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地球发动机留言 | 贡献
第944行: 第944行:


::如果你可以开发出第三方工具在第三方站点上来实现上述功能,非常欢迎。但是维基百科自身是中立的,不会因为某些人无法看到某些内容而做出某些妥协或让步,也不会因为某些内容无法让某些人看到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当然,除非有必要全站的页面都具有转化成图片的功能,那就没有中立性问题了---{[[user:shizhao|百無一用是書生]]}- (<big>[[User talk:Shizhao|&#9742;]]</big>) 2009年3月1日 (日) 07:53 (UTC)
::如果你可以开发出第三方工具在第三方站点上来实现上述功能,非常欢迎。但是维基百科自身是中立的,不会因为某些人无法看到某些内容而做出某些妥协或让步,也不会因为某些内容无法让某些人看到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当然,除非有必要全站的页面都具有转化成图片的功能,那就没有中立性问题了---{[[user:shizhao|百無一用是書生]]}- (<big>[[User talk:Shizhao|&#9742;]]</big>) 2009年3月1日 (日) 07:53 (UTC)

:若真的需要避免被封,哪里需要做成图片呢,简单地URL加密,文本加密就可以了。最简单的可以做javascript混淆恢复系统。但是这样做了之后,搜索引擎就不能收录了,结果是失大于得。中国大陆网友要避免被封,最好使用[[HTTPS]]上维基。—[[User:地球发动机|地球发动机]](<span style=" font-size: large">[[User_talk:地球发动机|〠✆]] - [[Special:Emailuser/地球发动机|✉✍]]</span>) 2009年3月1日 (日) 08:27 (UTC)


== 用模版「lang-en」還是「lang|en」? ==
== 用模版「lang-en」還是「lang|en」? ==

2009年3月1日 (日) 08:27的版本

本頁提出或讨论维基百科政策、方针,请参看方針與指引方针列表
管理员的意见和建议请到這裡留言,关于繁简处理的议题请前往相關讨论页
發表問題前建議先搜尋,看看你的問題是否曾經被提出或討論,這樣將能有效節省等待回應的時間。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再擬設立國際關係命名常規為方針 93 12 Sanmosa 2024-06-05 10:46
2 提議英維指引en: MOS:TVINTL經本地化後引入中維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電視 100 10 HK5201314 2024-06-06 21:48
3 关于国籍的原创研究 24 8 Ericliu1912 2024-05-31 13:54
4 必須防止濫用「防濫用過濾器」 22 16 Ericliu1912 2024-06-02 01:04
5 提議外部連結指引WP:ELNO同時編入WP:可供查證。 18 5 魔琴 2024-05-30 08:55
6 把会让人产生不适感的图片做一层遮掩与提示怎么样? 13 6 Nostalgiacn 2024-05-28 22:51
7 修改RFA流程相關規定 8 3 Sanmosa 2024-06-04 14:57
8 單純羅列名稱的列表要不要刪除 7 7 Nostalgiacn 2024-06-05 00:59
9 提議統一整合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電子遊戲)及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 127 8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 2024-06-06 22:00
10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是否適用快速刪除準則 11 9 Ericliu1912 2024-06-05 14:33
11 就重修破壞方針徵求意見(討論通知)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02 01:50
12 关于列表条目中,编者自行选出部分项目置于条目顶端,是否符合中立观点 17 4 YFdyh000 2024-06-06 22:50
13 就重修修訂巡查方針徵求意見(討論通知) 2 1 WiiUf 2024-06-06 11:45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維基百科格式與命名

Template talk:Infobox person § 修改 Infobox person 中 native_name 参数位置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Wikipedia talk:非原创研究 § 提议:对WP:日常计算做小修改

Wikipedia talk:共识 § 共識建立的遞進步驟

Wikipedia talk:破坏 § 重修破壞方針

維基百科提議

Wikipedia talk:仲裁委员会 § RfC:2024年2月



再論簽名模板

剛才逛了一下commons的刪除請求,有一個駭人的發現:commons的提刪程序是採用模板式的提出,小弟在按月的索引中發現有些月份的提刪頁不能全部顯示,編輯預覽一下這頁卻出現如下信息:

警告: 包含模板大小過大。一些模板將不會包含。

如果照這樣看,用戶的簽名模板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現在的使用簽名模板的用戶不多,但日積月累用戶使用模板情況將越來越多,參與討論和投票也越來越多,終有一日討論頁和投票頁會因為太多簽名模板而現超負荷情況,雖然這一天不知在多少年之後才會出現,但似乎真的要及早停止用簽名模板,不然到時出現如此情況會難以補救。(註:目前英文版是明文禁止用簽名模板的: en:WP:SIG#NoTemplates)—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搶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10日 (六) 06:07 (UTC)[回复]

大家看看这条新闻就知道什么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

为了应对数字媒体爆炸式增长,维基百科增加新服务器和新储存设备,以处理更大的图片和视频。 到2008年初,维基百科的原始文件服务器空间仅为2TB,已经跟不上迅速增加的视频、音频和图片文件的步伐。CTO Brian Vibber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无能力去处理比较大的媒体文件。现在维基百科的服务器空间从2TB升至48TB,限制的最大文件大小从20MB提高至100MB。最终,维基百科将取消任何大小限制,从而潜在的允许用户上传长篇的高质量的视频。

视频的大小限制都将取消,何况区区的签名档了。  Mu©dener  留 言  2009年1月17日 (六) 17:30 (UTC)[回复]

(:)回應,那又如何?這就代表我們能夠如此揮霍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嗎?—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18日 (日) 05:39 (UTC)[回复]
我愿意不行吗?这个理由还不够有力吗?  Mu©dener  留 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15:10 (UTC)[回复]
願意什麼呢?—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20日 (二) 02:35 (UTC)[回复]
現在禁止,將來如果真的如上述所說,可要求取消此限制。還有我覺得維基的目的是編輯條目,所以這個是取消了也不是問題。—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18:23 (UTC)[回复]

過了兩個禮拜,已有明確共識是「停止使用簽名模板」,小弟就此結案了。接下來的就是討論是否要限制簽名長度。—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26日 (一) 17:09 (UTC)[回复]

才看到这个讨论,我也是一个模板签名用户。不过我在想:历来的趋势是技术遷就人,而不是人遷就技术。那个指引也注明了“以上文檔無明確的標準來支持它”。个人觉得,不宜强制为好。对下方的签名长度,我非常支持有一个限制。— fdcn  talk   — 2009年2月6日 (五) 14:00 (UTC+8) — 2009年2月6日 (五) 06:00 (UTC)[回复]
(+)支持 雖然遲來了,但全力支持街燈電箱150號的決定,這只是個人用戶的玩意,伺服器和頻寬費用是要錢的,這筆費用對維基來說不少,一來簽名模板沒有實際需要,二來可以幫助維基省一點錢,何樂而不為?不要太自私只顧自己。—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18:23 (UTC)[回复]

簽名長度討論

按照上面的意見,有人認為應該要限制簽名長度。現時Special:Preferences中簽名欄的最大輸入限制是255位元組,是不是要跟隨這一標準?還是另訂標準?—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26日 (一) 17:09 (UTC)[回复]

砍一半,127字节。--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1月29日 (四) 09:12 (UTC)[回复]
255位元組—『Skjackey tse』 2009年1月30日 (五) 00:34 (UTC)[回复]
255位元組--Morrigan (留言) 2009年1月30日 (五) 15:58 (UTC)[回复]
最大255位元組,也贊成更嚴緊的限制。—Altt311 (留言) 2009年1月30日 (五) 16:03 (UTC)[回复]
225位元組,維持現狀不錯。--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4日 (三) 12:43 (UTC)[回复]
达师兄, 像我这样简单的签名当然可以 127,但也似乎紧了一点. 192 或者 255 吧.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9年2月6日 (五) 04:15 (UTC)[回复]

40中文字?—『Skjackey tse』 2009年2月6日 (五) 11:43 (UTC)[回复]

=120字节,我想我不用再说了。--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1日 (三) 12:57 (UTC)[回复]
签名的问题刚发现的确比较严重,典型的 看DYK 某R'和Niceboat这两位(当然niceboat我会去说 另外一位交给大家了) 这签名 刚在投票 由于签名长度及内容 差点找不到投票位置...—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6:34 (UTC)[回复]
(!)意見 為什麼大家要收緊限制呢?有幾個疑問想大家澄清:
  1. 既然英文維基和系統設定為長度不超過255位元組,為何不就使用這個呢?你們是否想要求系統修改限制?如不,為何要設定另一個限制,這樣會混淆新手,要人手檢查亦增加不必要負擔;
  2. 還有,你們究竟知不知道255位元組有多大?255位元組連1KB也沒有,在電腦世界255位元組只是一粒微塵,不需再在微塵內再斬一半;
  3. 與處理簽名模板不同,伺服器處理純文字的負擔低很多;處理100字與100,000字也是不足一秒。
  4. 至於以中文字作限制,技術上不方便執行,是否想人手監管?看來沒有必要。
總結就是,不支持人手檢查,不支持以中文字作限制,不支持基於以上錯誤的因素而設限。—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18:23 (UTC)[回复]
同意Milker,255和155对于服务器来说没有区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6日 (四) 12:38 (UTC)[回复]

再論條目內能否有交通指南

最近小弟在澳門街道專題工作時,有個問題是頗困擾的:目前Wikipedia: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上定了維基百科不是主題關係鬆散的資料庫或列表,那麼一來在條目裏就應該把沒有太多關連的列表避得就避。在澳門街道的條目中,無可厚非的應描述街道上有哪些景點、建築等,問題就出在這裡:有些街道設有公交車站,小弟嘗試把這些資料加到條目後再預覽,可是感覺怪怪的,因為……這些資料原來也只是列表一堆!

例如在司打口條目,現實中有三個車站以此為名,車站資料大概是這樣子:

  • 司打口總站(河邊新街):3A
  • 司打口(安仿西街):2、5、6、7、10、10A、11、16、21、21A、26
  • 司打口(李道巷):2、5、7、10、10A、11、18、21A、26

只得出這樣的基本上毫無用處的列表,因為讀者根本不知道這個巴士站有什麼好特別的,路線亦然。顯然地也說不上有什麼輔助性質……因為連怎樣乘搭這些路線從條目裏都看不出來。而且也察覺到:很多時候地點本身與車站並無太大關連,故屬於「主題關係鬆散」,單以上述司打口為例,這幾個站雖以「司打口」為名,但實際位置卻不是位於司打口,所以其關係並不紮實。如果用在建築物上那麼「主題關係鬆散」的情況相信就更明顯了(因為多數情況下公車站本身並不是建築物的一部份)。

而翻閱其他與司打口同類的優良條目,都不會列出如此的車站資料。

另外,把途經路線一一列出個人認為是違反維基百科不是純粹的公有領域或原文資源的收集處的,因為這只是把車站路牌的內容搬字過紙(按:現時很多公交路線和車站條目都應該違反了此條例)。故一再建議不要在街道、景點、建築物等同類條目列出交通路線,即使是個很簡單的列表都不應該有,否則只會讓條目一部份地方變成主題關係鬆散的列表,和變成了公共交通的收集處。—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19日 (一) 00:47 (UTC)[回复]

其实现在其他语言的Wikipedia的车站条目都面对相同问题,我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并将所有车站条目传移到“交通指南Wikia”(类似游戏Wikia),而WP只保留符合百科的资料。参考en:Template:Copy to gaming wiki -- 同舟 (留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03:20 (UTC)[回复]
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内容可以转到维基教科书。—Dingar (留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03:40 (UTC)[回复]
维基教科书?—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20日 (二) 03:22 (UTC)[回复]
交通教學?不可能吧。—『Skjackey tse』 2009年1月29日 (四) 13:56 (UTC)[回复]

如上述情況為實,是不是應該在相關的方針中明文規定諸如「不要在街道、景點、建築物等同類條目列出交通路線」的條文?—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1月22日 (四) 03:26 (UTC)[回复]

將所有巴士小巴列出來固之然不對,但是鐵路之類的東西又如何? —我愛黑澀棒棒堂,開堂啦~點此留言 2009年1月25日 (日) 10:48 (UTC)[回复]
引述Wikipedia: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维基百科不是……,當中明確指出:「旅遊指南。例如,關於巴黎的條目應該敘述艾菲爾鐵塔、羅浮宮等名勝,但您最喜歡的酒店的電話號碼、香榭丽舍大街賣的牛奶咖啡的價錢……都不是適當的內容。這些資訊請考慮寫入Wiki旅行(Wikitravel)網站(這個不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網站),但出於著作權上的考慮,請勿隨便抄錄其他文字,除非您是版權持有者。」循此方向思考,百科條目實在沒有必要將交通路線作為內容,但在Wiki旅行卻屬必要內容。--18164 (留言) 2009年2月2日 (一) 08:33 (UTC)[回复]
但問題是,過往有人認為這些東西不算是指南。—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10日 (二) 19:35 (UTC)[回复]

我希望在制定規則時能一視同仁,如果以上小量的資料也算不適宜,這樣整個條目幾乎也是這種列表就更加不適宜:

# 2 演出作品

    * 2.1 電視劇(無綫電視)
    * 2.2 電影
    * 2.3 綜藝節目
          o 2.3.1 2004年
          o 2.3.2 2005年
          o 2.3.3 2006年
          o 2.3.4 2007年
          o 2.3.5 2008年
          o 2.3.6 2009年
    * 2.4 音樂錄影帶
          o 2.4.1 2004年
          o 2.4.2 2005年
          o 2.4.3 2006年
          o 2.4.4 2007年
          o 2.4.5 2008年

# 3 音樂作品

    * 3.1 音樂專輯
    * 3.2 未出碟歌曲
    * 3.3 未收錄於個人唱片歌曲

# 4 廣告

    * 4.1 2004年
    * 4.2 2005年
    * 4.3 2006年
    * 4.4 2007年
    * 4.5 2008年

# 5 曾獲獎項

    * 5.1 2002年
    * 5.2 2003年
    * 5.3 2004年
    * 5.4 2005年
    * 5.5 2006年
    * 5.6 2007年
    * 5.7 2008年

這樣的條目司打口條目的問題更嚴重,其實司打口只有少量列表,亦非佔了全文一大半,其實沒有違反主題關係鬆散的資料庫或列表,反而以上的就是違反了。--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19:11 (UTC)[回复]

其實不論多與少,只要是這類列表就是違反了,當然您給出的例子又真的很離譜。現希望可援引維基百科不是主題關係鬆散的資料庫或列表去移除這類公交資料,未知社群意見如何?—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28日 (六) 22:32 (UTC)[回复]

首页

此頁面探討维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再擬設立國際關係命名常規為方針 93 12 Sanmosa 2024-06-05 10:46
2 提議英維指引en: MOS:TVINTL經本地化後引入中維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電視 100 10 HK5201314 2024-06-06 21:48
3 关于国籍的原创研究 24 8 Ericliu1912 2024-05-31 13:54
4 必須防止濫用「防濫用過濾器」 22 16 Ericliu1912 2024-06-02 01:04
5 提議外部連結指引WP:ELNO同時編入WP:可供查證。 18 5 魔琴 2024-05-30 08:55
6 把会让人产生不适感的图片做一层遮掩与提示怎么样? 13 6 Nostalgiacn 2024-05-28 22:51
7 修改RFA流程相關規定 8 3 Sanmosa 2024-06-04 14:57
8 單純羅列名稱的列表要不要刪除 7 7 Nostalgiacn 2024-06-05 00:59
9 提議統一整合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電子遊戲)及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 127 8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 2024-06-06 22:00
10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是否適用快速刪除準則 11 9 Ericliu1912 2024-06-05 14:33
11 就重修破壞方針徵求意見(討論通知)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02 01:50
12 关于列表条目中,编者自行选出部分项目置于条目顶端,是否符合中立观点 17 4 YFdyh000 2024-06-06 22:50
13 就重修修訂巡查方針徵求意見(討論通知) 2 1 WiiUf 2024-06-06 11:45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維基百科格式與命名

Template talk:Infobox person § 修改 Infobox person 中 native_name 参数位置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Wikipedia talk:非原创研究 § 提议:对WP:日常计算做小修改

Wikipedia talk:共识 § 共識建立的遞進步驟

Wikipedia talk:破坏 § 重修破壞方針

維基百科提議

Wikipedia talk:仲裁委员会 § RfC:2024年2月


蘇姿丰

動態熱門在繁體中文模式下顯示「蘇姿豐」,正確應為「蘇姿丰」。--A.K. 留言簽名 2024年6月4日 (二) 01:37 (UTC)[回复]

感觉应该加到Wikipedia:字词转换/修复请求。管理员或可临时添加到Special:前缀索引/MediaWiki:Conversiontable中对应的繁体中文页面。--Kethyga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02:00 (UTC)[回复]

建议更改管理员不活跃规则

我发现管理员User:XybUser:KallganUser:MountainUser:VincivinciUser:KoynUser:ColiponUser:MosesofmasonUser:430072User:LorenzariusUser:Father viceUser:宮本すぐるUser:DraculaUser:CoughUser:WdshuUser:MingwangxUser:Lecter很不活跃,他们有的符合6个月未编辑标准,有的不符合。但不符合的也是一年才编辑不到100次,而且没有进行什么只有管理员才能做到的事(比如封禁用户、删除条目、修改mediawiki)。管理员权限对他们已经没什么用了,建议在进行讨论后,删除不活跃的管理员权限。—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4日 (三) 17:52 (UTC)[回复]

