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 talk:字词转换:修订间差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idayetullah留言 | 贡献
Edit via Wikiplus,
第198行: 第198行:


[[User:Hidayetullah|Hidayetullah]] ([[User talk:Hidayetullah|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User:Hidayetullah|Hidayetullah]] ([[User talk:Hidayetullah|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mute|Hidayetullah}}暂时没有对语法的自动转换,估计今后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只能用手动转换了,例如<code><nowiki>-{zh-cn:帮他的忙;zh-tw:幫忙他}-</nowiki></code>。 --[[User:Dqwyy|dqwyy]] ([[User_talk:Dqwyy|talk]]) <sup>[[Rewrite|Ohtori Chihaya]]</sup> 2017年12月2日 (六) 02:51 (UTC)

2017年12月2日 (六) 02:51的版本

(无题)

简体称“软件”(IT名词),在正体称为“軟體”, 而在简体称“软体”(生物学名词),在正体也称为“軟體”, 怎么解决?--120242pp (留言) 2009年5月9日 (六) 10:26 (UTC)[回复]

希望能把“全文手工转换”的使用方法或者模板加以更改,主要的想法是把具体转换条目(如“大陆:博客;台灣:部落格;香港:網誌;新加坡:博客;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博客 ”)转移到页面的最后方。因为现在将其放在最开始,使用手机浏览的话(包括使用wapedia),由于没有折叠功能,会把所有转换内容全部显示出来,会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物理学”之类的模板,非常长。

我知道这可能会很麻烦,但希望能够加以考虑。 --- [.Z]是个超没性格的人|正在努力成为维基小正太 --- 2009年8月1日 (六) 11:48 (UTC)[回复]


李心潔的簡介,簡體是「鬼後」,繁體中應為「鬼后」。

*⼂ 建議字詞轉換(含系統轉換、公共組轉換等)將標題一併納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也能加入自動重定向功能。這樣一來可以省去標題參數必須另外增加的困擾,另一方面則可以讓不同中文語系的使用者能夠用自己的慣用語來搜尋,而不需要再做重定向。--Gonbom (留言) 2009年11月24日 (二) 07:28 (UTC)[回复]

幺與么

在一個討論漢字字形的詞條絞絲旁,我想顯示出幺,但是在繁體模式下,它會自動被轉化爲么,不符合我的原意,應該如何辦?

人工转换标签只能先有zh-hans后有zh-hant或者只有zh-hans,不能直接跟zh-hant,希望能有修正。2thuriel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09:28 (UTC)[回复]

地区词转换应在所有条目中生效,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条目。如“程式”“软体”“西元”在所有页面中都应转换,否则很容易造成理解困难。希望能有修正。

錯誤轉換:支持者→支援者

請修復支持者→支援者;錯誤案例:Mozilla Firefox:,Mozilla基金會號召支援者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刊登即將在11月釋出的Firefox 1.0。短短十天的募捐活動已經獲得來自一萬人的25萬美元捐款;希望重新整理金氏世界紀錄中「單日最多人下載軟體」的一項。支援者需預先到推廣網站Spread Firefox登記,在Fx 3.0發佈當日便會收到電郵提示參與活動Y200000012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13:23 (UTC)[回复]

請求修復公共轉換組的NBA組,公共轉換失效。

公共轉換組的NBA組失效了,轉換組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CGroup/NBA&redirect=no 請修復。例子,如保羅·皮爾斯條目,使用NBA公共轉換組后在港澳繁體卻沒有轉換成港澳譯名。 楷叔講古 (留言) 2011年5月28日 (六) 23:16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Symplectopedia (留言)於2011年9月16日 (五) 09:3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字體顯示錯誤

為什麼高山滑雪條目中的曲字,在編輯完顯示出來是麴。ㄚ文 (留言) 2011年12月1日 (四) 08:23 (UTC)[回复]

簡體「只能」,繁體亦寫成「只能」,不是「隻能」,而「螢幕」則正寫為「熒幕」。因為「螢」字解作發光器官的甲蟲,為螢火蟲。

建议增加一个避免触发大陆防火墙的转换

首页或者转换下拉菜单加上https的链接,或者其他方法,现在知道用https访问的大陆用户非常少。薰衣草毒药 (留言) 2012年2月1日 (三) 15:43 (UTC)[回复]

在"不登入"的情況下, 香港地區字體顯示錯誤

在香港地區使用維基百科搜尋資料, 如果沒有登入, 字體會顯示為簡體中文, 而香港人書面上使用的母語一直以來都是繁體中文, 請跟進這個問題.

