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黑絲帶: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飾語句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移除部分劣質翻譯,缺乏來源資訊,錯誤資訊
修飾語句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第25行: 第25行:
*1989年[[中國]][[六四事件]]。
*1989年[[中國]][[六四事件]]。
*1997年8月31日[[英國]][[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之死|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哀悼。
*1997年8月31日[[英國]][[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之死|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哀悼。
*2005年英國[[倫敦七七爆炸案]]後,[[谷歌]]為了表示尊重和同情,在官網上放置黑絲帶的[[圖標]]。
*2005年英國[[倫敦七七爆炸案]]後,[[谷歌]]為了表示尊重和同情,在官網上放置黑絲帶的[[圖標]]。
*2007年4月16日[[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後,不少人都帶上黑色絲帶以示哀悼。
*2007年4月16日[[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後,不少人都帶上黑色絲帶以示哀悼。
*2007年8月15日[[2007年秘魯大地震|秘魯大地震]]發生之後,該國所有[[電視台]]都放上黑絲帶圖案,為期三天。
*2007年8月15日[[2007年秘魯大地震|秘魯大地震]]後,該國所有[[電視台]]都放上黑絲帶圖案,為期三天。
*2010年4月10日[[波蘭]][[波蘭總統|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卡欽斯基]]及多名政府高層[[2010年波兰空军101号班机空难|墜機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舉國哀悼。
*2010年4月10日[[波蘭]][[波兰总统|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卡欽斯基]]及多名政府高層[[2010年波兰空军101号班机空难|墜機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舉國哀悼。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馬尼拉人質事件]]後,不少人也把[[Facebook]]頭像轉為黑絲帶以作悼念遇害香港人質。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馬尼拉人質事件]]後,不少人也把[[Facebook]]頭像轉為黑絲帶以作悼念遇害香港人質。
*2015年1月7日[[法國]][[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後,[[Google]]在其法國版與英國版的頁面以黑絲帶致哀。
*2015年1月7日[[法國]][[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後,[[Google]]在其法國版與英國版的頁面以黑絲帶致哀。
*2017年9月11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悼念2001年的美國[[九一一袭击事件|911事件]]。
*2017年9月11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悼念2001年的美國[[九一一袭击事件|911事件]]。
*2017年10月2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致哀前一日的美國[[2017年拉斯維加斯槍擊案|拉斯维加斯枪杀案遇难者]]。
*2017年10月2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悼念前一日的美國[[2017年拉斯維加斯槍擊案|拉斯维加斯枪杀案]]。
*2020年6月9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悼念一個月前美國[[乔治·弗洛伊德之死|佛洛伊德之死]]。<ref>{{Cite web |url=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93269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6-09 |archive-date=2021-03-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01203239/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93269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6-05/417092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6-09 |archive-date=2021-01-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2140635/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6-05/417092 |dead-url=no }}</ref>
*2020年6月9日,Google在其主页以黑丝带悼念一個月前美國[[乔治·弗洛伊德之死|佛洛伊德之死]]。<ref>{{Cite web |url=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93269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6-09 |archive-date=2021-03-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01203239/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93269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6-05/417092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6-09 |archive-date=2021-01-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2140635/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6-05/417092 |dead-url=no }}</ref>
*2021年4月3日,Google在其主頁掛上黑絲帶,悼念前一日的[[臺灣|台灣]][[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403/1952670.htm Google台灣「掛上黑絲帶」低調默哀 為受難者及其家屬祈福]</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403/WQGKCEC6BVF5HFC46GRM2FUKU4/ |title=【台鐵出軌】悼念50罹難者 Google頁面顯示黑絲帶 |access-date=2021-04-03 |archive-date=2021-04-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4025323/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403/WQGKCEC6BVF5HFC46GRM2FUKU4/ |dead-url=no }}</ref>。
*2021年4月3日,Google在其主頁掛上黑絲帶,悼念前一日的[[臺灣|台灣]][[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403/1952670.htm Google台灣「掛上黑絲帶」低調默哀 為受難者及其家屬祈福]</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403/WQGKCEC6BVF5HFC46GRM2FUKU4/ |title=【台鐵出軌】悼念50罹難者 Google頁面顯示黑絲帶 |access-date=2021-04-03 |archive-date=2021-04-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4025323/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403/WQGKCEC6BVF5HFC46GRM2FUKU4/ |dead-url=no }}</ref>。


上述之外,像是一些大[[地震]]或暴風災害,也常會用到黑絲帶來表示哀悼。
上述之外,像是一些大[[地震]]或暴風災害,也常會用到黑絲帶來表示哀悼。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旗]]在[[半旗|降半旗]]的同时,也会在旗杆上挂黑丝带,以哀悼逝者。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旗]]在[[半旗|降半旗]]的同时,也会在旗杆上挂黑丝带,以哀悼逝者。
第60行: 第60行:
{{see also|波羅的海之路}}
{{see also|波羅的海之路}}


