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深圳地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Zhengruiw02留言 | 贡献
update
第39行: 第39行:
|main_stations=
|main_stations=
|ridership= '''日均''' 307 万人次(2015全年)<ref name="2015ridership">{{cite web|url=http://www.sz.gov.cn/jtj/tjsj/zxtjxx/201601/t20160119_3451111.htm |title=2015年12月交通运输运营指标统计月报|author=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date=2016-01-19}}</ref>
|ridership= '''日均''' 307 万人次(2015全年)<ref name="2015ridership">{{cite web|url=http://www.sz.gov.cn/jtj/tjsj/zxtjxx/201601/t20160119_3451111.htm |title=2015年12月交通运输运营指标统计月报|author=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date=2016-01-19}}</ref>
'''全年''' 11.22亿人次(2015)<br>'''最高纪录''' 408.46万人次(20151231日)<ref name="ridership-record">{{cite news|url=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6-03/04/content_12872447.htm|title=深圳2020年建成420公里地铁版图|publisher=晶报|date=2016-03-04}}</ref>
'''全年''' 11.22亿人次(2015)<br>'''最高纪录''' 417万人次(2016715日)<ref name="ridership-record">{{cite news|url=http://news.ycwb.com/2016-07/31/content_22624360.htm |title=深圳地铁机场线试运营“满月”迎“月考”|publisher=金羊网|date=2016-07-31}}</ref>
|fleet_size=
|fleet_size=
|track_gauge=1,435 毫米([[標準軌]])
|track_gauge=1,435 毫米([[標準軌]])
第420行: 第420行:


===客运量===
===客运量===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通后,客运量稳步增长。到2009、2010年新线路开通时,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ref name="yangli"/>。2011年,二期工程大规模开通后,客运量增加到2010年的3倍。至2012年,地铁网络运营1年,客流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ref name="yangli">{{cite journal|title=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变化研究|author=杨丽,杨德明|journal=现代城市轨道交通|year=2012|volume=6}}</ref>。日最高客流纪录则于20141231日创下,当日客流量达394.34万人次<ref name="ridership-record"/>。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通后,客运量稳步增长。到2009、2010年新线路开通时,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ref name="yangli"/>。2011年,二期工程大规模开通后,客运量增加到2010年的3倍。至2012年,地铁网络运营1年,客流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ref name="yangli">{{cite journal|title=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变化研究|author=杨丽,杨德明|journal=现代城市轨道交通|year=2012|volume=6}}</ref>。日最高客流纪录则于2016715日创下,当日客流量达417万人次<ref name="ridership-record"/>。


每年7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高水平,占全年客运量的9.3%。由于深圳外来人口比例较大,因此1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仅占全年客运量的6.7%<ref name="chenyu">{{cite journal|title=深圳地铁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启示|author=陈煜|journal=铁道工程学报|year=2011|volume=8}}</ref>。此外,地铁双休日客流明显高于工作日客流<ref name="chenyu"/>。
每年7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高水平,占全年客运量的9.3%。由于深圳外来人口比例较大,因此1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仅占全年客运量的6.7%<ref name="chenyu">{{cite journal|title=深圳地铁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启示|author=陈煜|journal=铁道工程学报|year=2011|volume=8}}</ref>。此外,地铁双休日客流明显高于工作日客流<ref name="chenyu"/>。

2016年7月31日 (日) 16:18的版本

深圳地铁
概要
地区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交通類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线路6
車站149[註 1]
日客流量日均 307 万人次(2015全年)[1] 全年 11.22亿人次(2015)
最高纪录 417万人次(2016年7月15日)[2]
網站www.szmc.net
运营
运营單位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深圳市地鐵三號線投資有限公司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
系統長度230.6公里[3]
轨距1,435 毫米(標準軌

深圳地铁中華人民共和國广东省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今的深圳地铁共有6条线路、149座车站、总长231公里的运营线路,构成覆盖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五个市辖行政区的地铁网络。在运营方面,深圳地铁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分别运营不同线路,在政府指导下执行统一的票价和服务。目前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达约284万人次,约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流量的四分之一,构成深圳市公共交通的骨干[4]

深圳地铁的建设设想始于1980年代,一期工程则于1998年开工,并于2004年底通车。2007年以来,深圳地铁网络快速扩展。以客运量计算,深圳地铁是中国第四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次于北京上海广州[5]。深圳地铁三期工程的多条线路正在建设,预计于2016年底,深圳地铁线路将达到8条,通车里程达284公里。路网的远期规划则超过1000公里。

歷史

规划

早期规划

1983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率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回到深圳后,决定在深南大道两侧各留出30米的绿化带,并在深南大道中间的绿化带中预留16米以备今后修建城市轻轨[6]。1984年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5-2000)》指出,随着深圳交通的不断增长,建设轻轨(地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远景地铁走向[7]。1988年,建特区仅十年的深圳第一次大胆提出建设客运轨道交通的规划[8],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家計劃委員會报送《深圳市轻轨客运交通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于1992年7月得到批准[9]。1993年,「深圳市城市铁路客运系统(地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10]

由于轻轨运量较小,不能适应深圳市快速发展的需要,1992年8月,深圳市政府决定将轻轨线路移至地下,改为运量更大的地铁线路[11],并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轨道网规划。1994年,深圳市再次组织编制《深圳市客运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经评审纳入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2]。全市远景客运轨道交通网络由9条线路组成,其中3条为既有的通勤铁路线,6条为待建的地铁和轻轨线,总里程约270km。3条铁路为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平盐铁路,改造为可开行通勤列车[12]。这一规划确定了深圳地铁网络的基本框架[13]

工程暂停和重新启动

199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暂停审批除北京上海广州外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深圳地铁工程一度陷入停顿[8]。1996年,以香港回歸為契機,地鐵工程更名為“罗湖皇岗落馬洲口岸旅客過境軌道接駁工程”,強調該專案是為了滿足深港過境客流日益增長的需要。中英关于香港和内地大型跨境基建协调委员会亦增设“增辟皇崗/落馬洲口岸旅客过境通道工作小组”,深圳地铁项目被列为工作小组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深圳市政府通过研究,努力提高车辆和机电設備的國產化率,降低造價。政府就深港跨境旅客交通接驳方式、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国产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国家计委决定将深圳地铁作为地铁设备国产化的依托项目[12](最終建成時國產化率達70%,平均造價為每公里5.0億元人民幣[14] )。

深圳市政府于1997年再次向国家计委提出申请,并于1998年5月获得批复[11]。工程獲得立項,並更名為“深圳地鐵一期工程”[15]。1998年7月,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經註冊正式成立[15]。1999年4月,地鐵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批准[16]