明年的維基人年會(Wikimania 2013)會在香港舉行, 如果連香港地區的一般搜尋都出現母語顯示錯誤, 到時實在是貽笑大方.—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Stephentsang2000對話貢獻)加入。

錯誤轉換:徘徊於「斗」牛之間 -> 徘徊於「鬥」牛之間 (前赤壁賦)

請修復「徘徊於鬥牛之間」,此處原文應為「斗」牛而非「鬥」牛,「斗」牛之「斗」此處為「斗宿」之意,非戰鬥之意。錯誤案例:前赤壁賦

已修復。 --琅琊醉留言2015年2月13日 (五) 02:22 (UTC)[回复]

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领域下意思不同时的转换

举例:计算机行业,大陆:“软 件”,港澳台:“軟 體”,英语:“software”;生物学/物理/计算机3D建模,大陆:“软 体”,港澳台:“軟 體”,英语:“soft body”;(我在词中间打上了空格迫使它在被你们浏览的时候不会被转换)

甚至在同一个词条中都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如“某某3D游戏引擎软 件(software)支援刚体(rigid body)、软 体(soft body)、流体(fluid)的物理模拟。”

又例如“在某某战役中,某军队增加火力支 援,各地民众支 持某军队。”

首先,根据条目名称中消歧义的括号里的内容自动判断是否转换并且怎样转换,另外希望增加一个template,在编辑的时候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词进行作用范围在本词条(或者是某一个词、或者template之后内容)的替换。

——Star Brilliant留言2012年6月15日 (五) 10:59 (UTC)[回复]

單雙引號的繁簡轉換問題

簡體的雙引號“”轉換為繁體時並未轉換成『』而是「」,同樣簡體的單引號‘’轉換成了『』。 ——文孟周(留言)2012年7月13日(五)14:17(UTC)

這是正確無誤的,大陸的雙引號對應台灣的單引號,大陸的單引號對應台灣的雙引號。你需要看一下中華民國(台灣)教育部的標點符號說明。-- By LNDDYL.(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03:00 (UTC)[回复]

于卉喬 與 於卉喬 問題

台灣某知名爆紅人物于卉喬,在于卉喬條目內,被過度翻譯成於卉喬。

--Scott88514留言2012年8月27日 (一) 01:33 (UTC)[回复]

錯誤轉換:“戴安娜_(歌手)”姓氏被錯誤轉換成繁體“黛”

此藝人為「戴」為真正之中文姓氏,但系統,被過度轉換成「黛」。Meg留言 2012年11月10日 (六) 23:54 (UTC)[回复]

改版

將提交首頁改版成這樣可以嗎?

請在提交請求前,仔細審視您提交的內容屬於以下三種中的哪一類型。一般而言,如果您提交的內容可以一字一字地繁簡對應,那麼一般都屬於繁簡轉換,如上面的「打斗」與「打鬥」之例;如果您提交的內容不能一字一字地繁簡對應,如上面的「巴伦西亚」、「華倫西亞」與「瓦倫西亞」,其中「巴」、「華」、「瓦」都不是繁簡對應的同一個字,那麼請您提交地區詞轉換候選。此外,過度轉換的修復都請提交到錯誤修復中去。

無運作的Wikipedia:地区词转换候选

  1. 就連非常合理的轉換提案都沒人參與投票,這裡要怎麼繼續運作?
  2. 請問Wikipedia:地区词转换候选#投票通过的依据提到的投票資格是維基百科:人事任免投票資格嗎?

Towatw留言2013年2月28日 (四) 11:16 (UTC)[回复]

荧幕 与 屏幕

! 在Wordpress词条发现使用了“荧幕截图”(大陆简体模式),怀疑是大陆与港澳台的说法不太一样,请考证一下。User670839245留言2013年3月6日 (三) 20:33 (UTC)[回复]

维基百科的分词系统应加强

公理系统条目中“完全式化”被被转换为“完全式化”,“半式化”被转换成“半式化”。 上述现象是因为维基百科将“完全形式化”中的“全形”看成一个词语,转换成了“全角”, 将“半形式化”的“半形”看成一个词语,转换成了“半角”。 因此希望维基百科的分词系统能够避免此类错误。 ——张秦川(留言)2013年10月1号(二)20:58

抱歉维基百科没有启用任何分词系统,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启用分词系统。你说的问题要人手工分词,比如中间加入-{}-。--Gqqnb留言2014年10月7日 (二) 03:18 (UTC)[回复]

台灣正體中文轉換問題

在許多條目中,從大陸簡體轉換至台灣正體時幾乎沒有更動,造成閱讀的困難。 比起大陸簡體,台灣正體可能比較接近香港繁體,或許可以考慮將台灣正體中大部份的字詞轉換至香港繁體,比較能接近台灣正體使用者的需求,敬請改善。 ——YehTzuChen(留言)2014年3月20日(四) 15:17(utc)

关于该项目正文不用简繁体转换的原因为何?

