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附合基進的精神
标签已被回退 修改數值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51行: 第51行:
}}
}}


'''台灣基進''',簡稱'''基進'''、'''基進黨''',是[[台湾]]的一个政黨,現時在[[立法院]]仅有1個席次。该党主張[[台灣獨立]],自称走「[[左翼台獨]]」路線<ref>{{Cite web |url =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8797 |title = 陳奕齊讓基進黨暴紅的第一仗 |author = 郭瓊俐 |date = 2018-11-28 |publisher = 財訊雙週刊 |quote = 講到定位為台獨左派、剛性政黨的基進黨 |access-date = 2018-12-2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26084437/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8797 |archive-date = 2018-12-26 |dead-url = no }}</ref> 。2012年,以「'''基進側翼'''」之名成立;2015年7月,向[[中華民國內政部|内政部]]登記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15日,登記為政黨「'''基進黨'''」({{lang|en|Taiwan Radical Wings}});2019年4月29日,改用現名<ref>{{Cite web|url=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hotos/a.353905111425345/1324832327665947/|title=台灣基進 - 貼文|date=2019-04-30}} </ref>。其[[總部]]位於[[高雄市]],現任主席是[[陳奕齊]]。
'''台灣基進''',簡稱'''基進'''、'''基進黨''',是[[台湾]]的一个政黨,現時為全國惟一抗中政黨。该党主張[[台灣獨立]],自称走「[[左翼台獨]]」路線<ref>{{Cite web |url =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8797 |title = 陳奕齊讓基進黨暴紅的第一仗 |author = 郭瓊俐 |date = 2018-11-28 |publisher = 財訊雙週刊 |quote = 講到定位為台獨左派、剛性政黨的基進黨 |access-date = 2018-12-2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26084437/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8797 |archive-date = 2018-12-26 |dead-url = no }}</ref> 。2012年,以「'''基進側翼'''」之名成立;2015年7月,向[[中華民國內政部|内政部]]登記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15日,登記為政黨「'''基進黨'''」({{lang|en|Taiwan Radical Wings}});2019年4月29日,改用現名<ref>{{Cite web|url=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hotos/a.353905111425345/1324832327665947/|title=台灣基進 - 貼文|date=2019-04-30}} </ref>。其[[總部]]位於[[高雄市]],現任主席是[[陳奕齊]]。


==歷史==
==歷史==

2020年10月3日 (六) 10:26的版本

台灣基進
英語名称Taiwan Statebuilding Party
主席陳奕齊
發言人陳柏惟
顏銘緯
辦公室主任李欣翰
組織部主任李雨蓁
新聞部主任張博洋
成立2012年
2016年5月15日 (2016-05-15)(注册政党
总部 中華民國
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150號
党报《基進政治報》
党员約1100[1]
意識形態台灣獨立[2]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本土主義
地方主義
反共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2]
中國威脅論
政治立場中間偏左[3]
官方色彩  磚紅色
党歌咱站出來
立法委員
113 / 113
直轄市長
6 / 6
直轄市議員
380 / 380
縣市長
16 / 16
縣市議員
532 / 532
鄉鎮市區長
204 / 204
鄉鎮市區民代表
2,148 / 2,148
村里長
7,744 / 7,744
官方网站
官方網站
中華民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台灣基進,簡稱基進基進黨,是台湾的一个政黨,現時為全國惟一抗中政黨。该党主張台灣獨立,自称走「左翼台獨」路線[4] 。2012年,以「基進側翼」之名成立;2015年7月,向内政部登記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15日,登記為政黨「基進黨」(Taiwan Radical Wings);2019年4月29日,改用現名[5]。其總部位於高雄市,現任主席是陳奕齊

歷史

緣起

基進側翼的主張主要孕育於《超克藍綠》共筆部落格的新一專欄,2008年11月9日《吹響激進的號角--成為統治集團眼中的「暴民」吧!!》[6]可視為第一份文獻:「…如今之際,唯有徹底放棄、告別民進黨作為同路人,在台灣政治光譜上往『台灣人民』方向挺進並拉開台灣政治光譜的分佈,撐出一個激進有力的側翼…台灣人民的未來跟前途,才可以獲得確保!!」該文的寫作背景為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時,發生暴警在街頭逞兇粗暴對付抗爭者。到了2010年,同作者的《一個真誠/真正具有「普賴度」(Pride)中間選民的宣言》[7]一文,已可見基進側翼「三大神主牌」,即政治民主化(反殖)、主權自主化(反帝)、社會自由化(反剝削)的提出。基進之意,在於強調立場上的堅定與根本。與取得政權為核心的政黨相較,在政治光譜上,必然是處於非主流的極端位置。

