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好人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a5438044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6日 (日) 04:06 →‎好人的一般定义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好人文化1990年代以後在台灣等地發展出來的一種網路文化中的次文化,與男女交往問題相關,也與網路文化中的去死去死團有些關聯。而西方社会也有同义的好人(nice guy)文化,其调查结果亦显示了近似性。

好人文化的起源

好人文化起源於女性常以「你真是個好人,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女孩子」、「雖然你人真的很好,但是我們……」這樣的藉口而拒絕男性的追求,因此衍生出「好人」的說法,意指「對一個女性付出心力但被拒絕的男性」,帶有少許反諷意味。

好人的用語出現之後,圍繞這個名詞逐漸發展成一種網路文化中的次文化。例如在台灣bbs站上,出現了「好人」的討論版面及好人俱樂部的組織,擁有大量的版友及成員,許多有類似遭遇女性拒絕經驗的男性,在網路上藉由彼此對於個人處境的分享、男女交往相關意見的交流、以及彼此的鼓勵,逐漸產生一種認同感,並產生一些共同用語和想法。隨著好人文化的發展,「好人」逐漸不再限於男性,而泛指對愛情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人,因此女性也加入了「好人」的行列中。

在西方文化的好人定義,則引用研究資料發現雖然女性多會口講說會選擇/希望男友或丈夫是好人,但是當她們實際要選擇時,卻會選擇較有挑戰性的壞男孩型男性作為對像。(Urbaniak & Kilmann, 2003)另有研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好人類的男人常常為了不得罪對方而隱藏自己的性需要,因此讓女性錯覺認為自己不夠吸引力;相反,壞男孩型的男性卻能讓她們覺得自己有更多的性吸引力。[1]

好人文化的內容包含

  • 好人定義的探討:
  • 探討怎麼樣條件的人容易成為好人、以及怎樣的人容易「發卡」(拒絕追求)
  • 探討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好人
  • 關於一個好人應該如何自處及心理調適
  • 抒發「好人」心情的散文句、改編歌詞bbs動畫
  • 各種樣式創意設計的「好人卡」

好人文化中的特殊用語

  • 好人:指付出很多但卻被對方拒絕交往的人。
  • 好人卡:又稱作好人牌。獲得好人卡,即被人拒絕而「成為」了「好人」。
  • 發卡:用委婉的方式拒絕對自己很好的追求者。
  • 壞人:有句話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還迎又拒,造成讓人又愛又恨的壞人。處處充滿驚奇,不侷限當個乖乖牌,讓異性緣水漲船高。

好人文化與兩性關係

這種文化也影響到實際上男女之間的相處,例如一些男性在追求女性時,會擔心對女性太好,而「成為」了「好人」,因此採用較迂迴或有個性的方式來追求女性。

好人文化衍生的影像創作

好人卡一詞被創造以來,網路上陸續出現許多各種好人文化的衍生自拍影片,甚至在影視相關科系當中引起一波以好人文化為畢業作品主題的風潮。網路上的作品大多數是以流行歌詞改編。 而成的自拍MV,例如好人海,一般的獨立影像創作者也有一些以好人為主題的自拍劇情短片,其中較具正式規好人偶像劇

好人偶像劇

好人偶像劇講述一個名為阿宏的大學男生,在被不同對象發好人卡的過程中,仍然持續尋找春天的故事, 影片主角“好人”阿宏集合了眾多普遍印象中的好人特徵與遭遇於一身,因此故事內容很容易被認為是影射觀眾本身或者觀眾身邊的某人,但也因為如此而讓許多人特別感到共鳴。片中也呈現了諸如閃光彈抽學伴集氣等眾所週知的相關網路次文化用語,影片中的好人卡則不但有實體製品,甚至開放瀏覽觀眾免費索取。 好人偶像劇目前僅有第一集可供線上收看,續集尚未完成拍攝,也無具體的推出進度表。

好人文化與流行文化

有不少的人都以這題材寫文章、作曲等等,而香港流行歌手側田的《好人》一曲就表達了類似上文的一種無奈,因此曲在市場反應不錯,再推出另一曲《我不是好人》。台灣強辯樂團於2007年12月也推出的專輯,其中一首歌曲《好人卡》也是以此為題材。在网络上已经有买卖好人卡、好人衣的商店。

參見

参考文献

  1. ^ Clink, Tony. The Layguide. p. 13. ISBN 0-8065-2602-5.[1]有關好人文化的書籍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