你是指一次性取消權限還是經常性的方針?無論是怎樣,我都先(+)支持。如特色條目複審一樣,隨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一些以往適合成為管理員的維基人,現在可能不太適任。—『Skjackey tse』 2009年2月5日 (四) 11:23 (UTC)[回复]
(+)支持,不過最重要還是行政員能否認真對待。之前便發生有不活躍的管理員明明應該被免職,卻遲遲沒有行政員處理,幾個月後那名管理員忽然進行編輯,行政員才以不合免職要求為由不將其免職。我希望這種事情以後不要再發生。—沙田友 (留言) 2009年2月5日 (四) 14:15 (UTC)[回复]
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和行政员都是官,所谓官官相卫。此方针通过必损失管理员大老官爷们的利益。--222.255.28.33 (留言) 2009年2月5日 (四) 14:19 (UTC)[回复]
其实管理员没啥利益的,又不靠这个赚钱吃饭。—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5日 (四) 16:09 (UTC)[回复]
沙田友兄,我之前對那件事在這邊作了一篇完整回應,現在存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9年1月最下面,不知道您是否有看到,太晚作解釋是我的疏失非常抱歉,如果覺得那篇解釋和作法並不符合方針可以再討論。--ffaarr (talk) 2009年2月6日 (五) 02:53 (UTC)[回复]
(+)支持修改管理员+行政员离任的相关规定。其实我还觉得这规定应该更严一些,一名管理员或者行政员在一年内如果编辑次数不到500次,或者使用管理员权限不到50次就可以把她/他解任了,来足够多的次数免得被钻空子。必须让管理员制度回复它的初衷,管理员只拥有系统的“特别权限”,但在社群不拥有任何“特权”,管理员只应负责执行社群的共识,管理员同样是普通的志愿者,既不是荣誉也不是官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5日 (四) 17:05 (UTC)[回复]
(+)支持:建議7日後如無異議,可開始討論詳細的標準—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5日 (四) 17:16 (UTC)[回复]
(-)反对,我贊同菲菇引的那段話,因此認為管理員的權限只要社群能信任的人覺得會用到權限的人都應該擁有,而不是把它看作什麼特別的官職或榮譽。一個有管理權限的人,就算一年只用個2、3次,也就是幫其他管理員省下2、3次的工作。把這些人解職了,並不代表管理工作就會有更多人來作。(我覺得獎勵勤奮的管理員以及增加新的管理員可能對管理工作更有幫助)管理員的數目並沒有上限,不活躍的管理員並不影響到其他新進管理員的加入(反而我覺得規定愈多愈嚴格,會讓想新加入管理員的人愈來愈少)如果有那種「看起來很多管理員其實活躍的很少安全度不足」的疑慮,可以在管理員列表提醒大家那些是屬於不活躍的管理員。目前的解任方案6個月期限,我認為主要目的是擔心有人之後都不參與,讓一個棄置的帳號擁有管理權限有安全的疑慮。我不認為需要更嚴格的規定。--ffaarr (talk) 2009年2月6日 (五) 02:48 (UTC)[回复]
(-)反对,管理员只是被社群信任的维基人而已。除非缺乏信任,或者长期没有贡献,才应该取消权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6日 (五) 02:50 (UTC)[回复]
呵呵,我是反对长期没有贡献就取消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自动确认用户、用户、IP用户的权限也是不同的,是不是也要根据没有长期贡献来进行逐次降级?管理员的长期不贡献取消的原因是安全问题,自动确认用户、用户、IP用户不存在安全问题。— fdcn  talk   — 2009年2月6日 (五) 14:06 (UTC+8) — 2009年2月6日 (五) 06:06 (UTC)[回复]
(+)支持:長期淡出的人,可能會沒注意到社群已經有新的方針或是共識;如果是值得信任的維基人,等他再度復出時,一樣可以再次通過管理員的申請。-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6日 (五) 04:50 (UTC)[回复]
(!)意見:這個問題過去討論過幾次,各有各理。以我的感覺,如果此問題要有結論,總歸表決是不可免的。--百楽兎 2009年2月6日 (五) 04:44 (UTC)[回复]
(-)反对,讨论是否取消必须先弄清楚管理员是什么:
  • 管理员不过是一些取得社群信任的维基人,他们对维基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可以执行一些维基系统特殊权限,但除此之外,他们与普通维基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特权。他们不能以自己意识随意授权其它维基人,也不能不依据社区共识执行管理员的特殊编辑权力。
  • 他们是基于信任而得到管理员的权限,而不是基于编辑(当然编辑也是形成信任的因素之一)。只要这种信任没有改变,他应当可以维持这种权限,请记住,吉米说过,管理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我希望管理员(社区信任的维基人)越多越好,每一个的维基人愿意的话,都应当申请社区的这种信任。
  • 他对维基政策的了解和他的知识,如果没有偏离社区的要求,就是维基的财富,他就有可能随时为维基做贡献(包括管理员权限的贡献),这和普通维基人没有什么两样。以User:Mountain来说,他是中文维基最早的创办者,他的编辑和编程经验很丰富,以前维基出了问题,他就应承邀进行了管理员权限的协助。但他的工作性质让他的精力不能关注在维基上,如果他发现已失去了社区的这种信任,会是什么感受(当然我是在主观臆想他的感受)。
  • 以前的六个月不编辑取消管理员权限的目的,绝不是因为他的贡献少了(维基鼓励维基人贡献,但绝不强制贡献,这无论对维基人还是管理员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为安全问题,管理员毕竟有特殊权限。不活跃的管理员,在六个月的期限内进行了二三次编辑,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他不过表明了他的账号是安全的。
  • 所以,管理员权限的取消应当以是否还受社区的信任为据,这可以从正常的取消管理员程序来进行。— fdcn  talk   — 2009年2月6日 (五) 12:57 (UTC+8) — 2009年2月6日 (五) 04:57 (UTC)[回复]
    • 既然管理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為什麼不能輕易解任?
    • 如果長時間很少編輯,你對該管理員的信任會不會降低?(我會)—『Skjackey tse』 2009年2月6日 (五) 12:06 (UTC)[回复]
      • “既然管理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為什麼不能輕易解任?”这个逻辑我有些吃力,照这个看法,长期没有编辑的自动确认用户是不是应当给降成新用户?长期没有编辑的新用户是不是最好关了他的账户?
      • 维基的理念是在保碍安全的基础上让用户尽可能地参与维基的建设,无论是普通的编辑还是管理员权限的编辑,从这个意义上,保持已取得的编辑能力才是维基理念所要求的。别忘了维基的目标,让尽可能多的贡献形成维基百科全书。
      • 更关键的是,我始终没有明白因为编辑量少就取消管理员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楼下大象也提出了这个疑问。仅仅因为他们编辑少了并占着管理员权限看着不舒服?这才是真正地否认“管理员没有什么大不了”!我看不出解除编辑少的管理员有什么积极意义,只会让更多的维基人把管理员看得很重,不敢轻易去申请。以前有好几个管理员因为精力自动请辞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必要,这真的是把管理员看成一个职位了。
      • 长时间很少编辑与社群对他的信任并没有绝对因果关系吧!我不排除个人对编辑量少的管理员不信任,实说,我对上面的很多长期编辑少的管理员也心存疑虑,但个人不能代表社区。我希望维基人在考量一个管理员是否值得信任时,要看他本身是否能坚持维基的原则,他本身理解维基,而不是他足够勤快(这对普通维基人也是一样的,如果真得平等看待管理与普通维基人的话)。事实上,上面有人说得有道理,长期不活跃的管理者,可能对新的方针政策不了解,他的执行能力也许会出错,但最基本的维基价值与支柱政策,是不会大变的。真要是很多人对某个编辑少的管理员有信任危机,也应当在管理员解任政策里增加一个编辑量少的提案理由,然后走解任程序。直接把编辑量少就解除权限写成政策文字,我是坚决反对的。
      • 至于说,解除了管理员权限的维基人还是可以重新申请管理员,这样的话语其实有些不负责任。我也同样可以提出取消长期少编辑的普通用户,反正他们也可以再重新注册用户嘛,这是让精力重复使用在程序上了。一个长期没上维基的管理员工作有空暇上来,看到一个介面错误要更正一下,这本来是随手的事,你让他再重新过一遍申请流程很让人沮丧的。这不是维基所追求的编辑氛围。— fdcn  talk   — 2009年2月6日 (五) 21:29 (UTC+8) — 2009年2月6日 (五) 13:29 (UTC)[回复]
(-)反对:將編輯次數少的管理員解任對於提升整個管理員群體的總貢獻水準,根本沒有任何幫助。今天又不是管理員採配額制舊的不下新的就上不去,所以有解任的必要,縱使這段期間某管理員只進行了一次編務的維護,也還是勝過一次都沒有。我倒想問問提出這意見的朋友,您是否能提出任何有效的方案,彌補解任這些管理員之後管理人力上的損失(別跟我說反正他們也沒做多少貢獻,只要實際上有減少,就一定要有更富建設性的提案來補足損失,這個議案才對維基的發展有正面意義)。—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6日 (五) 05:51 (UTC)[回复]
(=)中立,對有關要求寫入成文規定有保留,但以此作為不信任有關人仕有心繼續擔任管理員的理由則無不可。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9年2月6日 (五) 06:26 (UTC)[回复]
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沒使用管理員權限並不能完全否定沒有行使管理員工作,例如解決編輯之間的問題,協助新人提問等。如以管理員權限為衡量標準會出現不少問題--18164 (留言) 2009年2月6日 (五) 07:58 (UTC)[回复]
(+)支持:但應該是以管理量來作標準,並不是編緝量—Jazecorps Nekivary 2009年2月6日 (五) 08:33 (UTC)[回复]
(!)意見如果有前管理員再度復出,一樣可以再次通過管理員的申請。—『Skjackey tse』 2009年2月6日 (五) 11:58 (UTC)[回复]
(!)意見:管理员过多不会阻止新管理员的上任?看一下Wikipedia:近來上任的管理人員和目前的Wikipedia:申请成为管理员,很明显,不少人认为现在很多管理员不值得信任。这么多不工作的管理员已经够了,不刷几个下去,新的怎么能上?—60.242.157.200 (留言) 2009年2月6日 (五) 13:24 (UTC)[回复]
看不出什麼邏輯關係,如果真的覺得現在的管理員不值得信任,不是更應該多讓一些新人上來做嗎?--ffaarr (talk) 2009年2月6日 (五) 13:33 (UTC)[回复]
(!)意見首先一个问题是确定管理员这个身份是否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由于不活跃的管理员占据管理员的位置,使得想为维基百科的维护做贡献的人无法获得管理员的身份,如果是,那么无疑不活跃的管理员应该把位置(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别站着茅坑不拉屎)让出来。我认为管理员的身份不是有限的资源,因此不活跃的管理员的卸任没有太多帮助。第二个问题是管理员人数众多,而活跃的管理员,或者进一步说勤劳的管理员不多,是否会给危机社群造成管理员整体效率低下的印象? 清理管理员队伍有助于改善管理员整体的形象?我觉得可能会有这个问题,但由于所有管理员都是义务劳动,这个问题意义不大。 因此,我认为只要推选新的管理员不受当前管理员人数的限制,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不活跃的管理员就不构成一个障碍。--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2月6日 (五) 14:33 (UTC)[回复]
看見Fcdn的回覆後(=)中立,此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很實際地說,不活躍的管理員如果一直不活躍,最終會離開維基,到時才解任也可。—『Skjackey tse』 2009年2月6日 (五) 14:49 (UTC)[回复]
問:1.不活躍的維基人能不能被選為管理員,如果不可,為甚麼?管理員不活躍於編輯可不用解任,為何要求維基人當選管理員的條件要活躍?希望以後別讓我看到以「不活躍」為投反對票理由!2.刷兩個下來才能有新的上任這邏輯實在太棒了啊!他們選管理當的邏輯反正也是管理員不夠(就別說我翻舊帳,我在說未有解任制度前的那個爭議投票),說沒有絕對關係的話那一定是在說謊,但是就算少兩個管理員也輪不到你啦IP人!(雖然我也不好說你啦!)--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6日 (五) 15:37 (UTC)[回复]
我的语文有限,不能明白你第2点在说什么,不过对你的第一点,有必要逻辑上澄清一下:
  • 申请管理员时你不能阻止「不活躍」做為投反對票理由,正如我不能阻止「不活躍」做為管理员解任时的赞同票理由。活跃程度当然可以做为具体维基人对候选者是否信任的理由。
  • 上面反对方反对的是,不活躍直接解除管理员权限,这同它的对立面——活跃就可以直接担任管理员——一样荒唐。管理者担任或解任依据应当是社区的信任,社区信任必须走一个投票程序才可以认定(六个月不编辑就解除是安全原因产生的政策,与该人是否适任无关)。这与投票程序中的具体维基人是否关注不活跃是两回事。
  • 正如相交接触才能成为朋友,但成为朋友后,不一定非得继续接触才能维持朋友关系,朋友之间不接触就不是朋友了?这样可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了,不活跃的维基人一般不太容易当上管理员的(虽然理论上他是可能当选的),因为他不活跃的话,大家无从了解他,也就不能产生信任。但产生信任后,不一定非得他活跃才能维持这种信任。— fdcn  talk   — 2009年2月7日 (六) 00:35 (UTC+8) — 2009年2月6日 (五) 16:35 (UTC)[回复]
理解大象和用心閣邏輯;不過,Fdcn說的信任和貢獻不活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有表現的人才能令人對他產生信任和善意,一段長時間沒表現,印象自然減少,但是否就是不值得信任可以再商榷。我想這是善意推定的意思。Ktsquare 留言 2009年2月6日 (五) 16:58 (UTC)[回复]

(!)意見,不活跃的管理员应该在自己的用户页说明情况以便减少带来的不便。—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4:31 (UTC)[回复]

如果现在要对上述管理员一一进行解任投票,我都会投赞成,因为他们的管理员身份并不能使我对管理员产生好感,更不要提信任了。维基百科又没有功绩栏,他们以前纵使有过贡献,但是从此判断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参与,岂不是太天真了。以前对不活动的管理员曾经发出过解任提醒,但是有人收到通知之后,丝毫没有歉疚的意思,并未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装模作样地编辑几次,然后便又不活跃起来,而他们的管理员身份却又只得被保留。如果真的是现实中忙得不可开交的话,在页面留下几句话解释,让别人理解一下也就罢了;不少管理员利用规则中的这个漏洞和老维基人的“信任”,一直维持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令人心寒。试想一个新手从管理员名单中,找到自己城市的管理员,却发现他们第一页的贡献记录已经延续一年之多,讨论页充斥着广告、宣传和对不活跃管理员的通知,会是什么感受。他们的存在反而会破坏管理员的形象,降低管理员的总体效率,使新人上任变得困难。—60.242.157.200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10:34 (UTC)[回复]

(:)回應User:Fdcn:這就很明顯指出了一點:他們曾受到老維基人的信任,而且他們願意繼續信任下去。然而新維基人卻有懷疑,新維基人無足夠接觸過他們,所以提出了不信任。不知這個邏輯又如何?還是說只有他們曾受信任,以後就可以永遠持續地被信任下去,即使當初選他們出來的人已全數退出維基,新維基人也不再能接觸他們以得信任以後。所以他們的活躍顯然仍是重要的,因為他們不應僅僅只需要一些人的信任,應該也要得到新的維基人的信任。--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7日 (六) 11:17 (UTC)[回复]
如果你認為當下參與維基百科的大多數人都不信任他們的話,只要發起解任(罷免)投票就會通過解任了。我贊同一個不被多數參與被信任的管理員被解任,但近期不參與的人並非等於不被信任。--ffaarr (talk) 2009年2月8日 (日) 03:47 (UTC)[回复]
朋友关系都不是永久,当然社区的信任也会变化,但我仍然看不明白你说的上述内容与我们正在讨论的议题有什么关系,我建议你讨论时先阅读全面一些,看一下上面是在争议什么,没有人要求新维基人不信任的不活跃管理员不能走解任程序。我再一次复制一些上面的我写的一些话,你的疑问下面第二段粗体有解答:
  • 因为编辑量少就取消管理员(加注:而不是走解任程序)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 上面反对方反对的是,不活躍直接解除管理员权限,这同它的对立面——活跃就可以直接担任管理员——一样荒唐。管理者担任或解任依据应当是社区的信任,社区信任必须走一个投票程序才可以认定
  • 真要是很多人对某个编辑少的管理员有信任危机,也应当在管理员解任政策里增加一个编辑量少的提案理由,然后走解任程序。
我相信对此议题反对的维基人都不会认为一个管理员的位置就是“铁饭碗”,可以永远坐下去。— fdcn  talk   — 2009年2月8日 (日) 13:04 (UTC+8) — 2009年2月8日 (日) 05:04 (UTC)[回复]

走罢免程序

鉴于许多人对不活跃管理员的疑虑,我建议另开议题:在Wikipedia:申請罷免管理員#方針里的解任要求里添加一项不活跃,量化标准可参照菲菇所提的一年内编辑次数不到500次,或者使用管理员权限不到50次

由于我对维基的理解,同时看不出正面作用,也由于这能验证社区对该管理员是否信任,所以我对此(=)中立。— fdcn  talk   — 2009年2月8日 (日) 14:00 (UTC+8) — 2009年2月8日 (日) 06:00 (UTC)[回复]
(+)支持,我原來的立場就是這樣。—『Skjackey tse』 2009年2月8日 (日) 09:40 (UTC)[回复]
(+)支持第二個條件(使用管理员权限不到50次)—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09:55 (UTC)[回复]
(+)支持二個,編輯還編輯,權限還權限。—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8日 (日) 12:06 (UTC)[回复]
第三個?—『Skjackey tse』 2009年2月8日 (日) 12:48 (UTC)[回复]

(!)意見,提几个问题,以供支持反对的维基人思考,我觉得投票前能有人解释清楚是比投票更重要的事情。

  1. 管理员违反政策等其它解任条件,和不活跃这一条件,是否在同一层面上?因为当初罢免政策制定非常艰难和耗时,其中争执就是什么样条件下可以提起罢免,可以说每一解任条件都在长时沟通后产生。那么:
  2. 对贡献不活跃的管理员提起罢免,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对不活跃管理员的质疑或宽容,是依据什么?
  3. 看到上方大都选择管理员权限,我个人有疑问:这是依据该管理员不活跃还是依据该管理员没有勤于执行管理?我们对没有进行管理的管理员的管理权限是一个什么看法?是否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4. 接上,如果有一个贡献很勤奋的管理员,在长达一年时间里并没有进行管理权限的操作,依上也是可以提出罢免。那么,我们是依据什么来信任他?受维基社群信任的维基人必须有管理的义务?至少这个特殊的勤奋的管理员并没有安全上的隐患。
  5. 维基会有不断的新人加入,他们对以前的不活跃管理员不了解,当然也不会产生信任。但无论新老维基人,在不活跃管理员没有违反维基规则的情况下,对他因不活跃产生的不信任,与维基的善意假设是否冲突?