一期工程(1998-2004)

1998年12月28日,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的實驗站點市民中心站[註 2]的围护结构工程与市中心区其他五大工程[註 3]同时开工[10],市民中心站主体结构、购物公园站会展中心站在1999年12月開始建造,而其他站點則到2001年3月方動工興建[17]。2004年4月,首列车到达车辆段,並在進行調試及試營運[15]。2004年12月28日17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实际开通的时间比當初預期的時間推遲了大约一年。

一期工程開通的線路包括1号線(世界之窗羅湖)和4号線(福民少年宮)概算总投资115亿元,经竣工决算审计后的总造价106.53亿元[18]。由于涉及与香港接驳方面的問題,皇崗站在一期工程完成时并未启用,直至2007年7月1日方啟用,但是当时福田口岸仍未开通,故地铁乘客仍不能由此前往香港,需要过境前往香港的旅客仍需在此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临近的皇岗口岸。直到2007年8月15日福田口岸開通後,地鐵乘客便可通過口岸檢查,在香港境內的港鐵落馬洲站轉乘東鐵綫或其它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各區。2008年8月15日,皇岗站更名为福田口岸站[19]

一期工程开通时的深圳地铁线路(不含皇岗站)

路線名稱更改

深圳市規劃局在2008年4月23日宣佈,深圳地鐵線路將由數字名稱更改爲文字名稱[20]

但在2013年1月,网络上曝出深圳地铁集团内部文件,指地铁三期工程会把线路名称全部更改回数字,更指多数市民赞成采用更便于记忆的数字命名方式,不赞成采用中文命名。1月5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十八次工作会议研究承认了这个消息。但实际上市民普遍表示不满,指政府“朝令夕改”。若将文字线路名称更改回数字,可能与月台编号混淆[21]

2013年10月,深圳地铁正式开始路线更名工作,首先将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的站台横幅上的线路名改回数字名称,文字名称繼續保留,以括号标注其后。[22]更改前后名称对照如下:

现名稱 1號线 2號线 3號线 4號线 5號线 11號线
2008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的名称 罗宝线 蛇口线 龙岗线 龙华线 环中线 /

二期工程(2007-2011)

搭建中的2号線工地圍牆
3号線位於龍崗區的施工現場
3号線位於福田區的施工圍擋

2004年地铁一期通车后,深圳地铁网络没有立即继续扩展。2003年深圳市规划局即制定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一2010年),提出二期工程包括1号线续建段(世界之窗深圳机场),4号线北延段(少年宫清湖),2号线初期工程(世界之窗 – 蛇口港)、3号线初期工程(紅嶺雙龍)、5号线。该建设规划于2005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但从2004到2007年,由于官员对地铁建设重视不足,以及拆迁受阻、前期工作落等原因[23],深圳地铁的建设工程基本停止。在接近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线路建设或开通。地铁建设速度被讽刺为“蚯蚓速度”[24]。仅有1号线续建段试验段(世界之窗站–深大站)缓慢进行。试验段由一期工程的终点站世界之窗站深大站,包括三座新建车站,于2009年9月28日开通。

2007年1月17日,深圳获得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权。深圳市在申办报告中承诺于2010年将建成155公里的地铁干线,其中包括作为“大运专线”的3号线[23]。2007年1月底,“加快全市轨道交通建设暨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对深圳地铁建设速度缓慢提出严厉批评[23]。随后,深圳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要求地铁二期工程5条线必须在2011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通车[25]

2008年,新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问世,轨道二期工程各条线路及交通枢纽的详细规划同时展开[13]。在原规划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增加2号线东延段(世界之窗-新秀)和3号线西延段(红岭-益田)。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各条线路陆续开工,其中部分线路更是在获得国家批准前开工。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深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1)调整方案》[26],同意深圳地铁二期工程的更改,并将建设期限延长至2011年。2010年12月28日,2号线首通段(世界之窗-蛇口港)和3号线地上部分(草埔-双龙)建成营运。2011年6月,二期工程的五条线路相继全线开通运营:1号线续建段6月15日开通;4号线二期工程6月16日开通;5号线6月22日开通;2号线东延段和3号线西延段6月28日开通。在两周的时间内,深圳地铁的运营里程从64公里[27]增至177公里[3]

尽管二期工程因大运会挤压工期而引起了一些争议[28],但其为2011年8月举行的世界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服务保障,提升了深圳整体交通运输能力[29]。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流比重,已由开通前的6%上升到目前的29%,逐渐在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4]

三期工程(2012-2016)

深圳地鐵成網歷程
通车时间表
年份 日期 路线名 区间 长度
(千米)
2004年 12月28日  1号线 罗湖 – 世界之窗 17.4
 4号线 少年宫 – 福民 3.0
2007年 6月28日  4号线 福民 – 福田口岸 1.0
2009年 9月28日  1号线 世界之窗 – 深大 3.4
2010年 12月28日  2号线 赤湾 – 世界之窗 15.5
 3号线 草埔 – 双龙 25.1
2011年 6月15日  1号线 深大 – 机场东 20.3
6月16日  4号线 少年宫 – 清湖 15.8
6月22日  5号线 前海湾 – 黄贝岭 40.0
6月28日  2号线 世界之窗 – 新秀 20.6
 3号线 益田 – 草埔 16.6
2016年 6月28日  11号线 碧头 – 福田 51.7

路网

地铁线路

線路名稱 首段通车日期 起点站 / 终点站 長度
(公里)
车站数 行驶时间
(分钟)
车辆段/停车场 控制中心 列车
编组
1号线 2004年12月28日 罗湖 机场东 41.0 30 67 竹子林车辆段
前海湾车辆段
竹子林 6A
2号线 2010年12月28日 赤湾 新秀 35.7 29 64 蛇口西车辆段
后海停车场
竹子林 6A
3号线 2010年12月28日 双龙 益田 41.7 30 69 横岗车辆段
中心公园停车场
横岗 6B
4号线 2004年12月28日 福田口岸 清湖 20.5 15 32 龙华车辆段 龙华 6A
5号线 2011年6月22日 前海湾  黄贝岭  40.0 27 63 塘朗车辆段
上水径停车场
竹子林 6A
11号线 2016年6月28日 碧头  福田  51.7 17 55 松岗车辆段
机场北停车场
竹子林 8A

轉車站

深圳地铁现有换乘站17个。其中,福田站、前海湾站为三线换乘站,其余换乘站皆为两线换乘站,目前暂无超过四线交会的换乘站(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後將出現四線換乘站)。一、二期任意两条线路皆可相互换乘,但11号线属于三期工程,无法与4号线相互换乘。各换乘站皆可实现站内换乘,而无需出站。

