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 依照修正案的小修正
標籤2017 原始碼編輯
敝人尚未見過有方針規定閣下所說的一致性。閣下若想改字,請先尋求共識。請勿再回退。撤销Sanmosa讨论)的版本57026299
標籤復原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第29行: 第29行:
=== 政治 ===
=== 政治 ===
{{policy shortcut|WP:BIAS_POLITICS|WP:PB}}
{{policy shortcut|WP:BIAS_POLITICS|WP:PB}}
*避免中國大陸中心,例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 避免中國大陸中心,例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不过可以写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 不过可以写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 海峽兩岸政治 ====
==== 海峽兩岸政治 ====
維基百科的每一個記錄都應該盡量避免於有關灣的現狀上有所偏向。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當,尤其不應被用作表述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或與未包含[[香港]]及[[澳門]]的「[[中國大陸]]」同義。可使用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nowiki>[[</nowiki>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連結。
維基百科的每一個記錄都應該盡量避免於有關[[台]]的現狀上有所偏向。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由於有少部分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甚或未與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建立外交關係,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意即代表中國的政府不該單指北京政府或台北政府其中任一方,故此「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當,尤其不應被用作表述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或與未包含[[香港]]及[[澳門]]的「[[中國大陸]]」(即「[[中国内地]]」)同義。可使用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nowiki>[[</nowiki>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連結。


同樣地,如果用“[[中華民國]]”一詞來描述欲撰寫的內容,較為準確的話,“台灣”一詞也不應使用,特別是在命名與[[中華民國政府]]、法律或政治有關的條目時。為了維護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對於現存於台灣的統獨之爭,我們僅以現實上存在的政府名稱來稱呼現實統治[[台澎金馬|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政府。遷往台灣至今的「中華民國政府」,可使用「'''台北政府'''」或「'''台北'''」作為簡稱,也比“台政府”、“台当局”較中性,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nowiki>[[</nowiki>中華民國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連結。
同樣地,如果用“[[中華民國]]”一詞來描述欲撰寫的內容,較為準確的話,“台灣”一詞也不應使用,特別是在命名與中華民國政府、法律或政治有關的條目時。為了維護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對於現存於台灣的統獨之爭,我們僅以現實上存在的政府名稱來稱呼現實統治[[台澎金馬|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政府。對於遷往台灣至今的「中華民國政府」,可使用「'''台北政府'''」或「'''台北'''」作為簡稱,也比“台政府”、“台当局”較中性,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nowiki>[[</nowiki>中華民國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連結。


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編輯者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
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編輯者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的項目時,應使用官方國家全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等。例如,「[[习近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國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國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的項目時,應使用官方國家全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等。例如,「[[习近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國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國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的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解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灣省」於部分角度及運用上非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迁台后的中華民國的簡稱'''。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的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解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臺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灣省」於部分角度及運用上非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迁台后的中華民國的簡稱'''。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
# 《[[中華民國憲法]]》宣稱-{固有}-疆域包括中國大陸。
# 《[[中華民國憲法]]》宣稱-{固有}-疆域包括中國大陸。
面我們,維基百科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
如前所,維基百科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北京政府和台北政府何者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之國號全稱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

對於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上,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使用大會正式名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應該使用「[[中華台北]]隊」,用以代替「台灣隊」、「中华队」或「中華民國隊」。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不要將「台灣」與「中國」並列(表述「台灣」不屬於「中國」),也不要將「台灣」與「中國內地」並列(表述「台灣」屬於「中國」)。此外,雖然[[香]]及[[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但通常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項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方面條目,尤其是當中華民國政府主權尚未包含台灣之前的歷史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項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方面條目,尤其是當中華民國政府主權尚未包含台灣之前的歷史部分。

==== 下級行政區劃的稱謂 ====
提及有所隸屬的現代下級行政區劃時,通常並不需要特意強調其所屬行政中央,包括省、特別行政區或自治區、直轄市等不同行政建制,均可參照「[[WP:COMMONNAME|使用常用名稱]]」原則稱呼,如「上海」、「香港」、「台北」(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中華民國台北」)等,以免過分及不必要地強調中央級稱謂。另外在使用較完整的行政區稱謂,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北市」等稱呼時,可視乎行文具體,決定是否有必要前置其中央行政稱謂。

==== 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 ====
對於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上,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使用其大會正式名稱'''。例如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條目中:
* 應該稱呼中華民國自1981年3月23日起派出的代表隊為「[[中華台北]](隊)」,而非「台灣(隊)」、「中华(队)」、「中國台北(隊)」或「中華民國(隊)」。1981年3月23日前派出的代表隊則仍應依當年使用之稱呼,如[[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台灣代表團]]用「台灣」、[[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用「中華民國」。
* 應該稱呼香港及澳門於其主權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派出的代表隊為「中國香港(隊)」及「中國澳門(隊)」,惟在條目正文中(不含列表部分)首次提及後可簡稱為「(香)港隊」及「澳(門)隊」。主權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派出的代表隊則仍應依當年使用之稱呼,如[[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代表團]]用「香港」。

