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47行: 第47行:
[[File:Festival City View 201009.jpg|thumb|200px|港鐵大圍車廠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 (香港)|名城]]]]
[[File:Festival City View 201009.jpg|thumb|200px|港鐵大圍車廠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 (香港)|名城]]]]


大圍昔日建有[[大圍單車公園]]和[[青龍水上樂園]](後來改名為大圍歡樂城),作為該區的特色,但兩項設施於2000年正式關閉[[港鐵]][[大圍維修中心]]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 (香港)|名城]],由[[長實]]及[[港鐵]]〔前稱[[九廣鐵路]]〕合作發展,總建築面積將超過340萬方呎,會分期興建12幢、樓高43至50層的住宅,提供不少於4,300伙單位,並附設青年服務中心、中小學及長者屋,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首期於[[2011年]]年落成。大圍人口將在五、六年間急增,該發展項目而造成的[[屏風樓]]問題引起部分人關注。<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206863 解封香港城市規劃系列──大圍火車站屏風樓] 社會運動人士 -朱凱迪 2007-04-11 18:04</ref>
大圍昔日建有[[大圍單車公園]]和[[青龍水上樂園]](後來改名為大圍歡樂城),作為該區的特色,但兩項設施於2000年正式關閉
[[港鐵]][[大圍維修中心]]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 (香港)|名城]],由[[長實]]及[[港鐵]]〔前稱[[九廣鐵路]]〕合作發展,總建築面積將超過340萬方呎,會分期興建12幢、樓高43至50層的住宅,提供不少於4,300伙單位,並附設青年服務中心、中小學及長者屋,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首期於[[2011年]]年落成。大圍人口將在五、六年間急增,該發展項目而造成的[[屏風樓]]問題引起部分人關注。<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206863 解封香港城市規劃系列──大圍火車站屏風樓] 社會運動人士 -朱凱迪 2007-04-11 18:04</ref>

大圍站上蓋及青龍水上樂園舊址物業發展項目亦會於2011年內招標,計劃興建8幢樓高逾49層的住宅連商場,地盤覆蓋範圍內的天橋北翼將拆卸,日後改由商場內通道連接車站及四周屋邨。<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509/00176_059.html] 東方日報新聞</ref>


在交通方面,[[2002年]][[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的規劃、興建及經營權。[[2004年]]間向政府呈交了沙田至中環線的建議書終稿。到了[[2005年]],九鐵就政府對建議書終稿所提出的意見已作出適當的回應。
在交通方面,[[2002年]][[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的規劃、興建及經營權。[[2004年]]間向政府呈交了沙田至中環線的建議書終稿。到了[[2005年]],九鐵就政府對建議書終稿所提出的意見已作出適當的回應。

2011年7月14日 (四) 05:21的版本

遠攝大圍(2010年)

從前大圍只限於對大圍村及附近數條街的稱呼,現在已包括更廣的地區,獅子山隊道公路以西的整個沙田谷都被統稱為大圍。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大圍村(原稱積存圍)是夾在香港獅子山針山之間的谷地。它是在沙田區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初年(即公元1574年)。現時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圍內的圍門及土地,仍保留舊貌。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八十年代初開始的新市鎮規劃(美林邨於1981年落成)將發展集中於谷地兩邊。車站北面的市中心摻雜着2-3層高的村屋、5-6層高的唐樓、以及近20年來興建的十多二十層高的住宅;再外圍就是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包括北面的美林邨美田邨和南面的新翠邨隆亨邨新田圍邨秦石邨顯徑邨,公共屋邨之間近年又建了另一些私人屋苑。

地理位置

歷史與傳統

大圍站附近的樓宇
遠攝大圍(2007年)
田心村及新翠邨

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瀝源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住著十六姓:,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

沙田九約,—“約”意思是一個區域分。一個“約”可以有多個一條村或以上。沙田九約分別為:大圍約(積存圍)、田心約(田心圍、新田)、徑口約、隔田約(隔田、山廈圍))、排頭約、火炭約、沙田頭約(沙田頭、作坑)、沙田圍約及小瀝源約。

當中莫氏原先與駱氏族人同居於西貢北港村,稍後當李氏族人落籍北港後,莫氏輾轉遷至瀝源(今日之沙田)大圍村。[1]

大圍村、上徑口村及田心村韋姓村民據傳為漢朝淮陰侯韓信的後人,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蕭何蒯徹匿藏韓信之子於南粵,隱姓埋名,取字之半,改姓韋,是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貢沙角尾村韋氏家族的源頭。大圍韋氏宗祠門頂橫匾題為「京兆堂」,兩旁對聯「淮陰世澤」和「京兆家聲」,顯然與韓信大有關連,據說韋氏宗祠內供奉的神主牌背後皆書「韓」字,以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

大圍村韋氏始祖建元祖先由中山翠薇村遷移至深圳居住,14歲時到元朗當牧童,一日返回深圳老家發覺父母及全部村民為鄰村袁姓村民所屠殺,建元祖逃亡回元朗,娶妻後偕家眷遷居沙田建基立業。

顯田村位於上徑口村、下徑口村旁邊之客家原居民村落,原址為淺灣(今晡日荃灣)以東石梨貝一帶山頭,港英政府1920年代興建石梨貝水塘時候調遷村內客家人至今日顯徑邨旁邊之現址。

大圍打醮

打醮全名太平清醮,是一個在新界各村落都相當普遍的傳統雜簇。各村的打醮均大同小異,而大圍打醮與長洲的太平清醮不同之處在於大圍打醮是個十年舉辦一次的大型祭祀活動,旨在酬謝神恩、超度鬼魂,並祈求闔村安居樂業、健康幸福、地方昌盛、百業興旺。

