myheimu一直對「害」進行大事渲染,但事實上,自第二階段開始後的十分鐘內(保守估計),「害」字就不出現在正文的任何地方了。而直至最近,Myheimu仍在通過修改他人討論內容的方法將[[培养]]改為[[培养|害]](後面將提及為第七個破壞)。
    • 我將吉!米!多!維!奇的正文內容恢復,但保留了CSD R3,並添加{{hangon}}和{{mergefrom}}(同時在討論頁里開闢了討論空間,Myheimu未參加討論)。Myheimu以「修正破壞的名義」三次移除{{hangon}}和{{mergefrom}}(以GFW封鎖、名從主人等原則),後承認使用了批量回退功能(第六個破壞,違反批量回退的方針和WP:3RR),後稱他移除{{hangon}}和{{mergefrom}}屬於修正破壞因此免於3RR的懲罰()(後將提及,[2])。
    • 吉!米!多!維!奇被Wing刪除

至此,第二階段結束,下為第三階段


    • 我到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和互助客站提出抗議。
    • Myheimu製造如下的假象:
      • 將我第一階段寫的[[培养|害]]強加至第二階段,而前面已經說過,第二階段開始後不到10分鐘[[培养|害]]就被改為[[培养]]了。Myheimu兩次通過修改他人討論內容的方法製造該假象,第二次還說:「最初寫的是「害」並連結向「培養」……」(而我在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中早就寫着「註:此為第二版,第三版中……」)。(第七個破壞,製造假象,修改別人討論頁)
        • 同時,Myheimu在Wikipedia:當前的破壞稱「一共三四句話中大部分是對這本書的負面指責」,導致無法看到頁面真實內容的用戶被蒙蔽。
      • 我在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中寫的「引用名稱為吉米多維奇」中的[[吉!米!多!维!奇|吉米多维奇]]被User:Myheimu改為內部名稱吉!米!多!維!奇。(第八個破壞,製造假象,修改別人討論頁)
        • 使得Wikipedia:當前的破壞里多個用戶(同舟、112.105.156.28)以為條目排版很亂,事實上,我在條目中應用了DISPLAYTITLE、BreakChar等多個技術,條目和正常的條目看起來沒什麼兩樣。而這些都被瞞天過海了。
    • Myheimu將三次移除{{hangon}}和{{mergefrom}}稱為修正破壞,要以此免責於WP:3RR()。
  • --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9:28 (UTC)[回覆]

就算是IP被封禁,奉勸你不要用剛註冊的賬戶繞過封禁發言。封禁針對的是擾亂WP運作的「人」。--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9:33 (UTC)[回覆]
你怎麼知道我就是220.181.106.54?--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9:47 (UTC)[回覆]
我有理由懷疑你使用傀儡來規避封禁,而被封禁的是IP用戶220.181.106.54。--  廢 話  +  2010年10月20日 (三) 10:31 (UTC)[回覆]
當然可以,閣下不光可以懷疑,還可以去提交CheckUser,我從不干涉維基人按照章程正常行使自己的權利。--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2:57 (UTC)[回覆]
遺憾的是,查核A是否用B這個IP,CU是禁止的,原因是「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之政策,禁止公開用戶的IP。」,而這個動作等同於公開IP。-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0月20日 (三) 13:01 (UTC)[回覆]

不管怎麼說,「吉!米!多!維!奇」這樣名字的條目根本就不應該創建。弄出這麼多糾紛,你在提交給大家的討論前,是否有和其他資深維基人討論過這個問題?—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00 (UTC)[回覆]

這跟下面的「我再次強調」內容一致,已在下面回復。--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29 (UTC)[回覆]

我再次強調,「吉!米!多!維!奇」這樣的條目格式,創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作為不熟悉維基百科規則(姑且這麼說,我不想說更多)的任何用戶,包括註冊和IP用戶,都應該在創建條目前再三考慮是否應該這樣做。這是創建者的問題,不是其他維基人的問題。—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20 (UTC)[回覆]