以上。— fdcn  talk   — 2009年2月8日 (日) 21:56 (UTC+8) — 2009年2月8日 (日) 13:56 (UTC)[回复]

非常赞同Fdcn的看法。另外,如此繁复的管理员撤销,是否太耗损社群的精力,我们的第一目标是百科全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9日 (一) 03:30 (UTC)[回复]
(-)反对,不活躍與違規被罷是兩碼子事件,不應混為一談。另外,在下亦有書生所言的擔憂——「如此繁复的管理员撤销,是否太耗损社群的精力,我们的第一目标是百科全书」。—J.Wong 2009年2月10日 (二) 05:48 (UTC)[回复]
(+)支持。那麼我們又為何要限定管理員的加入時間和編輯次數呢?如果是為了悉知維基方針、編寫方式和運作等,我想離開1年甚至2年不會比加入3個月熟悉多,既然管理權限跟編輯可以完全脫鉤,為甚麼要限定成為管理員的必要條件為編輯1000次呢?我們的第一目標是編寫百科全書,於是我們就不需要管理百科全書。最後只有一個疑問,可依罷免不活躍程序來做,但又不可以以不活躍作為條件是甚麼意思?--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0日 (二) 11:30 (UTC)[回复]
(+)支持。首先需要明确管理员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赋予一些特殊的用户管理员权限。现代的管理模式里面,都会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当。一般有一个最低权限的要求,也就是在能完成你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赋予你最低的权限。举个例子,在公司负责一个业务,之后升职可能这个业务就不由你管理了,那access这块业务的权限就会被取消。但是不是说你能力不行不给你权限。
在管理员这个权限上,如果长时期不作为,可以视为 1)主动放弃这个权限, 2)他已经不承担这个义务了,也随之需要释放出来相应的权利。如果有硬性的罢免标准,处理起来一点都不复杂。符合情况不论原因一律罢免。这样可以避免管理员在当初申请的时候积极表现,之后就消极怠工的情况。--loihsin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1:31 (UTC)[回复]
wikipedia不是走的现代公司管理方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1日 (三) 01:48 (UTC)[回复]
上面是举例子。权利义务对等我想大部分人都赞同吧。--loihsin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2:06 (UTC)[回复]
@About123, 限定管理員的加入時間和編輯次數,一是让用户能够熟悉维基百科的方针政策,了解维基百科的精神;二是让社群对他有所了解,获得社群的信任。离开一段时间的管理员,虽然wikipedia很多地方改变了,但是维基百科的核心方针和精神是基本不变的。对百科全书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编写百科全书的一部分。
@Loihsin, 在基于社群信任的基础上,人人都可以享有管理员权限。wiki的精神之一就是开放,因此只要是可信的用户,权限越多越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1日 (三) 02:00 (UTC)[回复]
wiki的开放精神包含“只要是可信的用户,权限越多越好”的意思? wiki同样还有善意推定规则。然而每个wiki似乎管理员占的比例都很少。--loihsin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2:16 (UTC)[回复]
  • (-)反对:我認為很多支持這麼做的用戶根本就沒有很理解維基百顆的基本理念。何況,勞師動眾將管理員名單刪除的剩下少少幾個人,除了過程本身消耗資源之外,實際上也刪減了可以幫忙編務的人力,我實在搞不懂這種兩頭空的提案到底有什麼實質的建設性幫助?麻煩請多花點時間討論該如何選出更多優秀管理員來幫助中文維基的成長,好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11日 (三) 04:34 (UTC)[回复]
  • (:)回應書生:很明顯依你所言,維基人對維基其核心精神和認知是與貢獻度無關的,這就是不足之處。的確我們對維基認知的熟悉程度應反映在編輯上,然而很明顯的是現在選定管理員所需的時間(也沒限於活躍時間)和編輯數等指標其實也沒有能反映維基人成為管理員的一個參數,就像罷免時使用同等標準一樣不合理,實質上並無做到一致。如果說他們必須活躍,表現出他們有熟知維基事才能獲得信賴,那麼反過來說他們不活躍,不編輯我們就不能對其不信賴?--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1日 (三) 11:31 (UTC)[回复]
  • (!)意見:管理员长时间没有活动就应取消权限的很大一部分考量是帐号被盗,现在的维基百科已经有了三次密码输入错误自动启用CAPTCHA以防止程序暴力破解,安全性已较高;即使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而产生巨大破坏,根据Wikipedia:管理员的离任社群可以立即向元维基监管员求助取消其权限并按Wikipedia:破坏处理。因此我觉得这种考虑并不重要。--KEGNS 2009年2月11日 (三) 17:18 (UTC)[回复]
  • (!)意見:提拔有水準的人才擔任管理員是社群一直在做的事,但,假若一直只著手提拔新人,而任由一些管理員因故但不告知社群的情況下停止管理工作,最終參與管理工作的人數跟以前有什麼分別?要百科的質素日進,除了需要有質素的編者外,還需要肯使用社群賦予的權力進行管理的管理員們。放著管理員不活躍定義的漏洞不管的話,早晚會出問題的。—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5:07 (UTC)[回复]
维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管理,管理员只是执行社群的共识,例如删除,封禁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7日 (二) 03:17 (UTC)[回复]
理論歸理論,事實歸事實,封禁根本不用討論,但憑管理員自行決定,已可方便濫權,而管理員可以濫權以達到個人目的,例如刪除自己不想看到的內容,濫權根本不困難,只要做得高明一點,不犯下影響範圍大且嚴重的過失便可以。老實說,除非他真的很愚蠢,事實上根本沒有可能會被除權。--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20:00 (UTC)[回复]
  • (!)意見 請問中文維基成立以來究竟有多少管理員被罷免職權?答案沒有記錯是零,這種答案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每個管理員也是十分高尚,嚴格避嫌,沒有濫權;第二,管理員有濫權的情況發生,但現行機制根本制裁不到他們。
  • (!)意見 管理得比中文維基好的英文維基,但是過往不少管理員也因為各種原因如濫權、不活躍、不良行為等而被罷免職權,管理員不是鐵飯碗,但中文竟然沒有管理員被罷免,高下立見。--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20:00 (UTC)[回复]
  • (!)意見:首先明确一点,这里讨论的是对不活跃管理员的罢免,因此对于管理员可能的不当行为不考虑在以下讨论中。在下面的一段中User:Pokka提到,“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有49次罢免”而中文维基一次也没有。这是事实。我自然承认。但是,请各位仔细看看en:Wikipedia:Requests for de-adminship#cases。其中的38次罢免事件涉及49名用户,但是其中19次来自仲裁委员会的决定(这其中包括使用傀儡、编辑战、言论中显示出有滥用权限的倾向等等);5次是缘于没有及时对仲裁事件作出回应;剩下的18次罢免的原因分别为:4次是编辑战;威胁、人身攻击3;账户泄漏4;滥用权限4;使用傀儡1;临时罢免后表示不再愿意出任1。总而言之,在英文维基一千多名现任/前任管理员中,没有一人因为不活跃而被解职。当然,在英文维基百科社群中也出现过建议罢免不活跃管理员的讨论。[1] [2] 但均因为得不到多数支持而无法通过。

希望以上的内容,可能对各位看待罢免提供参考—Ben.MQ 2009年2月20日 (五) 10:00 (UTC)[回复]

反對更改管理員不活躍規則的謬誤

先看一看說反對的人是誰:

  • ffaarr - 維基百科行政員
  • Shizhao(百無一用是書生) - 維基百科管理員
  • Fdcn(自由主義者) - 維基百科管理員
  • SElephant(泅水大象) - 維基百科管理員
  • Cloudcolors(天上的雲彩) - 維基百科管理員

(完)

竟然全都只有管理員及行政員反對,沒有一位自動確定用戶站在管理員這邊,管理員的決定全沒有社群意見基礎,只懂一味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據:

  • 「管理員並沒有什麼特別,不過是一些取得社群信任的維基人,只是執行社群的共識」
    現在會員的共識是收緊規則(看不看到他們的支持票),你們不但不考慮支持,反而還要強烈抗議,可見投反對的官員有多認真尊重社群,及考慮執行社群共識的誠意
  • 「他對維基政策的瞭解和他的知識,就算一年只用個2、3次,也就是幫其他管理員省下2、3次的工作,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妥」
    你下次不妨叫參選管理員的候選人說這番話,看一看社群會否選他?
  • 「如果你認為社群已不再信任這位管理員,只要發起罷免投票就會通過解任了。」
    說得真輕鬆,問題是他當選時要80%支持(必需社群廣泛信任),但當選後就不需要,就算在罷免投票時只剩下33-50%支持(只需社群一定信任),他也是有機會留任(因還要通過行政員的一關),由此可見,他只需要一開始得到社群廣泛信任,通過後便不再需要了。
  • 「以User:Mountain來說,他是中文維基最早的創辦者,他的編輯和編程經驗很豐富......」
    連Jimbo Wales也因不活躍人們也要罷免他Steward一職[3],更何況是他?不過我們可考慮頒個終身成就獎給他。
  • 「如此繁複的管理員撤銷,是否太耗損社群的精力」
    如果只是怕太耗損社群的精力,為何不考慮簡化程序或分開程序?是不是還有什麼原因,非要反對收緊規條不可?不活躍管理員經確定後可自動撤銷。不可以考慮這個或類似方法嗎?(罷免程序猶如過五關斬六將,要經過被譽為「如此繁複的管理員撤銷,極度耗損社群精力」的機制,罷免程序開始時反對達50%也是死不了,就算反對達51-67%,也要過行政員一關呢。對比英文維基,管理員犯了一次大過失,便有可能被訟裁委會員罷免的大有不同,這種傾斜於中文管理員的罷免機制所造成。)
  • 「我相信對此議題反對的維基人都不會認為一個管理員的位置就是「鐵飯碗」,可以永遠坐下去。」
    現實告訴我們,英文維基已有49次被罷免記錄,而中文維基還是零記錄,現實告訴我們,除非管理員自己肯走,從來沒有中文管理員被成功罷免職權,這不知道算不算是現實「鐵飯碗」?
  • 「先弄清楚維基百科的精神才說」
    看來這種精神只有管理員才能明白。

從過往記錄來看,被會員提免職後,間或不活躍的管理員知道自己快要免職時,便會突然開始活躍,很明顯他們一來眷戀權職,但又不想工作所致。什麼環境造就什麼管理員。

當選後的終生制便產生了這班懶惰的管理員,如果我們設定為半年內至少平均1個管理記錄,他們為了達標便會變得積極,這未嘗是一件壞事。

另外還給出一個正面訊息,就是要認正看待這一職務,不要當作兒戲,不要忘記為何社群當初要選你,社群當初選你並不是希望見到你一年只用個2、3次,還要大條目道理說這也是幫其他管理員省下2、3次的工作。

時常強調服務會員的管理員,有興趣看以上哪一位管理員以尊重會員及其共識出發,轉投支持票。--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16 (UTC)[回复]

  1. 半年內至少平均1個管理記錄,否則自動撤職或強制重選(如想拿回管理權)
  2. 半年內至少平均0.5個管理記錄,......
  3. 半年內至少平均0.25個管理記錄,......

大概是這樣。--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16 (UTC)[回复]

会员?维基百科又不是什么协会,哪来的会员?这里只有拥有各种不同权限的用户,其中拥有权限较多的一类用户叫做管理员。申请管理员不是申请职位,只是申请更多的网站权限,以方便受信用户作更多的事情,wikiwiki而已。大家在这里是平等的,请记住这一点。如果是为了激励管理员,我想会有其他的办法(例如分组负责,但是这一点可能会被人认为妨碍了自由精神,或者借助于技术方面,节省维护成本,但是这需要有人贡献时间和代码),而不应该用这种釜底抽薪的招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9日 (四) 12:41 (UTC)[回复]
網上論壇也不是協會,請問用戶是不是又不能稱做「會員」?維基百科也不是百科全「書」,請問是否當初也不應稱做百科全「書」?我覺得你太執於人家的一詞,這兒會員的意思便是指只有一般權限的用戶,他究竟說用戶還是會員也不會影響你對理據的理解。還有如果寫得太差的作品會被你們刪除,做得太差的管理員為何就不能撤權呢?我覺得管理員看得「撤權」太負面和太抗拒,撤權不是對你一種侮辱,既然你說這裡人人平等,撤權怎會是不尊重呢?只是說你可能暫時不適合做管理員,做回一名用戶也是一樣可以繼續貢獻,人人平等吧,你將來雄心壯志,想再管理維基,隨時歡迎再申請做管理員。—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16:10 (UTC)[回复]
今天我看完這討論,對管理員及行政員官官相衛感到失望,他們已經想與老大哥一樣,將這個權力維持無限期,連死後都要被「歌頌」,讓我們的升斗市民抓管理員的錯也不行。他們在Skype創立一個小圈子,使管理員言行幾乎一致。我們有證據相信,假如其中一名管理員犯錯,他們試圖以集體利益來推卸責任。正如唐英年對於決定包機到泰國接濟香港人一樣,稱是集體決定。
他們覺得只需要每個人使用一次權限就可,其餘時間只管自己的工作、娛樂,根據都沒認真做好維基大小事情,我之前看過某些MediaWiki的頁面,仍有極少數內容仍未翻譯好。連後勤性工作的管不好,又怎樣管好前線的工作。正如Pokka所說「看來這種精神只有管理員才能明白」,那即是說維基精神根據各人不同喜好有不同,也即是說有不同演譯方式,然而一個普通參加者與管理員方向不同,自然產生衝突。
我們從這句中看到「他對維基政策的瞭解和他的知識,就算一年只用個2、3次,也就是幫其他管理員省下2、3次的工作,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妥」他們是官官相衛。現在他們被一些人說他們壞話,他們開始害怕,於是試圖修訂對他們有利的方案,除了讓普通維基人上位無期外,更讓他們證穩一席。
現在更有中文維基計劃的管理員參與元維基行政員選舉,既然連中文維基人不滿意的話,有何理由投支持票?還以將支持票改回反對票更好。
其實管理員只怕一樣事情,當他們外行回歸後,打開中文維基百科時,發覺「為什麼沒有管理員權限」。然後重新選舉,新的維基人投下反對票。正因為這樣,恐怕中文維基社群都出現派系鬥爭了。
各位管理員神仙,如果有一些事管不好的話,隨時出現孫悟空大罵天宮,如果不想出現大罵天宮的話,就應該在事情發生前阻止漏洞。--203.218.136.103 (留言) 2009年2月20日 (五) 01:59 (UTC)[回复]

管理員都是用戶啦。我覺得每人對如何供獻維基的定義不一,不能說某某管理員要在限時刪除X條條目。(刪除主義?)-- (留言) 2009年2月20日 (五) 02:38 (UTC)[回复]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管理員要限定完成某數量的編輯和管理的工作呢? 管理員也是用戶,用戶不編輯一段時間就不能編輯或供獻維基。我覺得這個想法是頗有趣。依照你的邏輯若某用戶沒有編輯維基,那麼他們的用戶就要刪去了嗎?-- (留言) 2009年2月20日 (五) 04:33 (UTC)[回复]

贊同石的想法
另外回覆pokka:
  1. 、所以管理員不是社群的一部分?管理員不是自動確定用戶?乾脆你提議以後任何投票管理員都不算數好了。社群共識如何,因為參與討論的人數不多我不敢確定,總之我只是代表我個人發言,不敢像你一樣把自己的意見當作社群共識。
  2. 如果覺得目前罷免的門檻太高(我個人也覺得太高,我覺得50%作為罷免門檻最適合),請提議修改目前的罷免規則。
  3. steward和管理員是不同的東西。那是定期選的。
  4. 英文維基的49次裡面,雖然多數是因為用傀儡帳戶等等的違反方針而除權,但其中也包含了過久未編輯有安全考量而除權的(他們沒有半年不活躍解任這個規定),所以你用49比0是錯誤的,應該是49:17。這17位還不包括主動請辭而解職的8位在內。
  5. 鐵飯碗?當管理員有錢拿能當飯吃嗎?也許換個比喻會更好。
  6. 當初有人也許不為了一年2、3次而選一個人作管理員(這要看每個人差異,我個人是否選一個人是看一個人是否可信任而不是看未來會作多少編輯),但不代表我們要有必要為了不知為何的目的,花時間精力去取消這二、三次可能的貢獻。這跟我們花時間去把所有過去一年沒編輯的帳戶都刪掉一樣沒意義。--ffaarr (talk) 2009年2月20日 (五) 04:40 (UTC)[回复]
回覆巧克力糖:
  1. 我覺得條目內容太糟刪是合理的,同樣地管理員違反規定亂用權力被罷免也是合理的。但你覺得一個條目,應該因為一年只有被1、2次修改維護,就讓那個條目就自動被刪掉嗎?同樣地,管理員為何需要這樣嗎?
  2. 是否「暫時不適合做管理員」也許見仁見智,我還是想知道為何權限少用的人就一定不適合呢?對維基百科有什麼害處嗎?
  3. 不是說不能撒權,而是對維基百科沒什麼幫助的撒權規則我不支持,規定愈多只會讓更少人想選管理員來作管理工作,而不是更多。--ffaarr (talk) 2009年2月20日 (五) 04:40 (UTC)[回复]
回覆203.218.136.103
  1. 看到「連死後都要被歌頌」二字我只能苦笑了,明明是常常被罵的機會比較多。
  2. 你覺得mediawiki沒作好,請出來參選管理員並把它作好,大家會很感激你。要不然明確指出問題在那裡在互助客棧提出來也是功德一件。
  3. 被罵是正常的,簡單地說,要當管理員就請先作好被罵的準備。如有事不滿不能表達的網站才更糟糕。--ffaarr (talk) 2009年2月20日 (五) 04:40 (UTC)[回复]

这样讨论下去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要么直接像之前patrol以及rollback权限一样投票吧。让大家都参与讨论,同样可以分成几个议题.

  1. 是否需要修改现有管理员罢免程序 (行政员)
  2. 如果需要,怎么修改(比如罢免标准,罢免投票的比例等)

--loihsin (留言) 2009年2月20日 (五) 08:42 (UTC)[回复]

其實看完上面的討論,我很奇怪,亦像ffaarr一樣不免苦笑了一下。我奇怪是,上面明明有管理員站出來支持這個議案,但我就隻字不見。如果我們早就討論好,怎麼會有人支持???? 個人在上面也是表明反對的,幸而無被人拉出批罵,我至今無改變我反對的立場,我亦不見得如此大費周章的事對維基究竟有甚麼好處。其實我已不是第一次說,維基中管理員並非甚麼有特權的人士,跟每一個用戶也是一樣,因為每一位用戶也有責任去維護這一個網站,每一位用戶也是這網站的管理員,一如當初。管理員只是一群被社群相信且願意承擔更多義務工作的人,沒什麼大不了。既如此,還有必要大費周章去幹這事嗎?只是個人對不活躍定義的修改,是中立的。—J.Wong 2009年2月21日 (六) 04:24 (UTC)[回复]

Yacht何時當選行政員?

