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互助客栈/消息: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ountain留言 | 贡献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第397行: 第397行:
:感谢{{ping|Mountain}}的努力--[[User:Shizhao|-{百無一用是書生}-]] ([[User talk:Shizhao|☎]]) 2018年8月30日 (四) 11:57 (UTC)
:感谢{{ping|Mountain}}的努力--[[User:Shizhao|-{百無一用是書生}-]] ([[User talk:Shizhao|☎]]) 2018年8月30日 (四) 11:57 (UTC)


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努力的工程师。想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先把自己“参数设置”-“测试功能”里的“内容翻译”打开。先前集成的诸多服务在翻译质量上还略有差距,使得内容翻译一不太受大家的重视,我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个新工具是能帮到大家的。
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努力的工程师。想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先把自己“参数设置”-“测试功能”里的“内容翻译”打开。先前集成的诸多服务在翻译质量上还略有差距,使得内容翻译一不太受大家的重视,我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个新工具是能帮到大家的。


[[File:Enable Content Translation in ZH.png|缩略图]]
[[File:Enable Content Translation in ZH.png|缩略图]]

2018年8月30日 (四) 13:19的版本

本页发布暨討論维基百科及其姊妹计划的新闻和消息。並請同時整理放至於维基百科:新闻报道


掌握維基媒體各項消息,請參閱以下渠道: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公告第一屆《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 1 1 RamzyM (WMF) 2024-06-03 16:15
2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630 1 1 Danny Benjafield (WMDE) 2024-06-04 00:14
3 The Signpost: 8 June 2024 0 0
4 This Month in GLAM: May 2024 1 1 Romaine 2024-06-09 22:25
5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631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4-06-11 01:10
6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的最終文本現已發佈在元維基上 1 1 RamzyM (WMF) 2024-06-11 16:45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326

Latest message for Collaboration team newsletter; Growth team's newsletter invite

Hello

Sorry to use English if that's not your favorite languag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were reading the Collaboration team newsletter.

The Collaboration team doesn't longer exists. That team was working on building features that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This is the latest message for that newsletter.

The Growth Team, formed in July 2018, supports some former Collaboration projects. The Growth Team's main objective is to ease new editors' first steps on wikis, through software changes. You can discover all objectives and missions of the Growth team on its page.

If you wish to be informed about Growth team's updates about easing new users first steps, you can subscribe to the new list to get updates. The first message from Growth –with a call for feedback on a new project– will be posted in a few days!

If you have questions or you want to share experiences made on your wiki about new users' first steps, please post them on the team talk page, in any language.

On behalf of the Growth team, Trizek (WMF) (talk) 2018年8月22日 (三) 10:29 (UTC)[回复]

中文维基百科疑似解封?

多个地区移动网络下已经可以正常访问。--Aoke1989留言2018年8月23日 (四) 01:59 (UTC)[回复]

电信和移动查114,表示你幻觉了。不过电信查114的v6地址是干净的,估计是最近开始推v6的附带产物?——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3日 (四) 02:36 (UTC)[回复]
移动默认的DNS,v4污染,v6正常。如果开始下发v6地址的话,v6理论上可以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3日 (四) 02:38 (UTC)[回复]
[1],似乎部分地区的确解封了(但最近GFW似乎行事有些乖张,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3日 (四) 03:14 (UTC)[回复]
感觉大部分都正常操作中,甚至见到出现v6正常地址,可能最近针对v6铺开的调整,不小心动了城墙的v4客户端配置(笑)。——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3日 (四) 08:50 (UTC)[回复]
@Aoke1989,试一下IP登录,然后看看我的贡献显示的IP是v4还是v6。v4的话,可能是城墙客户端配置改坏了,v6的话,v6的暂时正常情况吧,以后还要看v6的城墙还能走多远。——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3日 (四) 08:50 (UTC)[回复]
看起来是因为V6地址的原因。--Aoke1989留言2018年8月23日 (四) 14:38 (UTC)[回复]
現時訪問有間歇性不能出現。——約克客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0:49 (UTC)[回复]
好像v4出现抢答TCPReset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4日 (五) 12:19 (UTC)[回复]
@Cwek我这边过去数个小时连hosts都“被毙了”,逼我开了一阵SS。--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4:44 (UTC)[回复]
我这里也要开VPN了……难道墙找到新方法了?--№.N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4:59 (UTC)[回复]
应该是吧,反正目前Telegram以及QQ群里,已经有人在问这个了... --Keep Calm And Carry On, Please. 2018年8月24日 (五) 16:25 (UTC)[回复]

Growth team updates #1

Welcome to the first newsletter for the new Growth team!  