尚不清楚那條方針說這樣的條目不應該創建,我(請注意,時間結束前,我將一直使用第一人稱)倒是知道維基百科:編輯守則里說:
「但是,維基系統的一個好處是不完整或初稿很爛的條目可以通過寫作編輯被打磨成像樣的傑作。此方法提供了我們生產其他相似最終產品的方法所沒有的優勢。所以,提交粗陋的稿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鼓勵的。」
「一個人可以概述或少量隨意的事實來開始一個條目。」
維基百科:忽略所有規則里說,只要對維基百科有益,可以打破命名常規。翻越G|F#W總算是對維基百科有益吧?--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24 (UTC)[回覆]
這種命名法一點益處都沒有,而且想以非常規的標題取代正常的標題就錯上加錯,「草O馬」一半是為了規避長城(一半為了諷刺時弊),但當這種規避盛行時網管就會有對策,即是說這種角力是沒完沒了的,你一時間用感嘆號規避成功,但網管知道這方法盛行後就會新增過濾腳本,之後你又另創另一套規避法慢慢在坊間流傳再被過濾,如此循環,我們可沒有精力去參與這種鬧劇。WP不會審查自身的內容,換句話說亦不會為了迎合規避審查而改變自己的方針。--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46 (UTC)[回覆]
(:)回應性質是不同的:
1.你建立「草O馬」,如果沒有加DISPLAYTITLE,也沒有對Template:BreakLink添加重定向,就會給用戶到來不方便;而在下在建條目時,考慮到了所有的因素(除了沒有考慮到Myheimu會出現以外)。
2.這種角力不是沒完沒了地,採用特殊的命名法,最適合用於G!F#W本不想封但卻事實上封鎖了的關鍵詞,正如220.181.106.54所言,這樣就不會出現菲菇所說的「繞過GFW的事悄悄玩就夠了,如此明目張胆地玩小心直接全站被封。」的情況。
3.關於「WP不會審查自身的內容」,已經有人替我作出了回答。--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08:04 (UTC)[回覆]
{{BreakLink}}就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未經群體認可或否定的情況下誕生的,而且它與我們討論的焦點不同,我們不能允許這種以其他字符打散敏感字眼的形式成為條目標題,重定向都不可以,它只會令能夠正常訪問頁面的讀者帶來不便,而且不是你說逐少逐少做就OK,當其他受限於長城的編者都知道這方法後就會濫用它,結果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注目。--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09:31 (UTC)[回覆]
(:)回應如果那樣,閣下可以提刪{{BreakLink}},如果{{BreakLink}}被成功刪除,我保證無法使用{{BreakLink}}來對條目進行工作。但是當前,模板擺在那裏,就是給人用的;DISPLAYTITLE擺在那裏,也是給人用的。我的意思也不是「逐少逐少做」,而是限制條件做,與數量無關。--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1:15 (UTC)[回覆]
你的行為等於為條目帶面具,跟ZF用GFW為國家帶面具並無區別。—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9:35 (UTC)[回覆]
(:)回應非也,請問閣下C Sharp顯示為C#,也算戴面具嗎?--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08:04 (UTC)[回覆]
C Sharp是因為軟件原因,#號不能顯示在標題。這個與本次的討論無關。本次的問題是為了規避某種審查,僅僅這種做法本身就是違反NPOV的,在此事情上應該保持技術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1日 (四) 09:05 (UTC)[回覆]
(:)回應軟件原因就可以,可訪問性原因就不行?你說要技術中立,可是使用「#」做章節引導浮本身就違反技術中立——它經過討論了嗎?為什麼不用「*」做章節引導符?等等。「#」未經討論都可以做章節引導符,而「不違反技術中立」,我這怎麼就違反技術中立了?--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1:15 (UTC)[回覆]
(:)回應我想指出「#」作為章節引導符並不是維基百科定立的。這個是世界公認而成的標準,再由所有的網頁瀏覽器所依從。所以根本沒有不用「*」做章節引導符的問題--  廢 話  +  2010年10月22日 (五) 12:15 (UTC)[回覆]
其實「#」不只限用於章節,只要能對應到網頁的HTML碼中的ID標籤,任何網站都能夠用到--  廢 話  +  2010年10月22日 (五) 12:20 (UTC)[回覆]
「公認而成的標準」?網頁瀏覽器僅僅將網址中的「#」作為章節引導符,並未要求維基在條目名稱中使用「#」作引導符,技術上完全可以把「#」作為普通字符,然後在渲染到網址時將其改為.23即可。因此,「#」未經討論都可以做章節引導符,如果按照Shizhao的理論,也是違反技術中立的。--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5:22 (UTC)[回覆]
我想我上面說明得不夠清楚,做引導的是網頁瀏覽器,寫HTML是不能改變,這方面是要對瀏覽器本身作出修改。我想閣下需要認識下網址渲染方式。你可以先用「.23」、「%23」加到http://zh.wikipedia.org/wiki/之後試試看,也可加入「#」再試試。--  廢 話  +  2010年10月24日 (日) 10:55 (UTC)[回覆]
再說維基百科作為在線百科全書,本身就是要考慮accessibility的。--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1:19 (UTC)[回覆]
因為維基用了#作為條目章節的分隔號所以C♯不能以C#作為標題,不過重點是C♯用了音樂符號的升記號♯才是正確標題,亦符合這電腦語言設計者的本意,用常規的井號反而是誤解,但考慮到「絕大部分」讀者都不會/能正確輸入這個升記號才有C Sharp這個重定向,這與用感嘆號分割標題來迴避長城壓根是兩回事。請別再執著於這個例子了,它不能成為支持你用感嘆號的理據。--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2:01 (UTC)[回覆]
C Sharp是最近才被Πrate移動到的C♯,在其他很多語言版本中仍叫做C Sharp,而且中文用戶(除非經過維基訓練)沒有哪個會採用C Sharp作為C#的輸入方法,很多中文用戶根本不知道怎樣拼寫ʃɑ:p。當然,如果閣下不喜歡這個例子,在下可以換個例子——樊土畿不等式條目,按照命名規範應該叫做樊⿰⼟畿不等式才對,為什麼不建立樊⿰⼟畿不等式條目然後把樊土畿不等式條目提刪(也像對待吉!米!多!維!奇一樣)?--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5:22 (UTC)[回覆]
WP:命名常規要求盡量避免使用外語字,既然音樂的升記號♯是不分國界而C♯又是真真正正的原名自然就OK啦,這與你用非常規命名的「吉!米!多!維!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恕我不禮貌一次,我覺得你真的夠了!你用「吉!米!多!維!奇」為標題是為了迴避正痣甚插,但你舉的兩個例子都與迴避正痣甚插無關的!我真的懶的跟你說了,看看這裏有幾多個人是支持你的做法,啊不對,你和那個Anon不是同一人是「想法」的?當然你可以繼續你的命名理念,但請後果自負。-- 同舟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4:49 (UTC)[回覆]
C♯是不是「真真正正的」原名另當別論(我對此保留意見),但我舉的兩個例子確實都與「吉!米!多!維!奇」相關,因為維基百科沒有任何方針說迴避「正痣甚插」和迴避技術不足應當區別對待。因此,沒有理由說樊⿰⼟畿不等式因部分瀏覽器技術不夠先進而就「應當」改名為樊土畿不等式,而吉米多維奇雖部分地區不支持卻就不應改名為吉!米!多!維!奇。同樣是防止「部分地區/部分瀏覽器」的不支持,對待起來差別咋就那麼大捏?--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14:47 (UTC)[回覆]
請注意WP:OTHERCRAPEXISTS。你舉再多的例子徒勞的,因為那樣只能證明那些條目不合標準(如果你願意,可以去提刪那些條目),但這並不代表吉!米!多!維!奇這樣的條目合乎標準。——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9:27 (UTC)[回覆]
另請注意維基百科: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舉個不很恰當的例子:「如果你認為這些例子太多……理當指出,將其中的一部分刪除不會影響其他人理解這個指引。而不要再加入42條例子來使這個指引更加冗長。」,你也理當像這樣樊土畿不等式移動到樊⿰⼟畿不等式,而不是構造一個吉!米!多!維!奇出來。——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9:33 (UTC)[回覆]
有點「惡人先告狀」的意思。現在的新維基人素質在下降,上來什麼也不學,先學會指控管理員。殊不知維基管理員的最大罪行就是發揮不了管理的作用,該刪的不刪,該回退的不回退,就幾個活躍的還整天提心弔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0月23日 (六) 10:41 (UTC)[回覆]
此處曾有內容為「請閣下注意用詞,不要學習Myheimu。」的留言,被Myheimu以 「220o181o106o54個人攻擊。」為理由刪除。然而,無論是「請閣下注意用詞」,還是「不要學習Myheimu。」,均不含任何對 Myheimu的人身攻擊,也不含任何對Douglasfrankfort的人身攻擊。--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3:10 (UTC)[回覆]
User:Douglasfrankfort注意Wikipedia:文明Wikipedia:善意推定Wikipedia:不要傷害新手。尤其是「現在的新維基人素質在下降」這種話,請您好好反省一下這句話是否恰當。--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1:01 (UTC)[回覆]
我認為它非常恰當。指出事實不叫傷害。我一直在觀察新進用戶的知識水平,真是令人悲觀。不客氣地說,您就是個例子。此外,這裏的例子太奇怪了。新用戶的行為明顯就是錯誤的,而且剛愎自用,阻止他也叫傷害?您要站在所有維基人和常識的反面?「吉!米!多!維!奇」?--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0月26日 (二) 03:18 (UTC)[回覆]
(:)回應,這個條目命名問題本身其實是個常識問題,故我始終亦未對問題本身出聲。然而在出現異議的時候,如何去向意見未被接受的一方或幾方說明原因從而最大限度令到關注各方接受(納得),比拼命去吵,叫,咬,指責,貶低,無差別攻擊,甚至不惜濫用不正方式等要有幫助(役立つ)的多。這裏,我想禮儀和同理心非常重要,資深用戶更應深刻理解這點。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6日 (二) 11:31 (UTC)[回覆]
(!)警告User:Douglasfrankfort,意見同Symplectopedia。閣下經常指明「新用戶」「IP用戶」為攻擊對象,本身已有群體歧視之嫌。
(~)補充,此外,我感到「管理員的最大罪行」是「不該刪的亂刪」。管理員權限持有者的干涉性操作,應被嚴格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3:40 (UTC)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3:30 (UTC)[回覆]
那時,編輯是極其繁瑣的。但是,維基人都從吉米老大哥那裏領受了真正的維基精神。他們之間相互禮讓,幾乎沒有無謂的爭執。這就是中文維基百科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2:38 (UTC)[回覆]
聖時昭2004年的時候曾經說過:「這裏大多數人討論的只是文章本身,很少會有針對個人的攻擊。基本上都是學術性的討論。」唉,我們是罪人啊!--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2:43 (UTC)[回覆]
--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5:25 (UTC)[回覆]

(※)注意,請留意用戶User:220o181o106o54在2010年10月23日 (六) 15:22 (UTC)的發言,內容如下:

請閣下注意用詞,不要學習Myheimu。

,該句留言遭事主Myheimu多次刪除本語句前半句為針對另外用戶 Dou************t發表的群體攻擊性語句:

現在的新維基人素質在下降,上來什麼也不學,先學會指控管理員。

等之「注意」請求,而後半句則以另外用戶(Myheimu)為例進行提醒。整句並無所謂「人身攻擊」。事主Myheimu不經任何解釋,擅自刪除他人留言,實屬不妥。由於該留言有再度被刪除的可能,請各位用戶留意上述留言的內容,記錄在案並予以充分考慮。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1:38 (UTC)[回覆]

