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年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933103留言 | 贡献2023年1月5日 (四) 05:44 (加入{{Merge from}}標記:兩項事實上為同一項目,目前頁面小年的內容僅為替小年夜條目消歧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小年夜小年为中华传统节日,但各地认同略有不同。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年大约都在春节前一周,以祭灶节前后为小年夜来分,北方多属于农历腊月廿三,南方则多为廿四。不过,吴语区上海苏南浙江)和台湾大年夜(即除夕)的前一日为小年夜。“小”意指跟大年夜相比非正式,但本节日各地均非常看重,因为完成此节日就代表要正式过年了。包括年前的冬至及拜灶神(若不过小年)均是中华地区极重要的冬季与年度节日。

史例

《后汉书》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1]自是,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朝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两代沿袭,到了清代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民间仍沿旧习,海上贸易蓬勃的浙江台湾等地延至除夕前一天。后祭灶节演变成今日“小年”。

具体时间

各地“小年”或“小年夜”时间略有差异。

  • 北方大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常是廿四日。
  • 吴语区(上海、苏南、浙江)及福建台湾,以大年夜(农历除夕)前一日为小年夜。十二月廿四附近也恭送灶王爷,称为送神日,但不称“小年”。
  • 江淮地区也记元宵节为小年。
  • 巴蜀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习俗

小年起源于祭灶神的传统。今祭灶王爷分两步,先者送,再者接。传说灶王爷平时在人间考察善恶好坏,每年十二月廿四(或廿三日)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过去一年所见。为教灶王爷多言好话,常供奉糖瓜糖糕一类甜点心,时有以糊于画像嘴边,今也见巧克力、硬糖等现代甜食。除夕日灶王爷禀报完毕,重回人间、继续考察,是为接迎,多以一张新画像供在厨房,也有用红纸一张,上书“司命灶君”。画像两边时有对联,例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或“敬神如在”。

不过小年而过小年夜的地区,小年夜多与大年夜一样隆重。一者过年时家庭成员都会提前回家,因此小年夜时常已全员到齐,开始围炉团圆;二者女子出嫁,一般不再回娘家过大年夜,故娘家小年夜常加摆宴席,接迎女儿回家。小年夜廿23时多有祭拜玉皇大帝,向天公“辞岁”,此即除夕子时,为表尊敬,愈早愈好。有些地方则在大年夜23时祭天,即正月初一的子时,代表庆贺新年,是为“贺正”。今普通人家常无神桌、祭台者,也流行在正月初一早上,直接到庙中祭祀玉皇上帝。

诗歌

  • 小年夜诸客过集(明•区大相)[2]

独有颓年感,偏逢故旧欢。
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
正直平生是,飞腾晚暮看。
宁因祠灶礼,名姓动天官。

  • 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明•刘崧

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
对酒逺懐同舎客,维舟犹作异乡人。
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
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髪为谁新。

注释

  1. ^ 《后汉书•阴识传》
  2. ^ 题注:俗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是夕灶神上天告人功过,家家祀灶。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