深圳地鐵一期建設中,預先規劃了會展中心站作為1號綫4號綫轉乘站,因此1號綫月台安裝了兩對扶手電梯,連接4號綫的兩個側式月台,而十字型的會展中心站更是國內首個通車的一體式十字型轉車站。

二期建設中,由於各站條件不同,因此換乘方式亦有所不同,其中以老街站黃貝嶺站轉乘方式最方便,為跨月台式轉乘,而世界之窗站福田站寶安中心站深圳北站亦有扶手電梯或垂直电梯連接兩綫月台,轉乘亦算方便。購物公園站市民中心站少年宮站,轉乘時需從月台乘扶手電梯到車站大堂,經兩綫車站大堂間的轉乘通道到另一綫的車站大堂(少年宫站的转乘通道内设有自动人行道),再從車站大堂經扶手電梯、升降機或樓梯到月台。其中購物公園站的轉乘通道長200米,途中設有兩組樓梯,因此不適合携带大件行李的人士及傷健人士轉乘。

此外,深圳地铁与香港港鐵東鐵綫均連接到深圳市与香港边界的两个铁路口岸——罗湖口岸福田口岸,乘客可在深圳地铁與港铁東铁綫之間,通過口岸轉乘。

深圳市的六大交通枢纽[30]——深圳北站前海湾福田機場布吉深圳東站)和深圳坪山[31],設計上都有地鐵連接,除深圳坪山站因地鐵12號線(當時名稱)仍未興建外,其余枢纽均有地铁通达。

车站

白石洲站岛式月台
高架站-红山站

结构和形式

深圳地铁现有车站149个(换乘站重复计算),包括116座地下站、30座高架站、2座半地面站和1座地面站。 市区的地铁车站均为地下站,而高架站主要分布在郊区。2号线为全地下线路,其余各条线路均有高架车站。上梅林站塘坑站为半地面车站,其站厅设于地面,而月台设于地下一、二层。民樂站路軌及月台設於地面,而站廳設於其上。

地下车站通常为地下2层的箱型结构,高架车站则采用3层的门式结构。在月台形式上,典型的深圳地铁车站为岛式月台车站,即使高架车站亦采用岛式月台。一些设计较为独特的车站包括:

命名

深圳地铁车站,依次以老地名、片区名称、公共设施、线路途经横向道路命名[32]。车站可采用大型公共设施的名称命名,但不采用楼盘等商业性的地产项目名称来命名[33]。当车站使用街道命名时,通常不带“路”字(华强路站是惟一的例外)。

车站命名亦与线路的等级相适应。例如建设中的7号线9号线均为局域线,考虑线路功能以及车站服务范围等因素,车站名称以街道、街坊等小区域名称为主[32]11号线为西部组团快线,其功能为提供西部滨海地区地与核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因此车站名称以区、镇等大区域名称为主[32]

港铁相仿,深圳地铁的站名短小精辟,一般为2或3个字,少数为4个字(“站”字不计在内),尚无5个字以上的站名。可能出现的长站名经过了适当简化,使其简单易记。例如“深圳大学”简称为“深大”,“宝安体育中心”简称为“宝体”。一些车站为了方便乘客,会在站名后以括号的方式标注别名,例如塘朗站标注为“塘朗(南方科技大学)”。

设施

引導標誌柱
  • 车站均设有屏蔽门,以防止乘客坠轨。其中,3号线4号线的地上站采用半高式月台闸门,地下站使用全高式月台幕门;1、2、5、11号线的车站则全部使用全高式月台幕门。深圳地铁亦是中国第一个在开通时即全线安装屏蔽门的地铁系统。
  • 站台层的墙壁或電動扶梯侧壁上,有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站名,方便车内乘客查看。
  • 在地鐵站的500米範圍內,均有引導標誌指示地鐵站的方位。
  • 3号綫外,地鐵站設有洗手間。除4号綫二期車站的洗手間設在付費區外,其餘地鐵站的洗手間通常設在其中一個出口(少數例外如世界之窗站華強路站,洗手間所在地被劃為地下商場的一部分)。出口通道有洗手间的地铁站会在站台标注洗手间所设的出口序号,方便乘客前往。

列车

深圳地铁列车共计216列,其中深圳市地铁集团拥有193列(含旗下三号线公司43列及未完全投入服务的罗宝线增购车),港铁(深圳)拥有28列[34]。深圳地铁是中国地铁车辆国产化的依托项目,中国第一列国产A型地铁列车、第一列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列车[35]、首批采用国产牵引系统的地铁列车[36],均在深圳地铁运营。

2号线车厢内部
3号线B型车
停泊在上梅林站的4号线A型车,只使用了部分站台。
11号线商务车厢

1号线、2号线、5号线A型车

1号线、2号线、5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使用6节编组A型车[37]。列车采用直流1500 V接触网供电,最高速度80 km/h,最大载客量2502人[37]。由于采用了鼓形车体,车辆宽度达到了3.1米。2号线、5号线的信号系统相同,在建造时也预留了两线直通运营的条件[註 4]。而1号线的信号系统与其他两线不同,列车不能互通。

  • MOVIA电动车组: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列车为德国庞巴迪公司设计的MOVIA电动车组,共22列[39]。该车首列于德国组装,其余各列于长春制造[39],于中国大陆首次实现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客车的国产化。此车型及其衍生型号后来还被用于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等。
  • 北车长客A型列车:2007年,因应1号线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深圳地鐵向北车長春軌道客車訂購4列地鐵列車,该车为中国首款自主研製的A型地鐵客車。在该车型的基础上,深圳地铁于2008年再次向北车长客订购10列地铁列车,用于2号线首期工程。后增加25列用于2号线东延段[34]

3号线B型车

3号线原由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使用6节编组的B型车。列车采用直流1500 V第三轨供电。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00 km/h。该车采用轻型不锈钢涂装车体[42],亦为深圳地铁唯一的不锈钢车体列车。基于3号线高架运行的线路条件和深圳海洋性、多台风的气候条件,车辆设计充分采取了安全防范、防腐蚀等多种技术措施,并安装了大功率空调机组[43]

三号线公司于2008年3月向北车長春軌道客車订购24列[42],用于3号线初期工程。后增加19列用于3号线西延段[34],总计43列。

4号线A型车

4号线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因4号线曾为地铁一期工程的一部分,4号线的信号系统、供电制式与1号线相同,但初期车厢仅有4节。港铁于2009年8月向南车南京浦鎮車輛订购28列[44]。至2012年3月,首批订单的24列车全部交付完毕[45]