你說的很正確,確實有幾個人是罪人,不過只是一小撮。只需觀察互助客棧,就能看到,只是這一兩個人在興風作浪而已。這幾個是專業的,不看任何條目,專門盯着互助客棧,準備上去把事情攪大。幸而大多數人是理智的,相信這幾個人在沒人搭理的情況下,遲早也會自知沒趣。此外,我不妨說,我是代替了許多維基人把一些令人不快的話說了出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0月26日 (二) 03:16 (UTC)[回覆]
囧rz……,可惜有些本屬善意的用戶不僅樂於去「搭理」,更偏偏愛使用不正方式,使原本自己占理的業務問題,反倒變成自己在違規。這令人十分沮喪。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6日 (二) 10:58 (UTC)[回覆]

有關用戶Myheimu在「給維基人的一封信」中刪除他人留言

由於用戶Myheimu再度胡亂刪除他人留言,已對該用戶提出警告。如該用戶有再度幹犯此類問題,請徑至Wikipedia:當前的破壞提報。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2:31 (UTC)[回覆]

(~)補充,請留意用戶Myheimu自行刪除了其討論頁上的警告訊息[3]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4:27 (UTC)[回覆]

,經已提報為破壞,理由如下:

一、多次胡亂刪除他人留言,經警告無效(已被刪:[4][5]),依舊繼續行為。
二、違反3RR,對同一內容回退達四次或四次以上,經事先警告無效(已被刪:[6][7]),依舊繼續行為。
參考記錄:[8][9][10][11][12]
補充說明:該用戶不惜無視一切警告,百般試圖遮掩,屢次違規刪除的
「請閣下注意用詞,不要學習Myheimu」一句話,是其他用戶對另外用戶的提醒,顯然不屬於人身攻擊,更不是嚴重到需要立即刪除的語句--前半句是提示注意(或警告),後半句是舉例,同時亦可看做是對Myheimu之提醒。本句話用語文明,並無不當。

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14 (UTC)[回覆]

終於明白「多次」的意思了

請管理員處理:

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4:03 (UTC)[回覆]

關於不能及時放置回復的通告

今天積壓了很多留言沒有回覆。由於剛剛出現的情況,直接回復會導致破壞回退員的工作量超過預先想到的負荷。因此回復可能推遲一至三天進行,對此在下表示抱歉。另外,這段話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數分鐘至數小時,請知情者相互轉告。--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4:16 (UTC)[回覆]

半形標點符號在中文維基濫用的情形有無有效的改善措施?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中,字裏行間夾雜半形標點符號的情形十分嚴重,對於頁面整體字型的整齊構成了負面的影響。更何況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規範在「Wikipedia:格式手冊」及「Wikipedia:維基化」當中都有明文列出:(原文以綠色文字標示)

「Wikipedia:格式手冊」內文:

請使用正規中文的標點符號。同時請注意以下特別格式:

  • 在文中請使用全形的標點符號(,、:;.。?!)而不是半形(,:;.?!)。
「Wikipedia:維基化」內文:
比如:從前,有一個人說:"是的."
修正方法:使用規範的全形標點——從前,有一個人說:「是的。」

儘管如此,半形符號的使用情形依然很猖獗。縱使我個人致力於標點符號的更改,依然無法杜絕,請問是否有更有效的可行方案?

Howard61313 歡迎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6:50 (UTC)[回覆]

方針不允許使用機械人修改標點符號...那麼目前只能完全手工操作了--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0月20日 (三) 17:24 (UTC)[回覆]

我記得以前一直由機械人來做,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改了方針了?--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21:47 (UTC)[回覆]

使用WORD機械人,如能善用巨集,改一篇文章應該不用3分鐘。--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1日 (四) 01:57 (UTC)[回覆]

強烈建議手工完成,這種事讓計算機來做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大量的錯誤轉換將會出現,計算機很難判斷哪裏該轉換,哪裏不該轉換。--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08:08 (UTC)[回覆]

(:)回應這個很好判斷啊,一個半角符號出現在條目空間,半形,:;.?!之前為漢字就轉換成相應的,:;。?!。這會有任何錯誤嗎?本人實在想像不出來。--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21:35 (UTC)[回覆]
我也說不好,畢竟中文維基百科裏有很多種英文混排現象,試驗一下倒可以,不過如果出了問題要馬上叫停。同時,要預留特殊的標識符以控制機械人不檢查某篇文章,以免機械人造成反覆破壞。--220o181o106o54 (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1:22 (UTC)[回覆]
(:)回應手動操作當然是最可靠的方案,但本人資質愚昧,不知要在何處、透過何種管道號召?(主要是因為我個人的力量太過薄弱= =")— Howard61313 歡迎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10:32 (UTC)[回覆]
(:)回應 您可在新版的wp: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至此→討論)發起號招,主題命名為 「維基標點符號格式修正計劃」,不過新版計劃尚未啟動,還請問閣下是否有意願參與並支持?--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1日 (四) 11:47 (UTC)[回覆]
(?)疑問若是發起「維基標點符號格式修正計劃」,性質接近動員令嗎?— Howard61313 歡迎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15:55 (UTC)[回覆]
(:)回應 由於很難去一一查詢哪些條目,因此大致上可與「維基大掃除」一起執行,從需要清理的條目專門清理這些可能有問題的條目,而各型態之間是可互相結合(以ACG作品為例,類似七龍珠Z悟天特南克斯合體),因此也可將此型態附屬於其他計劃,其實通常動員令與舊版型態都必備條目清理與格式修正。--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2日 (五) 02:44 (UTC)[回覆]
你可以成立一個專題,專門用於修訂標點符號問題的相關討論和提供解決方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2日 (五) 01:52 (UTC)[回覆]
(:)回應專題部分,並不反對成立,但大部分專題目前是甚少參與與投入,因此可於該計劃匯集一些為格式整理「共同奮鬥」的計劃參與者之後,再轉為WP:維基興趣小組或成立WP:專題。--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22日 (五) 02:44 (UTC)[回覆]
關於標點符號修正,的確會有很多需要判斷的地方:例如小數點;例如會用作wiki標記的符號「;」,「'」,「:」,「!」,「~」;例如文中對英文的引用,以及對其他語言的引用中會用到半角標點符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2日 (五) 02:03 (UTC)[回覆]
(:)回應忘了說明,我目前是專門針對中文部分出現的半形標點符號進行更改— Howard61313 歡迎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05:40 (UTC)[回覆]
還是希望能有個足夠聰明的機械人乾乾這事兒啊……—Chiefwei - - - 2010年10月22日 (五) 04:35 (UTC)[回覆]
(!)意見這條目一樣,如果把所有半形逗號改名全形逗號也是一個災難,正確來說應該是使用頓號。--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10月22日 (五) 07:16 (UTC)[回覆]
還有一個問題,引號簡繁使用習慣不同,如果從半角轉到全形應該用哪種引號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2日 (五) 12:42 (UTC)[回覆]
(:)回應記得以前引號的問題,是直接在繁簡版本裏面解決的,機械人還是不要管引號的好。--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34 (UTC)[回覆]
化學式內的半形標點不應轉為全形,例如1-乙基-6-氟-1,4-二氫-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Mewaqua 2010年10月22日 (五) 13:15 (UTC)[回覆]
(:)回應建議機械人也不要管括號。--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34 (UTC)[回覆]
應該由機械人將所有存在中文語句中用半角標點的條目悉數列出,再由維基人去人工替換。--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22日 (五) 15:43 (UTC)[回覆]
剛好看到。自動將全部半形轉為全形的話,那麼1,000就會變成1,000,肯定會混亂了。順道一問,間隔號(·)在中文輸入法如何以全形輸入?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09:48 (UTC)[回覆]
(:)回應至於逗號,機械人只負責修正,前面是漢字的情況,前面是數字英文還有其他符號的,機械人自動忽略。間隔號,我一般都是直接粘貼別人的。--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34 (UTC)[回覆]
本人長期從事半角符號的修正。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11:00 (UTC)[回覆]
@ Oneam: Help:如何輸入間隔號。--達師147228 2010年10月23日 (六) 12:44 (UTC)[回覆]
那麼...(·)已經是全形?我在word用半或全形輸入,都是(·),但複製過來就變成了(•);在維基輸入則不論半全都是(·)。有些條目就用了全形的英文句點(.),我也有點混亂。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6:51 (UTC)[回覆]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執行人:Altt311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05:09 (UTC)[回覆]

  • 最主要是部分中文地區使用慣用半形標點(例如中國大陸)[來源請求]
  • 要做,也要先用機械人把有半角標點的條目給列出來,再由人工來判斷哪些要修改的。否則三十多萬條目,無從下手啊。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23日 (六) 23:08 (UTC)[回覆]

(!)意見,部分人可能未必知道全半形之要求,而該規範文字亦埋藏較深,另外習慣亦受輸入法操作方式影響。如有必要,可將標點符號全半形規範簡單註明在「提交編輯」頁面上,以利用戶知曉。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1:52 (UTC)[回覆]
新版的工具欄有一個全文搜索替換的功能可以善加利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5日 (一) 02:25 (UTC)[回覆]

關於機械人的可行性意見

以下更改只在條目空間內更改,其他空間暫時不由機械人負責--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46 (UTC)[回覆]

關於,:;。?!

