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条目长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orphine留言 | 贡献2013年12月8日 (日) 07:39 (Corphine移动Wikipedia:条目大小页面至Wikipedia:条目长度:和维基百科其他文章用词保持一致)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頁面介绍有關條目大小限制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1)技術問題,例如瀏覽器限制、上傳速度、手机浏览等;

(2)阅读問題,即可讀性、行文組織、資訊飽和度、注意力寬度[1]等;

(3)编辑問題,例如討論頁气氛、微小貢獻的爭議、争论如何拆分長條目等;

(4)发展問題,即條目一旦達到一定大小後便可能停止继续增长,但這不意味着已沒有更多可以添加的資料。

综述

过去,為遷就一些过时的瀏覽器,出于技术考虑,条目大小被强制限制在32KB以内,因为超过大小的条目存在严重的编辑问题。[2]但随着分段編輯功能的引入以及瀏覽器的升级,32KB的限制逐渐弱化,很多条目现在的大小都超过了这一限制。尽管條目的大小已不再有刚性的限制,但从保持文章格式(如可读性)出发,一个條目仍不應过长。本文即此限制條目的大小的指引,并依照條目自身性質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文章格式而言,只有条目的主體部分[3](即不包括連結、參見、參考文獻及注腳、列表及表格等辅助内容)應被計入條目的總長度中,因为这些内容才是条目的主要内容,也是读者阅读的重点和主要部分。

可讀性問題

每一个维基百科条目其实是一个演化过程,并可能不断增长:当您编辑完成后其他编辑者可能继续添加内容。这一过程本身不造成问题,因为维基百科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但长条目确会造成阅读和浏览的困难。打印长度超过一两页的条目应该分段,以便浏览和分段编辑方便(参见Wikipedia:格式手册)。大多数条目可以很自然的被划分成若干段落,但即使一个条目没有“自然”分段的可能,许多编辑者仍认为应该强行分段。

讀者很可能會厭倦閱讀一个超過1万字的页面,即大約30KB的大小,[4]因此,32KB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有保证文章风格的意义。如果条目大小超过32KB太多,移动一些段落到其他条目而在原条目中提供概括说明(从而缩短条目长度)一般都会对读者有益。一个可行的建议是当条目打印出来已经超过10页时应考虑拆分,而技术性条目一般应该比非技术性条目短。

什么是“阅读内容”

“阅读内容”是條目中的主體部分,不包括[3]

  • 注腳和參考欄目(「參見」、「外部鏈接」、注釋、参考文獻等)
  • 圖表及圖像
  • 表格和列表
  • 維基內部連結和外部連結
  • 格式化和標注

例外情况

列表和领域概述性文章是上述原则的两个例外,因为它们可能是某领域的起始页,而一些广阔的领域或列表没有自然分段的可能或者保持单一条目会更好。这种情况下,这些条目也应该保持尽可能的短,长段落尽可能拆分至其他条目,而撰写时更应该注意可读性。读者阅读此类条目时一般可以接受其复杂性,但前提是该条目行文流畅、结构风格合适、并具有一定的长度(尽管可能超过32KB)。绝大多数条目并不需要超长,但如果超长条目不能避免时,其复杂度应降低至最小。所有这些例外情况下,可读性仍然是重要标准。

技術問題

同时,閱讀長條目对手机浏览器来说也十分困难,因为这些裝置大多只有很小的内存和慢速的中央處理器,从而使長頁面的加载时间很长。當网速慢或使用不稳定的连接(如无线网络)时,長條目也会造成长时间的加载。手机瀏覽器和一些舊網頁瀏覽器不能正確地編輯較長的頁面,這是由於它們只能處理最多32KB的内容。

哪些瀏覽器會在閱讀長條目時遇到困難?

以下瀏覽器會在閱讀長條目時遇到困難:

其他類Unix系統版本Windows版本Mac版本的瀏覽器都已知沒有受到影響,較新版本的瀏覽器也應該沒有此問題。

在2006年中期時,最新版本的Mozilla FirefoxGoogle工具列結合使用時會發生瀏覽長頁面的問題(Bugzilla bug),這個錯誤現已被修正了。

關於網頁瀏覽器在瀏覽MediaWiki網站時所遇到的其他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法,請參見Wikipedia:瀏覽器備忘錄

拆分条目

不用急着进行

不要一等条目超过32KB就立即进行拆分,没有必要这么做。最好先同其他编辑者讨论条目主题的结构布局,从而更好的决定是否拆分以及拆分方案。有时,一个条目真的需要很长,以便有效涵盖主题。当然,大小绝对不是删除有用内容的理由。