而因4节编组列车载客量少,4号线在高峰时段拥挤严重,引起乘客不满,港铁(深圳)公司回应称此举是希望通过加密班次减少等候时间以提高乘客体验[46],但收效不佳。2012年底,港铁(深圳)决定提前对4号线进行车厢增编工程,将全部4节编组列车增编至6节[47]

2014年1月26日,4号线首两列“4改6”列车正式上线运营,并分别命名为“深港相连号”和“龙华号”,按计划,4号线剩余的4节编组列车也将陆续增编为6节,增编速度为平均每月2列,按照计划于2015年初完成增编,全部增编后,4号线运能增加50%[48]。2015年1月30日13:00起,4号线所有正线行驶的列车均为6节车厢。

11號線列車

11号线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是目前深圳市的所有地铁线路中唯一采用8节编组的A型列车。列车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最高时速可达120km/h,列车最大载客量达2564人。同时,11号线创新的采用了“商务车厢(2节)+普通车厢(6节)”的混合编组。其中,普通车厢内部配置与深圳地铁其他线路相同,商务车厢则采用与传统铁路客车相似的2+2式座椅布局,座椅采用红色软座。商务车厢内还设置有遮阳帘和大件行李存放架。普通车厢与商务车厢在列车内的分界处由槅门隔断,无法在车内直接连通。需要经过站台绕行。

站台实行软隔断,即商务车厢候车区域由铁马围住,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由车站人员把守,站台不设闸机。由普通车厢转乘商务车厢时,持有深圳通普通卡的乘客需要在商务车厢核准机处拍卡核准后,方可进入商务车厢候车区域并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其他任何票种(包含深圳通学生卡)的乘客需要先出站,购买商务车厢(黄色)单程票后,重新进站方可搭乘商务车厢。若深圳通已经过核准又临时不想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可以在核准后20分钟内,前往客服中心撤销核准后改乘普通车厢并按普通车厢收取票价及恢复相应乘车优惠。要注意核准和撤销核准必须在同一车站进行。另外,乘坐商务车厢并不是“花钱买座位”。乘坐商务车厢并不保证列车上一定有座位,在高峰时段,乘客可能进入商务车厢后仍需站立乘车。

列表

运营与服务

營運機構

深圳地鐵系統由多間公司營運。但是,由于不同公司的地铁线路采用相同的票价定价方法,且乘客无需出站即可在线路之间换乘,故乘客通常无须关注乘坐的线路属于哪间公司

列车班次

所有线路的运营时间为6:30-23:00。各线的起点站、终点站于6:30对开首班车,23:00对开末班车。加上列车的行驶时间,部分车站的服务时间可达次日零时。每逢平安夜除夕元宵等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均会适当延长,最长延长至次日1时。至于地铁车站,则是在该站第一列车到达10分钟前开站,最后一列车开出10分钟后关站。

地铁各线均具备开行小交路的条件。为一步压缩客流密集区段的行车间隔,1号线、3号线、4号线均开行了大小交路列车,但不同公司的称呼有所差异。

票务

票价

深圳地铁采用按里程分段计价的计费方式,起步價为2元,可乘坐4公里。超过4公里但不足12公里的部分,每4公里加收1元,超过12公里但不足24公里的部分,每6公里加收1元;而超過24公里后,每8公里加收1元。若两站间有多种线路可以到达,则按最短的线路里程计算票价。现时的最高收费是14元。「深圳通」學生卡可享優惠價(半價);残疾人士、65岁以上老年人和6歲以下小童免費乘車[51]。乘坐商务车厢除了需要按上述原则购买车票之外,还需要缴纳商务车厢使用附加费,附加费用数量相当于上述计费原则的两倍并在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时一并支付,故乘坐商务车厢的旅客需要支付三倍票款。目前只有地铁11号线设有商务车厢,乘坐商务车厢,最低费用为6元,最高费用为35元。另外,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将不享受任何优惠。

车票有效期为3.5小时(210分钟),乘客应在进站后3.5小时内出站[52]。若发生超时,则出站时将会处以全线最高票价(14元)的罚款,若使用优惠票(如深圳通学生卡等)乘车,则会处以除了正常乘车区间应扣除的优惠票价之外,再附加优惠后的全线最高票价的罚款。若使用纪念票(计次票)乘车,则除了扣除一次当次乘车的次数之外,还会再附加扣除一次乘车次数作为罚款,若计次票的剩余次数为零,则需要补交全程最高票价(14元)后,方可出站。

車票

單程票售票機
出入閘機
單程票(綠色)正面
单程票

单程票是绿色或黄色的圆形射频识别(RFID)塑料硬币。单程票主要采用售票机进行售票。机器对纸币的平整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若机器不能识别,则可以找服务人员购票。使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票时,每次最多可购买8张,若需购买超过8张则需要重复操作。

开通初期可以使用100,50,20,10,5元纸币及1元,5角硬币购买单程票,但大量乘客使用大额纸币购买导致购票时间过长且找零困难,机器经过调整后只接受10元、5元纸币和1元、5角硬币购票[53]。若乘客没有5元纸币,可以前往车站客服中心兑换。部分车站能以10元纸币购买车票,部分车站能以找零额在4元或以下的情况下使用更高面值的纸币。另外,11号线沿线售票机首次支持纸币找零及硬币“一把投”,乘客购票时可将最多4枚硬币同时投入售票机。

在开通初期,黄色单程票原本是有计划用作小童单程票,但一直未有实行,故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之前,黄色单程票和绿色单程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区别。但是在2016年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后,黄色单程票已经作为深圳地铁11号线商务车廂的专用单程票。目前,只有11号线的沿线车站可发售商务车厢专用单程票,持有绿色单程票的乘客将不可直接乘坐商务车厢,需要出站后重新购买商务车厢专用车票后重新进站,方可乘坐商务车厢。持有商务车厢专用(黄色)单程票的乘客,可使用任意闸机进站,但必须选择专用闸机出站。

深圳通

深圳通是在深圳用于公共交通支付的一种智能储值卡,可在地铁和大部分公交巴士上完成非现金形式的车资支付,还可在部分超市及便利店用于小额购物支付。有普通卡和学生卡之分。深圳通可在侨城东站,宝安中心站,大剧院站(2号线一侧),市民中心站湾厦站黄贝岭站民治站翻身站的服务中心购買,除此之外的车站亦可能会有深圳通流动贩售点(如深圳北站等)。除了地铁站之外,在一些便利店如萬店通7-11百里匯等也可購買深圳通卡。購買时要20元押金,退卡時返還押金[54],在地铁车站及便利店中只能购买深圳通普通卡。深圳地鐵各站點設有「深圳通」增值机,机器只接受50元和100元的纸币,故每次最低增值额为50元。此外,深圳地铁所有车站的服务中心都可以为深圳通卡办理充值业务,但每次充值的金额仍然限于50元的整数倍。

