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如何杜绝随手拍的弊端: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via W+ - (M)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 起因 ==
== 起因 ==
在撰写文物保护条目的过程中,我碰到了几次资深维基人的批评。这几次批评无一例外都是:“你拍的照类似[[user:Antigng|安亭]]。”
在撰写文物保护条目的过程中,我碰到了几次资深维基人的批评。这几次批评无一例外都是:“你拍的照类似安亭。”


这些批评都不是冲着安亭这位管理员来的,更不是冲着我个人来的。其实,这个维基人是个对事不对人的人,显然他是是冲着我拍照的图片的布局来的。
这些批评都不是冲着安亭这位管理员来的,更不是冲着我个人来的。其实,这个维基人是个对事不对人的人,显然他是是冲着我拍照的图片的布局来的。
第16行: 第16行:
随手拍用于条目且展现建筑的'''全貌''',对于条目有害无益,这在我看来是这种拍摄的危害性。这种随手拍可以展现建筑的特定角度的历史性特征,当然可以是好处;但是放在需要展现建筑的全貌的位置,则让人感到困惑不止,这种图片在这种用途上更是毫无质量可言的。
随手拍用于条目且展现建筑的'''全貌''',对于条目有害无益,这在我看来是这种拍摄的危害性。这种随手拍可以展现建筑的特定角度的历史性特征,当然可以是好处;但是放在需要展现建筑的全貌的位置,则让人感到困惑不止,这种图片在这种用途上更是毫无质量可言的。


正如本文中引述安亭拍摄的中一村的图片中可以表现中一村的建筑外墙系红色机制砖清水墙,但是这无法展现建筑的整体历史风貌;而本文中引述自己的照片,也无法展现这栋会所建筑的真实历史风貌。更有甚者,有时我们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拍摄,但是依然拍摄出这种图片,这种态度就有点令人无语了。
正如本文中引述中一村的图片中可以表现中一村的建筑外墙系红色机制砖清水墙,但是这无法展现建筑的整体历史风貌;而本文中引述自己的照片,也无法展现这栋会所建筑的真实历史风貌。更有甚者,有时我们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拍摄,但是依然拍摄出这种图片,这种态度就有点令人无语了。


(本文引述的安亭案例较为特殊,系'''很难找到合适角度,甚至需要航拍机器的帮助'''。有疑问者可以联系我,我可以解释这个案例的特殊性)
(本文引述的安亭案例较为特殊,系'''很难找到合适角度,甚至需要航拍机器的帮助'''。有疑问者可以联系我,我可以解释这个案例的特殊性)
第25行: 第25行:
| image1 = 中一村3.jpg
| image1 = 中一村3.jpg
| width1 = 169
| width1 = 169
| caption1 = 一张由Antigng君拍摄的[[中一村]]图片
| caption1 = 一张[[中一村]]图片
| image2 = Columbia_Circle_09.jpg
| image2 = Columbia_Circle_09.jpg
| width2 = 300
| width2 = 300

2018年6月17日 (日) 07:45的版本

本文仅代表User:WQL个人意见。

起因

在撰写文物保护条目的过程中,我碰到了几次资深维基人的批评。这几次批评无一例外都是:“你拍的照类似安亭。”

这些批评都不是冲着安亭这位管理员来的,更不是冲着我个人来的。其实,这个维基人是个对事不对人的人,显然他是是冲着我拍照的图片的布局来的。

我寻思了许久,发现这个问题发生在我身上的原因,其实是我拍照时的随性。

下面让我来分析下这种拍摄的好处和坏处,及如何杜绝这种“随手拍”。

随手拍危害性

随手拍用于条目且展现建筑的全貌,对于条目有害无益,这在我看来是这种拍摄的危害性。这种随手拍可以展现建筑的特定角度的历史性特征,当然可以是好处;但是放在需要展现建筑的全貌的位置,则让人感到困惑不止,这种图片在这种用途上更是毫无质量可言的。

正如本文中引述中一村的图片中可以表现中一村的建筑外墙系红色机制砖清水墙,但是这无法展现建筑的整体历史风貌;而本文中引述自己的照片,也无法展现这栋会所建筑的真实历史风貌。更有甚者,有时我们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拍摄,但是依然拍摄出这种图片,这种态度就有点令人无语了。

(本文引述的安亭案例较为特殊,系很难找到合适角度,甚至需要航拍机器的帮助。有疑问者可以联系我,我可以解释这个案例的特殊性)

一张中一村图片
一张由我拍摄的美国乡村总会图片,这张图片显然不能放在信息框里表现建筑全貌。

如何避免

6月12日上生新所还有活动,所以人流攒动。
6月14日上生新所活动结束,所以人流稀少。
尽量选取人流较少的时候进行拍摄。
条件允许时,站得高、望得远。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认真、热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