上一屆打醮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舉行,為期四日五夜。

大圍侯王宮及侯王誕

大圍村侯王宮除供奉侯王爺外,還供奉車大元帥、德福土地、廿九名開村的始祖和三名對圍村有貢獻的英雄神位。相傳侯王爺是宋朝國舅爺楊亮節,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陸秀夫立益王昰,崩於碙州,秀夫復立廣王昺於崖山,楊亮節率眾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殺,秀夫負帝蹈海死,楊亮節操勞過度,病歿官富場,但侯王爺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侯王宮早期儼然大圍村的雜性祠堂和村公所,舉凡村中大小爭執都交侯王宮處理,直到1976年大圍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處理村務。

侯王誕為農曆八月十八,每年都有慶祝,但只限圍村居民的活動,既是酬神祈福,亦有聯絡村民感情的意義。賀誕儀式簡單,早上十時半,幾十位村民齊集圍內侯王宮,進香祈福,派發利是,然後是醒獅採青表演。接著便到圍內外的社壇參拜上香,然後分享燒豬,晚上則到酒家歡宴。值得一提的是,在圍內侯王宮內「宋史簡介」碑上的介紹,將大圍、東涌九龍城侯王廟故事,連結起來。


未來發展

港鐵大圍車廠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

大圍昔日建有大圍單車公園青龍水上樂園(後來改名為大圍歡樂城),作為該區的特色,但兩項設施於2000年正式關閉。

港鐵大圍維修中心上蓋的大型地產發展項目名城,由長實港鐵〔前稱九廣鐵路〕合作發展,總建築面積將超過340萬方呎,會分期興建12幢、樓高43至50層的住宅,提供不少於4,300伙單位,並附設青年服務中心、中小學及長者屋,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首期於2011年年落成。大圍人口將在五、六年間急增,該發展項目而造成的屏風樓問題引起部分人關注。[2]

大圍站上蓋及青龍水上樂園舊址物業發展項目亦會於2011年內招標,計劃興建8幢樓高逾49層的住宅連商場,地盤覆蓋範圍內的天橋北翼將拆卸,日後改由商場內通道連接車站及四周屋邨。[3]

在交通方面,2002年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的規劃、興建及經營權。2004年間向政府呈交了沙田至中環線的建議書終稿。到了2005年,九鐵就政府對建議書終稿所提出的意見已作出適當的回應。

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的建議書終稿包括興建東鐵綫過海路段,並將馬鞍山綫經東九龍與西鐵綫連接,將由港鐵以服務經營權方式營運。但由於沙田大圍至中環的鐵路支線將會興建,料可推動大圍以至沙田全區的二手住宅物業交投上升。

屏風樓爭議

環保觸覺大圍屏風樓關注組2006年時均認為大圍車廠上蓋多幢新興建的屏風樓將大大影響區內空氣、光線及居民健康,不過城規會在2007年否決團體的訴求,最終項目通過發展,發展為大型住宅名城[4][5][6]

文化

提起大圍,部分香港人會聯想起單車〔踏單車〕。市民租車由大圍出發,可以沿一條單車徑路線,欣賞沿途風景,分別直通大埔馬鞍山大尾篤。租車店還鼓勵租車者,不妨在大圍租單車,然後在大埔等地方交還車。當年的大圍單車公園,佔地廣闊,單車公園內共有十餘家租車店,後來接到政府通知,2000年底須結束營業,將用地交還給政府,十三年歷史的單車公園的消失,令大圍小了一個特色。[7]

旅遊景點

己拆卸的設施

飲食

大圍名式各樣的食肆林立,由其是積存街更被美名為『大圍食街』,每逢周末都有區外的食客專程駕車到來大快朶頤。

  • 楓林小館 - 一間屹立了五十年的中菜館,當選2010年米芝蓮精選食肆,特色小菜包括有椒鹽中蝦、燒乳鴿、香酥鴨、生炒糯米飯、煎封釀豆腐....
  • 萃華酒家 - 招牌菜: 紙包雞、萃華小炒王、炸鮮奶、蝦籽柚皮....
  • 沙田強記雞粥 - 沙田雞粥和蟹粥馳名鮮美,乳鴿皮脆肉嫩,還有新鮮可口的蠔餅及炒蜆等都很受人客歡迎。
  • 鹿苑潮州粉麵 - 牛雜樣本曾被食物安全中心驗出有沙門氏菌明報專訊


房屋

大圍多個公共屋邨
改建後的大圍站外貌
大圍一帶的工廠大廈

公共屋邨

居者有其屋

居者有其屋(私人參建居屋)

私人屋苑

別墅

  • 豐樂別墅
  • 牡丹園
  • 桂園
  • 沙田嶺路一帶
  • 徑口路一帶

圍村

公共設施

運動

醫療

殯儀

交通

大圍位處香港正中心,對外的交通主要靠港鐵聯係,大圍站東鐵綫馬鞍山綫的轉車站,將來沙中綫亦會途經此站。公共巴士配套相當完善,遠至機場、中環及九龍各區近至沙田本區都有巴士接駁。而大圍區內來往各屋邨及大型屋苑與港鐵站之間則以的士專線小巴連接。

參考資料

  1. ^ 《穿村——鄉郊歷史、傳聞與鄉情》,香港野外學會梁煦華著,郊野公園之友會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2月出版
  2. ^ 解封香港城市規劃系列──大圍火車站屏風樓 社會運動人士 -朱凱迪 2007-04-11 18:04
  3. ^ [1] 東方日報新聞
  4. ^ 7成居民不知20幢將起樓宇為屏風樓 影響5萬大圍居民
  5. ^ 大圍屏風樓關注組
  6. ^ 反對九鐵在大圍蓋屏風樓
  7. ^ 尋找大圍「秋天童話」 亞洲旅遊 - 香港 2000-09-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