使用“深圳通”乘坐地铁的乘客,可享受95折的优惠[51]。若乘客在刷卡5分钟后到90分钟内,在不同的公交线路间、在公交线路与地铁间、在地铁与公交线路间换乘,都可在刷卡优惠的基础上,再享受0.4元/人次的换乘优惠,但乘坐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将不享受上述所有优惠(以深圳通卡是否经过商务车厢核准为准)[55][56]

其他车票(均不可用于地铁11号线的商务车厢)
  • 儿童票:适用于身高1.2~1.5米,且年龄在6-14周岁的儿童。可享5折优惠。儿童票为纸质,持有儿童票的孩童不能从闸机进、出站,而应从优惠免费(人工)通道进、出站,由车站工作人员回收入站、出站联。
  • 日票:全称为“深圳轨道交通一日票”,价格20元,于各车站客服中心发售。首次进站起24小时内不计次数进站,27小时内完成最后一次出站[53]。日票可在所有车站所有线路中使用。
  • 纪念票:又称计次票,不定时发行。有效期通常为数月至一年,并在有效期内有乘车次数限制。乘客可在限定的次数内不计里程乘坐地铁,可在所有线路中使用。
  • 区段定期票:不定时发行。仅限在有效期内及规定区段内单人不限次使用。

客运量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通后,客运量稳步增长。到2009、2010年新线路开通时,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57]。2011年,二期工程大规模开通后,客运量增加到2010年的3倍。至2012年,地铁网络运营1年,客流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57]。日最高客流纪录则于2016年7月15日创下,当日客流量达417万人次[2]

每年7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高水平,占全年客运量的9.3%。由于深圳外来人口比例较大,因此1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仅占全年客运量的6.7%[58]。此外,地铁双休日客流明显高于工作日客流[58]

历年地铁客运量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客运量(亿人次) 0.58[59] 0.90[60] 1.18[61] 1.36[62] 1.38[63] 1.63[27] 4.60[64] 7.81[65] 9.14[66] 10.36[4] 11.22[67]

争议及焦点事件

票价问题

深圳地铁的票价为全国最贵。名义上,深圳地铁与广州地铁的收费标准相同[68],然而乘客使用羊城通搭乘广州地铁,每个自然月内,乘车次数超过15次后可享受6折优惠。深圳则无类似优惠措施,因而深圳地铁的实际票价高于广州。

在2010年前,深圳地铁一直是按站分段计价。二期工程开通后,车站站距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按里程分段计价[69]。2010年9月,深圳市举办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当时提出了三套听证方案。同年12月29日公布的最终方案则是其中的方案二,也是在听证会上最贵、最冷门的一套方案,因此引发了较大争议[70]。政府及地铁公司称,未来几年,深圳轨道交通投资将占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5.8%,这也意味着深圳财政收入中每100元要有15.8元用于轨道交通投资[71]。预计2012—2016年,深圳地铁计折旧和利息亏损额将达220亿元,需要通过票价来弥补地铁运营亏损[72]。该票价方案体现合理分担原则,兼顾了乘客的经济承受能力、运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政府财政补贴能力,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70]

消费者代表则对新票价方案表示反对。听证会现场辩论激烈,大部分消费者代表认为方案价格偏高。官方给出的三个方案几乎没有获得消费者代表支持,且许多人自带方案上阵,大运会前后深圳实施地铁一票制的呼声也非常高[73]。有消费者代表认为,随着地铁网络的完善,客流会急剧攀升,地铁物业、广告及其他收入都会有很大的增加,没有必要在地铁初期运营的时候就要求以票务收入弥补经营性收入[71]。多位参加了地铁票价听证的消费者代表在谈到地铁票价听证时,均表示很失望,该听证会亦被称为“史上最忽悠”的听证会[74]。虽然遭遇到诸多反对,新票价方案仍然于2010年12月28日起实施。

车站命名和翻译

早期深圳地铁站名仿照港铁,拼音站名每字分写。摄于2007年。

在一期工程建成初期,车站命名曾引起争议,原因就是站名不夠大眾化,不通俗。科学馆大剧院知名度低,建筑陈旧,却作为繁华地区的地铁站名,为公众所诟病;深大站高新园站皇岗站的站名与实际位置不符,极易误导乘客[75]。曾有人大代表提出更名的提案,但由于改名成本高昂而未果[76]。仅有皇岗站因实际位于福田口岸而改名[19]。二期工程的车站在命名是已避免以上现象,尽量使用站点附近的传统地名和街道名。

在站名的英文翻译方面,深圳地鐵營運初期,各站英文名皆以每字的拼音拼合而成。如「科學館站」站名翻譯為「Ke Xue Guan」而非「Science Museum」。於是列車廣播英文報站改用了漢語拼音加英語意譯的方式,即「Ke Xue Guan, meanly Science Museum」[77]。 然而,由于大运会的召开,深圳地铁已于2010年起,将所有英文站名改为意译,此举反响不一[78]。反对者認為鑑於中國人對英語的認知水平較低,使用漢語拼音會讓外國人問路更直接簡單。比如說,一個外國人說「Science Museum」,一個不懂英語的市民來說根本不知道這個外國人說什麼,但是如果這名外國人說「Ke Xue Guan」,即使發音不是那麼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別人知道這名外國人要去的地方,也在另一個方面簡化了交流的方式。

4号线拥挤和故障

二期刚开通时车站月台预留的6节编组位作未来发展,现已改造为屏蔽门。

4号线是深圳地铁唯一在开通初期采用四节编组列车(现已经全数扩编为六节)的线路,也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南北向地铁干线,承载了大量进出关客流,包括5号线转乘4号线的客流。4号线在高峰时期极其拥堵,乘客甚至要等待数十分钟才能上车。港铁(深圳)公司不得不在车站设置铁马,引导人流,但仍然无法改变在高峰期运力短缺、秩序混乱的局面。有乘客在微博、论坛等表达对港铁公司的不满,要求加挂列车,改为六节车厢[79]