原行政員Yacht是何時當選?為何不見存檔頁?--222.75.165.130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8:44 (UTC)[回复]

非投票产生,由Shizhao错误授权,已离任(管理员任免2004年存档 对话页存档)。—Ben.MQ 2009年2月7日 (六) 09:05 (UTC)[回复]
讓人驚訝的是,為何在2007年3月20日有用戶在他用戶頁加上行政員的標籤?另外,其權限為何到2008年才取消?(見管理員任免紀錄)和Wikipedia:行政員中已離任的行政員名單--222.75.165.130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9:18 (UTC)[回复]
他曾任行政員,錯誤授權後沒有即時取消權限,相反是因此將錯就錯成為行政員。2008年時是因為長期不活躍而取消權限。至於行政員的標籤是一直都有的(分類),只是在07年改用模版方式標示。真是錯綜複雜……—『Skjackey tse』 2009年2月7日 (六) 16:07 (UTC)[回复]
如果是將錯就錯成為行政員,那這麼可是嚴重的錯誤,原來Shizhao授權錯誤可以令用戶四年來一值擁有行政員之權力,而不須在授權錯誤後立即除去其行政員權力,卻將錯就錯讓之繼續擔任行政員一職,並在離任頁加上錯誤授權而離任等字眼來欺騙其他人。更甚者,四年來一直無用戶提出質疑,那麼Shizhao應把現在所有管理員授權為行政員,再加上一堆已離任字眼來掩飾,反正根本不會有人注意。--219.93.178.162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04:41 (UTC)[回复]
歷史紀錄『Skjackey tse』 2009年2月8日 (日) 11:32 (UTC)[回复]
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页面来保存管理员的重大操作记录?作为评价,考核还是罢免的参考,现在大家对很多管理员的看法都是很零散的。--loihsin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1:35 (UTC)[回复]
管理员的重大操作记录?—Ben.MQ 2009年2月11日 (三) 12:06 (UTC)[回复]
有log—『Skjackey tse』 2009年2月11日 (三) 13:02 (UTC)[回复]
是否指Special:Log/rights?--Advisory 2009年2月11日 (三) 16:57 (UTC)[回复]
請問管理員是否有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官升職或任何實質的好處?如果沒有,請問考核有啥意義?(當管理員很希罕嗎,免費作貢獻還要被您挑三撿四,如果真要這樣執行我寧可當個啥都不是、偶爾還可以大放厥詞說要考核罷免別人的普通用戶......)—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11日 (三) 15:29 (UTC)[回复]
是的,要是當管理員不希罕的話,建議讓這個職位給我,我非常樂意被你們大放厥詞批評!如果我能做管理員,我希能望巧妙地運用手上的權力控制條目內容,如果自己有宗教信仰,當然盡量以不同理由打壓反自己宗教的新聞或內容,人家見我是管理員,自然不敢回退我的修改,他要是敢打退我的,我就以破壞為名警告他,再犯便封禁他,哈哈!可以利用權力針對不順眼的會員,很不錯!要濫權又不是難事,試問有哪位中文管理員曾被罷免成功?只要小心點不犯下牽連甚廣且嚴重過失便可以過關,繼續安心濫權,還有我又可以經常不活躍,喜歡的話便回來玩玩,不知多麼寫意。
我真的不明白,管理員要是以身作則,怕什麼操作記錄,怕什麼監察,一位好的管理員根本就不會反對接受監察,最後我不是說所有管理員也是壞人,只是我發現每次當聽到有人希望可以更有效監察管理員時,就會即時遭到部分管理員強烈反對,說什麼「管理員也只是一位用戶」,「管理員沒有什麼實質好處」等,要是真的說得一文不值,你們就不會如此眷戀這個職位,不如交個位出來,做回一名普通用戶?我暫時沒有見過一位管理員自動放棄這個職權。--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20:59 (UTC)[回复]
Special:Log/rights是行政员将普通用户变为管理员的记录(将来可能会有管理员将普通用户变为回退员/巡查员的记录),其实在Special:Log里输入管理员的用户名,提交之后就能看到系统自动记录的管理员操作日志了。--KEGNS 2009年2月11日 (三) 17:32 (UTC)[回复]
在Yacht当选管理员/行政员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取消管理员/行政员的正式渠道(也可能是我当时不知道),现在取消管理员权限也必须去meta提出才可以,本地是无法取消的。因此授权不小心错误了(就是把设置为行政员的选项不小心选上了,我当初没看清,以为是“不设置为行政员”。由于这次错误,我到现在都对此记忆深刻)。而且基于信任,社群后来也没有提出异议,我也并不认为多赋予的权限会对维基百科造成伤害,因此一直就这样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0日 (五) 07:30 (UTC)[回复]
您是誰?憑甚麼認為多賦予的權限會不會對維基百科造成傷害?您本人對維基百科政策及社群信任有獨特的解釋權嗎?--Nthgd 2009年2月20日 (五) 13:20 (UTC)
Shizhao的操作不當是事實,但當年制度不完善也是事實。—Ben.MQ 2009年2月20日 (五) 13:40 (UTC)[回复]
認同 Ben。Pokka︰既如此,本人非常建議您參選成為管理員,承擔多一份義務。不過我還有一點希望帶出,究竟這裡是有言論自由的地方,每人也可以自由的表達支持或者反對,無論他是否管理員,只要您提出的議案是好的,就一定有人會支持,惟反之亦然。此維基中只有九十三個管理員,與活躍用戶的數量相比,就如針與大海之比,所以您根本就不用為此而憂慮,只要您的議案是好的就一定能夠通過。就請您不要再打壓其他管理員的言論吧,始終他人不一定要支持您的。如果您想了解一下,這些年來有那些人請辭自動放棄不戀棧這權位,就請您移玉步至Wikipedia:管理員請辭看過究竟。—J.Wong 2009年2月21日 (六) 04:58 (UTC)[回复]
to Nthgd,当时的社群没有现在这么多方针政策的约束(因为社群还小),整个维基媒体计划的授权也不像现在这样有比较多的规定。至于为什么我不觉得有害,是出于善意推定。既然管理员的授权都已经得到社群信任,那么只是多了一个可以赋予用户管理员权限的权限,我也不觉得会有什么不能信任的。我这样认为,也是因为看到当时meta上的授权也是如此,印象中我有个别wikimedia计划的行政员权限就是meta上的steward直接在授予管理员的权限时(如果当时是叫做steward的话)顺手授予的,我也曾经去信问过,为何把行政员权限也给我,我并没有申请,回答大概是,值得信任的用户,权限多一些,没什么不好。最后,我要说的是,这种事情已经相隔甚久,当时的情况也和现在的情形差别很大了,当时看起来没有问题的事情,现在或许会觉得是个大问题。当时觉得是个大问题的事情,或许现在觉得没有什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3日 (一) 11:49 (UTC)[回复]
不好意思,因為某個朋友的提示,才發現原來自己被討論了。其實當年是因為Shizhao的誤操作,但是基于對我的信任以及我的貢獻歷史,以及當時要撤銷權限的技術原因,所以一直保留。其實我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個權限。我也理解對這個操作錯誤的concerns,但是必須考慮到維基當時的發展程度,并沒有如此完整的policies & procedures。我覺得現在這個時間翻出歷史箱里面的東西來因為發展不完善挑毛病特別是借此打壓維基的管理員是沒有意義的。既然權限已經被取消,希望大家不要再擔心了。--yacht [new talk | talk] 2009年2月27日 (五) 16:16 (UTC)[回复]

修訂快速刪除的標準-已經存在於其他維基計畫的文章

建議修訂現有Wikipedia:快速刪除的標準之一:「已經存在於其他維基媒體計畫中的外語文章。這些文章在其他地方被創建以後,被複製並且重新張貼在維基百科上面,或者是透過Transwiki系統而移動的文章。」,建議修訂為「複製自其他維基媒體計畫,或是與其他中文維基計畫內容相同的文章。」。這可將範圍從原本的外語維基計畫,擴大到其他中文維基計畫的內容。—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8日 (日) 09:51 (UTC)[回复]

(+)支持『Skjackey tse』 2009年2月8日 (日) 10:01 (UTC)[回复]
(!)意見:考虑到存在条目翻译的可能性,以及计划增加的“超过2周没有进行任何翻译的非中文条目。”快速删除标准,在下认为这个快速删除标准修订为“複製自其他中文維基媒體計畫,或是與其他中文維基計畫內容相同的文章。”会更加合适。—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2月8日 (日) 10:11 (UTC)[回复]
我的確沒考慮到下面關於未翻譯的這一條,如果下面關於未翻譯的新標準可以獲得共識,那我也贊同這一條刪除外語的限制;不過,「維基媒體計畫」和「維基計畫」應該是一樣的吧?。—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8日 (日) 10:26 (UTC)[回复]
如果贡献者复制的内容是法律法规、文学作品,贡献者有可能不是从其他中文维基媒体计划复制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可能已经被维基文库收录。—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2月8日 (日) 10:47 (UTC)[回复]
是的,所以我才內容分為「複製自其他(中文)維基媒體計畫」,以及「與其他中文維基計畫內容相同的文章」兩部份。-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8日 (日) 11:12 (UTC)[回复]
有一點要考慮的,如果比如說從維基教科書那裡貼一篇文章過來,改了標題幾個字之後看起來像是一篇百科條目。這樣適用嗎?--ffaarr (talk) 2009年2月8日 (日) 12:21 (UTC)[回复]
改幾個字後不會像百科條目吧……vfd也可—『Skjackey tse』 2009年2月8日 (日) 12:45 (UTC)[回复]
有些真的蠻像的,例如這個--ffaarr (talk) 2009年2月8日 (日) 13:51 (UTC)[回复]
如果有任何爭議,就改送{{afd}}或{{vfd}}討論就好了。—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8日 (日) 14:29 (UTC)[回复]

看來下面關於未翻譯的標準應該可以順利通過,因此我重新修正此條的提案內容為「複製自其他中文維基計畫,或是與其他中文維基計畫內容相同的文章。」。-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19日 (四) 03:02 (UTC)[回复]

(+)支持--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2月27日 (五) 12:53 (UTC)[回复]

是否需要把参阅、参看、……统一为“参见”,把参考来源、参考资料、……统一为“参考文献”?

在中文维基百科,诸如“参见”、“参考文献”和“外部链接”等词的说法非常不统一。

“参见”一词有10多种说法:参见参阅参看另见、另看、请参见、请参阅、请参考、请参照、敬请参照、参见条目、参阅条目、参看条目、参考条目、相关条目、相关文章、其他条目、关联条目、有关条目、内部链接、内部连接、……。

“参考文献”也有多种说法:参考文献、参考资料、参考来源、参考书籍、参考书目、参考材料、相关参考、相关文献、相关书籍、相关书目、相关材料、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居然有20多种说法:外部链接、外部连接、外部联接、外部联结、外部网站、外部参考、参考链接、参考连接、参考网站、参考网页、参考网址、相关链接、相关连接、相关联接、相关网站、相关网页、相关网址、网站链接、网页链接、网络链接、网络连接、其他链接、其他连接、有关链接……。

是否需要把它们一律统一为“参见”、“参考文献”和“外部链接”?--Maxwell's demon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8:08 (UTC)[回复]

(+)支持--tlrmq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20:16 (UTC)[回复]
(+)支持参见、参考文献与外部链接(繁体作外部连结)。—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8日 (日) 20:29 (UTC)[回复]
(+)支持参见、参考资料与外部链接(繁体作外部连结),或者机器人统计一下目前这三种情况每一种情况用什么词最多。不用文献是因为该词向偏义词演化,偏重于“文”,单指典籍。—Dingruogu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20:41 (UTC)[回复]
(+)支持每次改外部連結名稱改的很煩,早就想請P-bot出動了XD--Morrigan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20:43 (UTC)[回复]
(+)支持,但「参见」呢……我個人比較習慣用「相关条目」……這真的條目編者的習慣問題—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20:45 (UTC)[回复]
  • 如果真的要統一的話,應以「相關條目」、「參考資料」為佳。「參見」則限了需要互相輔助條目才能納入,但「相關條目」除了起到「參見」的作用外,還能概括一些關聯但不起輔助的條目;而「參考資料」則能包括非文本性質的來源(如影片),這是「參考文獻」不能概括的。—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8日 (日) 20:55 (UTC)[回复]
我也覺得「相關條目」、「參考資料」、「外部連結」為佳。—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9日 (一) 00:03 (UTC)[回复]
贊成用「相關條目」、「參考資料」、「外部連結」。—Charlotte1125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0:28 (UTC)[回复]
(+)支持,我的习惯是学术性条目用“参考文献”,比较大众化的条目用“参考资料”,用词习惯而已吧……—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9日 (一) 01:29 (UTC)[回复]
(+)支持18164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1:44 (UTC)[回复]
貌似应该有4个,{{reflist}},用wikitext直接写的参考资料,外部链接,其他条目链接,怎么用--Liangent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2:43 (UTC)[回复]
我的习惯是{{reflist}}用“注释”或者合并到参考资料里--Dingruogu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7:28 (UTC)[回复]
(!)意見 个人习惯用“引用资料”来函括所有reference的材料。—同舟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2:59 (UTC)[回复]
(+)支持,具体用什么词可以讨论,不过确实得统一一下 :-) —小烈 (找我?) 2009年2月10日 (二) 06:42 (UTC)[回复]
参看或参见是百科全书领域的专业用语,就像百科全书的专业术语是条目,而不是词条一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9日 (一) 03:36 (UTC)[回复]
(!)意見 請不要將鏈結改為連結。連結或鏈結都是繁體用語。網景及其後繼的Mozilla Firefox使用「鏈結」,微軟Internet Explorer則使用「連結」。「鏈」字帶有航海的隱喻在。(網景將它的瀏覽器稱為領航員)--Fauzty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9:01 (UTC)[回复]
(+)支持统一规范。—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17日 (二) 05:17 (UTC)[回复]
(!)意見,目前的投票比较混乱,建议投票分为两步走:先投票确定需要采取统一格式;然后再投票确定采取以什么样的格式为统一格式。—Webridge传音入密 2009年2月21日 (六) 06:39 (UTC)[回复]
同意 Webridge 說的--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2月26日 (四) 07:56 (UTC)[回复]
这个又不是方针,最多只是一个指引,没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搞投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6日 (四) 12:41 (UTC)[回复]
是没必要搞正式投票。我想说的是,虽然基本上是赞成意见,大家的说法并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可能的共识是“需要采取统一格式”,但对于采取哪一种统一格式却众说纷纭,如果分两步来走会让讨论的目的比较清楚。至于要不要投票那是另一码事。希望这次不会造成误解。—Webridge传音入密 2009年2月27日 (五) 06:14 (UTC)[回复]

兩個建議

  • 不存檔取代刪除使用者發言.
在一切都會被記錄上來的地方,刪除本來就是掩耳盜鈴.反而引起好奇,去歷史記錄查.甚至引來不必要的反應,例如底下說什麼『自由世界』雲雲.好像本來『相關發言不存檔』是有模板的,只是管理員很少去使用吧.而且現在刪留言的那個模板要人請洽互助客栈,卻拿來刪互助客栈的留言,你是不是在鼓勵人家拼命留言,越刪越留?其實只要標明某一段不會被存檔,不須理會.應該就達到效果了.也免得被人批評是在『和諧』.
删了肯定不存档,建议应该改成删掉不留框子。--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1日 (三) 13:09 (UTC)[回复]
  • 已在討論中表達立場者,不論身份為何,避免去管理其他使用者的發言.
很多管理員都抱怨過,其他人把他們基於一般使用者身份所作的操作當作使用了管理員職權而批評.所以管理員自己最好也把自己管理員跟使用者的身份分開.而基於『人人都是管理員』,最好人人自覺,在進行管理操作時,跟爭辯時的發言分開.況且自己在討論中表達意見了,如果再封掉跟自己意見不同的發言,影響恐怕不好.希望大家養成習慣:想維持秩序,就不要介入爭吵.既然吵開了,就不要去壓制別人發言.就算這麼做也要請別人來執行(SKYPE乾什麼用的).就好像介入條目的管理員不要去保護條目一樣.
順便安慰一下發言被刪的人:不要以為委曲了,換個角度想,這也算是被保護.維基百科上有多少人說了他們自己但願沒說的話,可全在記錄里,賴不掉.可就算這樣,他們還不是繼續說,小辮子就越多.71.79.69.245 (留言) 2009年2月10日 (二) 20:58 (UTC)[回复]
这个……看管理员自觉了。--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1日 (三) 13:09 (UTC)[回复]
看過以往的歷史,管理員好像不懂避嫌。--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27 (UTC)[回复]
删除发言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有利于保持讨论不变成骂战,但是应该限制在一个极明确的范围内,而不能无限扩大删除发言的用途。--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2月12日 (四) 12:36 (UTC)[回复]
管理員曾打退批評自己的討論,不懂避嫌。就算打退,第一次你也可以只刪去涉用詞過激的部分,未必一定要整篇留言也打退。--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27 (UTC)[回复]
当然,自己在里面又讨论,又利用删除别人的留言是不对的。--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2月23日 (一) 13:44 (UTC)[回复]
用横线划掉攻击性言论,再道歉。--雾月 2009年2月27日 (五) 16:57 (UTC)[回复]

小小条目的争议

最近与某用户就小小条目模板的使用发生争议,诸如周挺阎嵩这样的条目,已经有模板提供了球员效力的历史等信息,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在正文中重复什么来达到字数标准。如果只是为了达标,任何人只要粘贴+复制都可以完成,但是对于条目质量没有任何帮助,对于读者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显得百科信息重复,排版混乱。

从实际编辑的角度,职业球员能够提供生平等信息已经足够作为条目存在,更何况是连英文版都已经有了很久的中国国家队球员,不知道盲目而且不听劝阻的挂一个自动提删的小小条目对于条目质量和百科水准有什么裨益。请社群商议,给个定论。—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07:59 (UTC)[回复]

