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聚会/上海/2011年夏季聚会:修订间差异

坐标31°13′14″N 121°27′28″E / 31.220534°N 121.457733°E / 31.220534; 121.4577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ountain留言 | 贡献
Mountain留言 | 贡献
第64行: 第64行:


另外,还有来自Google的Joe Zhou和他专程从杭州赶过来的朋友,他们提议用社会化的方法解决下次秋聚的场地问题。
另外,还有来自Google的Joe Zhou和他专程从杭州赶过来的朋友,他们提议用社会化的方法解决下次秋聚的场地问题。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同意把手头的一台[[WikiReader]]分给了在场年龄最小的维基人。


===维基考察===
===维基考察===

2011年8月21日 (日) 10:17的版本

2011年夏季聚会
活動詳情
日期2011年8月21日(日)
時間10:00-16:00
地點陕西南路红房子星巴克31°13′14″N 121°27′28″E / 31.220534°N 121.457733°E / 31.220534; 121.457733
狀態已結束
出席統計
出席人數~20
新手人數~15
相關資料
上次聚會2011上海春聚
報名活動已結束

2011上海夏聚為一次維基人聚會,於8月21日10:00 - 16:00於陝西南路红房子星巴克,請至討論頁瀏覽活動程序表。

实际参加者

请在下面填好你的名字(# ~~~):

  1. Mountain (留言)
  2. AddisWang (留言)
  3. AleiPhoenix (留言)
  4. 路人甲™_I.Y. (留言)
  5. ForgetMyselfTalk to Anatta

议程

请增补下面的内容:

User:AddisWang最早到达会场,随后大家陆续赶到。因为空间已经被占了很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移到户外的座位上进行。当大家进行完自我介绍环节之后,还有新人陆续加入,于是我们简单和店长讨论后,便转移到户内三层的包间进行。算是正式开始。或许和场地以及来回换地方有关系,下面的进程有点乱,没有达到预期的组织效果。我们只是大略的分了两组来讨论,一组讨论技术;另外一次是新手问答。但从讨论的内容看,还是可以分成下面的新老交流和社群建设两组。

新老交流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
  • 选择的方向和内容一般是自己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都有;
  • 从一个需要出发找到相应的模板很困难。
在右上角的搜索栏输入所需要的功能,例如“隐藏”;
学习已有条目的相关代码,自己稍加变化;
  • 感觉没有反馈和成就感,不知道有谁看过自己编辑的页面
考虑在每个页面添加统计数据的链接;
引入英文维基的评分机制,有争议;
  • AddisWang提醒大家写编辑摘要

社群建设

  • 寻求秋聚场地的帮助
  • 准备组建团队编写更简明易用的新手指南,把编辑框上方的和下方的编辑帮助做得更醒目些;
  • 吸引一些技术人员参与到元维基的改进中,两人报名;
  • 香港与大陆维基人在管理员和简繁转换上的摩擦;

如何让上海社群更成熟

  1. 上海社群历届聚会的情况: 2005上海春聚2005年秋季聚会2010上海冬聚
  2. 寻求秋聚场地的帮助
  3. 分享最近半年维基百科访问量激增的消息:
  4. 如何固定下来社群的聚会机制
  5. 中国大陆的维基人应该更好的融入国际社群

其他

很荣幸这次聚会有来自英文和法文社群的User:AdrienChen参与:

  • 他提到参与中文专业内容贡献比较累
  • 作为知乎的用户,他觉得及时的用户对内容的反馈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但维基百科社交元素的缺失无法实现这一点。

另外,还有来自Google的Joe Zhou和他专程从杭州赶过来的朋友,他们提议用社会化的方法解决下次秋聚的场地问题。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同意把手头的一台WikiReader分给了在场年龄最小的维基人。

维基考察

此次聚会的结果

我们达成三项行动的意见:

  1. 在用户编辑页面尝试添加简单明了的编辑这样的提示
  2. 制作一个具有引导性的帮助文件
  3. 大家协力解决秋聚的场地问题

以上三项意见由User:MountainUser:AddisWang负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