The Growth Team's objective is to work on software changes that help retain new contributors in mid-size Wikimedia projects. We will be starting with Wikipedias, but we hope these changes will benefit every community.

8 ideas we consider: tell us what you think about them!

We are considering new features to build, that could retain new editors in mid-size Wikipedias. We will be testing new ideas in Czech and Korean Wikipedias, and then we'll talk to more communities (yours!) about adopting the ideas that work well.

We have posted the 8 ideas we are considering. We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houghts and the thoughts from your community. Please share the ideas, and tell us what do you and your community think of those ideas before September 9.

Share your experiences with newcomers

We want to hear about what is working and what is not working for new contributors in your wiki. We also want to hear any reactions, questions, or opinions on our work. Please post on the team’s talk page, in any language!

Learn more about us

You can visit our team page to find out why our team was formed and how we are thinking about new editors, and our project page for detailed updates on the first project we'll work on.

Growth team's newsletter prepared by the Growth team and posted by botGive feedbackSubscribe or unsubscribe. —此條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8年8月24日 (五) 16:42 (UTC)之前加入的。[回复]

Hosts失效

目前hosts修改所用ip似乎已经失效。请帮助确认。十分感谢。----煤桶骑士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6:19 (UTC)[回复]

山西太原的表示hosts已经挂了...--Keep Calm And Carry On, Please. 2018年8月24日 (五) 16:25 (UTC)[回复]
这里列出的几个IP都被送进黑洞路由里了?还是SSL报头里带的明文zh.wikipedia.org被当成关键词深度包检测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8月24日 (五) 16:53 (UTC)[回复]
应该是SNI明文导致的,先访问en再访问zh使用相同IP依然可以。—思域无疆大道 事体 机器 2018年8月24日 (五) 17:02 (UTC)[回复]
看了下twitter和微博的少量反馈,似乎真的是sni rst了,据说是北京时间昨天大量部署的……--№.N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7:40 (UTC)[回复]
是的,不仅是维基百科,还有Steam社区、美国之音等一众网站也被SNI RST了,在此之前,只有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巨头网站才有这样的待遇,看来自今年8月10日TLS 1.3规范正式发布后,国家防火墙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狗急跳墙了。--Yumenghan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9:05 (UTC)[回复]
唉:-(大家快去P区安利基金会换上TLS 1.3吧。退TLS 1.2保平安。--1=0欢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18年8月25日 (六) 01:31 (UTC)[回复]
我在twitter上所看到的其中一个关于墙大面积部署https关键字过滤的反馈就提到就算是TLS 1.3也无法绕过……传送门在这。具体我不了解,我不能保证那个反馈是否准确,望在这方面熟悉的人能够提供解释。--№.N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1:45 (UTC)[回复]
我印象中TLS 1.3的SNI不是明文的啊……--1=0欢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18年8月25日 (六) 02:01 (UTC)[回复]
(~)補充:我去群里了解了一下,目前的SNI确实不行,需要ESNI出来了才可以。但那个现在还是草案 囧rz……--1=0欢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18年8月25日 (六) 02:28 (UTC)[回复]
感慨,这次的封锁让我认识到什么是SNI,我才知道原来我访问什么网站墙是看得到的,他们只是看不到内容。希望“特仑苏”1.3还有ESNI能够完成吧……这次被墙抢先一步了……--№.N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7:54 (UTC)[回复]
问题是tls1.3能不能强制降级,其次是sni加密,如果能降级,还是老套路。FGT三巨头一早是主要服务入口直接黑洞,早凉透了。CDN估计难搞或者只能向CDN供应商发难。我们算照顾少了,至少还没有搞路由黑洞。——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5日 (六) 02:04 (UTC)[回复]
似乎只要用最新版本,支持TLS 1.3的浏览器就不会被降级,不支持的才会降级。我理解的是这样的。--1=0欢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18年8月25日 (六) 02:31 (UTC)[回复]
