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ountain: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ountain留言 | 贡献
Mountain留言 | 贡献
第64行: 第64行:
====工具====
====工具====
*[[Template:NoticeForCurrentBody]]和[[Template:NoticeForCurrentPointer]]
*[[Template:NoticeForCurrentBody]]和[[Template:NoticeForCurrentPointer]]
*[[Template:中国古代文献全文检索]]
*[[Template:古代文献索]]
*[[Template:综合性搜索]]
*[[Template:综合性搜索]]
*[[Template:历学搜索]]
*[[Template:历学搜索]]

2005年5月20日 (五) 19:22的版本

Template:AssociateChiefEditor

維基站務專家

嗨,大家好,我是中文维基百科的第2位注册用户,维基百科软件最早的汉化者之一,也是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之一。我来自中国大陆,现在上海工作。

紧!

我觉得写作是最好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这是我为什么喜欢维基百科的原因。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出一些高质量的条目,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和创作的乐趣;也希望中文维基百科成为一个有情趣的学习和讨论的场所。:)


编辑感言

  • 参与维基百科有一段时间了,自己参与的这个事情究竟怎样来理解?我想我还是把维基百科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来看待。它不是由少数专家写来给大家参考的书,而是大家在一起学习、沟通的乐园。它的乐趣不仅仅在书写出来的结果,更在于求知的过程。有人说维基百科是“公厕”,好多文章看着很好,但不知道都是什么人写出来的,一点也无法保证内容的权威性。孔子说“有教无类”,还说“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对“公厕”的评论,我想问的是:专家不也是从普通人刻苦学习而来的吗?人们求知的过程难道就在一两本大书之后停止了吗?人类的探索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断尝试,时时推陈出新,知识的大厦就是探索结果的积累,这不正和Wiki的运作机制一样嘛。可能我们现在水平低,可能我们现在会犯错误,但是我们会辩论、会学习、会改进。

好邻居

曾参与的争论

因为维基百科是大家共同塑造的,所以也难免有争论。我这个人口有点笨^_^ ,不是很会辩论;可很多时候我也非常固执,我同学曾经嘲笑我是愤青,呵呵。这里想写的不是辩论,而是从辩论各方中学到的东西和一些思考。

  • Talk:李思怡:我喜欢Xyb的慷慨激昂,也喜欢Richy说的:“但我觉得维基百科可爱的地方,就是把这样决定的权力放给一般参与者,而非“专家”。如果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睡觉、看电视的时间来写一个词条,他一定认为这个词条有些意义、或许撰写的人背后代表了许多这样的意见,从维基百科独特的观点上来看,我觉得在不违反中立原则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保留这种条目”。不过,Shizhao泅水大象方洪渐的说法应该也是有道理的,特别是随着参与时间的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意义不大的短小条目。在条目收录的标准上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今天先写这些,待续)

新闻采访

工作

条目

软件开发

数学笔记

其他

工具

图片

小记

常用工具

Monobook样式表中文维基百科使用统计Wikipedia索引User:Mountain/繁简转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