'''波羅的海之路'''({{lang-et|Balti kett}}、{{lang-lv|Baltijas ceļš}}、{{lang-lt|Baltijos kelias}})是發生於1989年黑絲帶日的一次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因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波羅的海之路'''({{lang-et|Balti kett}}、{{lang-lv|Baltijas ceļš}}、{{lang-lt|Baltijos kelias}})是發生於1989年黑絲帶日的一次大型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因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 其他意義 ==
== 其他意義 ==
*黑絲帶被用來表示[[惡性腫瘤]]。
*黑絲帶被用來表示[[惡性腫瘤]]。
*支持[[菲律賓]]的[[記者]][[新聞自由]]<ref>Mallari Jr., Delfin (November 25, 2009). "[http://newsinfo.inquirer.net/breakingnews/regions/view/20091125-238369/Quezon-media-unite-for-Maguindanao-massacre-victims Quezon media unite for Maguindanao massacre victims] {{Wayback|url=http://newsinfo.inquirer.net/breakingnews/regions/view/20091125-238369/Quezon-media-unite-for-Maguindanao-massacre-victims |date=20091128103940 }}".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09.</ref>
*在一些[[奇幻小說]]中,[[吸血鬼]]戴上黑絲帶後,就等於發誓永遠不吸[[血]]。
*支持[[菲律賓]]的[[記者]][[新聞自由]]<ref>Mallari Jr., Delfin (November 25, 2009). "[http://newsinfo.inquirer.net/breakingnews/regions/view/20091125-238369/Quezon-media-unite-for-Maguindanao-massacre-victims Quezon media unite for Maguindanao massacre victims] {{Wayback|url=http://newsinfo.inquirer.net/breakingnews/regions/view/20091125-238369/Quezon-media-unite-for-Maguindanao-massacre-victims |date=20091128103940 }}".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09.</ref>
*在一些「少年禮」的活動中,會掛上[[黃絲帶|黃]]、[[藍絲帶|藍]]、黑三種顏色的[[絲帶]],其中'''黑絲帶'''表示獨立和勇敢。
*黑絲帶也是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暱稱(取自其普通話諧音「黑四代」)。
*黑絲帶也是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暱稱(取自其普通話諧音「黑四代」)。
*[[香港]]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國民教育科]],於2012年開始被受關注其後有人在網上及各界呼籲學生和市民以黑絲帶綁在手腕,以示堅決反對國民教育科的意念。
*[[香港]]政府於2012年建議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國民教育科]],引起社會關注其後有人在網上及各界呼籲學生和市民以黑絲帶綁在手腕,以示堅決反對國民教育科的意念。在社會意見分歧下,建議最終沒有實行
*在一些「少年禮」的活動中,會掛上[[黃絲帶|黃]]、[[藍絲帶|藍]]、黑三種顏色的[[絲帶]],其中'''黑絲帶'''表示獨立和勇敢。
*在一些[[奇幻小說]]中,[[吸血鬼]]戴上黑絲帶後,就等於發誓永遠不吸[[血]]。


== 變種 ==
== 變種 ==

2024年5月10日 (五) 03:48的最新版本

黑絲帶

黑絲帶是一種顏色絲帶,象徵哀傷、憂傷或某些政黨的理念或政治傾向。

哀悼的象徵[编辑]

黑色從古到今,不論東方西方,都是代表哀傷、哀悼、悲慘的顏色。因此,黑絲帶在如喪禮等場合十分常見。出席喪禮時,很多人會攜上黑絲帶;發生災難時,不少群眾也會繫上黑絲帶默哀。

以下是近年一些重大場合使用黑絲帶來哀悼死難者的例子:

上述之外,像是一些大型地震或暴風等災害後,也常會用到黑絲帶來表示哀悼。

朝鲜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旗降半旗的同时,也会在旗杆上挂黑丝带,以哀悼逝者。

政治象徵[编辑]

在英國倫敦的一些政黨以黑絲帶作為精神標誌,還發展出倫敦黑絲帶,也有一些國家的軍隊和特殊團體以黑絲帶作為象徵標誌。

以下是使用黑絲帶且較廣為人知的政治團體:

黑絲帶日與波羅的海之路[编辑]

黑絲帶日[编辑]

黑絲帶日是每年的8月23日。自2009年起,歐盟的機構每年都以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爲名作紀念。

大事紀:

波羅的海之路[编辑]

波羅的海之路愛沙尼亞語Balti kett拉脫維亞語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語Baltijos kelias)是發生於1989年黑絲帶日的一次大型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因1939年8月23日蘇聯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其他意義[编辑]

  • 黑絲帶被用來表示惡性腫瘤
  • 支持菲律賓記者新聞自由[7]
  • 黑絲帶也是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暱稱(取自其普通話諧音「黑四代」)。
  • 香港政府於2012年建議推行國民教育科,引起社會關注。其後有人在網上及各界呼籲學生和市民以黑絲帶綁在手腕,以示堅決反對國民教育科的意念。在社會意見分歧下,建議最終沒有實行。
  • 在一些「少年禮」的活動中,會掛上、黑三種顏色的絲帶,其中黑絲帶表示獨立和勇敢。
  • 在一些奇幻小說中,吸血鬼戴上黑絲帶後,就等於發誓永遠不吸

變種[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 ^ 存档副本.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3. ^ Google台灣「掛上黑絲帶」低調默哀 為受難者及其家屬祈福
  4. ^ 【台鐵出軌】悼念50罹難者 Google頁面顯示黑絲帶.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5. ^ "Black Ribbon Campaig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archy for Anybody. Retrieved March 18, 2008.
  6. ^ "BARC Graphics". GeoCities. Archived from on March 4, 2005.
  7. ^ Mallari Jr., Delfin (November 25, 2009). "Quezon media unite for Maguindanao massacre victim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09.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