突然脑洞,能不能找一堆肉鸡之类骚扰sniReset功能,因为这种检测是七层技术,可能需要耗费检测算力,如果找一大堆各种合规不合规的sni数据去消耗,会不会认为负载过大不划算而不使用这种策略?(笑),因为现在主要是针对UDPDNS抢答和路由黑洞这些高效策略,早期的简单TCPreset现在好像少见?——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5日 (六) 03:37 (UTC)[回复]
可那旁路上的是值好多好多钱的超算啊…能处理整个国家骨干网流量的设备还是勿忧性能了吧(不过找漏洞并不是不可能,有多少人记得西厢计划来着?)。—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8月25日 (六) 04:06 (UTC)[回复]
  • 一个小窍门,先访问英文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再访问中文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就可以上了。——星耀晨曦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4:30 (UTC)[回复]
  • 部分地區可以用。-- Creampie歡迎來訪 2018年8月25日 (六) 05:18 (UTC)[回复]
  • 也许该讨论下放宽申请IPBE的门槛。——笨笨de子墨(讨论) 2018年8月25日 (六) 10:11 (UTC)[回复]
  • 我找到一个关于为什么访问其他未被封锁维基百科后还能短暂访问被封语种维基百科的解释(可以的话去互联网档案馆存个档,知识问答里也有用户做出和这类似的解释)。当然,如果维基媒体基金会所有网站全被封或者对应IP被封,这个方法肯定是无效的了。--№.N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0:11 (UTC)[回复]
    • 还有就是坐等TLS1.3推广ESNI给网址加密了。--侧耳倾听 2018年8月26日 (日) 06:36 (UTC)[回复]
      • 这里我想到几个问题,一是ESNI是否有可行性(也就是能不能够实现),要是胎死腹中一辈子都得用VPN(对我来说VPN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时不时会掉线……),二是ESNI正式推出后,墙会怎么应对,毕竟这玩意会让Google、Twitter、Facebook等墙的重点照顾对象少去一层封锁手段,少去一层封锁手段可能会令墙推出新的封锁手段:据说墙封锁BBC刚好发生在BBC支持https之后……--№.N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7:46 (UTC)[回复]
        • ESNI能不能实现留给草案开发者去处理,不过WP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知识百科全书,而不单是一个对抗审查的工具。手段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看谁斗到最后罢了。不过可以推测问题有,WP的审核级别视乎变高了,可能长期使用绕过工具的时间会变长罢了。(GTF是黑洞套餐都没说什么呢,DNS污染算是基本操作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6日 (日) 08:15 (UTC)[回复]
          • 我不过是很在意不能用代理以外的手段访问维基百科罢了,我不太喜欢用代理,因为不稳定的时候经常断线,有时甚至好一段时间都连不上去……--№.N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8:25 (UTC)[回复]
            • 说的也是哦,关键的问题是维基百科在GFW里的“地位”提高了,以后墙总会换着花样搞事情,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侧耳倾听 2018年8月26日 (日) 09:15 (UTC)[回复]
              • 至少地位没Google、Facebook等那么高,如果有,估计维基百科那五个IP早就全封掉了,那样的情况下hosts同样帮不了忙。而且不要忘了这次墙的调整是令几乎所有支持https的黑名单网站都SNI RST,例如日亚、Steam社区等等等等……--№.N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9:23 (UTC)[回复]
  • 我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能够绕过SNI RST的工具,之前看过一个法国的网站(madynes.loria.fr),有个叫escape的firefox插件,但今早我试了下根本装不上……怀疑是老物了……查了下twitter关于ESNI的讨论,也有点不想指望ESNI了,ESNI据说基于DNS,现在只是草案,但假若真要这样,有一定可能改hosts会失去作用……毕竟改hosts是绝大多数中国大陆人不使用代理访问维基的(接近)唯一的方式了(其实DNSCrypt也可以,前一两周还试了下访问BBC都能用)--№.N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05:31 (UTC)[回复]
    • 我倒没问题,本身就有内网用的DNS,来源经过安全获得,所以可以不依赖Hosts。至于基于DNS,其实就是用另一条(安全)信道获得一个信任的安全令牌来处理,如果DOT或者DOHS成行的话,DNS的安全性保障了,然后TLS就可以不用完全零信任启动了。至于插件,我认为可能和FF早期可以操作底层网络连接流有关,不过现在最新的不支持旧版插件,即使是次一些版本还是因为这个插件没签名也装不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9日 (三) 02:14 (UTC)[回复]
      • 嗯,现在Firefox只支持WebExtension,不支持escape插件那种用XUL做的扩展,更何况现在Firefox和Chrome都无法改SNI了,可以几乎肯定的是暂时只能乖乖用老版Firefox了。关于ESNI,如果用上DNS既令墙觉得反正SNI审查维基等网站的手段不会失效,而我们也只需要考虑如何绕过DNS这一部分,也算是OK,不过twitter上有人说ESNI捆绑DNS会令其像DNSSEC那样难以推广……---№.N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05:11 (UTC)[回复]
    • 这份草案来看,DNS非必选机制(but other mechanisms are also possible.),只是文档定义这种机制来发布和获取公钥,然后用公钥来加密"encrypted_server_name"扩展。不过,也得网页浏览器支持其他机制输入才行,或者用特制DNS代理。Split Mode是特定服务器为特定域解密服务器名、作为转发TLS加密包的代理(似乎同SNI代理),Shared Mode是能解密名称和TLS包的服务器。要求至少TLS 1.3。Firefox在跟进。需要服务器软件及运维更新,从稳定性周期来说,还要很久。--YFdyh000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06:36 (UTC)[回复]