一個半角符號出現在條目空間,半形,:;.?!之前為漢字就轉換成相應的,:;。?!。--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46 (UTC)[回覆]

這樣子正則表達式都不好寫啊,就像上面提到的化學式。2,4,6-三硝基甲苯這一類的怎麼辦?-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0月27日 (三) 07:11 (UTC)[回覆]
(:)回應是否這種半角「,」前面都是數字?如果是就沒有問題了。--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23:20 (UTC)[回覆]
半角感嘆號在表格語法中會使用,用之前為漢字的判斷條件會產生錯誤--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7日 (三) 12:26 (UTC)[回覆]
主要問題還是那種變態長的化學式.......多個連結號和逗號交替使用的那種,阿拉伯數字後面的字符也不是固定的,可能是逗號也可能是連結號--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0月28日 (四) 06:01 (UTC)[回覆]
(:)回應:是否可以這樣處理:對於半腳「!」之前尋找表格頭部標示「{|」如果有就略過。--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23:20 (UTC)[回覆]
半角「!」不止用於表格,還有{{!}},正則表達式中也有使用它的地方。同樣,半角「:」可能存在於字詞轉換語法中;半角「;」亦然。之前我寫過修正器,但需要考慮的例外太多。--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1月3日 (三) 09:54 (UTC)[回覆]
(:)回應「!」前面如果不是中文,那麼早就被排除了。--蘋果派.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8:58 (UTC)[回覆]

關於其他符號

暫緩--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3:46 (UTC)[回覆]

關於先秦時代「族」的命名討論

  • 請將此移往「條目探討版」

為什麼用代理看維基百科,內容全是以前的東東

條目探討這個版面因為有敏感詞,被G,f,w牆暴。想用代理上去隔開敏感的部分,卻發現內容全是九月三十號的內容。--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6:12 (UTC)[回覆]

可以試試在URL後面加入「?action=purge」。不知是否為代理cache的問題。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20:34 (UTC)[回覆]
至少三種不同的代理是這樣。手機版維基也是如此。十分不方便。有誰出現過類似問題嗎?您說的這種方便有效!非常感謝大俠。--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23:18 (UTC)[回覆]
我最近經常經歷此問題。很早以前好像有個「重新載入」按鈕,便是指向?action=purge,可現在沒有了。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6日 (二) 10:49 (UTC)[回覆]
(?)疑問請問如何確認被牆的敏感詞,敝人可協助使用{{breakchar}}隔開這些敏感詞,如{{breakchar|西|藏|問|題}}。--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30日 (六) 02:47 (UTC)[回覆]

關於新條目推薦候選標準

都是退出好了

以後不玩,再會--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4:39 (UTC) 只會進行有限度編輯--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4:54 (UTC)[回覆]

LOL—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8日 (四) 04:14 (UTC)[回覆]
敝人大致上可知您應該是因為在WP:DYKN受到嚴厲的批論導致心理受挫,因此建議您參與WP: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並一起討論,但是您卻又漠視不回應,個人粗淺的認為,這種草莓族個性還是不太適合在充滿荊棘與碎石的維基百科中生存,祝福您在其他論壇可以得到更多的溫暖。--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0月31日 (日) 06:10 (UTC)[回覆]

「你知道嗎?」的更新速度

似乎時快時慢。我等待「李剛」上首頁幾天了,似乎每次更新「你知道嗎?」都是一條一條地,常常一天也只換掉一條。然而當「李剛」到首頁來,幾小時內就換了4條「你知道嗎?」新條目(在新條目候選處,「李剛」提名通過的「√」已經打出一段時間,但沒上首頁)。「你知道嗎?」的更新,是不是也有人工參與?還是緩存的更新,就是這麼巧。。 —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8日 (四) 14:24 (UTC)[回覆]

看這個[13]--  廢 話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1:09 (UTC)[回覆]
額,李剛那天還不算快的……近日最快的一天換了11條,慢的也有4條。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29日 (五) 12:47 (UTC)[回覆]
機械人會在管理員最後確定後才會更新相應條目的DYK,如果沒有人去確定的話,那DYK也得不到更新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0月29日 (五) 18:04 (UTC)[回覆]
管理員更新DYK的步驟做得太枯燥太機器化了(多個地方都要填寫一長段hash,而且不能填錯、漏填),於是都沒幾個管理員(包括我在內)願意去更新了。於是剛才花了兩個小時用ajax雕了個管理員確認DYK的工具,放在MediaWiki:Gadget-dyktool.js,目前可以從參數設置的小工具中載入了。願意檢查DYK更新的管理員可以加上該工具,這將大大簡化你的步驟,只需要用鼠標點擊一次就可以完成確認或拒絕一篇條目的工作;而且程序自動執行,不用怕因為偶爾疏忽而導致的填錯和漏填。--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0月29日 (五) 21:03 (UTC)[回覆]

請鑑定用戶間關係

以下用戶大量建立杜撰條目,請鑑定關係:

具體見Wikipedia:VIP--UAL55 (留言) 2010年10月29日 (五) 04:27 (UTC)[回覆]

已經找了steward CU過了,來自三個不同的ISP,但是在編輯方面類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4:37 (UTC)[回覆]
還有Qapp72866討論 | 貢獻)和Zzz72866討論 | 貢獻)也編輯類似內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日 (三) 07:49 (UTC)[回覆]
請幫助提交meta 重新CU,包括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存檔/持續出沒的破壞者/user:Abc72866列出的所有用戶--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日 (三) 08:15 (UTC)[回覆]
另外,這些內容居然都是好幾天後才被發現,管理員和巡查員比較丟人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日 (三) 08:17 (UTC)[回覆]

關於Ws227違反維基中立性原則和濫權封禁操作

維基百科出於中立性原則,在非政治性條目中涉及兩岸三地時通常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控制的區域稱為中國大陸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和台灣相對。比如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中亦明確說明「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維基百科許多條目中也通常分別以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來指稱兩岸三地。但最近User:Honmingjun未列出理由將大量條目中的「中國大陸」一詞直接替換為「中國」(如漢語條目摩托車條目釣魚台列嶼條目等等),這樣本來是「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卻被改為「中國...,香港...,台灣...」,影響了維基中立性原則。本人(以及User:Lvhis等其他用戶)對這種非中立性修改進行回退操作,但Ws227作為另一名管理員,卻在未經說明的情況下突然將本人(以及User:Lvhis)的回退全部撤銷(如[14][15][16]),甚至以「無故刪除條目內容」為由對本人進行了封禁操作[17](亦未有事先說明)。本人只是回退User:Honmingjun的非中立性替換編輯,是在履行維基人及管理員的職責。相反,Ws227將本人及User:Lvhis的回退全部撤消是在縱容User:Honmingjun的非中立性編輯,已違反了維基中立性原則(User:Lvhis也已在其對話頁中表示不滿);而Ws227所謂無故刪除條目內容的封禁理由更完全是無中生有,明顯是一種嚴重的濫權行為。Ws227作為一名管理員,如此同時違反維基方針以及捏造理由濫權封禁其他管理員的做法性質相當惡劣,其發生實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悲哀。Ws227雖有對條目的維護,但同時亦曾違反過Wikipedia:車輪戰等方針,有前科,這次事件應引起維基社群的關注,以維護維基百科的方針和秩序。--Wengier留言2010年10月29日 (五) 23:44 (UTC)[回覆]