对于一个中国足球运动员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出生、生日等信息都可以满足50个字的标准:
“张三丰,1985年1月1日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身高一米八五,在足球场上主要司职中后卫。”
连效力哪个球队都不用写上,就已经50个字了,看起来还很多链接呢。但是任何球迷和非球迷自己去看看周挺阎嵩等条目,哪个信息量大,哪个排版比较好,哪个便于读者阅读。—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08:27 (UTC)[回复]
條目正文與infobox的內容不是互相替代,而且infobox應只是條目的輔助角色。為了滿足小小條目的要求而湊字數是不好,但改善方法不是修改放寬小小條目的標準,而是靜下心,花個3分鐘寫篇50字以上的文章。--百楽兎 2009年2月12日 (四) 08:46 (UTC)[回复]
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的风凉话。在我大量创建中国足球运动员条目之前,中文维基的该类条目比英文还少,还谈什么条目质量,简直就是丢人。任何人都没有义务编辑维基,所以同样也没有权力要求别人做什么。
在短小的条目你挂个小条目待扩充,我半点意见都没有,我有空会扩充别人也会。但是你挂个30天自动提删的小小条目,明知条目中有远远超过50字标准的信息,算什么意思?30天之内我或者其他极个别曾经关心过此类条目的编者都没空扩充的话,删不删?删除一个有相当价值信息的条目对于中文维基的好处何在?
更何况举上面的例子其实我已经说明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我不用心的问题。我已经提供了这些球员从职业生涯开始至今的效力情况,放到了可以准确陈述这一信息的专用模板中。如果你要我“用心”在正文再复述一遍,也复述不出花来,并不能增加信息量,相反使得读者感觉维基质量低下,编者都不知取舍。最好的例子请看英文的周挺条目,其实就是把模板里面的转会信息在正文表述,看起来像样,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09:04 (UTC)[回复]
先談質量方面的問題。沒質又何來量呢?沒質就只會增加維基的負擔,說得難聽一點質差的條目簡直是垃圾。創建這些無無聊聊的條目不是幫了維基,更加還未談上什麼「中文维基的该类条目比英文还少」,這只會其實是害了中文維基,並不是幫了維基,你說,創完條目後就掛上什麼小作品、小小作品的模版有什麼好呢?現在再談原本的問題。上面百楽兎也說了;對,模版並不是你說得這麼難聽,去撐條目的長度;可能有編者是這樣想,為了這樣而做,但是我相信,信息模版在條目中是擔任一名輔助的角色,而不是你所說的在正文中重复什么来达到字数标准。—Jazecorps Nekivary 2009年2月12日 (四) 10:02 (UTC)[回复]
无聊的条目?中国国家足球队成员、中超现役球员,随便google成千上万结果的人物,叫无聊?—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0:10 (UTC)[回复]
我所說的無聊條目是不用三分鐘製成,字數極少的條目,並不是你所說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成员、中超现役球员Jazecorps Nekivary 2009年2月12日 (四) 10:15 (UTC)[回复]
我所说的是周挺阎嵩条目的争议,只关心你对于这两个条目的质量有什么评价。谁规定模板必须是辅助作用的?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出生、年龄、身高、位置、职业生涯经历和数据等就是最重要的信息,而模板可以最简明清晰的陈述这些信息,为什么一定要用正文复述?中英文维基很多球员条目(甚至是大部分),模板内的信息量都超过正文。—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0:19 (UTC)[回复]
看過這兩個條目,可以見到編者是一位極度不負責任的編輯.先不論字數的問題,就單單論內容.條目竟然連英文版也比中文版詳細,何來質量?連外國人寫的條目也被中國人長!!!質?好笑!
最重要的問題是:此條目是沒有references的,即是非可供查證的條目,儘管具知名度,一樣不合格.而小小作品的特徵是簡短而沒有ref的條目,這被其他用戶誤會也是無可厚非.此外,沒ref的條目,質素一定非常驚人
你竟然這樣說......如果只得什麼出生身高位置球隊,那就改名為維基數據庫吧,好不好? 2009年2月13日 (五) 12:50 (UTC)[回复]

2009年2月13日 (五) 12:50 (UTC)[回复]


小小条目和可查证有什么关系?胡说八道呢。小小条目是自动提删的,无可查证资料的条目不提删、提删也删不掉的多的去呢。世界三大夜景吹了一年多,可查证资料呢?不是一样删不掉。—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10 (UTC)[回复]

还有请注意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我是怎么样的一个编辑,是否负责,不是你有资格评价的。—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13 (UTC)[回复]

之前投票時我也是支持模板內的實質訊息應該算在50字以內,才不會有msuker提到的這個問題,不過投票結果是如此,只好希望在提刪者在提刪時手下留情,不要刪掉了真正有用的條目。--ffaarr (talk) 2009年2月12日 (四) 10:49 (UTC)[回复]
那你們可以選擇不要建infobox,直接以正文表達,不就好了嗎?條目可以沒有infobox,但不能沒有正文。infobox只是條目的輔助,不要喧賓奪主、主客易位。
50字的正文要求易如「反掌」,比「挑擔」簡單太多了,小學低年級的水平而已。對這麼低的標準還有意見,不是為「懶」找藉口就是水平低得離譜。如果寫50字文章的要求可以被看作「唱風涼」,新條目推薦需3000位元組的要求算不算「泯滅天良」?--百楽兎 2009年2月12日 (四) 11:18 (UTC)[回复]
按照你的办法,就是把百科条目写成流水账。张三1999年效力于上海,2000年效力于北京,2001年效力于陕西,2002年至2004年效力于辽宁,2000年至2005年入选了国家队。百科球员条目都如此做的话,只怕连小学水平都不如。
现在不是一个普通人能不能在三分钟内根据infobox改写成50字以上正文的问题,而是这种改写非但不能增加任何有用信息,而且造成条目信息分散、水平低下甚至阅读困难,根本不如infobox一目了然。为了满足什么字数规定而降低条目的可读性,这种蠢事我是不会做的。
你要说到新条目推荐也正好,你倒是去看看这两个“小小条目”现在多少字节了。更遑论某些新条目推荐的足球运动员条目直接照抄英文,根本就是连创作人都没看懂内容,也成功推荐了,如Talk:马修·埃瑟林顿。到底哪个是质,哪个是量。—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6:19 (UTC)[回复]
要那麼寫文章的人是你,不是我。開頭我就說過了:「為了滿足小小條目的要求而湊字數是不好」。--百楽兎 2009年2月12日 (四) 16:28 (UTC)[回复]

那你們可以選擇不要建infobox,直接以正文表達,不就好了嗎?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请把infobox里面在规范明确位置显示的信息写到正文里面,这样就满足字数了。—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6:46 (UTC)[回复]

如果你能想到的就是堆積片段,那你要加強你的作文能力了。寫文章不是堆積片段,而是連綴片段。--百楽兎 2009年2月13日 (五) 04:41 (UTC)[回复]
请注意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你并不比我强,没有资格要求我加强什么能力。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你发表此类评价其他编者能力的言论。
你要继续狡辩,那我问你,你提议不要建infobox的目的何在?Infobox在这里是可以最准确传达相关信息的办法,为什么不用?—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07:24 (UTC)[回复]
好好,我這輩子都不會再說你了。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然哉。
提議你用文章代替infobox沒有目的,只有原因,原因就是因為你說你已建了infobox,寫不出正文。所以我說你可以選擇不要建infobox,拿那些材料來撰寫正文,這麼一來你能完成創建條目的目的,也不會被人提報過短,豈不皆大歡喜?--百楽兎 2009年2月13日 (五) 08:16 (UTC)[回复]
请记住你的承诺,不要再对于我的能力指手画脚。还有,“写不出正文”和“认为infobox比正文更有利于条目质量和信息传递,所以使用infobox而不在正文复述相同内容”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情况。—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09:48 (UTC)[回复]
我理解小小条目的删除机制,理解小小条目的判定标准是按照正文的字节数,同时我也认为Msuker兄创建的类似周挺阎嵩的条目被删除不太合适。但是维基百科的方针需要操作上简单一些,这种情况下可能就需要在正文复述InfoBox里的信息,这只是一种折中的办法。不知道Msuker兄是希望把InfoBox中的内容也算到50个字中,还是什么想法,可以发起新的方针的投票么?希望拟定的方针是如何规定?--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2月12日 (四) 12:30 (UTC)[回复]
很简单,现在提出30天后删除的是人,不是机器人。如果是机器人,我有必要在这里讨论什么吗。既然是人,为什么不能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审视一下自己提议的合理性。维基百科的任何程序化规则,都不是以降低条目质量为目的的。
像上面User:Πrate所说的取消infobox把内容放到正文,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明明infobox可以最规范最简单陈述的内容,却要用文字复述。—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5:23 (UTC)[回复]
請搞清楚,如果不是你寫不出infobox以外的訊息,我也不提那種下策。翻個頭說,一個你覺得值得維基百科收錄的人物,卻除了infobox的訊息以外連50字都寫不出來,豈不笑話?infobox裡那些簡短的條列式的訊息猶如幻燈片,不加以說明就只是一堆片段的集合。而文章的功用就是要把各片段連綴起來,讓它變成影片,讓讀者明瞭其中的脈絡,而非你說的「复述不出花来」。--百楽兎 2009年2月12日 (四) 16:24 (UTC)[回复]
再給Msuker一個寫文章的思路:「六何法」,想一想就夠你寫好幾個50字了。如果你還是覺得寫文章等於做流水帳,我只能嘆口氣走人。--百楽兎 2009年2月12日 (四) 16:36 (UTC)[回复]
我没有说过我写不出infobox以外的内容,但是我是不是写,什么时候写是我的自由,而不是你或者任何其他维基编者有资格指手画脚的。更加不是任何编者应该设什么30天内写,否则提删的框框的。就现在的条目内容,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不被自动提删。规则是为了条目质量服务的,而你的凑字数的馊主意根本就是将这两者的关系本末倒置。—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6:44 (UTC)[回复]
本討論一開頭我就說過「湊字數是不好的」,你卻還是硬把你自己聲稱的流水帳作文法塞入我嘴,說是「我的餿主意」,真是有夠不可理喻。
你當然有你的自由,你高興怎麼寫、何時寫都隨你,相同地,別人也有別人的自由,如果看到你創建的條目不到小小條目的基本要求,別人要不要提刪、何時提刪,也不是你能置喙的。言盡於此,有空在這裡幾百字地嚷嚷,不如把時間拿去補個50字的文章上來。如果為了50字的低標準卻辯得沒完沒了,我光想都覺得可笑。--百楽兎 2009年2月13日 (五) 04:34 (UTC)[回复]
我已经说过这不是任何人能不能改写50字的问题,而是有什么必要在正文复述已经清楚表达的信息的问题。现在实际条目已经被Winertai改写,没有多出任何一点有用信息,反而包含了一个小错误,同时陈述使用的词汇等也不是足球方面报道所一般使用的。改写前后的两个版本,之前的简明扼要,之后的重复冗余,就是为了满足什么字数的话,根本就是违反维基的精神。当然改写者是好心,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条目质量已经下降。如果我是第一天到维基来看条目的球迷,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维基足球条目的编者平时都不看足球新闻。
现有规则是否直接影响条目质量,或者如何解决,我不发表意见。但是某些编者盲目试图自动提删明显有价值和符合质量的条目,难道真的都是机器人?—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07:19 (UTC)[回复]
是沒必要複述,所以結論是什麼呢?所以結論不是放寬小小條目的標準,而是創建條目時就多找一些資料來寫文章。我對這個討論的參與到此為止,不喜歡一直繞著同一個圈轉,告辭。--百楽兎 2009年2月13日 (五) 08:26 (UTC)[回复]
原有资料已经足够,只不过我认为infobox是最佳表述方式,而不是为了凑字数的正文。你自己要把此事归为“写不出50字”,自己挖个坑跳下去钻不出来。—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09:48 (UTC)[回复]
  • 周挺閻嵩這兩個條目完全不合格,至少連條目最基本的元素也沒有,先說內容問題,後者的內容原來只得「閻嵩(1981年3月20日-),是中國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目前效力于浙江綠城。」一句,infobox只多個出生地和高度.然後就是一大個空白畫面了.
  • 如果這些內容也收錄於維基百科,維基百科便成了數據庫(database)了.請問這種條目有什麼用呢?可能隨意搜尋一個網頁也能比它詳細.從你用什麼不用三分鐘寫出這種所謂「條目」,再花大量時間在這裡吵個不停.便知道你有什麼能力、實力了,就是吵架能力,從條目看,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所謂實力.你問心有沒有做好本份呢???如果這種條目叫有能力的話,我就無話可說了 2009年2月13日 (五) 13:10 (UTC)[回复]
Infobox提供了球员职业生涯不同时期效力的球队,参加过的重要赛事,什么叫空白?你是故意来找茬的?—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15 (UTC)[回复]
这是你几分钟之内第二次违反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你可以评价条目质量,如果有本事可以去提删。但是我个人的能力不需要也由不得你来评价。—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17 (UTC)[回复]
首先我既對事又對人.你不要再以另一個問題蓋過原來的問題而借機扯開話題,這是沒有用的.
File:Blank1.jpg
請大家看圖吧
File:Blank2.jpg

現在亡羊補牢一樣

試問看到這種條目,誰會不憤怒呢?我覺得提刪者做得非常正確
還有,當初我看這兩條目,還未看誰是編者便發表言論了,想不到原來是你...想不到寫這種質素如此低的條目的人竟然是你...對不起,下次我會看清楚才決定評論與否的,多多包涵啊真的要 2009年2月13日 (五) 13:35 (UTC)[回复]
我也以为是谁呢,原来是知名人物了,怎么改了名啦。请注意,我今天补充条目不是什么“亡羊补牢”,而是看在winertai好心反而使条目质量下降,所以才决定多花点时间。就算原来条目,你也别想成功提删,因为其中有足够的有价值信息。
非常同意.但我想說一點,若條目由某作者所創,其他人沒必要為作者「執手尾」,若這樣只會寵壞用戶.就像林海峰一次「作詞填曲」後,日後皆是這樣,是個不良的歪風 2009年2月13日 (五) 14:47 (UTC)[回复]
既然是有先例的,今天两次人身攻击问题我直接交管理员处理了。—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39 (UTC)[回复]
這根本就不是什麼人身攻擊,好笑,只是針對問題而已 2009年2月13日 (五) 13:50 (UTC)[回复]
针对问题?那怎么会上升到我个人是如何“一位极度不负责的编辑”,以及我个人的能力“就是吵架的能力”?—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55 (UTC)[回复]
更何况你自己都承认了,你是“既对事又对人”,显然违反了WP:NPA“对事不对人”的方针。—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58 (UTC)[回复]
和你說話真的非常吃力.不要曲解別人的說話,你已經多次出現這情況.
請你不要再叉開話題了,我已經說過我首發言論未知誰是編者,因為這種質素的題目留在維基百科,只會阻礙維基的發展.所以我起初認為這種編者編輯出這種低質素條目是不負責任.可是卻不知道原來那人就是你,那真是非常可惜了 2009年2月13日 (五) 14:39 (UTC)[回复]
讓我們看看Wikipedia:小小作品指引吧。

如果小作品是维基百科的丑小鸭的话,那么小小作品就是尚未孵化的天鹅蛋。請不要創建一個小小作品,如果您手中的資訊實在不夠,請您創建一個小作品,因為小作品比小小作品較沒有刪除與否的爭議。

我想大家都理解甚麼是請不要創建一個小小作品這個簡單句子了。指引請你不要創造你卻偏要創建,屬不屬於負責任,見人見智,基於善意假定,這算描述事實。而且根據小小作品的描述,小作品比較沒爭議而小小作品本來就是更有爭議,你這種堅持算是堅持製造爭議。我也會寫小小作品、知名度不足甚麼的爭議條目,但是我會寫在沙盒,等到條目符合小作品,或者補上來源,變得沒爭議時才放出來,放資料在沙盒中沒人會掛你小小條目模板,也不會限你30天內必須擴充。我認識的不少老維基人都是這麼做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沒學到,還是你比較喜歡爭議。
如果你覺得指引不對,應該是請大量創建一個又一個小小作品,請經過討論取得共識後修改指引,繼續讓維基的方針和指引趨向劣化。--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3日 (五) 15:19 (UTC)[回复]
以上该段发言由我从下面人身攻击话题转移过来。
对于你的质疑,我的观点是我创建的并不是小小作品,或者并不应该按照小小作品自动提删。理由上面已经反复陈述,从条目质量考虑无视infobox而强制使用正文以凑字数是违背维基应有的原则的。是否要修改小小作品规则,还是应该按照现在绝大多数编者能够做到的按照实际情况考虑诸如WP:V等等一系列原则,并不搞一刀切,可以继续讨论。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也可以继续发表你的观点,但是请不要以此为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找借口或做掩饰。—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6:12 (UTC)[回复]
我不知這種移動是否適當,不過描述事實算是人身攻擊,你最後那句也算人身攻擊了。回正題,建議你另開新討論是否需要修改小小條目標準(但是也請注意標準才修改不久,當時也有人提出過要計算模板,但共識是不計算模板,有充分時間諮詢過的),現在小小條目的定義未改前就請不要創建一個小小作品,不要再製造爭議。
你不知道我的移动是否恰当可以请社群讨论,如果你认为我有人身攻击可以明确指出,按照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严肃处理。但是请不要在人身攻击话题内,讨论什么叫小小条目,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我已经说过,我认为我创建的不是小小条目,或者至少不适合自动提删。所以,你的建议不会被采纳。我创建的条目有利于中文维基百科的质量,必将继续。—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7:04 (UTC)[回复]
這方面我也不好說你。正如我不會遵守不適合使用的名從主人規定,必依符合中立原則的常用名稱命名一樣照辦。--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3日 (五) 19:16 (UTC)[回复]
你遵守什么违背什么,与我半点关系都没有,显然也与本讨论无关。—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9:21 (UTC)[回复]
有關,因為能完全比照你的做法和態度。另希望管理員注意以後若有相關爭議應將小小條目進行保護以免回退編輯戰,除非有人30日內提出擴充至小作品。--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4日 (六) 04:34 (UTC)[回复]
挂一个30天自动提删、请求扩充的模板,然后将条目保护,好办法!- 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4日 (六) 07:26 (UTC)[回复]
根本就沒有人對什麼人身攻擊這個話題有興趣,每個人都是針對這兩個所謂條目進行話題,請自己看看自己所開的標題!!!
你能花大量時間在方針吵呀吵...吵呀吵,卻連進一步的資料也找不到,我在網上隨手也找到些資料,沒有人叫你一定要用什麼身高效力球會出生地來寫條目,我已經說過,網上的資料多的是,你卻不肯花個點時間來改進條目,反而在這裡不斷浪費時間???就算普通人也會認為這樣做是不負責任!!!
若果我創建的條目被掛小小條目,我會嘗試尋找資料改進條目,已非在這裡鑽牛角尖.

