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這其實不是優良條目,按此也無法取得更多資訊,呵呵。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ricliu1912留言 | 贡献2019年11月12日 (二) 02:12 →‎位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坐标32°02′38″N 118°46′43″E / 32.04389°N 118.77861°E / 32.04389; 118.77861

Template:中華民國首都資訊

南京市
繁体字 南京
郵政式拼音 Nanking

南京市,通稱南京,簡稱,是中華民國首都直轄市,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及學術研究等領域之發展中心。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沿岸,全境被江蘇省包圍;除了是中華民國的首都以外,也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產業城市,亦為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樞紐城市之一。南京市現共下轄個11,面積6582.32平方公里;人口數達843.62萬人。

南京為中國政治文化名城,有長達2500多年的建制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或政權定都於此[註 1],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註 2]。歷史上,南京長期為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長期被視為華夏之正朔所在;同時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觀光資源十分豐富。

南京另以江南學術重鎮聞名,全市有八所高校列入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大學名單,居各大城市第三位;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據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顯示,南京市位居全國科研領先城市前三名,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皆名列前茅。南京市的新興產業也十分蓬勃,例如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等,其中智慧電網產業更居於全國首位,市內並設有中國軟體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和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個產業園區。文化方面,則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國家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等。

歷史

遠古時期

六朝時期

唐宋時期

明清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君主專制統治;1911年12月2日,革命黨人佔領南京。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以孫文為臨時大總統,並改江寧府為南京府。不久後,繼任的袁世凱將中華民國首都遷往北京。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四一二事變後,4月18日,蔣中正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稱作「南京十年」,期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是當時中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國民政府和在京的學校、工廠等陸續西遷。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對平民和戰俘展開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罹難者有30萬人之多,史稱「南京大屠殺」。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代表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的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還都南京。11月,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國民大會堂召開,12月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南京東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廠陸續建設了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三個工業區。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南京的城市面貌開始逐步發生較大改觀。1990年,南京被列為中央財政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1993年,中央決定撤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1994年,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此後,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舊城區改造大規模展開,到2003年,南京明城牆內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僅剩5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在傳統的中心城區周邊,規劃建設了大片新城區[32]。

2002年4月與2013年2月,南京市行政區劃進行了兩次調整。南京現轄玄武、鼓樓、秦淮、建鄴、雨花台、棲霞、浦口、江寧、六合、溧水和高淳11個區。近年來,南京發展迅速。南京先後舉辦了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第三次兩岸海協會、海基會協商會議、第12屆中歐領導人會晤等。2014年8月舉辦了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

地理

位置

南京市位於長江下游沿岸,北連江淮平原,處於長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華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市的地理坐標範圍在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之間,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40餘公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80公里。全市總面積約6587.02平方公里。南京市位於江蘇省的西南方,東鄰江蘇省省内的揚州市武進縣镇江市3縣市,南、西、北三面分別與安徽省宣城縣當塗縣滁縣相鄰,市界總長約730公里。

地形和地質

地形地質[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玄武湖紫金山

南京市之低山丘陵面積約4255.07平方公里、江河面積約752.06平方公里、沙洲面積約1589.88平方公里。從地形組成來看,低山占南京市陸地總面積約3.5%,丘陵占約4.3%,崗地占約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則共占約39.2%。長江從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市,在此折向東進入江蘇省鎮江市。秦淮河滁河分別從南北岸匯入長江。

南京市主城區的東、南、北三面都被鐘山山脈環繞,西面臨江。鐘山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是京鎮山脈的西段,構成了南京市在長江以南部分的主要山體,共有三個背斜,即鐘山的北、中、南三支。北支處於南京市北郊的長江南岸,自東向西分別是棲霞山、南象山和幕府山,南京城北長江西岸的獅子山是幕府山余脈。中支包括南京城東的紫金山(即鐘山)及其在城內的延伸。鐘山南支處於南郊的江寧,自東向西分別是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在溧水和高淳境內還分布有茅山山脈的余脈。在長江以北,六合區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靈岩山浦口區西南則有老山山地