在下十二分同意也是維基管理員的Wengier閣下的上述意見。尤其在釣魚台列嶼‎這樣的條目,對應於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幾乎是同一方。特意把原有的「中國大陸...,台灣...」改為「中國...,台灣...」,除了違反中立性原則,還有點內耗的味道,真是中文維基和中文維基人的一點悲哀。在下很欣賞Ws227管理員閣下的很多維護維基百科的舉措,如這裏,但這次實在有些迷惑不解。--Lvhis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4:51 (UTC)[回覆]
  • (!)意見:嚴重關注中,等待相關人士給與解釋。另外迷惑不解:管理員有封禁另外一名管理員的權限嗎?--蘋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8:32 (UTC)[回覆]
    • 在當事人反映之前我已經解封了,當時我也覺得自己做錯了,所以自行解封,在此對Wengier道歉。另外「中國」一詞有歧義,如要符合中立原則的話「台灣」應該和「中國大陸」並列,於政治相關內容或可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並列--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8:46 (UTC)[回覆]
      • 另外古代中國或文化上的中國,則視乎內容而定,例如傳統節日、民俗方面的東西,個人傾向使用「大中華地區」涵蓋中國大陸及港澳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至於古代中國則可以和台灣並列,因為台灣在清朝之前都不屬中國,日治時期也不屬中國。另外再次對自己的衝動鹵莽行事向Wengier說句對不起--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8:54 (UTC)[回覆]
附上當時的封禁紀錄,整個過程中全部是我已經自行察覺錯誤並馬上解封:
   * (顯示/隱藏) 2010年10月29日 (五) 22:07 Ws227 (對話 | 貢獻 | 查封) Wengier (對話 | 貢獻)已被解封 ‎
   * (顯示/隱藏) 2010年10月29日 (五) 22:06 Ws227 (對話 | 貢獻 | 查封) 更改Wengier (對話 | 貢獻)的封禁設定時間 1 天 (創建賬戶已禁用) ‎ (無故刪除條目內容) (解除禁封 | 更改封禁)
   * (顯示/隱藏) 2010年10月29日 (五) 22:02 Ws227 (對話 | 貢獻 | 查封) 「Wengier (對話 | 貢獻)」(創建賬戶已禁用)已被查封,終止時間為3天 ‎ (無故刪除條目內容) (解除禁封 | 更改封禁)

--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9:01 (UTC)[回覆]

為對此次失誤負責,本人決定自行封禁三天--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9:10 (UTC)[回覆]
請複習封禁方針,自我封禁不宜作為行使職權失誤的負責方式。封禁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防止維基百科遭到持續或嚴重破壞,封禁不能作為懲罰用戶的手段。--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9:35 (UTC)[回覆]
我也同意封禁不宜作為行使職權失誤的負責方式;不過,顯然User:Ws22在執行封禁後立刻就發現自己的疏失,也因此在五分鐘內就執行了解封,也希望兩位可以未來多溝通,以避免以後再發生誤會。—Alberth2-汪汪 2010年10月30日 (六) 09:58 (UTC)[回覆]
(:)回應,令人讚賞、敬佩,亦相信足以令某些常做魯莽之事的人汗顏。
Ws227僅應注意謹慎和避免此類情況,至於封禁則完全不需要,請不要這樣做。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10:36 (UTC)[回覆]
看到Ws227的回應,決定接受Ws227的道歉。以後確實應該多溝通,以避免發生類似的事件。儘早的溝通可有效避免接下來的誤會及事態的發展,而封禁畢竟只是維基百科嚴重持續或破壞時採取的措施。自我封禁倒是不必,不過本人已理解了閣下的負責方式,現正式給閣下解封。謝謝大家。--Wengier留言2010年10月30日 (六) 19:10 (UTC)[回覆]

對一宗封禁案提出異議

按:用戶220.181.106.54於10月18日對用戶Myheimu提出破壞投訴,在爭議討論期間,原投訴人220.181.106.54突然遭用戶Shizhao(別名:百無一用是書生)封禁。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存檔/2010年7-12月,連結[18],期後,被認為是原投訴人發表的討論更遭被投訴人Myheimu大量反覆刪除。

該宗封禁案之問題如下:

  1. 理由僅寫「擾亂」,並未給出任何詳細說明。而其行為是因對條目發生爭議,及可能存在對維基百科一些政策或規範的理解分歧,而展開討論。如果討論條目產生分歧就要把反對意見的發聲者封鎖,這與政治迫害無異。
  2. 被投訴人是Myheimu,而在該宗投訴根本沒有結果的時候,便被加上「這個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3. 該宗投訴,是220.181.106.54做為原投訴方,Myheimu作為被投訴方,結局竟是投訴沒有結論,原投訴方反遭封鎖,十分可笑--如若認為原投訴方220.181.106.54有需要被封鎖的違規行為,應另立檢控220.181.106.54的案件,述明理由並確定封鎖與否;而如若認為被投訴方Myheimu不應被封鎖,亦應將此結論列於Myheimu的案件之下。如此將投訴案件放置,直接將原投訴方封鎖,有封口之嫌。

以上,在此提請:

  1. 對此封禁案的混亂程序進行糾正(remedy),並重新核查投訴案,如該投訴事由不存在,應明確給出「不予封禁」等結論,反之應給出適當處理。
  2. 對投訴案的被投訴人Myheimu的新一宗投訴案[19]進行充分考慮和處理。
  3. 220.181.106.54的封鎖建立在Myheimu的投訴案之上,十分荒唐,應立即無條件撤銷。如認為220.181.106.54有不當行為需要封鎖,則應另列破壞報告。
  4. 鑒於目前Myheimu有抹消言論、「封口」之多次行為,同樣有封口之嫌的用戶Shizhao應當於此事件全程迴避。

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18:30 (UTC)[回覆]