他情況下,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不要將「台灣」與「中國」並列(表述「台灣」不屬於「中國」),也不要將「台灣」與「中國內地」並列(表述「台灣」屬於「中國」)。當需要用以和港澳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而並牽涉台灣時,應使用“'''中國內地'''”稱呼之


=== 地理 ===
=== 地理 ===

於 2019年11月26日 (二) 09:23 的修訂

地域中心是一個很容易觸犯且往往不易被發覺的毛病,又現時的中文維基用戶大多為華人,地域也集中在其居住地,所以常不自覺地變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區為中心,看起來好像是客觀的文字卻可能已經包含了主觀的意念,而這正與維基百科中立觀點的政策相悖。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常見的地域中心例子包括「中國大陸中心」、「香港中心」、「澳門中心」、「臺灣中心」、「新加坡中心」及「馬來西亞中心」等。請您在進行編輯時盡量避免以上情況,並鼓勵積極引用本方針的條文細節,以更好踐行本方針整體精神,達成全球觀中的適當表述

這裏是「中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一個國際協同運作計劃,因此我們有各個語言的維基百科全書,要留意它們是按語言而不是按國家或地域來區分的,所以中文維基百科主要服務的是所有熟悉中文的用戶,而非僅服務於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或其他特定地域的用戶,亦非僅服務於華人。換言之,訪問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不一定與條目編輯者來自同一地域,如果我們的文字帶有地域中心,那麼來自其他地域的編輯者和讀者遇到這些文字時,便可能會覺得迷惑或困擾。

一種常見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識地認定讀者都是本國人或本地域人,因此可能會出現「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平江抽水蓄能電站是我省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本港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等表述。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域的讀者可能會疑惑:「我國是哪國?」「我省是哪省?」「本港天文台是哪個?」要避免此情況發生,則應使用「中國」而不是「我國」、「湖南省」而不是「我省」、「香港天文台」而不是「本港天文台」,透過詳細註明敘述國家或地域以避免誤會。

來自各地域的編輯者不應認為維基百科是僅服務於個別地域的百科全書,特別是在編輯涉及各地域近代史、人文方面和跨地域性的條目內容時尤其要注意。一些編輯者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及觀點,有可能會使來自其他地域的編輯者和讀者感到迷惑、困擾或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者應該註明此種觀點來自哪些地域,而其他地域的觀點可能會有所相異。

不過,條目的命名仍應該採用中文可靠來源中最常使用的名稱,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一個名詞在中文地區被廣泛使用,譬如南海東海中南半島等原生詞彙,則無論它的地理性質是否具有地域中心均可採用,相關說明請參見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民族主義中心

應當避免包括有以中華民族華人漢人為中心的立場,和避免基於前述立場,而對其他不同社會群體身份認同的觀點或立場,做出極度貶低、否定排斥,例如:

恰當的說法是:「新加坡是華人佔主體的多元種族國家」或「新加坡是華人佔主體的國家」。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從未承認過該國是華人國家,也從未推行以華人為中心的概念,新加坡屬於所有新加坡人,並不屬於單一種族。請不要將新加坡當成一個華人國家,也要避免傷害其他民族的感受,因而需要採用適當的描述,詳見新加坡#人口

關於其他民族亦然,例如:

  • 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
恰當的說法是:「日本境內的人口主體為大和民族」。大和民族雖然佔有日本的民族結構絕大多數,但日本並非單一民族國家,國內尚有琉球族阿伊努族朝鮮族及少數漢族人口,因而需要採用適當的描述,詳見日本人口

用語方面

政治

不過可以寫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海峽兩岸政治

維基百科的每一個記錄都應該盡量避免於有關台灣的現狀上有所偏向。雖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由於有少部分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甚或未與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建立外交關係,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意即代表中國的政府不應該單指北京政府或台北政府其中任一方,故此「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當,尤其不應被用作表述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或與未包含香港澳門的「中國大陸」(即「中國內地」)同義。可使用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內部連結。

同樣地,如果用「中華民國」一詞來描述欲撰寫的內容,較為準確的話,「台灣」一詞也不應使用,特別是在命名與中華民國政府、法律或政治有關的條目時。為了維護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對於現存於台灣的統獨之爭,我們僅以現實上存在的政府名稱來稱呼現實統治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政府。對於遷往台灣至今的「中華民國政府」,可使用「台北政府」或「台北」作為簡稱,也比「台灣政府」、「台灣當局」較中性,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民國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進行內部連結。