起步與擴散

2011年春正式進入政治宣講階段,台灣南社秘書長陳奕齊(新一)陸續受邀於南社、台北Café Philo等介紹其政治主張。2012年4月27日,新一在《南之洛馱思》論壇講演「尋找後2012政治改革的阿基米德點」,正式為基進側翼的獨立組建吹起啟動的號角。

2013年至2014年初,除了在台南社區大學開設「愛上政治」課程擴大基進側翼的骨幹之外,新一也開始進行全台宣講:雲科大台獨聯盟、台南Masa Loft Café、《如何阻撓國民黨繼續執政》座談會等等。其間基進側翼獲得台獨聯盟相當程度肯認,該聯盟為基進側翼在北部第一個合作伙伴。

直至2015年,基進側翼於台北、新竹、台中、雲林、台南等地各設有分部,總部位於高雄,事務所曾設於高雄市鹽埕區大禮街48號[8]與三民區博仁街13號,現已搬至三民區博愛一路150號。

太陽花學運

基進側翼經常被誤為是2014年太陽花運動所催生的政團,這是因為此社會運動為基進側翼帶來不少曝光機會,該政團參與了台北、台南與高雄三地的群眾組建,新一於立法院外的政治宣講也頗獲佳評;3月30日的330反服貿遊行中,基進側翼與超克藍綠共同印製的文宣《J'accuse...! 我控訴!》遭到現場糾察隊查扣,曾被媒體報導。另外,該政團在此運動之後進行核心成員的調整也受到新聞關注,只不過調整原因已與此運動無關了。

太陽花學運之後

2014年6月27日,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至高雄參訪,基進側翼於漢來巨蛋會館外抗議,因警方強勢驅離而造成現場成員受傷[9]

2014年6月,基進側翼宣布參與年底的市議員選舉[10]

2014年8月17日,基進側翼舉辦「城市管線行腳—愛我高雄,城市零風險」遊行活動,並向高雄氣爆事故的罹難同胞默哀。

2015年1月18日成立「基進側翼全國聯合事務所」,並宣佈已向內政部申請成立政團[11]

2014年地方選舉

2014年9月26日馬英九在參加大直的典華飯店五樓「2014亞太暨世界加盟連鎖年會」國際歡迎晚宴時基進側翼競選辦公室主任顏銘緯晚間丟擲一本《被出賣的台灣》馬英九身上。儘管後續總統府表示,尊重民眾表達訴求不予追究,並譴責任行形式的暴力的行為。但事後顏銘緯卻還是遭到提告傷害罪。

2016討黨產公投連署運動

2015年3月30日,基進側翼和台獨聯盟、黨產歸零聯盟、黃國昌林昶佐(Freddy)共推KMT討黨產公投[12][13]

自從太陽花運動之後,第三勢力咸信「自己國家自己救」,儘管台灣青年公民,深刻地體認到在選舉中把台灣主要的民主障礙—中國國民黨黨—的政治勢力無限擴大,對台灣民主進程是相當重要的任務,但只有讓民進黨在地方與中央的公職席次增加或過半,遠遠不足以捍衛或促進台灣更偏執的民主。

因此,「基進側翼」身為推動台灣政改的第三勢力中的一個政團,在2016此一場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大選前一年,發動「黨產公投連署運動」的用意,即是認為第三勢力應該為台灣的政治改革,立下制度性的重建基樁的可能,不該只是單單期待民進黨的上台執政。畢竟,民進黨若能在2016年拿回執政權,依舊得面對中國與美國的兩面壓力,以及內部中國國民黨的可能杯葛與阻礙之時,唯有立基於制度性重建的可能,方能擺脫過去阿扁任內的改革步伐受到各方勢力牽扯羈絆,導致各種重大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改革減緩或停擺。