我做了一个实现,大家可以参考。代码在这里。原理就是每隔40秒在后台向英文维基发一个请求。这样我们的TLS会话缓存就会让我们一直可以用中文维基了。注意要在浏览器一直留一个zhwiki的标签页喔,这样才能自动发请求。实现仅供大家参考。欢迎给我的repo点星星。--1=0欢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18年8月26日 (日) 09:28 (UTC)[回复]

给testwiki吧。这样会影响到enWP的统计数据。--Antigng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12:04 (UTC)[回复]
  • 基金会:我们又双叒叕遭到了来自中国的IP地址的DDoS攻击。(/‵Д′)/~ ╧╧
    墙:我不是,我没有,说出来你可能不太相信,是那群维基人先动手的。╮(╯_╰)╭
    --侧耳倾听 2018年8月26日 (日) 17:00 (UTC)[回复]
试过了上面提到的绕过办法,但是我这里行不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7日 (一) 07:45 (UTC)[回复]
偶然是可以,不太确定原因:先en,如果先zh过肯定会不行,必须启用h2支持。——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7日 (一) 08:44 (UTC)[回复]
教育网也不能访问。--185.185.40.100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1:42 (UTC)[回复]
似乎域名前置可以对付这个问题。但首先得服务器支持,其次至少要有插件才可以(我理解没错的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8日 (二) 02:33 (UTC)[回复]
服务器目前问题不大,证书的可选域名支持很多,也不禁止不匹配,但Chrome/Firefox扩展的API改不了TLS的SNI头。我试了重定向请求再改内部'Host'请求头,能用,但地址栏地址会变成重定向后的假地址,一些脚本会因此异常(判断或存储网页域名那些),体验不好。--YFdyh000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3:13 (UTC)[回复]
域前置只能说邪门歪道,只有特定客户端才能这么干,除非打包一个专用浏览器。基金会那边会不会为此支持也有点emmm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8日 (二) 06:32 (UTC)[回复]
我想知道这个是基于什么原理(这个就是搞出escape插件的那个团队写的,没看懂所以来问)。我现在暂时用老版本的firefox加上这个escape插件,能正常访问。--№.N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12:59 (UTC)[回复]
类似域前置的方法,插件截取SNI数据后,改成其他域名发出,然后在TLS加密的host头中放上真实的域名(大概是这样?)现在不能用感觉更可能是这种方法已经不被浏览器支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9日 (三) 02:14 (UTC)[回复]

还有一种“古法”:在IE6时代浏览是不发送SNI信息的,这对于维基百科来说是奏效的,因为维基百科的服务器只负责传送维基百科站点,所以证书可以在不预先知道客户端要求什么语种的情况下送出(只需*字符wildcard匹配:*.wikipedia.org就行了。)而客户端可以匹配自己的语种。所以我现在要实验一下,使用Linux开源Firefox源代码进行“SNI拔除”,专门针对维基百科。这样的话当局如果要封禁,除了禁止不发送SNI信息式访问,就只有封维基百科IP了。65.92.206.188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23:17 (UTC)[回复]