(+)支持另案處理--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23:41 (UTC)[回覆]
  • (!)意見 - 我看到的是61.206.126.130近期不斷在互助客棧及其它Wikipedia:頁面興風作浪,一時抗議這,一時投訴那,玩wikilawyering。--Mewaqua 2010年10月31日 (日) 07:24 (UTC)[回覆]
    • (:)回應,我認為對待問題不能一味滅火降溫,否則將成腐敗溫床,公之於眾,透明的進行糾正,解決,完善才是正道。而wikilawyering並沒有甚麼問題。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14:25 (UTC)[回覆]
      • 正如你所說的「這個條目命名問題本身其實是個常識問題」。我們的所有方針,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我們齊心協力建成一部有價值的網絡百科全書。我很難想像,維基社群能夠接納無法理解、無法接受這個常識問題的人,成為我們團體的一員。說句嚴重一點的、可能構成人身攻擊的話,對這個常識問題無法接受的人,要麼是他還不適合編輯維基百科,要麼是故意裝傻。無論是哪一種,他都不能認為是一個正常的編輯者。既然如此,阻止他的編輯,也就完全合理了。--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16:21 (UTC)[回覆]
      • 我知道你想善意推定,我知道你想幫助新手,我知道你想讓維基人的數量增加,我知道你想讓維基百科更好。可是,善待新手不等於要認同他們的錯誤。對於善意規勸無效的新手,扇他一個耳光,也許他就清醒了。感謝菲菇,是他在我最胡鬧的時候喚醒了我,讓我不至於墮落成為破壞者。一位早期維基人說過:「如果一個新手禁不住別人的一點黑臉,不好好反省自己所作有何不對,反倒是一味強調自己的正確,那麼這種新手往往不會很好的參與計劃,而且可能是個麻煩製造者。」善待新手不是哀求新手。他們做錯,我們也要幫他們指出來。這是因為我們還視他們為弟兄。--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16:44 (UTC)[回覆]
  • 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作為百科全書,使用吉!米!多!維!奇作為條目名是絕對無從成立的,因為吉米多維奇的名字裏面是沒有感嘆號的。如果今天可以開這個頭,明天就可以用同樣的理由建立胡★錦★濤,後天就可以用同樣的理由建立達(我們熱愛飯桶)賴喇(我們熱愛偉大的61.206.126.130)嘛。這樣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判斷,建立吉!米!多!維!奇顯然是破壞,而被阻止以後無限上綱上線更加是擾亂。時昭的處理,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16:05 (UTC)[回覆]
    • 由於Shizhao根本沒有解釋具體情況,所以也無從推敲。如果220.181.106.54有不顧阻攔屢次胡亂更改條目命名等情況的話有可能需要封鎖,而如果是討論分歧的話則完全不該,即使是「上綱上憲」或是「天南地北胡亂湊合」。此外「你們的團體」也並不是唯一能夠領悟閣下提到的那個「常識問題」的先知,更不能說有反對意見的人就是「不能理解」或「無法接受」「這個常識問題」而應該被阻止或排除。但是,無論是何種情況,Shizhao將220.181.106.54以Myheimu被投訴之事由封鎖都是非常荒唐的,故仍應該:①給Myheimu之第一起投訴案一個結論;②如有必要,重立220.181.106.54破壞報告。因為Myheimu和220.181.106.54終究是不同的。直接將投訴人封鎖,有公然報復鎮壓之感,更令人覺得恐怖和莫名其妙,也顯然不符合版面規範。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17:54 (UTC)[回覆]
封鎖那位IP用戶,正是因為如上所說不斷擾亂。而在Wikipedia:當前的破壞中這位IP用戶正好提出Myheimu破壞的報告,我正好在那裏說明一下IP用戶已經被我封禁的事情,以提醒其他參與討論的人的注意。此外,關閉討論貌似不是我處理的。而且請記住,維基百科不是一個司法系統--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日 (一) 02:49 (UTC)[回覆]
這顯然是不恰當和容易引起誤解的,根據你的說法,封鎖220.181.106.54應該不是因為對Myheimu之投訴。維基百科有沒有「司法系統」我不知道,但維基百科有判例體制(drecedent),民主體制(democracy)和共和體制(republic)m:Power structure。即使沒有司法系統也不等於可以亂來。此外,可否對「擾亂」作進一步說明?(到底「擾亂」了甚麼--如在何處破壞條目等,及「擾亂」到何種必須要封鎖的程度)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5:00 (UTC)[回覆]
由於我早先聽從了AT的建議而聲明不再為此事不斷辯護且尊重管理員處理,所以對於爭論我就不參與了。我只回答一下上面朋友的疑問——關於擾亂的具體說明:
10月17日,220.181.106.54創建條目吉!米!多!維!奇,大概內容為:這本臭名昭著的書了中國兩代數學家。「​吉​米​多​維​奇​」至今被防火長城封鎖。請不要移動本頁,除非確認不會導致防火長城連鎖反應。
我在新頁面巡查時看到,雖說條目本身標題和內容因明顯負面且無來源而有必要刪除,但由於我了解這本書,故將其視為幽默移動至Wikipedia:壞笑話和刪除的胡話/吉米多維奇
之後,該用戶就在互助客棧、當前的破壞等諸多地方與我及其他人辯論眾多,儘管其他人都認為不應創建此名稱條目及其中「臭名昭著」等內容,但他始終要求恢復該條目。
之後,又再次創建吉!米!多!維!奇條目,並將英文條目的中文指向調整到吉!米!多!維!奇上。
之後,被其他編輯提刪,又被其恢復,我將其清空並提速刪,又被多次恢復原內容。最終被管理員Wing刪除(後來被另一位管理員白紙保護)。以上情況,在辯論過程中完全展現了,因此shizhao將其IP短期封禁。
在IP封禁之後,有一位名為220o181o106o54的新註冊用戶,繼續以同樣理由要求恢復吉!米!多!維!奇條目。
正如愛學習的飯桶所說,期間,包括至今,按照維基方針,吉!米!多!維!奇條目都不應當存在。參與討論的數十人中,除當事人220.181.106.54及之後出現的用戶220o181o106o54外,均完全否定吉!米!多!維!奇的可行性。--∰ 黑目觀世界 2010年11月1日 (一) 06:18 (UTC)[回覆]
我並不贊成「吉!米!多!維!奇」這種命名方式,但僅是在討論中主張命名方式,不應成為遭到封禁的理由。此先例一開,將形成白色恐怖,導致人們紛紛不敢參與討論及提出異議。如有適當理由(包括但不限於閣下所述上述,如被認為可接受),當可以重開破壞報告。當前最亟待糾正的,是「封禁投訴人」這種荒唐的操作方式。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6:48 (UTC)[回覆]
您好像混淆了一點,我沒有封禁投訴人,而是封禁的擾亂用戶。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投訴者進行破壞或其他擾亂行為,就不能封禁嗎?另外,請參考維基百科: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日 (一) 07:12 (UTC)[回覆]
但現在在當前的破壞存檔中的資料只顯示閣下封禁了投訴人。如果閣下要封禁擾亂用戶,應該另列報告。因為對於Myheimu的投訴內容,是Myheimu的破壞報告,將Myheimu為中心的報告,作為封鎖另外人士或報告人的理由,顯然十分不妥。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7:30 (UTC)[回覆]
我不知道是不是上面沒有說清楚,慚愧,我已經描述了「創建」、「再次創建」、「多次恢復原內容」等行為,又被誤解成了「僅是在討論中主張命名方式」。囧……--∰ 黑目觀世界 2010年11月1日 (一) 07:31 (UTC)[回覆]
這些已經可以做為「破壞」了啊,為何不列出破壞報告,以能夠服人的方式進行管理操作?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7:38 (UTC)[回覆]
是否算破壞,你我所說都不算,最終是綜合大家的意見。而且,維基只是提供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作為用戶向管理員報告破壞的途徑,並非是要求所有封禁在操作時都必須在此寫出全面的記錄。如果現在僅僅是在討論封禁時需要單獨列出完整破壞報告這樣的可討論可改進的方法方式問題,恐怕與是否應當封禁無關了。--∰ 黑目觀世界 2010年11月1日 (一) 08:05 (UTC)[回覆]
所以才需要報告,公開,透明,而不是依個人感覺隨意封禁。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那一條報告中,220.181.106.54投訴了Myheimu,結果220.181.106.54被封,Myheimu的案件卻不了了之。Atty.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8:10 (UTC)[回覆]
  • 兩個IP,胡攪蠻纏,卻一直迴避中心問題,這真是令人驚異的表演。看到自己的錯誤不可能被眾人接受後,迅速改變目標,以打擊報復其他維基人為目的:先是攻擊wing,眼看不行換成Myheimu,現在又換成shizhao,這種拙劣的把戲自己不覺得羞恥嗎?就這麼喜歡面子?簡言之,這目的一開始就不在條目上,此二人本身對條目也沒什麼重視感,唯一的目的就是在互助客棧里興風作浪。確實,Shizhao該學學詭辯術了,對付什麼樣的人就得用什麼樣的手段。--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2日 (二) 01:31 (UTC)[回覆]

報告修正稿

煩請User:ShizhaoUser:Myheimu移大駕至[20][21]確認遵循閣下之意志,將兩案分離重整的報告。如認可,請正式簽署並刪除本人代行簽署的字樣。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20:34 (UTC)[回覆]

清理以下頁面

請把不再活躍的用戶刪除,並增加正確內容--UAL55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6:00 (UTC)[回覆]

這些頁面都是用戶自己填入的,沒必要清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日 (一) 07:04 (UTC)[回覆]
至少要用特殊標記表示--UAL55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9:34 (UTC)[回覆]