而「黨產公投」此一2016年的第三張選票,其實正是為2016的新局作出制度性的因應。設若,2016黨產公投成案,此乃歷史上公投最可能過關的一次;若公投過關,則中國國民黨勢必得解散且不得重組,此時,台灣民主新局將據此展開。為了避免黨國勢力復辟,基進側翼同時主張曾為國民黨的退黨黨員和現任黨員,公投若通過,即便國民黨裂解或重生,那些皆永久不得參與任何選舉,即便部分成員已經退黨或已經認同進步理念(例如:楊實秋等人)。同時,黨政商利益夾纏、政策「尋租」(rent-seeking)所造就的貪腐、買票慣習與文化等等,將因為黨產公投的過關,一一進入清理狀態,讓台灣民主制度得以重構,並帶出向大眾透明化(transparency)、社會徵信問責(accountability)、回應公民需求(responsiveness)的新民主制度。此乃台灣二次民主化工程的再啟動。此外,部分成員主張,希望能以相同方式,要求新黨、親民黨、中華統一促進會等偏向於統一,或從國民黨分出政黨消失在臺灣政局,因為對部分成員而言,這些都是國民黨的延伸,不解散則餘孽依舊存在。

基於此,「基進側翼」即將在全台組建「爭取公民的第三張選票—黨產公投宣講團」,開拔至社區、公園、街頭,直接向公民訴求第三張選票的重要性。同時,基進側翼的宣講團,也將替各路支持利用黨產公投啟動台灣二次民主化的第三勢力的候選人進行助講,利用黨產公投議題的助講,串連起全台第三勢力的合作契機。[14]

與台聯合作

基進側翼台灣團結聯盟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共同推出不分區立委人選。基進側翼政團主席陳奕齊被列入台聯不分區第一名。[15]

與綠黨和社民黨合作組成「社會福利國家連線」聯合競選

2018年6月19日,社會民主黨綠黨、基進黨宣布成立「社會福利國家連線」聯合競選,因應2018年直轄市縣市議員地方選舉[16]

與社民黨、綠黨、樹黨組「無限可能大聯盟」

2018年10月24日,由社會民主黨綠黨樹黨、基進黨,結合四個政黨、六個區域,候選人從各地方組成「無限可能大聯盟」,提出四個宣示,秉持著正能量,希望打破腐化的政治結構,翻轉世代的清白選舉,用無限的數學符號,象徵無限可能,向社會大眾宣示「不買票、不收紅包、不包工程、不作人身攻擊」,秉持清新、正能量、陽光和希望的改革政理,要讓年輕人對政治燃起熱情,提倡「世代正義,庶民青年」,打一場翻轉世代的清白選戰。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

2018年地方大選後,基進黨開始在其YouTube官方頻道錄製多部關於中共滲透台灣選舉的影片,並成為首個提出制定「中共代理人法案」必要性的政黨。2019年9月19日,台灣基進與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尤美女宣佈合作推動《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17],該法草案條文要求與境外勢力有代理關係,且意圖影響選舉、公投、政策行政與通訊傳播等活動者進行登記[18]

罷免韓國瑜

台灣基進主張罷免韓國瑜市長,並與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共同發起罷韓行動。

WeCare高雄發起人尹立公民割草行動發言人李佾潔台灣基進新聞輿情部副主任張博洋及前高雄氣爆自救會會長陳冠榮組成的「罷韓四君子」[19]

2019年6月27日開始,台灣基進與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宣布啟動「罷韓三十」行動,目標為罷免中國國民黨籍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

從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5日,台灣基進與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舉辦多場罷免連署、罷免遊行活動及發送、販賣罷韓小物[20]

2019年12月26日,前往中央選舉委員會遞交罷免第一階段提議書[21][22][23]

2020年1月29日,開始簽署第二階段連署書[24]

2020年3月9日,罷韓團體集結在高雄市選舉委員會繳交第二階段連署書[25][26][27][28][29]

2020年4月17日,台灣基進與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招開「296天來時路 50天民主搶灘」罷韓成案記者會[30][31]

2020年4月18日至6月5日,台灣基進與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開始分進合擊舉辦多場在第三階段期間的罷韓活動。

2020年6月6日,台灣基進於罷免案確定通過後,表示是台灣歷史性一刻,指高雄市民用手上珍貴的一票拒絕中國代理人的擺爛政客韓國瑜,又稱這份歷史的榮耀屬於每位站出來投票的高雄市民[32]

政治主張

政治民主化

台灣基進認為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正常的民主國家不只是能選舉就好,還需要國民具備成熟的民主精神,並落實在其他制度上。比如台灣基進認為中國國民黨必須要對威權時期所造成的白色恐怖道歉、裂解、清算而重生之後,才有再次參與政治的資格。[2]

