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alfX留言 | 贡献2015年5月6日 (三) 16:11 (添加{{Too many see alsos}}标记到条目 (TW))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棉花
世界棉花產量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历史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公元元年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中世纪棉花是欧州北部重要的进口物资,那里人自古以来习惯从羊身上获取羊毛,所以当听说棉花是种植出来的,还以为棉花来自一种特别的羊,这种羊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德语里面的棉花一词直译是“树羊毛”。

棉花在中国

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1]。《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2],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3],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清末,中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替代了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亚洲棉。现在中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品种与产地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主要有如下几种:

  •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 机器纺织,目前已被淘汰。
  •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目前中國只有新疆生产。
  •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中国的细绒棉占棉花产量的98%。

用途

棉花主要作為編織品的材料,例如:棉衣、棉被、棉布、棉毛內衣、牛仔布…等。棉籽可以提取油脂成棉籽油

纤维形态

棉纤维呈细长的扁平带状,正常成熟干燥后瘪缩成空心带状,纵向有螺旋状的转曲,方向随机分布,未成熟纤维卷曲较少,棉纤维的横截面呈扁圆或腰圆形,中间有中腔,成熟纤维中腔较小,未成熟纤维中腔较大,品质较差。

棉纤维纵向形态

性能

外观性能

  • 棉的光泽较暗淡,风格自然朴实,故多用于日常的休闲装。
  • 棉纤维的染色性好,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 棉纤维的缺点是弹性差,不挺括,易起皱且不易恢复,为改善这一性能,常对棉进行免熨整理或树脂整理,如市场上出现的免熨衬衫、免熨休闲裤等棉制品。市场上常见的有DP(double press)或PP(permanent press)标记的衬衫表示具有“耐用熨烫”或“永久熨烫”性能。

舒适性能

棉纤维舒适柔软,手感温暖,吸湿性好(棉纤维为多孔性物质,纤维大分子上存在亲水基因),穿作舒适,不刺激皮肤,且不易产生静电。

耐用性与加工保养性能

  • 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公定回潮率8.5%;但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 耐热性和耐光性好,熨烫温度可达190℃,若垫干布可提高20~30℃,垫湿布可提高40~60℃,棉织品最好湿烫,易于熨平。但长时间暴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度下降。
  • 强度较高,湿强高于干强,便于洗涤。
  • 耐碱不耐酸,在张力和碱液的作用下产生丝光效应,使强度增大获得耐久的光泽。不加张力任其收缩,叫缩碱。
  • 回弹性较差,耐磨性不够好。
  • 棉纤维易受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引起纤维素大分子水解、发霉产生黑斑引起色变,尤其是高品质的棉制品色泽变化更为突出,保养时应该注意。

品質

依照等級、纖維長度及成熟度來判別

  • 纖維長度:短纖、中長纖、長纖、超長纖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棉花的傳播.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2012-03-22. 
  2. ^ 唐文基. 福建古代经济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 253頁. ISBN 7533417003. 
  3. ^ 郭成康. 元明清史. 五南圖書出版. 2002年: 68頁. ISBN 9571128694. 

书籍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