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4005:38a8:2d3c:cae4:e2f6:6042留言2020年9月8日 (二) 09:35 →‎創造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類起源的論點,在演化論發表以前人們多數認同自然發生論創造論,而目前主流學界的看法認為,人類及所有的動物都是演化而來的,而演化論也是唯一能合理解釋各種在人類和其他動物身上觀察到的特徵的學說。創造論及自然發生論則為一部分宗教或民間其他人士所相信。

演化論

演化論查尔斯·达尔文首先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1],该理论认为人类是起源于类人猿,人类是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通過近两百年的各种科學驗證,这一假說已经成為了理论,它得到了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及考古学家的支持,但同时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受部分基督教信仰者的反对[2]

對於現代人類的起源,又有單地起源說(或「現代人類晚近非洲起源說」)和多地起源說兩種不同學說。

演化論受一般大眾、學者、開明宗教人士以及科學界支持,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3][4][5][6][7]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8][9]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10]

已經無效的理論

用進廢退論

自然發生論

又稱無生源論,或簡稱自生論[11],認為生物是直接由死物或無生命物質而自然產生出來的[12][13],例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泥沙生青蛙等。[14][15]

包含古希臘、古埃及、古中國在內的古代社會普遍相信此說法,如古希臘自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魚類由淤泥和沙礫發育而成;古中國文獻亦有《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11][16]

17世紀化學家兼醫師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曾做觀察,將髒衣服和小麥放進罐子裡,經過21天後,在裡面發現老鼠。這在當時被當作自然發生論的佐證。[17]

直到1668年,義大利醫師弗朗切斯科·雷迪以更周全的科學方法實驗將其推翻。並且又於1860年由巴斯德充分證明了無生源論的謬誤,在學術界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說。[11][18]

偽科學理論

創造論

神创论认为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出现等都由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创造設計,它是一種神話傳說,已受到科學否證。多個宗教均有提出創造論,其中一說是基督教的《圣经》当中的描述:人类是由神照着自己的形像所造而产生的。

外星生物創造論

外星生物創造論是一種假說,並沒有通過科學方法驗證。認為人類在史前時代是由古代太空人所創造的。

參見

注释

  1. ^ 人类究竟起源于哪里 拥有共同祖先?
  2. ^ 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
  3. ^ Myers, PZ. Ann Coulter: No evidence for evolution?. Pharyngula (scienceblogs.com). 2006-06-18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2). 
  4. ^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5. ^ 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PDF file)
  6. ^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2006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PDF file), AAAS Denounces Anti-Evolution Laws
  7. ^ Fact, Fancy, and Myth on Human Evolution, Alan J. Almquist, John E. Cr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29, No. 3 (Jun., 1988), pp. 520–522
  8. ^ Public beliefs about evolution and creation, Robinson, B. A. 1995.
  9. ^ Many scientists see God's hand in evolution, Witham, Larry,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17(6): 33, 1997
  10. ^ Attie AD, Sober E, Numbers RL, Amasino RM, Cox B, Berceau T, et al. Defending science education against intelligent design: a call to action. J Clin Invest. 2006, 116 (5): 1134–8. PMC 1451210可免费查阅. PMID 16670753. doi:10.1172/JCI28449. 
  11. ^ 11.0 11.1 11.2 生物科技面面觀:生命起源.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12. ^ 微生物的發展史, 【醫用微生物及免疫學①】講義 (PDF), 鼎文公職 
  13. ^ 盧駿揚. 零距離科學:解釋生命「從無變有」的三大難關. 關鍵評論網. 港台電視31. 
  14. ^ 無生源論. 南一書局. 
  15. ^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東海附中選修生物講義 第一章 生命的特性 (PDF), 東海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 雲端知識教學系統 
  16. ^ 黃顯宗. 生命之形成:生命的起源. 生命科學概論. 東吳大學共通教育學習網站. 
  17. ^ 蘇上豪. 一件「原味內褲」與現代化學的誕生. 故事. 
  18. ^ 聖鈞生物, 樂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