以紫金山為主的鐘山中支是南京市內最重要的一系列山體,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之稱。紫金山又稱鐘山,主峰海拔448.9公尺,是南京的地理最高點。紫金山向西延伸入城內,分別有太平門內的富貴山、玄武湖南岸的九華山覆舟山)、北極閣(雞籠山),向西連接鼓樓崗五臺山清涼山,以及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黃土崗地直達江岸。古代清涼山位於江邊,秦淮河在山下入江,三國時期曾在清涼山修築了石頭城「控江守淮」,地勢非常重要。現代長江的河道比古代偏西,在清涼山以西的河西地區留下大片新堆積成的陸地。

南京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共已發現礦藏54種,其中具有開採價值的有近30種。雨花臺區梅山鐵礦是中國最大的地下鐵礦。另有4種礦儲量位於全國前6位,溧水的礦(天青石)儲量和品位為全東亞之首,六合有藍寶石礦。南京市還有地熱資源,有湯山溫泉、湯泉溫泉、珍珠泉溫泉等。

水文

長江從銅井進入南京市境內,向北流至下關後折向東,從龍潭流往鎮江,在南京市境內長約95公里。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等。長江南京段在下關設有水位站,歷年平均低水位為2.98公尺,汛期警戒水位為8.5公尺,百年一遇洪水水位為10.6公尺。秦淮河是南京市最知名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溧水區東廬山和江蘇省句容縣寶華山南麓,在江寧方山匯合後流至南京城通濟門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即「十里秦淮」,流經南京城南部,出西水關與外秦淮複合後匯入長江。紫金山及其橫貫南京城的餘脈為城內水系的分水嶺,南側的青溪、珍珠河進香河等匯入內秦淮河,北側的金川河水系與玄武湖水系相通。南京城西面原為古長江河道,現在的莫愁湖南湖等就是古長江北移留下的遺蹟。南京市其他重要的水體還包括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以及溧水的石臼湖等。

政治

南京市是中華民國的首都,因此南京不僅有直轄市政府組織,也設有許多中央政府部會。

南京自成為直轄市以來,長期由中國國民黨執政,歷任市長除少數無黨籍人士以外皆為國民黨籍,各區選出的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及市議員等民意代表也多為國民黨籍人士。

市政組織

南京市政府是南京市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直轄市層級之自治行政機關,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南京市政府以市長為行政首長,由全體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同時設市政會議為市政最高決策機構。南京市政府下設有22局、5處、5委員會等32個所屬一級機關,轄共123個所屬二級機關,並轄11個區公所、1800餘所各級學校。現任南京市市長中國國民黨籍的張敬華

南京市議會是南京市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南京市全體市民進行立法和監察市政。市議員同樣由全體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無限制連選連任。目前南京市議會共有57名市議員,由南京市11個區分區選舉選出;議長、副議長則是由諸議員互選產生。現任南京市議會議長為龍翔,亦為國民黨籍。

經濟

社會

交通

文化

友好合作

目前,南京市已與20個城市締結國際姐妹市關係、62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並與國內12個城市締結姐妹市關係。

參見

註釋

  1. ^ 各朝代將南京作為首都的時間:東吳:229年至280年;東晉:317年至420年;:420年至479年;:479年至502年;:502年至557年;:557年至589年;南唐:937年至975年;明朝:1368年至1421年、1425年至1441年,南明:1644年至1645年;太平天國:1853年至1864年;中華民國:1912年、1927年至1937年、1945年至今。
  2. ^ 「六朝」一詞在時期即已使用,指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和南朝陳共六個連續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十朝」則指先後在南京建立政權的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或政權。如果加上曾短期建都於南京的楊吳南宋,則合計有12個朝代或政權曾將南京定為國家首都。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