使用不支持SNI的浏览器(例如Firefox 1等)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据说TLS 1.3开始要求带上SNI……这里有提到几个典型的绕过SNI封锁的几个方法……--№.N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05:11 (UTC)[回复]
“几个典型的绕过SNI封锁的几个方法”咱们这里基本都讨论到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9日 (三) 07:01 (UTC)[回复]
囧rz……--№.N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2:43 (UTC)[回复]
看例子的话,看来审查各国都有,只是目标不同罢了,手法基本就是那几把板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29日 (三) 08:48 (UTC)[回复]
降级TLS,试了一下似乎不可行[2]?需要服务器端配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9日 (三) 09:54 (UTC)[回复]
我是原PO主,我今早想到了一种更加巧妙的方法:不要完全拔除SNI,而是重新编程让Firefox只发送DNS域名的头两级,比如说,访问任何语种的维基百科,Firefox的SNI均只发送:wikipedia.org作为SNI host名,再比如说,访问任何谷歌博客,Firefox的SNI均只发送:blogspot.com作为SNI host名。这样做的好处是彻底失去任何墙可以用来封杀的特征(因为现在基本上所有TLS连接都带有SNI,所以不带有SNI的TLS连接反而成了一种特征,可以被墙利用进行封杀)。把"依附的自由"在维基百科上用到淋漓盡緻,逼的墙最后不得不封杀维基百科的IP地址。66.207.125.146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2:45 (UTC)[回复]
我找到这个,看了下代码,似乎专门针对维基百科。--№.N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2:55 (UTC)[回复]

Books & Bytes – Issue 29

The Wikipedia Library

Books & Bytes
Issue 29, June – July 2018

Hindi, Italian and French versions of Books & Bytes are now available in meta!
Read the full newsletter

Sent by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on behalf of The Wikipedia Library team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6:03 (UTC)[回复]

维基百科每周翻译 2018年第35周

Editing of sitewide CSS/JS is only possible for interface administrators from now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Hi all,

as announced previously, permission handling for CSS/JS pages has changed: only members of the interface-admin (界面管理员) group, and a few highly privileged global groups such as stewards, can edit CSS/JS pages that they do not own (that is, any page ending with .css or .js that is either in the MediaWiki: namespace or is another user's user subpage). This is done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readers and editors of Wikimedia projects.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Creation of separate user group for editing sitewide CSS/JS. If you encounter any unexpected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me or file a bug.

Thanks!
Tgr (talk) 2018年8月27日 (一) 12:40 (UTC)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回复]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327

The Signpost: 30 August 2018

New machine translation service for Content Translation - LingoCloud

您好,本语言维基百科的用户,现在已经可以使用新加的机器翻译系统— 彩云小译,进行内容翻译( beta 功能)了。在使用内容翻译时,它可以将条目翻译成中文或日文。要使用这项服务,在开始翻译文章之后,请在侧边栏自动翻译的下拉菜单里选择彩云小译。请注意,机器翻译支持彩云小译提供的所有语种,但用常规方法仍可以进行所有语种的内容翻译,不管有没有机器翻译的支持。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法律团队和北京彩彻区明科技有限公司(彩云小译机器翻译系统提供商)合作达成了一项协议,允许在不损害维基百科的权利归属、用户隐私和品牌代表权的条件下使用彩云小译服务。关于更多详细信息,您可以查看内容翻译中的机器翻译服务彩云小译翻译服务的详情 ,其中包括了法律合同的摘要。请注意,使用内容翻译系统得到的翻译语言材料也会被用来改进机器翻译服务。

我们已经测试试用了这项服务,但仍可能存在我们尚未意识到的未知问题。为方便起见,在此列出一些已知问题。如果您在使用内容翻译时遇到任何问题,请在项目对话页面 或 phabricator 系统上告诉我们。谢谢您。谨代表 WMF 语言团队。 (宣告的中文翻译由 Mandy Han 提供)

Hello, addi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support for Content Translation (beta feature) has now been enabled for users of this Wikipedia with a new translation system - LingoCloud. It can be used when translating Wikipedia articles into Chinese, and Japanese with Content Translation. To start using this service, please choose LingoCloud from the Automatic Translation dropdown menu that you see on the sidebar after you start translating an article. Please note, machine translation is available from all the languages that are supported by Lingocloud, but Content Translation can still be used in the usual manner for translating from all languages, with or without machine translation support.