港铁(深圳)公司称,4号线现时采用4节车厢安排,是希望在同样的车厢数量下,提供更频密的列车班次以减少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提高乘客体验。同时,4节列车编组安排,也是根据政府核准的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依照与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而定[46]。深圳市轨道办亦承认,规划设计之初,在上报至国家发改委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报批的车厢数为初期(开通3年内)、近期(4至10年)四节,远期(25年)六节。这个设计,无法预料到后来岗厦拆迁,大批流动人口外迁到龙华居住,以及龙华新区的成立和发展,因此目前来看未必最合理,周期设计上显得稍长[80]。港铁公司在2013年开始改造4号线二期车站的屏蔽门,为扩编列车做准备[81]。2014年的1月26日,首两列改造完成的6编组列车上线运营,后续增编速度为平均每月2列[82],预计2015年3月完成共计28列车的扩编[83]。政府亦采取措施缓解4号线压力,计划将6号线向南延长至市中心区[84],提前建设16号线(现10号线),甚至研究在早7时前实行优惠票价[84],但其效果仍有待观察。

4号线故障问题亦受到市民恶评。4号线开通至今,其发生故障之多,管理之混乱,服务之低劣,已成深圳市民口中最差的地铁线路[85]。自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公开见报的事故有25次[86]。2012年9月5日,4号线因故障停运长达6个小时,成为深圳地铁史上最严重的事故[87]

与港铁相似之处

站名毛笔字,图为购物公园站

在深圳地鐵的營建期間,不少工程及顧問合約皆批出予當時香港的地鐵公司(現港鐵公司),第一批員工亦多於港鐵接受培訓,因此深圳地鐵從外觀、設施、至系統細節等,很多地方皆與現港鐵極為相似,車站內部設計更加仿如其翻版。有指深圳地鐵的標誌亦是參考港鐵而成的。

一些相似点:

  • 深圳地鐵标誌
  • 拼音站名每字分写(现已取消)
  • 毛笔字大号站名
  • 路線圖设计
  • 以中文命名线路
  • 设立不同席别等级(港铁方面将东铁线上类似设计称为“头等车厢”)

建设模式

投融资

深圳地铁一直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包括融资租赁、中期票据、中期债券、银团贷款、短期借款等组合方式,并研究策划上市融资。地铁一期工程仅20余公里,70%建设资金来自财政,其余30%由银行贷款。二期工程总长度为155公里,融资压力巨大,政府出资比例减少至40%,剩余60%由深圳地铁有限公司自行融资[88] 。三期工程起,深圳市政府不再给予直接资金投入。7号线11号线总投资的50%来自资本金,主要来源为轨道交通上盖及沿线土地的开发收益。资本金以外的资金来自国内银行贷款。在土地收益不能满足需求时,才由市财政资金投入。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深圳地铁还陆续开展了多个融资项目,如2011年深圳地铁集团发行了百亿元的中期票据[88],2013年又发行了百亿元的企业债券。但深圳地铁的建设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难题。

BT与BOT

深圳市政府从二期工程开始,大规模使用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模式用于地铁建设,即由中标单位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三年后进行回购。以缓解资金压力,加快建设进度。总投资200.6亿元的5号线是全球投资最大的BT模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89] 。三期工程中的7号线9号线11号线更是全部采用BT模式建设,BT范围内的工程费达480亿元[90]

4号线则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亦是CEPA实施以来深港两地的第一个大型基建工程[91]。深圳市政府于2002年作出了引进境内外投资、加快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决策,并于2003年决定引入港铁投资4号线[92]。随后,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地铁公司签订一系列特许经营协议,将龙华续建工程授予香港地铁公司为特许权项目成立的港铁(深圳)公司,由港铁(深圳)公司负责4号线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特许期为30年[92]。政府只负责征地和拆迁等工作,其他工作一律交由香港地铁公司承担。30年特许期满, 港铁(深圳)公司将4号线的设施无偿移交给深圳市政府[92]

土地开发

深圳地铁目前最为倚重的“地铁+物业”模式,即在满足站点综合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站点上盖及周边物业实施一体化的综合开发,用物业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和运营[93]。该模式在香港地区得到持续多年的运用并取得良好的业绩,但与内地现行法律存在冲突。《物权法》规定的“招拍挂”制度亦成为香港地铁模式在内地推行的最大障碍,而地铁上盖物业土地的性质问题在法律中尚无明确规定[94]。2005年,深圳市政府曾拟将4号线沿线290万平方米的物业开发权交予港铁公司,但这一计划因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而被迫终止[95]

为此,深圳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通过限定条件的“招拍挂”,出让土地予地铁集团及港铁公司[95]。地铁集团所缴交的土地出让金,由深圳政府直接作价入股,转入资本金,重新回到地铁集团的账上[95]。深圳地铁二期和三期工程总共进行了14处较大规模的上盖物业开发,用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96][97]。仅三期的物业开发投资即达1844亿元[97]。然而,在深圳地铁集团已竞得的总上盖物业中,大量为政府要求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房建设不仅占用资金,还进一步压缩了上盖物业的利润空间[95]

未來發展


线网规划

三期工程線路示意圖

深圳1988年即进行了初步的轻轨规划,并于1994、2001、2007、2012年完成了四次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註 5]。经数次修订,深圳地铁的远景长度已超过700公里。目前的最新规划是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于2012年11月发布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101]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快速服务和普速服务两个层次。快线联系都市圈主次中心,覆盖主要发展轴带,列车最高速度为100-200 km/h。平均站间距为2-5公里。普速线联系通勤圈内主要客流走廊,列车最高速度为80-100 km/h,平均站间距为1-2公里。至远期2040年,深圳市将有20条地铁线路,包括普速线15条,快线5条,总长716.7公里;以及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包括港深西部快轨穗莞深城际线等,总长146.2公里[註 6]

三期工程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于2010年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提出2011年至2016年间的建设方案(三期工程)[102],并于2011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103]。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6、7、8、9号线,共4條線路[103]。新建线路总长度为171.5公里,新增车站101座[104],总投资约1256亿元[105]。三期工程建成后,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约350公里[104]

2013年,深圳市进行了地铁三期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增加了三期工程的线路。修编后的三期建设规划新增10号线(原16号线),并将2、3、4、5、6、9号线延长,共新增里程83.6公里,合计三期工程的里程共254公里[106]