关于该项目正文不用简繁体转换的原因为何?--萌動の心 請給我電報哦 2014年4月21日 (一) 18:06 (UTC)[回复]

現在顯示不了「出錯頁面」一項

何故?--578985s留言2014年10月7日 (二) 16:05 (UTC)[回复]

有一個疑問

既然1986年的《簡化字總表》已保留「覆」,那為什麼還要把「复」轉換成「覆」?--578985s留言2014年10月18日 (六) 10:11 (UTC)[回复]

传统上復、複、覆本就有字义重叠。在大陆,「覆」是个曾被简化为「复」,尔后又恢复的字。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词义转嫁到了「复」身上,没有恢复回来。而港台地区在相关词语上则多以覆为正统,造成了目前用字不同、需要转换的局面。—Chiefwei - - 2014年10月19日 (日) 12:36 (UTC)[回复]
查了下,是不是凡是“遮盖”、“翻转过来”的意思就用「覆」?--578985s留言2014年10月19日 (日) 14:35 (UTC)[回复]
是的。—Chiefwei - - 2014年10月20日 (一) 08:37 (UTC)[回复]

介绍开源繁简转换工具OpenCC,提议采用其字典

介绍摘自OpenCC的Github Repo https://github.com/BYVoid/OpenCC

Introduction 介紹
Open Chinese Convert (OpenCC, 開放中文轉換)中文簡繁轉換開源項目,支持詞彙級別的轉換、異體字轉換和地區習慣用詞轉換(中國大陸、臺灣、香港)。
Features 特點
  • 嚴格區分「一簡對多繁」和「一簡對多異」。
  • 完全兼容異體字,可以實現動態替換。
  • 嚴格審校一簡對多繁詞條,原則爲「能分則不合」。
  • 支持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異體字和地區習慣用詞轉換,如「裏」「裡」、「鼠標」「滑鼠」。
  • 詞庫和函數庫完全分離,可以自由修改、導入、擴展。
  • 支持C、C++、Python、PHP、Java、Ruby、Node.js。
  • 兼容Windows、Linux、Mac平臺。

大家发现维基上有错误的替换,可以去这里:http://opencc.byvoid.com/ 试试看,如果成功的例子很多,我就研究下怎么对接他的词典。

--琅琊醉留言2015年2月13日 (五) 02:09 (UTC)[回复]

OpenCC是个不错的转换工具,但是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单字部分,其过于拘泥台港两地官方标准,而不考虑当地媒体和民众实际的使用情况。地区词部分,其过度偏重IT词汇,导致其他领域语句极易过度转换,而维基百科包罗万象,必须周全考虑各领域的问题。
繁简转换没有万全之策,转换错误只能慢慢弥补。不客气地说,目前站上提报的错误转换,OpenCC基本也做不好。即便抛开对接技术上的问题不谈,一味采用他人词典,而放弃自己多年来的积累,个人也觉得并不可取。—Chiefwei - - 2015年2月13日 (五) 02:30 (UTC)[回复]
补充一下,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词典是否全面,而是Gerrit上龟速一般的代码审核与合并效率。考虑到服务器加载速度的问题,我们甚至不能让词典“太过全面”,有时可能还需要做取舍。OpenCC和本站采用的转换技术原理没有差别,因此在更好的技术出现以前,个人看不到对接的必要。倒不如说,如果真的对接了,这边极慢的代码更新速度反而会带来更多问题。—Chiefwei - - 2015年2月13日 (五) 02:38 (UTC)[回复]

這些人是叫「張傑」還是「張杰」?

這裡。-- By LNDDYL.(留言2015年2月9日 (一) 02:00 (UTC)[回复]

人名中有用「杰」的,也有用「傑」的,維基百科的字詞轉換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By LNDDYL.(留言2015年2月9日 (一) 02:04 (UTC)[回复]

我提醒一下各位「傑」是「傑出」的「傑」,簡體字「傑」、「杰」不分。-- By LNDDYL.(留言2015年2月9日 (一) 02:12 (UTC)[回复]

關於鐵路部份

大陸用「站台」、港澳台用「月台」;大陸用「運營」、港澳台用「營運」也可以全局轉換嗎?這些詞語還蠻普遍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5年5月11日 (一) 10:51 (UTC)[回复]

关于特殊页面的无转换备忘

找到了,phab:T36832,曾经有设定允许启用,后来已经删除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2月3日 (三) 06:19 (UTC)[回复]

字詞轉換出錯,螢幕蔽???