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編輯者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的項目時,應使用官方國家全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等。例如,「習近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比「習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國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國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的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解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臺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臺灣省」於部分角度及運用上非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臺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遷台後的中華民國的簡稱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
  2. 中華民國憲法》宣稱固有疆域包括中國大陸。

如前所述,維基百科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北京政府和台北政府何者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之國號全稱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項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方面條目,尤其是當中華民國政府主權尚未包含台灣之前的歷史部分。

下級行政區劃的稱謂

提及有所隸屬的現代下級行政區劃時,通常並不需要特意強調其所屬行政中央,包括省、特別行政區或自治區、直轄市等不同行政建制,均可參照「使用常用名稱」原則稱呼,如「上海」、「香港」、「台北」(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中華民國台北」)等,以免過分及不必要地強調中央級稱謂。另外在使用較完整的行政區稱謂,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北市」等稱呼時,可視乎行文具體,決定是否有必要前置其中央行政稱謂。

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

對於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上,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使用其大會正式名稱。例如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條目中:

  • 應該稱呼中華民國自1981年3月23日起派出的代表隊為「中華台北(隊)」,而非「台灣(隊)」、「中華(隊)」、「中國台北(隊)」或「中華民國(隊)」。1981年3月23日前派出的代表隊則仍應依當年使用之稱呼,如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台灣代表團用「台灣」、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用「中華民國」。
  • 應該稱呼香港及澳門於其主權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派出的代表隊為「中國香港(隊)」及「中國澳門(隊)」,惟在條目正文中(不含列表部分)首次提及後可簡稱為「(香)港隊」及「澳(門)隊」。主權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派出的代表隊則仍應依當年使用之稱呼,如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代表團用「香港」。

其他情況下,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不要將「台灣」與「中國」並列(表述「台灣」不屬於「中國」),也不要將「台灣」與「中國內地」並列(表述「台灣」屬於「中國」)。當需要用以和港澳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而並不牽涉台灣時,應使用「中國內地」稱呼之。

地理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地名至少應該註明其所在的一級行政區(中國大陸為省、直轄市、自治區,台灣為省、直轄市)的單位名稱。

  • 中國大陸(內地)與台灣的例子: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鳳山之行政劃分為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中文用戶多數不知道臨滄市在何處,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縣市級行政區劃名稱一般都可視作多數中文用戶並未熟知,中央直轄市以及較知名的省會和其他城市除外。)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鳳山鎮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政府行政中心是鳳慶城。」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地點說明的最進階別行政單位最好以第一級行政單位為準,也可以註明至在華語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比如西安洛陽南京武漢廣州深圳廈門台北等。
  • 香港的例子: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本港天文台於過去50年的6月錄得的最高氣溫是……」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香港天文台在1955年至2005年期間錄得的6月最高氣溫是……」

請勿隨便使用「國外」、「外國」稱呼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地域,或者使用「外國人」稱呼非華裔人士

僅在涉及香港、澳門、台灣,前文已有「中國大陸」、「中國內地」,不會引起誤解[1]、多次提及的情況下才可以「大陸」指代「中國大陸[2],以「內地」指代「中國內地[3]

紀年

部分台灣用戶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用戶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用戶感到困惑,例如: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用戶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
    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系統性偏見

由於系統性偏見的存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條目內容中,尤其是牽涉中文圈地理、歷史、人文等的條目和主題,往往會長期存在一定的中文圈中心。我們可以容忍系統偏好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着系統偏好合乎中立觀點方針:我們更歡迎補充不同地域的內容來平衡系統偏好,以更好地拓展中文維基百科的知識廣度與深度。

如何避免地域中心

正所謂旁觀者清,試着把自己的身份標籤抽離,把一切基於某一特定的社會群體身份的「常識」拋開,並想像自己對該題目一竅不通,而從多重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去閱讀文字。這也許不容易做到,所以您可以在文章的對話頁留言,讓別人去替您檢查文章是否有不合適之處,特別可以請求條目內容所涉及之國家或地區的單一或多個維基人對該文章的觀點進行補充,以保證在文章中來自不同地域的觀點的內容得到充分、全面、恰當與多樣化表達。

註腳

  1. ^ 大陸」和「內地」在均有常用字面義:「大陸」與島嶼相對;「內地」則相對沿海或沿邊地區。
  2. ^ 在中華民國法律中,「中國大陸」(實際法律條文中多使用「大陸地區」一詞)指臺灣地區以外之法定領土。但常用於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轄領土(或不含香港、澳門)。
  3.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中國大陸」與「中國內地」均指除香港、澳門、台灣以外的法定領土,與「中國境內」所指區域相同。在與台灣相對時,使用「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相對時,使用「中國內地」。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