上图为至2020年,深圳的地铁网络
预定启用时间 線路名稱 区段名 起点站 终点站 長度
(公里)
车站数 列车编组
2016年12月28日 7号线 西丽湖 太安 30.3 28 6A
9号线 红树湾南 文锦 25.3 22 6A
2020年5月28日 6号线 深圳北站 科学馆 49.4 20 6A
2020年或之前 2号线 东延段 新秀 莲塘 3.82 3 6A
3号线 东延段 双龙 六联 9.4 6 6B
南延段 益田 保税区 1.5 1
4号线 北延段 清湖 牛湖 10.6 8 6A
5号线 南延段 前海湾 赤湾 8.6 7 6A
8号线 一期 莲塘 盐田路 12.34 6 6A
9号线 西延段 红树湾南 航海路 10.7 10 6A
10号线 一期 福田口岸 平湖中心 28.8 23 8A
  • 7号线联系東曉翠竹笋岗华强北福田南、车公庙、龙珠、西麗等片区,是联系特區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线路大致呈“U”形,与9号线互补,形成一个包围深圳市中心区的环。7号线于2012年10月动工[107]
  • 10号线(原16号线)虽然不在国家发改委所批准的三期工程范围中,但为了缓解4号线的压力,这两条线路将提前动工[84][110]。根据原规划,10号线的一部分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境内。由于途径凤岗的路段协调难度很大,目前10号线暂以平湖为终点,预留往东莞方向的接口[111]

远期线路

在2007年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中,1213141516号线为远期线路,为至2030年的发展目标[112]。2012年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新增17、18、19、20号线,线路总数由原先的16条变成20条[113]。远期线路没有明确的建设时间表。

注释

  1. ^ 换乘站重复计算。若不重复计算,则为132座。
  2. ^ 當時站名暫定為“水晶島”。
  3. ^ 其他五大工程:市民中心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电视中心。
  4. ^ 2号线的已有两列车于2012年7月调至5号线运营,以加密5号线列车班次[38]
  5. ^
    • 《深圳市客运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1994):9条轨道线,总长270公里[12]
    •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2001):15条轨道线,总长365.2公里[98]
    •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07):16条地铁线,总长585.3公里[99]
    •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2012):20条地铁线,总长716.7公里[100]
  6. ^ 深圳市境内长度。

