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via W+ - #海峡两岸政治 西藏不涉及海峽兩岸政治
Wong128hk留言 | 貢獻
第38行: 第38行: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項目,應以官方國家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較為適合。例如,「[[习近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公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公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項目,應以官方國家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較為適合。例如,「[[习近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公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公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台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台灣省”一詞在部分[[泛綠]]人士看来可能含侮辱性,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台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台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台灣省」於部分角度及運用上非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台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於 2018年7月31日 (二) 11:50 的修訂

地域中心是一個很容易觸犯且往往不易被發覺的毛病,又現時的中文維基使用者大多為華人,地域也集中在其居住地,所以常不自覺地變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區為中心,看起來好像是客觀的文字卻可能已經包含了主觀的意念,而這正與維基百科中立觀點的政策相悖。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常見的例子如中國大陸中心、香港中心、澳門中心、台灣中心、新加坡中心等,請您盡量避免此狀況,並達成全球觀中的適當表述

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一個國際協作計劃,因此我們有各個語言的維基百科全書,要留意它們是按語言而不是按國家或地域來區分的,所以中文維基百科服務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而非僅服務於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的中文使用者,亦非僅服務於華人。換言之,其他中文使用者不一定與條目編輯者來自同一地域,如果我們的文字帶有地域中心,那麼來自其他地域的編輯者和讀者遇到這些文字時,便可能會覺得迷惑或困擾。

一種常見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識地認定讀者都是本國人或本地域人,因此可能會寫「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平江抽水蓄能電站是我省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本港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域的讀者可能會疑惑:「我國是哪國?」「我省是哪省?」「本港天文台是哪個?」要避免此情況發生,則應寫成「中國」而不是「我國」、「湖南省」而不是「我省」、「香港天文台」而不是「本港天文台」,透過詳細註明敘述國家或地域以避免誤會。

來自各地域的編輯者不應認為維基百科就是本地域的百科全書,特別是在編輯涉及各地域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條目內容時尤其要注意。一些編輯者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及觀點,有可能會使來自其他地域的編輯者和讀者感到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者應該註明此種觀點來自哪些地域,而其他地域的觀點可能會有所相異。

不過,條目的命名仍應該採用中文可靠來源中最常使用的名稱,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一個名詞在中文地區被廣泛使用,譬如南海東海中南半島等固有詞彙,則無論它的地理性質是否具有中國中心均可採用,相關說明請參見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民族主義中心

  1. 應當避免有中華民族、華人或漢人為中心的立場,例如:
    • 新加坡是個華人國家。
      • 正確的說法是: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從未承認過該國是華人國家,也從未推行以華人為中心的概念,新加坡屬於所有新加坡人,並不屬於單一種族。請不要將新加坡當成一個華人國家,也要避免傷害其他民族的感受,因而需要採用適當的描述,如「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多元種族國家」或「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國家」,而非「新加坡為華人國家」,詳見新加坡#人口
  2. 關於其他民族亦然,例如:

用語方面

政治

不過可以寫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海峽兩岸政治

維基百科的每一個記錄都應該盡量避免於有關台灣的現狀上有所偏向。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或與未包含香港澳門的「中國大陸」同義。可使用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內部連結。

同樣地,如果用「中華民國」一詞來描述欲撰寫的內容,較為準確的話,「台灣」一詞也不應使用,特別是在命名與中華民國政府、法律或政治有關的條目時。為了維護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對於現存於台灣的統獨之爭,我們僅以現實上存在的政府名稱來稱呼現實統治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政府。遷往台灣至今的「中華民國政府」,簡稱為「台北政府」或「台北」,也比「台灣政府」、「台灣當局」較中性,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民國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進行內部連結。

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項目,應以官方國家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較為適合。例如,「習近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比「習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公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公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台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台灣省」於部分角度及運用上非常容易引發爭議,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台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
  2. 中華民國憲法宣稱固有疆域包括中國大陸。

就如同前面我們所說,維基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

對於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上,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使用其大會正式名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應該使用「中華台北隊」,用以代替「台灣隊」、「中華隊」或「中華民國隊」。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不要將「台灣」與「中國」並列(表述「台灣」不屬於「中國」),也不要將「台灣」與「中國內地」並列(表述「台灣」屬於「中國」)。此外,雖然香港澳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但通常不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項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方面條目,尤其是當中華民國政府主權尚未包含台灣之前的歷史部分。

地理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地名至少應該註明其所在的一級行政區(中國大陸為省、直轄市、自治區,台灣為縣(市)、直轄市)的單位名稱。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鳳山之行政劃分為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中文使用者多數不知道臨滄市在何處,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縣市級行政區劃名稱一般都可視作多數中文使用者並未熟知,中央直轄市以及較知名的省會和其他城市除外。)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鳳山鎮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政府行政中心是鳳慶城。」在中文維基百科全書,地點說明的最進階別行政單位最好以第一級行政單位為準,也可以註明至在華語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比如西安洛陽南京武漢廣州深圳廈門台北等。

非中國大陸的使用者(如台灣及香港)也應注意自己的編輯是否帶有過分濃厚的地方色彩,例如: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本港天文台於過去50年的6月錄得的最高氣溫是……」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香港天文台在1955年至2005年期間錄得的6月最高氣溫是……」

另外請不要單純使用「內地」指稱中國大陸地區,「內地」僅適用於地理學上的「內陸」之意;同樣也請勿隨便使用「國外」、「外國」或「外國人」稱呼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地域或者非華裔人士,華裔人士亦應避免用「國外」或「外國」指稱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以外的地區。

紀年

部分台灣使用者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使用者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使用者感到困惑,例如: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使用者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
    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系統偏好

由於系統偏好的存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條目內容中,往往會存在一定的中文圈中心。我們可以容忍系統偏好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系統偏好合乎中立觀點方針:我們更歡迎補充其他地域的內容來平衡系統偏好。

如何避免地域中心

正所謂旁觀者清,試著把自己的身份抽離,把一切「常識」拋開,並想像自己對該題目一竅不通,而從多重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去閱讀文字。這也許不容易做到,所以您可以在文章的對話頁留言,讓別人去替您檢查文章是否有不合適之處,特別可以請求條目內容所涉及之國家或地區的維基人對該文章的觀點進行補充,以保證在文章中各個觀點得到充分、正確和正面地表達。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