拆分前先對條目做彙整——凌亂、瑣碎的內容不會因為分拆而改善。許多情況是,條目已經腫脹不堪,

對作品條目而言不適合的詳細角色、機體設定,若有獨立條目時可能是合適的;列表也不應該變成過多註釋、不切主題的倉庫。

对不重要或爭議性段落的拆分

一个不重要的段落一般更适于依附于较长条目,而不值得单独成立条目。将争议性段落拆分出去一般是违反中立原则的,除非提供适当的概要性介绍。拆分也不应该用来为需要删除的内容提供新“住址”。拆分时还应该考虑其他条目组织方面的原则,并确保新条目的题目和内容都反映中立的观点。

條目長度的衡量規則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準則有關分割段落以及合併一些小條目(參見「可讀性文章」的定義有關一些不納入條目大小計算的內容):

條目大小[3] 解決方法
> 100 KB 肯定需要拆分,除极个别的例外
> 60 KB 可能需要拆分(但條目主題的範圍有時值得增加閱讀時間)
≥ 40 KB 視情況而考慮拆分,但随着条目的增长,条目最终需要拆分
< 40 KB 长度不是拆分的理由
< 1 KB 需要扩充的条目(小作品),如果长时间不能扩充,则应该考虑与其他条目合并。這一原则不適用於重定向消歧義頁面。

如何尋找長條目

除了Special:Longpages,也可以利用搜索功能查看页面的大小(注意,不是“进入”按钮,而是“搜索”按钮),页面字节数会显示在搜索结果页面下面,例如中国条目的大小是92.5KB:

  • 中国

...=政治意義上的中国或该词的其它用法|中國 (消歧義)}}
{{Portal|中国}}
关联度:98.4% - 92.5KB (619 个字) - 2007-05-19T08:59:34

编辑长页面时系统会提出警告(长页面警告),如:

注意:本页长度达37KB;一些浏览器将无法编辑长过32KB的文章。请考虑将本文分成几个小段落编辑。

注意:本頁長度達65KB,請考慮將本文分割成較小和更加具體的文章,參見Wikipedia:條目的大小

分段编辑可以避免一些页面的长度问题,只要每一段的长度不超过限制。但网速慢的读者仍需要长时间等待以便阅读整个条目。

假如你在編輯長條目時遇到困難

如果您在编辑长条目时遇到困难,比如您的浏览器将内容的最后部分去除,您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更新網頁瀏覽器

最简单彻底的解决方式就是升级您的网页浏览器,新版本的浏览器都没有这一问题。在维基百科中,一些页面内容可能会保持长于32K的长度不变,因此如果您坚持使用旧浏览器,您可能会不断遇到长条目编辑问题。

分段編輯

作为临时的解决方案,您可以仅编辑一个章节(分段编辑),点击章节右侧的“编辑”链接即可。

编辑首段

  • 如果您希望编辑起首段落,点击页顶标题右侧的“编辑章节:0”链接即可(如果在special:参数设置#mw-prefsection-gadgets启用了“为页面的序言章节添加[编辑]链接”)
  • 如果这个“0”链接不存在,则可以用如下的方法编辑首段:
   先点击任意一个段落右侧的“[编辑]”,此时浏览器的地址会变成形如这样:
   //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Help:%E7%AB%A0%E8%8A%82&action=edit&section=5
   把右边的『section=5』改成『section=0』,形如这样:
   //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Help:%E7%AB%A0%E8%8A%82&action=edit&section=0
   回车即可进入首段的编辑。

求助

如果您发现一个章节过长不能编辑,请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中,留言请求其他维基人帮助拆分该章节。

注釋

  1. ^ 注意力寬度(Attention span) - 一個人能集中注意力於某一難題/資料的時間,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寬度較窄,該人則容易厭倦於閱讀較長的條目。
  2. ^ 一些瀏覽器的文字區域(即多行輸入的文字框)都會使用硬編碼將文字的長度限制到32KB。
  3. ^ 3.0 3.1 3.2 由於要維護文章風格的理由,具體地來說可讀性文章不包括:外部連結、延伸閱讀、參考文獻、注腳、參見及其他類近的部分;目錄、表格、類列表部分及其他類近的內容;標注、跨語言連結、URL及其他類近的格式。要快速估計條目的可讀性文章大小,請選擇頁面的可列印版本,然後全選文字並複製及貼到一個編輯頁面的視窗,刪除不納入可讀性文章的文字,再點擊「顯示預覽」按鈕以參看頁面長度的警告字句。
  4. ^ 在维基百科中,一个汉字占据3个字节。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