參考資料

  1. ^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5年12月交通运输运营指标统计月报. 2016-01-19. 
  2. ^ 2.0 2.1 深圳地铁机场线试运营“满月”迎“月考”. 金羊网. 2016-07-31. 
  3. ^ 3.0 3.1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统计年鉴2014. 2015-03-31. 
  4. ^ 4.0 4.1 4.2 2014年度全市交通运输运营主要概况及分析.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5-01-15. 
  5.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2》.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6. ^ 彭森. 从7米到140米——深南大道的宽度之谜. 深圳晚报. 2005-08-21. 
  7. ^ 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简介[J]. 城市规划,1986,06:9-14.
  8. ^ 8.0 8.1 深圳地铁“十年怀胎”终圆梦. 深圳特区报. 2010-04-10. 
  9. ^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上册.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14-06262-9. 
  10. ^ 10.0 10.1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上册.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1492页. ISBN 978-7-114-06262-9. 
  11. ^ 11.0 11.1 深圳地铁十年始获“出生证”. 深圳新闻网. 2011-06-22. 
  12. ^ 12.0 12.1 12.2 12.3 张家识.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回顾. 陈锡贤 (编). 地下铁道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选. 深圳: 海天出版社. 1999. ISBN 7-80615-959-2. 
  13. ^ 13.0 13.1 深圳地铁网络框架15年前基本敲定. 深圳特区报. 2011-06-25. 
  14. ^ 深圳2020年将再建200多公里地铁线路. 深圳新闻网. 2009-04-16. 
  15. ^ 15.0 15.1 15.2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主要里程碑時間. 深圳新闻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16. ^ 计投资1999[415]号文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7. ^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 2007,第11頁
  18. ^ http://www.szmc.net/page/invest/index.html
  19. ^ 19.0 19.1 地铁“皇岗站”15日更名. 深圳新闻网. 2008-08-06. 
  20. ^ 深圳市規劃局. 關於我市近期建設地鐵線路及站點命名的通告. 200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21. ^ 网帖爆地铁集团内部文件,地铁三期或以数字命名. 南方都市报. 2013-01-31. 
  22. ^ 深圳地铁改名:数字中文并存 亲,你喊对了吗? 深圳本地宝
  23. ^ 23.0 23.1 23.2 "地铁不如期完工,我主动请求处分". 南方日报. 2007-02-01. 
  24. ^ 网友声讨"进度慢",市长强调"拖不起",地铁建设"蚯蚓速度". 南方日报. 2007-01-19. 
  25. ^ 2011年5地铁贯通深圳--深圳打响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 晶报. 2007-02-01. 
  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关于深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一2011)调整方案的批复. 200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27. ^ 27.0 27.1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8. 
  28. ^ 深圳地铁4号线被揭调试时脱轨 市民质疑为赶工期事故频发. 深圳广电集团. 2011-04-06. 
  29. ^ 大运专用道完成使命——75%投资赛后可利用,国际大体联主席称赞交通保障. 南方日报. 2011-080-26. 
  30. ^ 本地宝-深圳:完成市区内六大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
  31. ^ 廣深港客運專線 深圳段年內動工. 文汇报. 2007-08-12. 
  32. ^ 32.0 32.1 32.2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 关于《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车站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稿)公示的公告. 2011-12-09. 
  33. ^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地名管理办公室. 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车站命名方案(7、9、11号线).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34. ^ 34.0 34.1 34.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121-1009-0. 
  35. ^ 我国首列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客车下线. 新华网. 2008-09-19. 
  36. ^ 国内首批装载自主牵引控制系统的A型 地铁列车于深圳顺利试运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 2011-12-31. [失效連結]
  37. ^ 37.0 37.1 深圳地铁安全运营超3000天. 深圳商报. 2013-03-30. 
  38. ^ 蛇口线增两列车支援环中线. 深圳都市报. 2012-08-09. 
  39. ^ 39.0 39.1 列车到深圳,市民坐地铁指日可待. 深圳商报. 2004-04-29. 
  40. ^ 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获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26列地铁车辆订单.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7, 4. 
  41. ^ 深圳地铁5号线下单150辆A型车. 深圳新闻网. 2009-05-10. 
  42. ^ 42.0 42.1 北车长客股份签约深圳地铁3号线车辆采购合同.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2008-03-05. [失效連結]
  43. ^ 我国自主研发的深圳地铁新型不锈钢列车在长春下线. 新华网. 2009-09-01. 
  44. ^ 中国南车又获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车辆采购订单. 中國南車集團. 2009-08-19. [失效連結]
  45. ^ 浦镇公司深四线二期工程车辆项目提前交付.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2012-03-31. 
  46. ^ 46.0 46.1 港铁公司回应市民质疑. 深圳商报. 2012-08-15. 
  47. ^ 深圳地铁4号线全改为6节车厢.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5-02-02. 
  48. ^ 4号线迎“四改六”首日两列车上线 剩余4节编组列车将陆续增编为6节,预计2015年初全部完成增编. 南方都市报. 2014-01-27. 
  49. ^ 深圳地铁集团和地铁三号线公司合并新公司. 深圳新聞網. 2011-04-11. 
  50. ^ 港鐵提前接管深圳地鐵四號線 推行港式服務. 星島環球網.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0) (中文(繁體)). 
  51. ^ 51.0 51.1 深圳地铁集团. 地铁票价及相关政策. 
  52. ^ 车票使用政策,深圳地铁
  53. ^ 53.0 53.1 深圳地铁集团. 车票种类. 
  54. ^ “深圳通”卡办卡说明
  55. ^ 关于降低公交大巴票价的通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10-29. [失效連結]
  56. ^ "深圳通"刷卡优惠. 深圳通有限公司. 
  57. ^ 57.0 57.1 杨丽,杨德明.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变化研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2, 6. 
  58. ^ 58.0 58.1 陈煜. 深圳地铁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启示. 铁道工程学报. 2011, 8. 
  59. ^ 深圳市统计局. 2005年度12月份深圳统计月报:运输邮电:地铁客流量1-12月累计.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60. ^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12-02. 
  61. ^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12-02. 
  62. ^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03-24. 
  63. ^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27. 
  64. ^ 深圳市统计局. 2011年度12月份深圳统计月报:运输邮电:地铁客流量1-12月累计.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4). 
  65. ^ 深圳地铁客流量 去年猛增近七成. 深圳商报. 2013-01-10. 
  66. ^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统计局. 2014-04-08. 
  67. ^ 2015年度全市交通运输运营主要概况及分析.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01-19. 
  68. ^ 按客流比定价 或可实现公平. 南方网. 2010-09-11. 
  69. ^ 地铁票价三套听证方案出炉 平均费率不高于现行水平. 深圳特区报. 2010-09-11. 
  70. ^ 70.0 70.1 三套听证方案,为何偏选最贵的?. 南方都市报. 2010-12-24. [失效連結]
  71. ^ 71.0 71.1 100元财政收入 15.8元盖了地铁. 南方都市报. 2010-09-29. [失效連結]
  72. ^ 深地铁调价 参照穗沪模式. 广州日报. 2010-09-11. 
  73. ^ 地铁票价听证会举行,大部分代表认为方案价格偏高,市交通运输委代表表示:“这几年政府对地铁运营没补1分钱”.南方日报.2010-09-29
  74. ^ 地铁票价听证会被质疑只开花不结果
  75. ^ 深圳地铁怪象:总让人摸不着规律[失效連結][失效連結]
  76. ^ 深圳地铁站名不副实引歧义 人大代表建议尽快纠正. 广东新闻网. 2011-01-19. 
  77. ^ 深圳地铁怪象:总让人摸不着规律. [失效連結][失效連結]
  78. ^ 深地铁公交7月底全部双语报站. 深圳特区报.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79. ^ 地铁龙华线拥挤赛“春运”. 深圳商报. 2012-08-13. 
  80. ^ 请港铁高层早8点体验龙华线. 深圳商报. 2012-08-15. 
  81. ^ 地铁龙华线列车加长 改造车站安全门. 深圳特区报. 2013-06-20. 
  82. ^ 地铁龙华线两列六节编组车昨上线. 宝安日报. 2014-01-27. 
  83. ^ 深圳地铁4号线“四改六”明年春节前后完成 “六改八”难实现. 深圳特区报. 2014-04-28. 
  84. ^ 84.0 84.1 84.2 深圳交委称早7点以前或实行地铁票价优惠. 南方网. 2012-12-05. 
  85. ^ 周武辉. 港铁必须反思和整改. 2012-09-07. 
  86. ^ 港铁深圳总经理向市民鞠躬致歉. 深圳晚报. 2012-09-07. [失效連結]
  87. ^ 深圳地铁发生史上最严重事故 龙华线断电6小时. 新华网. 2012-09-07. 
  88. ^ 88.0 88.1 深圳地铁首发百亿票据融资. 南方都市报. 2011-12-06. [失效連結]
  89. ^ 深圳地铁5号线全线洞通铺轨. 新华网. 2010-03-27. 
  90. ^ 深圳轨道交通三期7、9、11号线BT项目建设启动. 深圳新闻网. 2012-06-26. 
  91. ^ 港铁投资60亿在深圳营建4号线二期工程(图). 新华网. 2009-03-19. 
  92. ^ 92.0 92.1 92.2 BOT模式在深圳地铁4号线续建工程中的应用. 都市快轨交通. 2006, 3. 
  93. ^ 盛宇平. 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地铁+物业”模式前期研究工作的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 4. 
  94. ^ 辛兰. 一体化视角下的深圳市地铁上盖物业土地开发策略[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9.
  95. ^ 95.0 95.1 95.2 95.3 深圳:以地养铁不易. 新世纪周刊. 2011, 5. 
  96. ^ 创新“地铁+物业”经营模式,深圳形成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深圳特区报. 2012-03-22. 
  97. ^ 97.0 97.1 深圳地铁11号线年底动工. 晶报. 2011-11-09. 
  98. ^ 深圳市近期优先建设五条地铁. 深圳商报. 2007-02-13. 
  99. ^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方案,深圳市规划局
  100. ^ 深圳规划建设20条地铁线路 预计到2040年完工. 晶报. 2012-10-30. 
  101. ^ 关于“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公众展示的公告.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8). 
  102. ^ 未来五年深圳再建五条地铁. 南方都市报. 2011-05-09. [失效連結]
  103. ^ 103.0 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通过审批. 201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104. ^ 104.0 104.1 104.2 104.3 来看看你家附近有地铁站吗:深圳轨道交通三期5条线站点名称初定,8号线拟采用中低速磁浮方案. 深圳晚报. 2012-12-06. 
  105. ^ 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动工. 南方都市报. 2011-12-30. [失效連結]
  106. ^ 地铁10号线 终点在平湖. 深圳都市报. 2014-02-19 [2014-02-19]. 
  107. ^ 深圳地铁7号线开工 计划2016年底开通. 2012-10-24. 
  108. ^ 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概况. 
  109. ^ 地铁6号线拟直通市中心. 宝安日报. 2012-04-11. 
  110. ^ 我市召开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会议,地铁16号线有望提前开工.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3-01-07. 
  111. ^ 市地铁集团首席规划师刘卡丁:16号线力争提前建设,暂时不到龙岗中心城. 南方日报. 2012-12-05. 
  112. ^ 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2008-02-21. 深圳市规划局.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113. ^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公示,新增4条地铁线. 晶报. 2012-11-20 [2014-02-10]. 

相關條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