Wikimedia Foundation’s Legal team and Beijing ColorfulClouds Technology Co., Ltd (providers of LingoCloud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have collaborated to work out an agreement that allows the use of LingoCloud without compromising Wikipedia’s policy of attribution of rights, privacy of our users, and brand represent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you can take a look at the details about machine translation services in Content Translation and about LingoCloud translation services, including a summary of the legal contract. Please note, translations made using Content Translation are also used to improve machine translation services.

We have tested the service for use, but there could be unknown problems that we are not aware of yet. A few known issues have also been listed for your convenience. Please do let us know on our Project Talk page or phabricator if you face any problems using Content Translation. Thank you. On behalf of WMF Language team: --Pginer-WMF留言2018年8月30日 (四) 10:41 (UTC)[回复]

感谢@Mountain的努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30日 (四) 11:57 (UTC)[回复]

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努力的工程师。想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先把自己“参数设置”-“测试功能”里的“内容翻译”打开。先前集成的诸多服务在翻译质量上还略有差距,使得内容翻译一直不太受大家的重视,我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个新工具是能帮到大家的。

日译中

  • 日文原文:長鯨(ちょうげい/ちゃうげい)は、大日本帝国海軍の潜水母艦。 迅鯨型潜水母艦の2番艦。 艦名は鯨の別称で、徳川幕府が使用した「長鯨丸」に続いて二代目。
  • 彩云小译:长鲸是一艘大日本帝国海军潜水母舰。 迅鲸型潜艇的二号舰。 舰名是鲸鱼的别称,是继德川幕府使用的"长鲸丸"之后的第二代。
  • Yandex:长鲸鱼 (下/就放弃) , 日本帝国海军 的 潜水母艦 . 快鲸鱼类型潜水母艦 的第2号船。 情况是 鲸鱼 的另一个名称, 幕府 将使用"长鲸鱼回合"之后通过的第二个 .
  • 有道:长鲸鱼会(一万亿倪/倪),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潜艇母舰。迅鲸型潜艇母舰的2号舰。舰名鲸鱼的别称,德川幕府在使用了“长鲸鱼丸”之后的第二代。

中译日

  • 中文原文: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造型独特和工艺精美而堪称国宝。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彩云小译:四羊の方尊、殷青銅器は殷の方尊の中で現存する最大のもので、その造形は独特で工芸が精巧で、国宝と言える。現在中国国家博物館に隠れている。
  • Yandex:四羊スクエアの像、 Shang時代 の青銅器は、王の 像 の最大の一つは、独自の形状と美しいクラフトと呼ばれる 国宝 のです。現在に隠された 、中国国家博物館。
  • 有道:羊四者尊、商」(夏)、青铜器は商」(夏)者尊で现存の最大の一件で、その独特の造形と工芸精巧で、国宝と呼ぶ。現蔵は中国国家博物館。

英译中

  • 英文原文:In 1847, Stasov published a monograph on Mikhail Glinka's use of folk motifs in his music; from that time, Stasov advocated Russianness over European influence in music.In the years which followed he served as an elder adviser to the group of Russian composers known as "The Five".
  • 彩云小译:1847年,斯托索夫出版了一本关于米哈伊尔 · 格林卡在他的音乐中使用民间主题的专著; 从那时起,斯托索夫就提倡俄罗斯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担任了被称为"五人组"的俄罗斯作曲家集团的长老顾问。
  • Yandex:1847年,斯塔索夫出版了一 本专着 在 米哈伊尔*格林卡的使用民族主题在他的音乐;从那时以来,斯塔索夫主张Russianness在欧洲的影响在音乐。 在该年随后他担任一个老年顾问小组的俄罗斯作曲家称为"五大"的。
  • 有道:Stasov在1847年出版了一本专著对米哈伊尔•格林卡的民间图案在他的音乐;从那时,则已Stasov主张在欧洲音乐的影响。在随后的几年,他担任资深顾问群俄罗斯作曲家被称为“五”。

以上的简单对比能让大家大致有一个感觉。希望我们研发的这个翻译服务能够更好的帮助维基百科实现全世界知识共享的目的。--Mountain留言2018年8月30日 (四) 13:05 (UTC)[回复]

大赞。—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8月30日 (四) 13:1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