建議暫時關閉互助客棧的其他與方針兩個頁面

有幾個人,專門以互助客棧為基地(可以去查一下他們的發言記錄),佔用其他維基人大量精力。這種事情已經持續了接近一個月。這與維基建立的初衷完全相背,卻使維基向百度,貓撲一類的事物靠攏。互助客棧只是維基條目部分的附屬物(我就不說它其實可有可無了,許多事情純屬個位數的維基人之間的小範圍糾紛,在用戶自己對話頁交流可以起到相同效果;一定要拿到互助客棧來只是為了醒目和吸引其他維基人,現在有人正是利用了這點),請各位理智的維基人切記。互助客棧不能變質成「告御狀」「開批鬥」一樣的地方——特別讓人受不了的是,許多人的知識面很狹窄(或者乾脆就是徹底錯誤),但就是在鬥嘴皮子和頑固不化上有突出優勢。還應該指出,如果能實現有邏輯的妥協或是單方面的放棄的話,這也沒什麼。然而事實是妥協在這裏不復存在,唯一的目的是把對方打翻在地,哪怕自己已經被證明是完全錯誤。--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2日 (二) 01:39 (UTC)[回覆]

  • 謹對此荒謬要求表示強烈反對。維基百科有着民主體制和共和體制(參見:m:Power Structure),這種體制是合適的,而其自然有一種可能的情況就是「先吵,再打,最後坐下來好好說話」,才能產生優秀的作品。沒有該等公開交流,意見的流通必然受到阻礙,逐漸形成以權限持有人、資深用戶等為中心的專制系統,淪為小圈子的遊戲,這才真正與維基百科的初衷違背,使維基向論壇一類事物靠攏。以「把對方打翻在地」為目的的討論是不妥的,只能希望用戶能多多閱讀有關指引,並牢記在心,多加留意與克制,善意推定,互相尊重,謹慎行事。更建議權限持有人和資深用戶能夠有「服務者」的立場,而不是「獨裁者」或「鎮壓者」。
此外,有的用戶可能並不喜歡透過對話頁交流,而又屬有涉及公眾事情的討論,則有必要到互助客棧發表。而對於有必要防範的抹消意見行為,亦有必要提醒公眾此聲音之存在。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2:11 (UTC) 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2:11 (UTC)[回覆]
    • 什麼時候編輯維基成了服務業?請別過度被害妄想,無論用戶資深或資淺,都沒有權限成為「獨裁者」或「鎮壓者」。— WiDE 懷德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02:54 (UTC)[回覆]
    • 客棧不是議會政治的辯論場,出發點搞錯了,自然會濫用客棧搞所謂「民主體制」。對此類客棧上癮症,用休克療法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11月2日 (二) 14:02 (UTC)[回覆]
    • 關閉頁面是斬腳趾避沙蟲,本末倒置。客棧這現象也不是一時三刻,年前如是,新舊IP註冊亦如是(別以為老的就一定成熟),愈看愈不想編輯(每次看到這些,就不禁要問自己繼續寫來干甚,最後一停數月)。似乎很多人根本忘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編輯,一個Editor,甚麼也不是。現在諷刺挖苦誇飾人身攻擊等等太多了,這也是我對維基(人)最失望之處。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15:44 (UTC)[回覆]

(+)贊成。和整個社群有關的,自然應該加以討論,但是,很多純粹爭執,甚至屬於小團體或者是個人的,應該移動到其他相關頁面,或者是加以限制。現在這種爭吵的狀況需要加以冷卻,暫時關閉是一種可以考慮的做法。-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15:42 (UTC)[回覆]

(-)反對。維基不是給一個人開的,看不慣大可不看,理性的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來要求其他人。每個人自然有自己的獨立意見,有不同意見是根本避免不了的。相關版面的存在能令雙方的不同點清楚的凸顯出來,有 利於理性的雙方了解各自分歧所在,更有利於解決這問題。本人十分驚訝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人妄想消滅與自己喜好、意見相悖的言論。金星還自東向西轉呢,要不要命令她改下自轉方向?

某人的思維:老是認為維基比xx高級,比xxx高級,所以維基人比xxx人高級。有維基人的意見與之不合,也成為了xxx人。老說別人如何如何,建議怎樣怎樣,自己還不跑這來說一大堆。 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喲。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17:18 (UTC)[回覆]

在維基上的活動多少都是有規範的,誰可以建立條目,誰可以投票,什麼樣的內容可以保留,或者是會被移除,那麼,對於互助客棧的使用上,難道不需要一些基本的規範?不是任何事情都和社群有關係,可是現在的情況是和社群關係不大,甚至沒有重要關聯的都會被放進來展示,既然原創研究和個人見解是不能寫入條目,用戶頁的內容是不是需要限制也有討論進行過,類似的規範在互助客棧的活動中加以考慮就變成是箝制言論或者是比較誰高級?維基不是一個人開的是沒錯,但是,對於讀者來說,那些很明顯沒有必要放在客棧的,為什麼要廣開大門而無勸阻的方式呢?這個最底限起碼也得保留一下吧。-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18:48 (UTC)[回覆]
箝制言論比較誰高級,不是我的原創研究,而是有人持這種觀點,特別喜歡對不同意見者指指點點。
的確維基自有其規章。若有版面存在明顯沒必要的東西,恰當的做法是將其轉移,而直接關閉版面的建議您難道不認為是種魯莽而霸道的舉動嗎?如此一來,下面的幾個正常的新主題又將置於何地?「殺雞取卵」,荒謬至極。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6:32 (UTC)[回覆]

(!)意見暫時關閉,又不是從此關閉不再開放,請問你,和其他議題有絕對的影響和限制?短時間加以關閉,整理內容,移動,讓爭吵各方冷靜一下並且轉移到適當的頁面去討論,建築物也會因為整修需要暫時關閉,請問你,荒謬在哪裏?另外,說別人持比較高級的言論時,不要忘記過去發言的歷史。-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8:15 (UTC)[回覆]
cobrachen,我覺得你跟這位玖巧仔說話完全沒用。當我注意到他在某人提出荒謬的指控之後立刻跟了個「支持另案處理」之後,我就認定他要麼是根本想利用此事推波助瀾(也就是說是一夥的),要麼是根本沒看整個事件的複雜過程(或是沒有能力理解事件的過程),要麼是缺乏判斷能力。我看不出任何認真審視了整個「吉米多維奇」事件過程的人有站在某人一方的理由,特別是最後這個指控(或者是這齣喜劇)漏洞太大,太可笑了。很顯然,某人一開始就在撒謊,被揭穿後改變戰術,轉移目標進行詭辯。而shizhao的辯解非常有力,直接讓他啞口無言。這還並不需要去審視此人以前的編輯記錄(雖然謹慎的維基人看到之後必然產生懷疑,去看看他的其他討論,結果會發現他就是專門守在互助客棧挑事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1:10 (UTC)[回覆]
{{意見}。暫時關閉後,下邊的新主題也要跟着暫時不討論嗎????怎麼能說沒有影響和限制。對了,讓爭吵的各方冷靜的方法,是怎麼能主觀的得出關閉版面才是正解解決方法的呢。有意見,有想法,有不滿應該要發泄出來,禁止發言根本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大禹治水善疏通所以成功了,他爹只曉得堵啊堵的,開頭倒有效結果卻是慘敗啊。

或許你會說可以去個人討論頁上交流。相關問題老早就有人講過,就如有些條目對話頁一樣存在着關注度不足情況。何況還有用戶根本就沒有討論頁,ip用戶沒有,有些註冊用戶也喜歡頻繁清空討論頁。在這方面倒應該建議有關方面改進用戶間的交流方式。

另請問有幾個人在吵客棧如何如何?怎樣就判斷現在的客棧在其他看來就「不好,要清理」。有人說得好「『佔用其他維基人大量精力』被佔用的人都是自願的(如果非自願,大可不看,沒人強迫你看)」 有些暑假,與其指點江山,倒不如先找找自己身上的毛病。

我過去的發言可從來不主動攻擊別人!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23:39 (UTC)[回覆]