2009年2月14日 (六) 05:15 (UTC)[回复]

已经在下面另开话题专门讨论。你可以尽情解释如何通过两个条目就要针对个人,“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编辑”、“什么能力,就是吵架的能力”“既对事又对人”等言论,社群和管理员对此无动于衷的话自然会被人看在眼里,将来引用。- 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4日 (六) 07:26 (UTC)[回复]
先提一下目前判断一篇条目不是小作品的标准是“超过3000字节”。我记得当年小作品的标准是200字节,后来改成了50个正文汉字。但这样看来,许多Infobox非常详细的条目(整体字节数已经远大于1000字节的条目)就会有一些吃亏。因此,我在想与其这样争吵,不如稍微完善一下有关的规定,要么正文要有50个汉字,如果正文不足50个汉字,那么整篇条目的字节数就应该超过小作品的1/3,即1000字节。这其实是避免规则冲突的必要手段,假使一篇条目的Infobox足够长,有可能已经超过3000字节不是小作品了,但如果正文不足50字仍然会被判为小小作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4日 (六) 05:25 (UTC)[回复]
老實說當初更改小小作品門檻的原因就是那些只引用一個長模板(留意:可能只是模板自己有夠長,參數只填上一兩個)通過200位元組的門檻,然後寫一句介紹就完了的條目。如果一個具有填滿參數的模板(即去掉所有沒有填上的選填參數)的條目,超過1000位元組的條目算不算小小條目,我認為有可討論的空間。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4日 (六) 05:46 (UTC)[回复]
感谢两位的实质性讨论。我个人的观点是,小小条目和小条目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会自动提删,所以只适用于如果不扩充,不适合继续保留在百科的条目。不管标准如何定,如果某条目明显是有保留价值的,是不应该挂小小条目的。挂小条目同样可以起到引起关注、请求扩充的作用,甚至由于小条目模板分类细致,更加容易和方便其他人有针对性的改进条目。总之,规则是人定的,执行规则的也是人,不是机器人,是人就应该以百科条目质量为准绳。—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4日 (六) 07:33 (UTC)[回复]
那么不如把“正文50个汉字”拓展至“实际有效内容50个汉字”。这里的实际有效内容不仅包括了正文,也包括了Infobox模板右边的部分(左边模板自带的文字不算)。毕竟如果Infobox足够详细的话,里面的内容写成正文也都超过50字了,只是这样对提高条目质素并无裨益,反而有逼人钻空子之嫌,还不如放开一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4日 (六) 16:14 (UTC)[回复]
實際上短小的條目使用模板非常不美觀,會拉長版面,看起來資料也很鎖碎。短條目應盡可能純文字化,到條目有一定長度不礙版面外觀時才使用模板比較恰當。--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5日 (日) 05:25 (UTC)[回复]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讲更喜欢看INFOBOX。我有时候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人事物的简单介绍,在通篇文字中寻找会很头痛。当然啦,排版(相比实用性来说)不重要。有时候阅读人物相关条目会习惯性的先去看下INFOBOX。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另外治癒系的小琛兒Msuker似乎永远在吵架。——03|OR 2009年2月15日 (日) 05:33 (UTC)[回复]
那你就要看看是谁找谁了,去翻翻历史,一般是谁发言后谁才来劲的。—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07:41 (UTC)[回复]
說得最對是這一句了。翻一翻歷史大家就知道是誰先發表不恰當的爭議內容了。--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5日 (日) 08:47 (UTC)[回复]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9年1月#关于条目命名的提议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8年11月#用戶msuker不服投票議決,私自恢復名稱,要求將該用戶作出處分 Wikipedia:投票/UEFA Champions League命名 中国政府说某些组织逢什么必什么,可见一斑。—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0:20 (UTC)[回复]
小条目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何须如此苛求。—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5日 (日) 07:20 (UTC)[回复]

根據英語維基信息框模板的指引,信息框模板只是條目所描述事物的擇要。因此模板內部分有用的內容,應寫到條目正文中。如人物條目,不應因為模板填上了生卒日期而在正文中略過不提。其實模板文字是否計算在內也是上次更改小小條目標準時也有討論過,但最終以一票之差,確定不計算信息框模板的漢字。不是苛不苛求的問題,是原則的問題。—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09:31 (UTC)[回复]

1997年 深圳金鹏(租借)
1998年 大连万达
1999-2003年 云南红塔
2004年 青岛贝莱特
2005年 深圳健力宝
2006年 北京国安

请问这样的文字写在条目正文符合什么原则?对于条目质量有什么帮助?—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0:02 (UTC)[回复]
那么我同意就这一点进行讨论:如果一個具有填滿參數的模板(即去掉所有沒有填上的選填參數)的條目,超過1000位元組的條目算不算小小條目,我認為有可討論的空間。—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5日 (日) 10:22 (UTC)[回复]
这么复杂的计算,还不如将模板内实际该条目主体实际相关文字计入50字标准。—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0:33 (UTC)[回复]
请看上面提到的英文信息框格式指引最顶端的话:

This guideline is a part of the English Wikipedia's Manual of Style, and it should be followed except where common sense warrants an exception.

Common sense 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Common sense 会告诉我们,这种列举具体信息的情况,infobox远比用文字叙述清晰明了。Common sense会告诉我们,已经有相当份量信息的对于百科质量有帮助的条目是不应该自动提删的。—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0:27 (UTC)[回复]
說明是否清晰跟模板內的內容能否算進正文中是兩回事。信息框的設立是為了提供一個介面歸納顯示統一類別的事物的條目的主要資料。就等於大多數產品的盒子上都會有一個位子簡介產品資料,但不代表這樣就算是描述了那個產品。同樣地,在人身上掛上一個簡述了他的資料的牌子,不代表就完成描述這個人。以信息框代替條目正文根本是本末倒置。至於上面那段內容,原本就應該自成「效力球會」一段,完全不明白為何能在條目正文內容中消失。—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5:45 (UTC)[回复]
因为正文表述不如infobox清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选择,绝大多数中英文球员条目都不在正文重复infobox的内容,自己去看上几百个就知道了。—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6:15 (UTC)[回复]
就算略去部分內容,別人倒有其他東西可以寫進去描述那些人,令條目不會因為是小小條目而被提刪。不知是甚麼原因呢?—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6:28 (UTC)[回复]
如果編者所有的資料僅只是infobox內的,也可以用完整句子在正文中寫出來,或者是概括一下,或者是只寫重點和大事,總之也不能沒有正文吧。寫實驗報告時,既要將實驗數據表列出來,也要用文字表達一次;做統計的,不是用表將數據列出,再用文字複述嗎?在上市公司的年報裡,會叫人自己看圖表,不作文字的描述嗎?真正沒有Common Sense的,是那些連一句完整句子也寫不出的人。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9:20 (UTC)[回复]

按照你的办法,就是把百科条目写成流水账。张三1999年效力于上海,2000年效力于北京,2001年效力于陕西,2002年至2004年效力于辽宁,2000年至2005年入选了国家队。百科球员条目都如此做的话,只怕连小学水平都不如。

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9:45 (UTC)[回复]

別逃避問題了。就算略去部分內容,別人倒有其他東西可以寫進去描述那些人,令條目不會因為是小小條目而被提刪。不知是甚麼原因呢?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4:44 (UTC)[回复]
你自己去看看条目的编辑历史,到底是谁加入了其它东西。我已经说过不止一次,能不能写出新内容,和是不是有空写、是不是在30天内有空写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魏新条目,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足球主帅,够知名度重要性吧?先挂自传再知名度,被我拦了下来挂了维基化,那个原作者明显是不熟悉维基格式。近三个月,有其他人关心过吗?最后还是我自己去维基化。—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7:31 (UTC)[回复]
只重覆一句:在沙盒寫好再放出來的話,沒人會理你三十天寫還是三個月寫,有空寫還是沒空寫,也不會有人給你掛任何模板,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6日 (一) 19:30 (UTC)[回复]
再重复一句,我做事轮不到你指手画脚。—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20:08 (UTC)[回复]
沒錯,維基百科是一個平等的平台,一個人不能命令其他人做事。所以,閣下叫人去關心一下閣下的條目,其他人也不需要一定要隨閣下的想法走。更何況大家自己也有自己關心的條目。
我再重申一次:「信息框的設立是為了提供一個介面歸納顯示統一類別的事物的條目的主要資料。」那些內容原本就應該要在條目正文中出現的,出現的內容就算不是全部,也佔了大部分。在正文寫不出更詳細的內容也算了,列表也可以吧?怎麼還要倒過來要別人削足適履?
此壞先例一開,使用長模板的諸如那些鐵路車輛條目、戰鬥艦條目不又貼一個模版就完事?真的不知道究竟是誰人提出的方法才會導致條目質素下降。—Altt311 (留言) 2009年2月17日 (二) 16:18 (UTC)[回复]
我还是保留我的意见:50个正文汉字或者1000字节以上且有至少一句话的正文。其实英文维基的en:Wikipedia:Substub早已停掉,虽然我们还没有英文维基那个人力去保留所有的substub,但我们也不必把小小条目的标准定得太高(或者换句话说是有漏洞),要用大模板填满1000字节还是挺难的(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Common sense就应该发挥作用了,至少你可以把那些没必要存在的项目删掉后再挂小小条目模板)。—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7日 (二) 18:36 (UTC)[回复]
個人意見:「正文50字」或「正文連模板資料內容100字」,當然無論任一者都要有最少一句定義內容的正文,否則就是符合速刪(非常短且沒定義內容)了。--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8日 (三) 04:51 (UTC)[回复]

唉!這種小事也可以吵這樣久,與其花大半時間打以上的內容,不如大家合力將它改善為小作品,還在此斤斤計較。--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3:04 (UTC)[回复]

有這種閑情和心機在這裏吵個不停的話,我想User:Msuker要是能將精力放在適當的地方,說不定已經能做出一條特色條目了……若然你希望寫的題材只能寫出流水帳的水平,我懷疑你想寫的事物可能根本不具百科性或不符合知名度等,更應提刪;何況條目的寫法千變萬化,沒有一條定律,所謂萬事起頭難,先寫些簡單的東西是讓人容易開始,至於之後怎樣組織,如何發揮,就看閣下的程度,當然要是閣下自認只得小學程度,也就休怪別人「指手畫腳」。閣下在維基百科提交的一切內容,理應接受了維基百科的規矩和同意別人修改你的文章,因為「若您不希望您貢獻的內容被任意修改或被他人再度分發,請不要提交這些內容。」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8:10 (UTC)[回复]

请注意,我提出本讨论针对的是机械化提删明显有价值、有足够信息量条目的行为。什么叫做小学程度?我在第一次发言时就已经给了不需要任何思考就可以凑够字数的方法,但是显然这种做法根本无助于百科条目的质量。—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26日 (四) 22:57 (UTC)[回复]
若然條目是合符維基本身定的規定,我想爭論便是多餘了。—AT 2009年2月28日 (六) 11:25 (UTC)[回复]

本页面再现人身攻击

知道历史的我也就不多说了,平息了多月,本来以为已经无事,显然该User:JALK即使改了用户名仍然是不会放弃对我的人身攻击的。言论就在上面“小小条目的争议”,重要的部分引用如下。

看過這兩個條目,可以見到編者是一位極度不負責任的編輯.

你用什麼不用三分鐘寫出這種所謂「條目」,再花大量時間在這裡吵個不停.便知道你有什麼能力、實力了,就是吵架能力,從條目看,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所謂實力.你問心有沒有做好本份呢???如果這種條目叫有能力的話,我就無話可說了

加粗部分均为该用户自行作为。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请社群和管理员考量处理。—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3:46 (UTC)[回复]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坦克碌豬靠你(給我坦克!)(碌豬記錄) 2009年2月19日 (四) 14:46 (UTC)[回复]
善意推定,说的很好。我给各位看点历史先,2008年8月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8年11月#到底“处分”谁?。然后同样的用户,在一个由我发起的讨论的第一句发言如上所述。之后还“解释”说

還有,當初我看這兩條目,還未看誰是編者便發表言論了,想不到原來是你...想不到寫這種質素如此低的條目的人竟然是你...對不起,下次我會看清楚才決定評論與否的,多多包涵啊真的要

这里有任何一个人相信以如此态度和方式加入一个讨论真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吗?有吗?谁不希望和解,谁喜欢肇事,一目了然。—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28日 (六) 16:25 (UTC)[回复]

條目命名裡,賽季表示方式應否統一

本來在Talk:2008-09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中討論,但參與討論人數不多。現時條目的命名,賽季的表示方式(即2008-09、2008/09等)並不一致,例如以下三個:

此令各編輯者在開設有關的新條目時,有各自各的標準。我認為應訂立一猦指引,統一命名的標準。我建議使用「2008/09賽季」的方式,此乃屬香港足球總會官方表示方式之一。--Antonytse (留言) 2009年2月14日 (六) 08:44 (UTC)[回复]

必须统一并建立重定向。不过似乎我更赞成“2008至2009赛季”,用斜线也可以,但最好把年份写全。--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4日 (六) 08:52 (UTC)[回复]

我比較贊成的是2008-09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這一種,大部分條目都使用此格式為主。—AT 2009年2月14日 (六) 16:44 (UTC)[回复]

同一地區的話,有必要統一。若果真的要連不同地區的都統一,最好用「2008年-2009年」的格式,這才符合維基百科早已定下來的格式規定。--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Quest for Truth討論貢獻)加入。

赞成使用“2008年-2009年”的格式。—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5日 (日) 07:22 (UTC)[回复]
請問「使用「2008年-2009年」的格式」,是社群以前訂下來的共識嗎?—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15日 (日) 07:29 (UTC)[回复]
Wikipedia:投票/格式手册中关于连字号的规定Wikipedia:格式手册#时间、数字、度量衡Wikipedia: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5日 (日) 10:18 (UTC)[回复]
这些是指如果要使用连字号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吧。现在并没有说过一定要使用连字号,更加大的争议应该在于是否用“年”和是否包含“赛季”。—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0:30 (UTC)[回复]
如果不用連字號的話,那就要用「2008年至2009年」了……你看清楚一點格式手冊的話,那兒有提到年份要用全寫,並且必須用「年」,以免有歧義,至於表示一個範圍的話,也要用「-」,因此是沒有其他可能性的。正式名字最好跟現存的共識一致,但你可以為其他名字建立重定向。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9:29 (UTC)[回复]
现在没有共识,何谈一致。—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5日 (日) 19:46 (UTC)[回复]
我上面列出的那三个页面是已有的共识,尤其,Wikipedia:命名常规是负责条目名称的,讨论最好也参考现有的共识进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7日 (二) 18:29 (UTC)[回复]
建议建立Wikipedia:專題/体育进行讨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6日 (一) 12:45 (UTC)[回复]
赞同Shizhao的观点,体育类条目多起来,有个专题来协调模板,命名方式什么的比较好。--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2月23日 (一) 13:40 (UTC)[回复]

不應把劇集結局透露

問:我用維基的港劇網頁來查演員表。可是﹐常常有編者把結局預先透露。而透露的地方就在演員表中。我不介意他們寫劇情(可以由讀者自由擴大該欄來讀)﹐可是﹐演員表不應該把角色的結局預先透露﹐這影響了觀眾的收看欲﹐對還沒有看到該集的網友不公平。—Dfwasian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4:48 (UTC)[回复]

Wikipedia:免责声明WP:NOT#CENSORED。—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6日 (一) 06:16 (UTC)[回复]
另外维基百科仍然有相关的扫兴警示,例如{{Spoiler}}或者是折叠式的{{SpoilerH}}{{SpoilerF}},但也许有些条目中没有使用—Ben.MQ 2009年2月16日 (一) 12:25 (UTC)[回复]
但我仍然赞同在大多数情况根本没有必要连结局都写出来,至少我看日文维基和英文维基很少有这么做的。—小烈 (找我?) 2009年2月18日 (三) 07:59 (UTC)[回复]
他們已經走火入魔,角色表變了角色資料庫,什麼關係也寫上去,哪集死,哪時結婚等也記錄,已遠離普通的角色關係表。--Pokka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45 (UTC)[回复]
所以出了这个模板: en:Template:Copy to gaming wiki和方針en:Wikipedia:Manual_of_Style_(writing_about_fiction), 建议翻译到中文WP. -- 同舟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2:54 (UTC)[回复]
御宅族们已经走火入魔了,这一点我同意。因为我也是其一。不过我也是受害者,过多的hide模板导致IE不断假死。--雾月 2009年2月27日 (五) 15:56 (UTC)[回复]

有关各类投票中不合要求的用户投出的票

从上次被推管理员上得出的一个问题,一般都是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但是 大家看下面这个

(-)反对,我在多个网站长期注意过此人,此人思想过偏激,发言有时显幼稚,而且贪欲较强,不适合做本站管理员-Pl8888 2009年2月5日 (四) 02:27 (UTC)

再看这个 http://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E7%94%A8%E6%88%B7%E8%B4%A1%E7%8C%AE/Pl8888

此用户注册后唯一的操作 对我投出了那个反对票 而且我认为是人身攻击,自然 在网上十几年 得罪人多 没办法 管理员就会得罪人的 无论是不是维基的 多到我也一时想不出是谁

而且互联网也好 维基也好 都是开放的 不可能关闭注册吧 以后好啦,我如果对谁不满的话 弄个MJ 或者干脆IP用户都可以,直接投出一票就好了,无效不是重点,重点是意见仍可供参考 放在那里 会影响到别人的投票的,如果出现跟风票效果更明显。

这种 以后怎么办?—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6:43 (UTC)[回复]

有關 Category/分類 下,華人姓名排序疑問

現今維基有大量人物傳記,以衍生出不少的 Category 頁,從 Category 頁中發覺部分維基人按姓氏指向,另有維基人按姓氏的拼音字母指向,從而出現不一致的結果,找一個例子來看Category:中国武术家呂紫劍杜心五杜毓澤,均在 D 的名下;又黃飛鴻黃四海H 名下,而黃淳樑黃漢勛則在 之下。是否應有或者已有一方針去處理華人之排序? —Mak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7:51 (UTC)[回复]

我的個人意見是,按中文姓氏應比拼音更合適,因為並非所有中文維基人都會拼音,而拼音又有很多很多種:漢語拼音粵語標準羅馬拼音粵拼......--Mak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08:06 (UTC)[回复]
zh使用的是现代标准中文,即普通话或者国语。据我所知,现在大陆和台湾都使用汉语拼音。—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0:50 (UTC)[回复]
妙的是大部分台灣人的護照名都不是漢語拼音,所以如果用這種標準來排序,會發現很多人都會被強迫改名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16日 (一) 11:22 (UTC)[回复]
中文维基百科一文:「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再者,據我所知,香港及澳門地區並沒有使用漢語拼音。--Mak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1:29 (UTC)[回复]
什么叫断章取义呢:

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但維基人默契以其為通用形式

Msuker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4:11 (UTC)[回复]

閱--Mak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6:09 (UTC)[回复]
建议先把key写成中文,不久后我会修改Category分类,增加按汉语拼音、注音、笔画等方式排序的功能,如果key是统一的中文就非常好处理,否则就必须要在新功能应用上后用机器人来修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6日 (一) 12:17 (UTC)[回复]
意思就是按照[[Category:浙江人|陈]]的写法?—Ben.MQ 2009年2月16日 (一) 12:21 (UTC)[回复]
最好就用条目的全名(即不填key值)。至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Category:陈姓下的,条目“陈某某”key值应写成“某某”。—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6日 (一) 20:16 (UTC)[回复]
我的意見,第一個方法是全部使用一種分類,除非像香港及台灣相關條目,則可按個別名字進行排除,第二就不使用任何分類排序(接中文部首自動排列,但部份繁簡內容出現問題),以李柱銘為例,除了Category:李姓使用拼音外,其餘則按名字,即Lee, Martin排序。—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16日 (一) 14:58 (UTC)[回复]