主權自主化

基進側翼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新黨中华民族主义,也反對民進黨將台灣停滯於中華民國現狀的立場(詳見台灣前途決議文)。即同時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帝國主義的作為,也反對依循著中華民國政體所內建的文化觀與歷史觀,而在心態上自居為中國的藩屬派生,而有礙獨立國格的建立。該政團認為,為了抵抗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併吞壓力,必須主動發聲進行國際「承認政治」(recognition politics);同時,也不能將統獨問題視為一個對等的選項而進行公投[2]

社會自由化

社會自由化是跟經濟自由化相對立的概念。兩大黨(即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經濟自由化、支持全球化、國際化立場,已經明顯造成經濟發展的利益為少數人所獨享,貧富差距逐年擴大,工時高居世界第三名。其他黨(台聯親民黨新黨...)雖然立場沒那麼支持自由化,甚至反對,但也有時候會向自由化妥協。該政團主張,依循著公平正義原則,透過合理地分配台灣的經濟果實,提高社會整合(social inclusion/integration);因為,一個不論貧富出身都有公平發展其才能的社會,才是國家經濟得以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該政團也認為,透過這個過程,台灣人民將逐漸從勞動中釋放出來,成為擁有更多時間追逐自己生命夢想的自由人,即經由反抗不平等而達成社會自由化。[2]

區域平衡發展

基進黨對於中國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執政後,推翻原有政策,將已南遷之體委會漁業署全部遷回台北市,而其餘原定但尚未執行之中央部會南遷計劃(例如:公廣集團)也全部終止,十分不滿。基進黨批評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時將全台灣的政治、經濟、教育等資源過度集中於北台灣,尤其是台北市,而2008年重新執政後,其核心集中思維又再度恢復。[33]

歷任主席

任次 屆次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備註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1 陳奕齊 (基進側翼成立)2012年

(基進黨登記為政黨)2016年5月15日

現任 創黨主席

選民基礎

台灣基進明確提到「政治分工」的概念,讓民主進步黨專心內政,主掌內政改革,台灣基進黨則作為「內除國賊(「中國白蟻」與中國國民黨)、外抗強敵(抗中)」的角色[34]

國會工作

第十屆(2020-2024)

2020年1月14日,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表示台灣基進進入國會後,將在下一個階段來完成三大目標[35]

  • 讓「抗中」的聲音響徹國會:隨著台湾基进首位立法委員陳柏惟進入國會,台灣基進會以專業論述、認真問政的方式令更多選民聽見,讓統派知道抗中隊伍未來還會持續壯大,將持續推動選前政見 — 打造一個沒有中國國民黨的台灣未來。
  • 臺中市第二選舉區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烏日區霧峰區)灑出民主火種:台灣基進台中黨部受台中第二選舉區選民的託付,將持續深耕服務,並認為民主最寶貴的就是傳承對政治與社會議題的想像,將邀請各位關心台灣未來的年輕人加入台灣基進深入鄰里。
  • 人才培訓:台灣基進將持續在全台既有的黨部及新成立的黨部進行黨員招募、政治教育、人才培訓工作。

公職人員

台灣基進第十屆立法委員(2020-2024)

陳柏惟2020年立委選舉中當選臺中市第二選舉區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烏日區霧峰區)立委,擊敗中国国民党籍候選人顏寬恒,成為台灣基進黨首位立法委員[36][37]

選舉歷史

國會選舉

選舉名稱 區域得票率 區域當選席次 政黨得票率 不分區當選席次 合計當選席次/總席次 席次百分比
2020年第10屆 1.01%
1 / 79
3.15%
0 / 34
1 / 113
0.88%

地方選舉

選舉 直轄市長 縣、市長 地方議員 鄉鎮市區長 鄉鎮市區民代表 村里長
2018年
0 / 6
0 / 16
0 / 912
0 / 204
0 / 2,148
0 / 7,744

