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ortal:香港小巴路線: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kyo Met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Tokyo Met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h2 style="margin:0;background-color:#cef2e0;font-family:sans-serif;font-size:120%;font-weight:bold;border:1px solid #a3bfb1;text-align:left;padding:0.2em 0.4em;">香港小巴路線簡介</h2>
<h2 style="margin:0;background-color:#cef2e0;font-family:sans-serif;font-size:120%;font-weight:bold;border:1px solid #a3bfb1;text-align:left;padding:0.2em 0.4em;">香港小巴路線簡介</h2>
|-
|-
|{{Portal:香港巴士路線/簡介}}
|
|}
|}

2008年5月12日 (一) 08:50的版本

此為小巴主題頁,更新中!

香港小巴路線簡介

香港非專線小巴

五十六十年代,香港曾流行一種9人白牌車,行走於新界。這些白牌車的收費比巴士略高,車程也比巴士短,但因它是不合法經營的關係,警方曾大力掃蕩。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癱瘓,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最後,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可以在港九及新界各地行走,即現時的紅色小巴。4350輛小巴的限制亦是於當年制定,多年來並未有改變。

早期的小巴是14座位,並沒有車頭頂地點牌箱。1978年,各小巴陸續安裝車頭頂地點牌箱,以便更清楚顯示行車目的地。而政府於1988年批准小巴由14座增加到16座。而部分小巴商會亦曾要求政府放寬座位數目到20座,但因政府認為小巴為輔助性交通工具,而不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