个人设置里面应该增加一个选项,是拼音排序还是笔画排序。如果不行还是分裂好了,我早就说过中文维基这样下去没前途。  Mu©dener  留 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8:06 (UTC)[回复]

簡繁筆畫也不一樣。其實不懂普通語和漢語拼音的人有那麼多嗎?另外想說使用漢語拼音並不代表強迫別人改名,只是統一用其中一種讀音上的標示方法,如果套用這種思維的話,將人名由簡轉繁或由繁轉簡已經是強迫別人改名了,那麼維基上的的確確已經不少人被強迫改過名了。現在看來唯一最沒差異的可能是用姓氏排序?--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16日 (一) 18:56 (UTC)[回复]
笔画排序的话可以做成两种,一个简体字笔画、一个繁体字笔画(建基于繁简转换系统的自动转换)。其实之前已经做好了的(拼音排序、两种笔画排序、注音排序),只是代码太混乱了,所以没有啪上svn去。—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6日 (一) 20:14 (UTC)[回复]
如可行,建議你寫成extension。—『Skjackey tse』 2009年2月16日 (一) 23:14 (UTC)[回复]
要动到数据库(要在一个数据表中加一列),不知道extension可以动数据库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7日 (二) 07:40 (UTC)[回复]
extension可以动数据库—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7日 (二) 12:22 (UTC)[回复]
在安裝extension時運行程序修改数据库,例如oversight等。—『Skjackey tse』 2009年2月20日 (五) 09:17 (UTC)[回复]

笔画分成两组没用,自动分类排序简体字和繁体字因为笔画不同在分类里肯定排不到一起,比如“陈”和“陳”。而这个问题除非分裂否则是无法解决的。而且按道理来说分类排序都应该是自动的,手动添加的早晚都得淘汰。  Mu©dener  留 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0:21 (UTC)[回复]

当然是在标题繁简转换之后再按照笔划来排序--Ben.MQ 2009年2月18日 (三) 02:34 (UTC)[回复]
如是者,是否將[[Category:浙江人|陈]]改成[[Category:浙江人|陈某某]]?抑或純粹[[Category:浙江人]]即可?--Mak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4:29 (UTC)[回复]
菲菇的方案完全可以解决你所谓的笔画不同问题,而且确实是自动排序,不知道你此语何来。—小烈 (找我?) 2009年2月18日 (三) 08:04 (UTC)[回复]
为什么没有部首排序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8日 (三) 08:37 (UTC)[回复]
Mukdener你放心吧,我要修改数据库结构就是因为现在的“自动分类排序简体字和繁体字因为笔画不同在分类里肯定排不到一起”,改了结构之后才能实现,因为我可以直接把简体笔画数与繁体笔画数分别作为属性不同的(就是为了区分属性要修改数据库结构)sortkey存入数据库中,这样自然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排序取出正确的顺序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9日 (四) 18:48 (UTC)[回复]
我们看实际效果吧。  Mu©dener  留 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22:24 (UTC)[回复]
期待看到菲兄做出的實際成果。順便問個蠢問題,這功能應該是通用到整個中文維基的所有條目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20日 (五) 01:00 (UTC)[回复]
異議阿里!強烈反對全面推行!這樣的話連Windows XPWindows Live Messenger都要使用?—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20日 (五) 01:18 (UTC)[回复]
我所理解,現在討論的是 Category頁,基本上對Windows XPWindows Live Messenger內文零影響,改變的是Category頁,你提及的Windows ....文章,都的的確確是英文開首,理應仍會歸納在 W 之下,請看Category:Windows。--Mak (留言) 2009年2月20日 (五) 03:17 (UTC)[回复]
正確,不過如果使用[[:Category:x|W]]與Windows Live Messenger比較,前者會比後者先排序,因為後者的排序是Windows Live Messenge而不是W。不信的話你可以使用這個分類找一下。—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20日 (五) 07:13 (UTC)[回复]
這是處理中文條目的分類,與英文有什麼關係?而且你舉出的例子似乎因誤用sortkey而造成。如有誤解請賜教,謝謝。—『Skjackey tse』 2009年2月20日 (五) 09:14 (UTC)[回复]
抱歉,我未能理解閣下的意思;而所附上之德文wiki的category,是想表達其利用{{DEFAULTSORT:Aa, Jacob van der}}改變排序方式嗎?--Mak (留言) 2009年2月21日 (六) 04:07 (UTC)[回复]

消歧义的命名规则

wikipedia:消歧义的条目名称中()部分的内容是否需要有一个规范?或者需要作一些清理?从这里查到的()部分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例如(广州市)和(广州)都有很多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7日 (二) 15:04 (UTC)[回复]

在下认为,按照Wikipedia:消歧义“请注意所使用的消歧义词亦应符合命名常规。”的规定和Wikipedia:命名常规“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省’、‘市’、‘县’等,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消歧义词“广州市”比消歧义词“广州”更加符合维基百科的规定。—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2月17日 (二) 15:17 (UTC)[回复]

消歧义括号内的内容如果是解释性的可以不做硬性规定;如果是单纯表示区别的则应该符合命名常规,比如XX (汉城)就不对,应该是XX (首尔)。另外就是括号内的内容本身不要再有歧义。  Mu©dener  留 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0:05 (UTC)[回复]

如果涉及到市辖区的,一般避免使用(XX区),而用(XX市),以避免重复。—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0:46 (UTC)[回复]

消歧义简单就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8日 (三) 08:39 (UTC)[回复]

这个投票未免太久了,早就应该结束了吧。—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13:18 (UTC)[回复]

这样做好吗?

柬埔寨的地理部分复制到柬埔寨地理,没有任何扩充。—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2日 (日) 10:28 (UTC)[回复]

為什麼要拆開呢?是不是柬埔寨過長嗎?看來答案不是,暫時我覺得沒有必要再細分。--Pokka (留言) 2009年2月22日 (日) 11:28 (UTC)[回复]
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09/02/22#柬埔寨地理,Vfd。--冻僵的河蟹talk 2009年2月22日 (日) 12:43 (UTC)[回复]

什么叫做共识?

今天一登陆,发现首页变成“维基百科:首页”,记得昨天晚上还看过投票,还没有什么共识,怎么这么快就改了呢。今天仔细去看了看Wikipedia:投票/“首页”改名,感觉我们的共识有问题啊!

  • 首先:计票方式太随心所欲了吧?
    • 方案三「首頁」改為「Main Page」:1票
    • 方案一「首頁」改為「主頁」:1票
    • 这两票,我不知道投票者的意见,但很清晰的是,他们并没有说赞成将“首页”改为“维基百科:首页”。如此轻易的改变投票者的意图,是否也是共识?
  • 其次:排除上面两票,赞成票30,反对票16,连入选特色条目的门槛都达不到,这样的共识能用来决定如此大的改动?

综上,我强烈抗议并(-)反对此次修改,如此重大的改动(维基百科首页,门脸),至少需要达到大范围的共识才行吧?请各位讨论一下给个说法吧。—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23日 (一) 15:35 (UTC)[回复]

在看到此留言後,即走去覆審投票結果。如根據投票規則——「通過門檻為贊成區票數相對多於反對區票數,並採用贊成區中票數相對較多的方案。」來看這個投票結果,是無問題的,有此結論亦是正常的。既然當初投票時,無人反對這一條規則,理論上投票結束時就應該使用此規則闡釋投票。故本人以為此投票結果依舊可視為共識。
另外,如果現在才以後定通過門檻去評定結果,似乎有所不妥。—J.Wong 2009年2月23日 (一) 17:56 (UTC)[回复]
呵呵,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条目总数因此减少了一条(首页虽然特殊,但是她属于主条目名字空间,一直以来都是被系统算作一个条目的)。现在他终于名正言顺不是条目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3日 (一) 18:25 (UTC)[回复]
问题是投票规则本身就有问题,不能说通过了就不管了吧?而且也有维基人明确在投票区写了“看起来本投票规则有问题,投反对票平衡一下。”再者,就算投票规则没有问题,32:16也能算作共识么?记得对于比较重要的决定共识是80%吧?—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24日 (二) 00:28 (UTC)[回复]
这个投票本来就只可能有两种结果,改或不改。如果否认这个结果是共识而不作修改的话,客观上也就等同于否认多数票而维护了少数票,是不是反而更不合情理?(说起来我当初是因为看到赞同修改的票已经多出不少才没去投票的)—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4日 (二) 02:12 (UTC)[回复]

不出我所料,果然是在投票結束後試圖以程序瑕疵為由翻案。但討論2星期,投票2星期,前後足足一個月,現在才來翻案,是否在道理上說不通呢?
關於投票規則,我在該投票頁也已解釋過,看都不看就來抨擊實在不好。

如果投票後不能改票,則上述規則便有問題;然而現在的投票規則允許投票後改票,所以沒有問題。再詳細言之,在可以改票的前提下,「留在」贊成區三方案中的選票意謂著都是支持改名而且願意接受最終採用任一方案。如果有人支持改名但只接受「主頁」方案,則他在看到「主頁」方案通過無望時,他會轉到反對區。--百楽兎 2009年2月15日 (日) 14:15 (UTC)

投票規則的原理就是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區分出投票者的意向,該投票規則哪個沒有達到?
我本來不想說,但真要說有問題的話,費勒姆讨论 | 貢獻)在2月22日向所有贊成區的投票者私下留言,結果影響了2名投票者轉向反對,這就是「非法干預投票」的實例。--百楽兎 2009年2月24日 (二) 03:42 (UTC)[回复]

票又不是自己改的,「非法」在哪?況且有不合理情況或無法達成絕多數共識時,提出來討論甚至重新議定都應該是允許的,應該以同時解決兩方問題為優先,不應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優先,最近的投票實在越來越取巧了,無法解決問題就立即開投票然後說只有多少個選項就強迫讓少數屈服,無視潛在問題。--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24日 (二) 05:19 (UTC)[回复]

明明投票中有意見區,有意見大可在那裡發表、公開討論,卻以私下的方式企圖影響他人、改變投票結果,這還不叫非法,叫做什麼?當然你可以主張維基百科無此法,故無非法來反駁,但把這種行為放諸社會豈能說得過去?你也可以去看看費勒姆的留言,裡面還有不實的主張,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造謠。
本次投票之前已有2星期的討論期,投票期也有2星期,而且仍設意見區開放討論。哪裡有問題你大可指出來,不要隨便飛來就是一句批貶,要無顧事實漫天亂罵大家都會。既然你暗指此次投票結果為投機取巧,那就請提出讓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心服口服的方法。--百楽兎 2009年2月24日 (二) 07:46 (UTC)[回复]
我赞同百乐兔的观点,不认同费勒姆的举动。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向反对者游说,倘若这种做法受到认可而在DYK、优良特色条目评选中大行其道,岂不会让“人情”影响到百科全书的质量?重视评选中反对者的意见而改进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KEGNS 2009年2月24日 (二) 07:54 (UTC)[回复]

在下是其中一名百楽兎所說「投票者轉向反對」的其中一名編者,在下改票並不是因為費勒姆讨论 | 貢獻)在本人用戶討論頁留言的留言。本人自投票後幾天也想改票,但當我看到費勒姆的留言後更加明白要清晰自己的立場,故本人之改票並非費勒姆的錯。另外說回正題,在下覺得這個做法不是「非法」,如果是的話,中文維基百科的不少特優條目投票也要重新選過。最後,在下在這裡說句廢話,顯然的J.Wong說的對,「據投票規則——『通過門檻為贊成區票數相對多於反對區票數,並採用贊成區中票數相對較多的方案。』來看這個投票結果,是無問題的,有此結論亦是正常的。」,但在下認為這些重大的修改自少要有八成的人去支持。—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2月24日 (二) 08:19 (UTC)[回复]

現在首頁都改了,只能專重民意,不希望有維基人為此事而去謾罵。最近我發現投票的問題,以前有些重大的討論都是一步步的進行,首先應決定是否改掉,然後再投票。不過,這……一切……太遲了,現在有人對此這樣做感到可惜。—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9年2月24日 (二) 08:49 (UTC)[回复]
或许是制度设计的小毛病。设立赞成和反对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当初或许把反对改成维持现状或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4日 (二) 09:31 (UTC)[回复]
「只能專重民意」裡的「專」好像是錯別字,「尊」才是正確的那個?—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2月24日 (二) 10:28 (UTC)[回复]
我想说的是,维基人并不是每天都能上线来编辑,所以就算说了能改票有的人也看不见,这是其一;其二:User_talk:Suiseiseki认为如果不通过“客观上也就等同于否认多数票而维护了少数票,是不是反而更不合情理”。那么请问,30:16的特色条目没有通过难道也是否认多数票而维护少数票?如治癒系的小琛兒所说,维基百科处理争端强调的是共识,而不应该以少数服从多数为优先。第三:对于此次的结果,我不强求要做出什么修改。毕竟我当时也没有足够时间认真的去读投票的规则就投下票然后就不管了,我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以后投票不要只顾着投票,而忽视了投票规则是否合理。作为管理员,没有在问题出来之前发现问题,有一些失职,下次一定注意。这应该是我对这个话题最后的回复了,希望大家不要因此无休止争吵下去,以后投票时多注意一点就好了,还是多花些时间编辑内容更好。祝大家维基愉快!—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24日 (二) 11:15 (UTC)[回复]
雖然我不喜歡改票這種行為,但投票後可以改票可說是維基百科的傳統,我未曾見過維基百科上哪次投票不准改票的。其他的反駁我就暫時按下不說了。--百楽兎 2009年2月24日 (二) 15:40 (UTC)[回复]

User:費勒姆的那段《首頁問題》留言本身的確有點問題的,我只是本著善意推定而決定只是在他的talk page簡單回覆,並不打算指控他企圖以虛假陳述去影響結果。《首頁問題》說:「現在為止也沒有任何語言版本是這樣做」,然而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參見德語版西班牙語版瑞典語版芬籣語版維基百科。儘管改票的人可能是出於其他考慮,但是瓜田李下,不能排除他們受到誤導影響。

而且,要是投票制度本身就有問題,那麼幹嗎「反對區」裏的管理員未見有任何行動去宣佈這個投票無效,而只是理性地在「意見區」表達意見,讓社群討論呢?兩個星期後,投票結束了才來說投票制度有問題,只會予人「輸了不認帳」的感覺。「反對區」裏有人說改首頁名字是「小朋友的行為」,那麼有了結果才去推翻的行為就是「大朋友的行為」了嗎?若然有人曾在「反對區」裏說改首頁名字是折騰,倒想請教一下,在改了名字之後再去推翻的行徑就「不折騰」了嗎?

還有,現在首頁的名字改了,可是無論在瀏覽器輸入"zh.wikipedia.org"、用搜尋器如google搜尋維基百科、抑或按維基百科頁面左上角的圖示、導航框裏的首頁連結等,還是能夠正確來到新的首頁位置來,而且首頁本身的版面完全不受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非要所有人同意不可嗎?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6:05 (UTC)[回复]

如果命名問題真的因為沒影響而無需關注的話,一直以來就不會有那麼多爭議存在了。至少這次主頁更名是出於“主頁”本身也可以是條目的考量,比起之前為了正名而漠視中立性規定使用常用的爭議要有意義得多。--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24日 (二) 19:22 (UTC)[回复]
用「首頁」來「篤數」,又有甚麼目的呢,我們就只欠這一個條目才可以晉身十大維基?若然真的要將它當作條目,我就立即要求放個{{Redirect2|首頁|首頁的意思|主頁}}在頁頂當眼處。其實我最不滿是有人輸打贏要,在討論了兩星期後才開始投票時明明都同意的規則(若然不同意有關規則卻又投票——不論贊成或反對,都是說不通)而再過兩星期投票結束,即前後一共歷時約一個月,卻要翻案。那好吧,不如再來投票,這次是「要求恢復主頁到條目空間,要有八成支持票才可進行恢復,否則仍然維持目前放在Wikipedia:首頁」,你會啟動這個投票嗎?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6:28 (UTC)[回复]

我對於改名與否保持中立。但對這個投票有很大異議。首先贊成票比反對票不多於一倍,即代表反對者極多。如果這樣的投票也能叫做通過,那麼這個投票,也能通過吧。投票者一面倒地支持一方,本來已經寫明投票條件及結果,卻被人推翻,但投票前是沒有任何人有異議的,直至投票期一星期完結,才有一些人出來推翻,最後還成功了。真正輸打贏要的是誰一眼看清楚。— 2009年2月26日 (四) 11:09 (UTC)[回复]

关于邀请中国专家计划的可行性讨论

在大陆逐渐开放维基百科的浏览后,大陆有更多的人开始可以访问维基百科,这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但与此同时,随着大陆互联网的发展,类似百度百科的这样的竞争者的实力越来越强,而中文维基百科自身也存在着原创内容少,质量低下,内容主要靠翻译,精品内容不多的诸多问题,维基百科的优势也正在慢慢逝去,所以我想维基百科应该可以开始一个“邀请中国专家”的计划来提高维基百科的质量与数量。

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官方的开始邀请计划。
  2. 选择确定的专家(如某方面的著名学者)发送书面的或电子的邀请函,希望他们能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中来。
  3. 建立与专家的联系机制,帮助他们跨越可能的维基百科编辑技术的门槛。
  4. 联系各高校的BBS的管理员,开启维基百科的主题讨论。

当然这些都是计划的开始,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计划内容能加入。

希望大家可以讨论下这个计划实行的可行性。 —raintwoto (留言) 2009年2月23日 (一) 17:26 (UTC)[回复]

选择性的发正式的邀请函,不是垃圾邮件,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官方姿态 raintwoto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4:13 (UTC)[回复]

  • 不认为中国大陆所谓著名专家学者会有什么兴趣来编辑(不排除个例,但总体不会有什么成效);相反,我认为在校学生(特别是具有专业素养的大学生及更高学历者)以及上班族才是维基百科最应该发展的潜在编者。不过现在大陆的高校BBS已经没有几个外网能顺畅连入的了,这可能会成为某种程度的障碍(特别考虑到维基百科和高校BBS所要求的河蟹主旋律不相容)。不过总体而言在BBS宣传维基百科(甚至开设维基专门版面)的想法很好,(+)支持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5日 (三) 00:47 (UTC)[回复]
  • 如果要请专家,我以为就不应局限于不包括港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辖区。只要是能熟练使用中文的专业人士,无论是大中华圈人士还是其它国籍人士都应一视同仁的邀请。但拙见貌似提议者只是提议邀请中国大陆的专家,我(-)反对。—Zhxy 519(联系) 2009年2月26日 (四) 07:15 (UTC)[回复]
人家提议,只在某个地区有什么不对?这个提议本身就是针对的中国大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6日 (四) 12:45 (UTC)[回复]
提议人在skype中已经表示可以考虑香港等地区。如果提议人或响应者能拿出如同上面针对中国大陆的具体计划或明确表态上述计划同样适用于其它地区,我也可以收回反对。—Zhxy 519(联系) 2009年2月27日 (五) 05:15 (UTC)[回复]