參考資料

  1. ^ 台灣大選:藍綠之外「第三勢力」政黨的崛起. 
  2. ^ 2.0 2.1 2.2 2.3 2.4 基进党. 基進宗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3. ^ Not Just a Two-party System. Radio Free Asia. 25 March 2020 [16 June 2020]. Besides supporting Taiwan independence, the TSP regards itself as a left-wing party that promotes social equality and admires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s of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4. ^ 郭瓊俐. 陳奕齊讓基進黨暴紅的第一仗. 財訊雙週刊. 2018-11-28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講到定位為台獨左派、剛性政黨的基進黨 
  5. ^ 台灣基進 - 貼文. 2019-04-30. 
  6. ^ Shinichi,《吹響激進的號角--成為統治集團眼中的「暴民」吧!!》,超克藍綠部落格.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7. ^ Shinichi,《一個真誠/真正具有「普賴度」(Pride)中間選民的宣言》,超克藍綠部落格. [2014-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8. ^ 洪與成. 凝聚第三勢力 基進側翼成立全國聯合事務所. 風傳媒. 2015-01-18 [2020-02-24]. 
  9. ^ 黃佳琳; 鮑建信; 黃旭磊; 王榮祥. 張志軍訪高 警察施暴 學生濺血. 自由時報. 2014-06-28 [2020-02-24]. 
  10. ^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太陽花退場一嗆成名 王奕凱:投入北市議員選舉. ETtoday. 2014-05-08 [2020-02-24]. 
  11. ^ 涂建豐. 第三勢力成型 基進側翼全國聯合事務所成立. 蘋果日報. 2015-01-18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8). 
  12. ^ 林朝億. 基進側翼推黨產公投 要大選投第3張票. 新頭殼. 2015-03-31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13. ^ 羅沛德. 民團促黨產公投 國民黨:尊重. 自由時報. 2015-03-30 [2015-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14. ^ 基進側翼臉書專頁. 「啟動民主進階版,公民作伙討黨產:爭取公民的第三張選票」基進全台助講團起跑新聞稿. 
  15. ^ 自由時報. 台聯不分區 太陽花青年擬列首位.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16. ^ 攝影:陳明仁 文字:焦家卉. 不讓時力獨大!社民黨、綠黨、基進黨將結盟組「社會福利國家連線」. 《風傳媒》. 2018-06-18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17. ^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 台灣基進、民進黨立委擬合推. 自由時報. 2019-09-19 [2019-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18. ^ 台灣基進推「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 尤美女:防範中國迂迴介入台灣. 今周刊. 2019-09-20 [2019-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19. ^ 綜合報導. Wecare遊行號召50萬人大成功! 罷韓四君子身分揭密. 自由時報. 2019-12-21 [2020-05-16]. 
  20. ^ 顏凱勗、楊凱竣. 影/罷韓小物再出招!台灣基進製擋泥板 可以「擋韓汙泥」. 聯合報. 2020-05-25 [2020-06-06]. 
  21. ^ WeCare高雄. 「罷免韓國瑜 遞送第一階段提議書」直播活動. 
  22. ^ 民團提交3萬份提議書 正式啟動罷韓. 中央廣播電台. 2019-12-26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23. ^ 曾依翔. 罷韓程序26日正式啟動 將邀請韓國瑜現場見證. 民視新聞. 2019-12-22 [2019-12-22]. 
  24. ^ 陳文嬋. 「光復高雄」罷韓總部今成立 拚30天連署30萬份. 自由電子報 (自由時報). 2020-01-29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臺灣)). 
  25. ^ 葛祐豪. 罷韓二階 40萬連署書今送件. 自由時報. 2020-03-09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9) (中文(臺灣)). 
  26. ^ 葛祐豪. 罷韓二階 40萬連署書今送件. 自由時報. 2020-03-09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9) (中文(臺灣)). 
  27. ^ 2020.03.09.#光復高雄《眾志成城、百日罷韓》罷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第二階段罷免連署書送件直播Part1. 
  28. ^ 2020.03.09.#光復高雄《眾志成城、百日罷韓》罷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第二階段罷免連署書送件直播Part2. 
  29. ^ 「二階罷韓連署送件宣言. 
  30. ^ 296天來時路 50天民主搶灘(直播). 
  31. ^ 296天來時路50天民主搶灘(2020.04.17宣言). 
  32. ^ 罷韓通過 台灣基進:趁勝追擊 推「去中國化」工程. 自由時報. 2020-06-06. 
  33. ^ 20171008基進黨聲明稿【基進黨支持首都南遷和減壓】. 基進黨(基進側翼). 2017-10-08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7) (中文). 
  34. ^ 陳奕齊. 台灣正迎來轉機──轉好還是轉壞? (《基進政治報》第38期). 2018-02-07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35. ^ 成功送陳柏惟進國會 台灣基進下一個階段有這三大目標. 三立新聞. 2020-01-15. 
  36. ^ 陳柏惟擊敗顏寬恒 清新形象打破地方政治 │中央社. 2020-01-12. 
  37. ^ 陳柏惟衝破「消波塊」扳倒顏家 幕後大功臣是他! │自由時報. 2020-01-13.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