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坐标25°02′37″N 121°33′56″E / 25.04361°N 121.56556°E / 25.04361; 121.56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sukav396留言 | 贡献2009年11月16日 (一) 08:10 →‎歷年基測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 平均PR值查無來源,所以刪除了。 基測分數請參見下方來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Taipei Municipal Song Shan Senior High School
File:Ssshsign.gif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新仁里18鄰基隆路一段156號
邮政编码110
昵称gerrn
类型市立高中
创办日期1958年創立
臺北市立松山初級中學
1968年改制
臺北市立松山國民中學
1989年改制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学区 中華民國
臺灣臺北市信義區
教育部學校代碼323301
校長陳總鎮
职员人数約210人
学生人数2500人左右
校訓倫理、民主、科學 榮譽、責任、服務
信息+886-2-27535968
体育籃球
校別男女合班(比例約1:1)
校地面積30149平方公尺
電話號碼+886-2-2753-5968
学校网址http://www.sssh.tp.edu.tw/
地图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英文譯名:Taipei Municipal Song Shan Senior High School,縮寫:SSSH),簡稱為松山高中松高,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松山高中自1989年改制為高中起,即維持國中時期男女合班方式。現為大臺北地區的知名高中之一。

簡介

  • 1958年(民國47年):創建,當時最初校名是臺北市立松山初級中學
  • 1968年(民國57年):改制為臺北市立松山國民中學
  • 1987年(民國76年):配合政府增設高中政策,臺北市政府成立松山高中籌備處。
  • 1989年(民國78年):改制為高中、停招國中生,並改名為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松山高中創校僅二十年,因地理及交通之先天優勢及早年的高留級率,獲考生青睞,招生素質優良,歷年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五所頂尖大學錄取率近四成,是台灣少數能與歷史悠久的傳統明星高中匹敵的新興高中。

地理位置

台北101俯瞰松山高中
(松高位於圖中間偏右上,點圖放大)

松山高中位於台北市的新都心——信義區,正門位於基隆路一段松隆路的交會處,緊臨環東大道市民大道出口,離台北捷運板南線市政府站僅需步行5分鐘。附近主要建築有康和建設大樓、聯合報系大樓、台北市政府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台北大巨蛋預定地、台北101國父紀念館等。因松山高中位處台北市最繁榮的東區,因此許多師生常戲稱松高為「台灣地價最貴的高中」。

環境

校地約30000平方公尺。硬體設施方面,擁有一座五層樓高之教學大樓、行政大樓、圖書館大樓、藝能科大樓、綜合體育館、室內室外游泳池各一座、二百米跑道操場、四座排球場、一座網球場、約12座戶外籃球框。球場有夜間照明;有一座比賽用室內籃球場地,舉辦過國中籃球聯賽;室內還附有撞球桌球複合地下室及一間健身房。建築外觀顏色為了搭配同期的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建築,使用粉紅色外牆。

歷任校長

  • 改制前
第一任:王淑敏
第二任:靳吉禾
第三任:徐駿德
第四任:李澄圳
  • 改制後
第一任:葉文堂 1989年1996年
第二任:鄭英敏 1996年1999年
第三任:鍾明樟 1999年2003年
第四任:林石得 2003年2009年
現任:陳總鎮 2009年

其它

位於松山高中門口的人行天橋是全台灣第一座設有電扶梯的人行天橋。

學校象徵

校徽

File:Ssshsign.gif
松高校徽

校徽的設計蘊涵「松山」的精神。左右交錯的弧線意謂「松針」,合圍成中心的「松果」,松針是師長,松果是同學,象徵學校師長對同學的呵護教育;而松針與松果的圖案矗立在「山」之上。學習松樹的蒼勁,效法高山的雄峙,正是每位松高人的深自期許。

因校徽的型狀與御飯糰相似,因此紀念徽章或紀念抱枕等常以御飯糰代表松高。

也有人以「崧」字作為松高象徵。

校訓

倫理、民主、科學 榮譽、責任、服務
倫理-以倫理和諧校園
民主-以民主建立制度
科學-以科學提昇效率
榮譽-以榮譽陶鑄人格
責任-以責任實現自我
服務-以服務美化人生

校歌

官方校歌

東海濤濤 玉山蒼蒼 倫理 民主 科學 開創杏壇新氣象

松樓鐘響 群英飛揚 榮譽 責任 服務 誓為時代好棟樑

涵養五育 允文允武 篤行八德 安鄉定邦

青青子衿氣豪壯 頂天立地放光芒

畢業歌

該校除了校歌之外,另有一首畢業歌曲《So Long, My Friend》,為該校校友陳同康曾宇代所創作。後改編為二部合唱曲並流傳至多所學校,但版本不一。因本曲最初以吉他伴奏,改編時並未編入鋼琴伴奏;故每屆學生在以鋼琴伴奏演唱畢業歌時,伴奏風格不盡相同,這也是本曲在該校傳唱的一大特色。

詳情見:

其它

除《So Long, My Friend》外,松高合唱比賽中的指定曲《世界屬於你》亦是公認的「地下校歌」。

制服

男生為淺綠色上衣配上深橄欖綠色長褲,女生為淺綠色上衣配上深橄欖綠色長褲(冬季)或深橄欖綠色百褶裙(夏季)。

松高的學號繡於制服口袋上緣,而校徽位於口袋之上,沒有繡校名,也沒有按照年級繡槓。

校園活動及傳統

松高主要的活動有高一的校山巡禮、合唱比賽、水上運動會;高二的英語歌唱比賽、畢業旅行;高三的包粽、柳絮紛飛;全校性的聖誕舞會與校慶訂於11月12日的校慶週活動。

校山巡禮

校山巡禮是配合校慶(十一月十二日)實施。松高位於台北東區,不遠處橫亙拇指山四獸山(虎、豹、獅、象),松高人將這一帶青翠山巒稱為「校山」。

合唱比賽

合唱比賽於一年級下學期舉辦。每年合唱比賽的指定曲《世界屬於你》也因此成為松高學生的「地下校歌」。 校方於2008年起,以校歌不為同學熟悉為由,更改指定曲為松山校歌,使《世界屬於你》消失於松高校園中。

包粽-包中

每年端午節前夕,在學校安排之下,高三同學都會為自己包一個意義非凡的粽子,取其諧音「包中」,期望在大學指考戰場上能有個好彩頭。

柳絮紛飛

File:Sssh2006.jpg
2006年松山高中柳絮紛飛

「柳絮紛飛」原名「中庭飄雪」,本非校方所認可的活動,只是幾位高三學長畢業考後自行將撕碎的紙片丟下去的行為。學校本予以禁止,在2000年經學生的努力,使這項活動成為松高過去最具特色的畢業活動。因校內部分師長反對此活動,松山校方已於2007年開始實施新活動取代(寫一封信給高三的自己),柳絮紛飛活動也於2008年正式結束劃下休止符走進歷史。

在畢業考前約一個月,學弟、妹會將廢紙加工為為碎紙片。至高三畢業考完的當天中午,全校師生聚集於教學區中庭,在主持人的倒數下,無數的碎紙片在高三學長、姊的手中頃瀉而下。這時各畢業班級自行設計的氣球在下落的紙片裡上升,帶著要各奔東西同學的祝福。

其名稱由來為2000年召開之班聯會據《世說新語》「白雪紛紛何所似,灑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中最後一句擷取而來。因紙片在空中恰似白雪,時值夏日,以柳絮比擬。經當年度班聯會一致通過沿用。

學生社團

籃球隊

松山高中籃球隊是高中籃球聯賽(HBL)非常知名的球隊之一,以超強的防守力著名,被稱為「綠色神盾」,屢次打進甲組全國前八強,並培育出許多超級籃球聯賽(SBL)好手,例如堪稱「台灣最接近NBA的籃球員」-陳信安

學年度 86學年度 87學年度 88學年度 89學年度 90學年度 91學年度 92學年度 93學年度 94學年度 95學年度 96學年度 97學年度
名次 第五名 第五名 第二名 第六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五名 第五名 第一名

97學年度松山高中更以全勝(16連勝)的佳績獲得冠軍。

校友團體

松韻合唱團

松韻合唱團由松山高中第二屆校友蘇修加籌畫,成立於1994年夏天,主要成員來自各大學中熱愛合唱的松山高中校友。松韻合唱團已於2000年夏天正式登記成為台北市藝文團體,更名為「台北市松韻合唱團」。

校友會

松山高中畢業學生在升上各大專院校後,大部分會參與各校「松友會」。

以下列出較具代表性松友會:

  • 國立臺灣大學松友會:不定期舉辦聚會,2007年起每年有台北區聯合迎新宿營的大活動。
  • 國立清華大學松友會:主辦松友盃行之有年(2007起停辦),每年三月有「清大一日遊」的推廣活動,不定期聯誼。
  • 國立交通大學松友會:不定期舉辦聯誼。
  • 國立成功大學松友會:人數非常多的松友會,不定期舉辦聯誼聚會,每年六月初有「沙控」活動。
  • 國立政治大學松友會:不定期舉辦聯誼,常與台大松友會合辦活動。
  • 國立中央大學松友會:定期有聯誼活動,2007年主辦中大聯合校友週完美成功,另有不定期推廣愛心活動。
  • 國立中山大學松友會:不定期舉辦聯誼。

知名校友

文藝人員

  • 女王:第6屆校友(1997年畢業),本名陳怡利,網路部落格作家。著有《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我是女王2-那些壞男人教我的事》
  • 水泉:第14屆校友(2005年畢業),本名蘇嘉敏,知名奇幻作家,暢銷書《風動鳴》系列作者。

演藝人員

體育選手

歷年基測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

松山高中目前國中基測登記分發錄取分數為基北區前四志願。[1]

年度 最低錄取量尺分數 最低PR值 基測滿分值
90年度(2001年) (男)261(女)264 (男)96(女)97 300
91年度(2002年) (男)257(女)257 (男)96(女)96 300
92年度(2003年) (男)268(女)268 (男)96(女)96 300
93年度(2004年) (男)267(女)267 (男)95(女)95 300
94年度(2005年) (男)266(女)263 (男)95(女)95 300
95年度(2006年) (男)268(女)265 (男)96(女)95 300
96年度(2007年) (男)275(女)274 (男)95(女)95 312
97年度(2008年) (男)285(女)283 (男)96(女)95 312
98年度(2009年) (男)395(女)393 (男)96(女)95 412
  1. 以上為登記分發的最低錄取分數。
  2. 96年度起國中基測增加作文項目,滿分由300分變更為312分。
  3. 98年度起國中基測滿分由312分變更為412分(除了作文外,每科滿分由60分變更為80分)。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