这两个写着“英文维基百科的正式方针”的规定,事实上在中文维基已实施了一年有余,应该说我们社群对这两个方针也没有产生过什么大的非议,反而曾多次使用它们来提高条目的质素。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它们俩一个正式的名号了。不过大家的时间也挺紧的,也要多留点时间来写条目或者做现实生活中的事。那就这样吧:既然这两个规则事实上已在发挥作用,那么我们也不必去搞投票之类浪费时间的事了。我们就在互助客栈公示这两个星期(同时我尽量将消息发送到维基人聚集的各个讨论区),如果您在这段时间内对这两个方针有什么意见请尽量提,您甚至还可以动手去修改那两个方针,只要是朝好的方向修改就不会被回退。两星期后,在确保了所有意见都得到妥善处理后,这两个方针将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正式方针,就这么简单。(我实在是被那些推方针的繁文缛节搞得头痛,估计推完了人都要瘦上一圈,于是就想出这个办法来试一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23日 (一) 19:29 (UTC)[回复]

或许wikipedia:可靠来源也应该一并考虑成为正式方针,或至少变成一个正式的指引。因为Wikipedia:可供查证中说:““可供查证”,指任何读者都能够确认是以可靠来源形式出版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4日 (二) 09:22 (UTC)[回复]
我覺得這麼大的決定還是應該通過社區討論及投票才可成能正式的方針。—回收箱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09:29 (UTC)[回复]
现在不就是在讨论吗?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4日 (二) 09:32 (UTC)[回复]
是的,否则方针的制定实在太拖沓了。—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24日 (二) 11:19 (UTC)[回复]

什么样的来源才是可信的?Talk:宋祖英的争议好像还没解决吧。—60.242.157.200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0:44 (UTC)[回复]

“非常激进的政治或宗教团体自行出版的杂志或者出版物一般没有什么“公信力”。例如,如果只有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杂志发表的文章声称美国总统布什是同性恋者,维基百科不应加以采纳。然而,如果同样的断言出现在《纽约时报》上面,维基百科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并在条目中引用原文)。不过该政治杂志可以作为关于该党派自己的信息的来源”,from Wikipedia:非原创研究#什么材料是有公信力的?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日 (日) 06:49 (UTC)[回复]
我贊成先將上述三項英文維基的正式方針成為中文維基的正式方針。至於細節的部分,則是之後經由取得社群共識來「追加條文」,也就是說,不與此次升為正式方針「綁在一起」,避免有人因著對細節的堅持而拖延方針通過,中文維基先有大方向的規範比較要緊。當然,細節的制定現在還是可以繼續討論。—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2:56 (UTC)[回复]
赞成成为方针,但最好有人能重新整理一下这些规定。—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3:21 (UTC)[回复]
非常同意Ch.Andrew的看法。细节行的东西可以以后再考虑。关于什么样的来源才是可信的,在wikipedia:可靠来源Wikipedia:可供查证都有说明,概括而言,就是要具有公信力。方针本身不可能规定很详细,详细到说明哪个是可信的,哪个是不可信的,它只能说明一个通常的准则。具体的争议则要结合方真的指导性原则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5日 (三) 01:36 (UTC)[回复]
這些方針都必須投票通過嗎?如果是的話,可以開始準備頁面了。Stewart~惡龍 2009年3月1日 (日) 03:09 (UTC)[回复]
就在这里讨论吧,如果已可根据讨论看出共识的话,那不必再走一遍投票的程序了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日 (日) 06:46 (UTC)[回复]

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

原先叫“图像存废讨论”的,后为避免误会而移至如今的名称。但是,称为“档案”不妥吧,为何不称文件存废讨论?档案,我理解成存档,Archive。百家姓之四 討論 2009年2月24日 (二) 08:55 (UTC)[回复]

地區用詞問題。—不知所 2009年2月24日 (二) 10:00 (UTC)[回复]
請參見{{CGroup/IT}}、{{CGroup/Windows}},有關Computer & IT的詞彙在各地區有不同翻譯的問題數之不盡,留意連「Computer」在簡體中文地區譯「計算機」而在繁/正體中文地區卻譯「電腦」,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之縮寫)在大陸譯作「信息技術」而在繁/正體中文地區卻譯「資訊科技」,而要加入全局轉換的話有很多詞語容易出現誤判,這些問題只能去「處理」,無法「解決」。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6:21 (UTC)[回复]
开什么玩笑,简体地区,电脑用的比计算机多很多。计算机是在纯学术方面才用的多,日常都是用电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5日 (三) 01:40 (UTC)[回复]
光是學術方面的應用已經夠糟,別忘記維基百科並非一個單單記載消閑娛樂的網誌,相反維基百科有很多學術性很強的條目,尤其當中有不少與Computer有關的條目,自然「計算機」一詞是少不了的。何況,你只是反駁了一個例子,煩請稍移玉步,到{{CGroup/IT}}、{{CGroup/Windows}}觀賞一下,你能全部都反駁得了嗎?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6:03 (UTC)[回复]
另外請書生不要未經考慮就隨意刪除一些轉換組的轉換,因為受影響條目太多,而且你的修改會導致一些應該要將「计算机」轉換成「電腦」的地方變成維持用「計算機」。不明就裏的人可能會誤會書生你在強迫繁/正體地區讀者接受簡體中文用語,更有可能引伸出以為你不尊重簡體中文地區以外的人。而這一次為例,改為簡體中文單向轉換成繁體中文較好。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6:45 (UTC)[回复]
{{CGroup/IT}}主要涉及的就是纯学术的条目,应该用双向转换;而{{CGroup/Windows}}用单向转换我不反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25日 (三) 18:48 (UTC)[回复]
专门针对这个标题加了一个转换:diff=9436058&oldid=9365916。—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25日 (三) 18:32 (UTC)[回复]
我觉得需要更灵活的方式处理繁简转换中一对多或多对一的问题。以及简体二者(或更多)都用,而繁体只使用其中一种,或者反之。这样的转换应该慎重考虑,过渡的转换反而妨碍了语言的发展,甚或不能反映真实的状况。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发展变化,非常希望我们的繁简转换不要固步自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6日 (四) 02:36 (UTC)[回复]
台灣也都有使用「計算機」一詞,比如大學開的課程就叫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圖學」、「計算機組織」等等。也就是說,「計算機」一般用在較學術的場合,口語上則是稱為電腦。--Fauzty (留言) 2009年3月1日 (日) 04:09 (UTC)[回复]

小条目缺乏参考来源

请问{{Unreferenced}}这个模板是否适用于小条目?最近溶液硝胺1,3-偶极体等条目都被挂上了这个模板,其实真的想要来源的话,随便找几本化学专业书,都对这类内容有(大同小异的)介绍,都可以作为来源使用。只是这样补上的参考资料对读者究竟有多大帮助?英文维基的方针en:Wikipedia:Citing sources对引用的条件是这样解释的:

When adding material that is challenged or likely to be challenged——有争议的内容
When quoting someone——引用
When adding material to the biography of a living person——生者传记
When checking content added by others——证实已有内容
When uploading an image——上传图像

说白了,就是说没有争议的叙述(事实)是不需要引用的。英文的特色条目en:Hydrochloric acid(盐酸)中,首段完全没有来源,常识或公认的内容(包括化学式、性状、分子量、酸性,甚至熔沸点和粘度等)也都没有用资料来支持。Wikipedia:列明来源中写道:“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但我觉得,句句引用的标准,是没有用也是不可行的,只会给参与者增大压力。—Choij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0:21 (UTC)[回复]

  • 某種化合物的某些性質,對於內行人是常識,對於外行人就變成了缺乏資料來源。很多各地風土人情的條目也是如此。很難判斷對於某些人是知識的東西,對於其他人是不是知識。--Hello World! 2009年2月28日 (六) 20:17 (UTC)[回复]

把一些性的、暴力的图片隐藏起来

可以用hide模板做到。听说有人说Wikipedia的页面上有这些内容,感觉不是很好。例如性交条目中的人类性交图可以隐藏起来,那样应该不算是内容过滤(因为按“显示”还是可以看到)。觉得这个图片有可能分散只想观看本条目的文字内容的人的注意力。记得某本儿童百科全书对于人类的性交,也是采取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片的方法。 —Inspector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2:42 (UTC)[回复]

(+)支持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3:24 (UTC)[回复]
(-)反对:性和暴力不是過濾的理由,但贊成隱藏一些可能引起人情緒不安的圖片--Ws227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3:37 (UTC)[回复]
不必隐藏,使用MediaWiki:Bad_image_list就能只提供图片的链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24日 (二) 13:55 (UTC)[回复]
恶心..—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5:40 (UTC)[回复]
(!)意見:同Ws227,隱藏即可。—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2月24日 (二) 14:04 (UTC)[回复]
(:)回應:本来是想说“引起不安的”,但是我这人有时说话有点不灵活,请见谅。还有什么是“引起情绪不安的图片”这个问题,很难说。对于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情况。--Inspector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4:10 (UTC)[回复]
恐怖噁心的就是不安吧,例如屍體、鬼怪等的圖片吧--Ws227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5:12 (UTC)[回复]
蜘蛛、昆虫同样可以引起我的不安。—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5:36 (UTC)[回复]
(!)意見:這是個很難的問題,大多數只能專案處理。不過還是有極少數類別的圖片很容易有高度共識,例如帶有殘酷感的人類屍體或人體局部。--百楽兎 2009年2月24日 (二) 15:55 (UTC)[回复]
(+)同意菲菇的建議,使用MediaWiki:Bad_image_list提供鏈接就好不必隱藏。--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2月24日 (二) 19:28 (UTC)[回复]
(!)意見:我们已经有免责声明,每个页面底部都有。最多用MediaWiki:Bad_image_list隐藏就好。另外,请考虑到打印页面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25日 (三) 01:54 (UTC)[回复]
(:)回應:感觉用MediaWiki:Bad_image_list不如用hide模板,因为这个链接可能还会被误认为是百科全书的链接而被点击。还有,打印的时候用hide模板隐藏的东西会显示吗?
我到一些用了hide模板的頁面去,然後按瀏覽器的列印,實際測試證實hide模板是完全不會列印出來的,列印出來看時彷彿根本沒有hide模板一樣。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5:53 (UTC)[回复]
(!)意見,WP要向读者负责,一些可能引起心理不适的图片应该hide起来,比如一些解剖学的、犯罪的等等的残忍图片。--雾月 2009年2月26日 (四) 12:04 (UTC)[回复]
(-)反对,不想看某類圖片的話就不要按進某類條目(例如上面提到的性、暴力、蜘蛛、昆蟲)。讀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minghong (留言) 2009年2月26日 (四) 17:23 (UTC)[回复]
(:)回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没有道理了,我们维基人难道是只求自己满意不求他人安心吗?读者有获取知识的权利,也有不被吓死的权利。要是没有人敢看维基百科了,我们就该散伙了。或许我们还要吃官司。--雾月 2009年2月27日 (五) 15:32 (UTC)[回复]
(:)回應,吃官司這方面你放心了,維基百科有免責聲明的呢。—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2月28日 (六) 01:10 (UTC)[回复]
(-)反对,同minghong。情況就如閣下若然去看鬼片接著嚇死了,其家人去控告戲院一樣無稽。比較好的方法可能是掛上此條目有驚嚇成分或令人不安的模版來防止這種事情吧。—AT 2009年2月28日 (六) 11:29 (UTC)[回复]

(*)提醒但若你不想看鬼片,您就不会看,因为您知道看了之后会吓死。我们维基的条目内链上写着心理不适者勿入的字样吗?进一步,进入条目看到抬头的警示,胆小的就不用看文字了,因为文字那东西你不仔细读你记不住。图片呢?电脑屏幕这么大,上面有警告没错,下面就是吓死人的图片,眼睛可以选择性失明吗?图片看一遍就忘不掉的!又比如在下在这里放一张针对本章节主题的恐怖图片,再在本页抬头贴上警告标签,您怎么办呢,放弃其他主题的讨论吗?--雾月 2009年2月28日 (六) 13:08 (UTC)[回复]

  • (!)意見:我反而覺得因為某些人害怕而讓所有人都無法認真楚蜘蛛、昆蟲、暴力、性的真面目才是可惜的事。是不是因為蜘蛛可怕所以要美化蜘蛛還是你想某些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蜘蛛的真實樣子?而且正因為圖片能讓人直接知道事物的真面目而且能讓人深刻記憶,所以條目才需要圖片來增加質量,比起細緻的描述,使用圖片更直接容易使用瞭解得多。實在不應該因為害怕而籍口阻止知識傳播,使用鏈接已經是一個非常折衷的方法(你不點又不會看到)。--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去 病歷表 2009年3月1日 (日) 04:40 (UTC)[回复]
再次提醒大家,每个页面的底部都有免责声明。另外,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很大,因此使用图解或其他必要的方式减少冲击性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文字都要这么做的话,是否有违背NPOV?--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日 (日) 07:47 (UTC)[回复]

中文维基有没有必要加jp:template:Pathnav?

比如jp:新宿,使上级地名一目了然。—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4日 (二) 13:24 (UTC)[回复]

曾經有,但後來被廢除了。我也是廢除派的。--百楽兎 2009年2月24日 (二) 15:56 (UTC)[回复]
其實條目首段如果寫得好,根本不需要這樣的模版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2月24日 (二) 16:12 (UTC)[回复]
之前的討論內容在Wikipedia:專題/日本行政區劃#建议删除日本行政区划条目上方的导航条。—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25日 (三) 09:43 (UTC)[回复]

请问一下Wikipedia:机器人/提议还有人在那里等待提议吗

看到上面的建议都已经是2008年1月和以前的提议了,不知道发表了有没有人看。

如果没人看的话,我就在这里提出要我的机器人提议了。—TBG To Be Great (留言) 2009年2月25日 (三) 14:52 (UTC)[回复]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否应该加入“编辑开头”的按钮?

这一点和伪基百科比就逊色了。伪基都有编辑开头的按钮,一个“0”,维基也应该加添这种按钮。如果编辑开头时却要编辑一整页,浏览器的负荷可想而知。--雾月 2009年2月26日 (四) 15:00 (UTC)[回复]

在參數設置中有類似選項--Nthgd 2009年2月26日 (四) 15:08 (UTC)
special:参数设置 -> 小工具 -> 编辑工具 -> 增加编辑首段按钮 --KEGNS 2009年2月26日 (四) 15:40 (UTC)[回复]
無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14:30 (UTC)[回复]

把敏感的条目做成图片

  • 因为GFW的原因很多含有敏感词的页面都被封了,还有一些误封,如瑞士刚好有一个地方叫“f_a_l_u_n”结果导致这个词条被封。
  • 个人觉得图片应该是不会被过滤的,(GFW的智商不至于高到这个地步吧。)除非文件名是敏感的,不过,即使封了文件名还是可以修改。
  • 让被GFW阻挡的维基人在图片的讨论页里提出编辑,这样他们也可以编辑这些条目。还有不要忘了同步的更新。

Inspector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07:06 (UTC)[回复]

维基无需为了GFW作出如此的妥协。—小烈 (找我?) 2009年2月27日 (五) 09:30 (UTC)[回复]
但好像難以編緝,有關的解決方法也好像過於複雜。—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2月27日 (五) 09:33 (UTC)[回复]
難以實行、天方夜譚。破網比這個簡單很多。—不知所 2009年2月27日 (五) 09:38 (UTC)[回复]
历史会评价GFW。—Wmrwiki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11:03 (UTC)[回复]
首先没必要,其次太复杂。所以不可取—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2月27日 (五) 15:52 (UTC)[回复]
那样的话长城牌防火墙就把整个WP全封掉;封个一万年(当然,某党万年不下台的话)。--雾月 2009年2月27日 (五) 16:01 (UTC)[回复]
好像就是屏幕截图再拼接的问题。,这有什么难的?民主就是应该钻那些限制民主的人的空子。--Inspector 2009年2月28日 (六) 12:06 (UTC)[回复]
那样的话,非大陆地区的维基人会很不爽。这与维基的中立原则相违背。再说,我们又没犯错,干嘛要自虐?--雾月 2009年2月28日 (六) 12:57 (UTC)[回复]
自……虐……?——03|OR 2009年3月1日 (日) 03:52 (UTC)[回复]
维基百科又不是民主试验场。维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书”,而不是“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只是一个纯粹的百科全书网站,我们不支持和宣传某种观点,也不反对和抵制某种观点,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日 (日) 06:43 (UTC)[回复]
  • (:)回應:百科全书哪有不让别人看内容的道理?帮助别人看到本来看不到的内容算是“支持和宣传某种观点”,或者是“反对和抵制某种观点”吗?另外,没有被GFW封锁的人直接编辑即可,不用去舍近求远找图片。--Inspector (留言) 2009年3月1日 (日) 07:40 (UTC)[回复]
如果你可以开发出第三方工具在第三方站点上来实现上述功能,非常欢迎。但是维基百科自身是中立的,不会因为某些人无法看到某些内容而做出某些妥协或让步,也不会因为某些内容无法让某些人看到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当然,除非有必要全站的页面都具有转化成图片的功能,那就没有中立性问题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日 (日) 07:53 (UTC)[回复]
若真的需要避免被封,哪里需要做成图片呢,简单地URL加密,文本加密就可以了。最简单的可以做javascript混淆恢复系统。但是这样做了之后,搜索引擎就不能收录了,结果是失大于得。中国大陆网友要避免被封,最好使用HTTPS上维基。—地球发动机〠✆ - ✉✍2009年3月1日 (日) 08:27 (UTC)[回复]

用模版「lang-en」還是「lang|en」?

請問,當條目名稱是由英語翻譯過來,須註名該名稱的原有語言時,應用[未定义] 错误:{{Lang-xx}}:无文本(帮助(lang-en)還是{{{2}}}(lang|en)?因為兩者效果差不多,但維基的格式手冊中只提及後者。如果使用了前者,會有不正確的情況出現嗎?(如機械人補上條目外語連結時無法正常運作,因用了別的模版)—彼多利奧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09:27 (UTC)[回复]

條目名稱括號爭議

以往條目名稱的括號均以半形顯示,Iokseng表示當括號為名稱的一部分,應該使用全形括號;半形括號只使用於消歧義用的的條目名稱。究竟現時是否有必要更改?—LG4761 (留言) 2009年2月28日 (六) 07:02 (UTC)[回复]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雾月 2009年2月28日 (六) 12:55 (UTC)[回复]

中文维基什么时候能做民意调查?

本人對於某用戶過份的行為作出以下嚴正聲明

Ws227的封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