那應該將一應言論移回用戶討論頁,或警告部分用戶,而不是關閉客棧分頁面。下次爭吵是在其他分棧,是否要將整個客棧刪掉?
不過的確,現在平和的條目討論已經買少見少了(幸好還是有的)。總有人不忘罵幾句對家的身份;總有人要挖苦;總有人口出惡言(這些我不舉例了,新舊註冊IP都有);總有人要放抗議模版(反對就(-)反對,意見就(!)意見;大家平等討論,何議可抗?)。有時連有理的人也自恃理在手上,出口傷人,那更是不堪。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00:24 (UTC)[回覆]
插一句,由於「(-)反對」投票模板,使用總導致討論變成投票,及無法在正式投票時使用。而「(×)抗議」往往被用於對應較過份之侵犯性言論。而由於「太刺眼」等相關意見被提出,我已盡量控制該等字符之使用。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01:58 (UTC)[回覆]
(-)反對,浪費維基人精力這一點上,我認為只有很少最多十幾個維基人受到影響,不值得封閉。即使是某用戶搗亂的話,可以封禁或者刪除無用的發言。如果封閉客棧的話,對我們這些沒參與此事的維基人是一種錯誤。就算封閉了,以後也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互助客棧,這樣封下去不是辦法--Inspector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0:55 (UTC)[回覆]
  • 說的好,但是目前的結果是封了一個,就出來一個恰恰利用這次封禁進行下一步搗亂的。您不妨看看,這幾位已經建立了多少字節,甚至不僅僅限於互助客棧。他們的時間可是多得很。眼下這個吉米多維奇就被拿來當幌子,已經整整寫了上萬字節了,而且絲毫沒有停止的趨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1:00 (UTC)[回覆]
(-)反對。維基的發展,基於用戶群體的發展。而用戶群體,客觀上需要溝通。正是溝通的需要,才會在條目的「頁面」之外,增加「討論」。至於某些內容的「普遍意義」,各位用戶自會考慮。是否感興趣,決定是否參與。至少,需要維護溝通的途徑。W587l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2:21 (UTC)[回覆]
  • (-)反對「佔用其他維基人大量精力」被佔用的人都是自願的(如果非自願,大可不看,沒人強迫你看),如果連這個渠道都關閉,那麼不知道會多出來多少「編輯戰」。--蘋果派.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8:46 (UTC)[回覆]
    • 「如果非自願,大可不看,沒人強迫你看」,這話太可笑了。對於shizhao來說是否「如果非自願,大可不必自我辯護,沒人逼你辯護,乖乖等着殺頭就行了」?對於wing來說他確實沒自己站出來,如果下面沒有其他維基人為他說話,新進來的根本不認識wing的那些新手會對wing產生什麼印象?請注意,現在新手們比以前活躍多了,不過可悲的是不是在條目上活躍,而是在投票和互助客棧里活躍無比,不知道他們是新手呢,還是馬甲呢。這些人在下次有關wing的投票里要是也活躍參加,對wing來說是什麼結果?--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0:53 (UTC)[回覆]
  • 有意思。有人說「被佔用精力的人都是自願的」。這顯然不符合事實,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說謊。就拿現在這幾個例子來說。搗亂分子提出的是什麼?是要建立完全錯誤的頁面,以及指控甚至要求封禁和他們意見不合的維基人。請問,這些維基人,如果不出來為自己辯解,難道等着事情進一步惡化?上面聲稱「自願被佔用」的人是不是忘了互助客棧里盛行的「人多意見就對」的教條了(我就不提這常常參與各種爭論的人里有多少小孩子了)?應該說來參與的人都是被迫的才對,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正確就代表勝利」而是變成「數量多就代表勝利」了!為了避免出現惡果,有判斷能力的維基人才不得不出來說話。還是舉上面的例子,如果下面不是有幾位維基人站出來,你們看看頭幾條發言都是什麼?有位玖巧仔同志,上來就「支持另案處理」,請問你認真審視了整個事件過程了嗎?還是說你就是想推波助瀾?另外,難道說現在意見正確就能制止一部分人的搗亂了嗎?上面的例子,已經形成壓倒意見之後,你們看看出現了什麼?馬上轉換攻擊目標,變成指控管理員,要求封禁其他維基人。你們真以為搗亂分子會善罷甘休?請問,如果被指控者,如shizhao不站出來回應幾句,你們會怎麼想?如果其他維基人不站出來指明真相,只有shizhao一個人在孤獨迎戰,你們又會怎麼想?別忘了,shizhao可沒有搗亂者那麼多的空閒時間,這位先生是整天守在互助客棧里的。真想你說的那麼容易解決嗎?以目前的例子來看,根本就解決不了,他會一個接一個地找新的麻煩。煩請主張問題很簡單的,先把現在這個吉米多維奇解決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0:39 (UTC)[回覆]
    • 另外,請一些維基人不妨把視線提高,看看上面「對一宗封禁案的質疑」事件的可笑進程。從咄咄逼人到一步步改變攻擊點直到最後啞口無言,我不能理解一位對「春秋大義」如此引經據典的人怎麼會不知道「維基報告/破壞不是用來解釋封禁的」。怪不得他們一直在不停編寫破壞報告,原來他們以為這是個輿論高地,佔領了就可以置對手於死地了,這很可以說明一些人參與維基的目的。我更不能理解,應該對維基方針非常了解的玖巧仔同志,怎麼竟然會在這麼一齣戲下面簽上「支持另案處理」一行字,這實在太讓人受不了了。這是特別明顯的事實,您怎麼就連看都沒看就跟了個支持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1月4日 (四) 01:20 (UTC)[回覆]

台灣skype網絡聚會

Frankou發起的台灣skype網絡聚會將於11月13日晚間8時於Skype台灣群組舉辦,歡迎大家參加,詳見聚會頁面。--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11月2日 (二) 13:41 (UTC)[回覆]

不錯,以前維基的網絡聚會的通知就是發在WP:互助客棧WP:聊天,早點約就有人參加了。--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1月2日 (二) 14:34 (UTC)[回覆]

搞原創研究為什麼可以上DYK

我在DYK看到Paidamu寫的鄉道條目,比如有北55線北72線北85線,條目裏寫的滿像搞原創研究,我在半個月前就有跟他說過,似乎他不以為意,我覺得這情況應該有必要被制止,我建議是依據非原創研究或是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來提刪,以達到警惕效果,因為寫條目的人,要是提供的訊息無從判斷原創研究還是百科,那還可以有人告訴他知道,但是已經告訴他,卻我行我素地嘗試這麼做,這就屬於是個人問題,也就是說,不該因為他個人問題來藉着維基百科這個發表平台當做他的原創研究來發表,此舉不可縱容而使之壯大,這得請各位評一評。—218.174.194.60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2:33 (UTC)[回覆]

(*)提醒,任何用戶都可以提刪,閣下亦然。—ATRTC 2010年11月3日 (三) 13:39 (UTC)[回覆]
  • (!)意見:IP用戶恐怕不能提刪。--蘋果派.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8:39 (UTC)[回覆]
  • (!)意見:當純粹陳述一目了然的客觀事實時根本無須「研究」,遑論「原創」與否,難道某條路位於某處、某建物位於某條路上等客觀事實還需要引用來源?原創研究只就個案認定,「不可縱容而使之壯大」搞到刑法一般預防理論?--Aaa8841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8:51 (UTC)[回覆]
  • (!)意見:就像高雄市洛陽街有經過七賢一路、義大世界有美食街、臺北市南陽街有補習街之稱的陳述都不是原創研究,因為只要有照片就能呈現事實。所謂的WP:NOR,最初是遏止某些維基人藉由原創合成以證明某個小眾觀點優於主流觀點,後來也作為百科全書非研究原則的實現。以上這些陳述全都沒有產生新知識或觀點,或證明A觀點優於B觀點,因此不能說違反WP:NOR(參見en:Wikipedia:What "Ignore all rules" means,裏邊有提到規則的精神比形式更重要)。--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23: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