防火长城2015年5月19日起中文维基百科被完全「屏蔽」,在繁體中文下會顯示「螢幕蔽」。--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2016年8月22日 (一) 04:00 (UTC)[回复]

全屏。--Jimmy Xu 2016年8月22日 (一) 04:06 (UTC)[回复]
已顯示正常,謝謝您--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2016年8月22日 (一) 04:18 (UTC)[回复]

非繁簡轉換的轉換

維基百科有154個頁面中含有「既刊」一詞,這個詞是日文,意思是已發行的作品,多見於日本漫畫、動畫為主題的條目,但並不是中文。請問這種無關繁簡的轉換可不可以提交?應該提交到何處?KRF留言2016年10月1日 (六) 07:24 (UTC)[回复]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用语应使用中文,日文用语请直接修改源码。—Chiefwei - 2016年12月9日 (五) 07:32 (UTC)[回复]

有關馬新地區的字詞轉教

雖然馬新地區官方採納了簡體字,但貌似在當地社會活動特別是較年長者之間,主要採用的文字依然是繁體字。要個馬新繁體的tab嗎?——C933103(留言) 2016年12月9日 (五) 01:25 (UTC)[回复]

以官方语言用字为准。—Chiefwei - 2016年12月9日 (五) 07:31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提供另一選項?——C933103(留言) 2016年12月9日 (五) 07:49 (UTC)[回复]
如果不是官方语言用字的话就难以衡量选择标准,比如里的繁体是用裡还是裏,这没有办法解决。另外新的标签也会增加维护成本,就像大陆也有不少长者以及爱好者惯用繁体,但是也没有列入维基百科转换。—Chiefwei - 2016年12月9日 (五) 12:22 (UTC)[回复]
參照實際使用不就行了嗎…例如用google在.my域名之下用||操作符來搜索以""包起來的那兩個字來搜索,結果包括當地新聞網站在內大部分當地繁體網頁都是用裡字符…。
維護工作量是個問題嗯…
——C933103(留言) 2016年12月16日 (五) 09:16 (UTC)[回复]
或许可以参考一下CLDR上的所谓“香港简体(zh-hans-hk)”与“澳门简体(zh-hans-mo)”。--Liuxinyu970226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34 (UTC)[回复]

在没有明显转换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转换提出修改么

如果可以,点按哪个按钮提交请求?--Liuxinyu970226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37 (UTC)[回复]

请问哪里有对语法的转换?

本人在阅读中国大陆简体维基中发现大量条目中的内容出现病句或歧义。后来才意识到是使用其他中文书面语的编辑完成了内容后直接繁简转换的结果。比如:

  • “了”与“有”:任意一动词的完成时的肯定式,在中国的书面语正确表达的“……了”,而在台湾的正确表达的似为“有……”。当然,二者在任意一动词的完成时的否定式上的差别不大:中国“没……”,台湾“没有……”。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书面语语法中,在“有”后面是不能跟随动词的,只能跟随名词。
  • “得”与“得到”:在中国的书面语语法中,可以被得到的事物是在被得到后发生了所有权改变的事物。而可以被得的事物则没有这个特点。而台湾书面语语法似不使用“得”,“得”与“得到”都使用“得到”。如“罹患了癌症”的表达:中国书面语的正确表达为“得了癌症”,而台湾书面语则是“得到了癌症”。
  • 动名词与动词的差异:在中国的书面语的动名词,在台湾书面语是直接当动词用的。
  1. 如“对第三人施以帮助”的表达:中国书面语的正确表达为“帮他的忙”、“给他帮忙”;而台湾书面语则是“帮忙他”。
  2. 如“对第三人施以帮助”的完成时的表达:中国书面语的正确表达为“帮了他的忙”、“给他帮忙”;而台湾书面语则是“有帮忙他”。
  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Hidayetullah暂时没有对语法的自动转换,估计今后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只能用手动转换了,例如-{zh-cn:帮他的忙;zh-tw:幫忙他}-。 --dqwyy (talk) Ohtori Chihaya 2017年12月2日 (六) 02:5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