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醫學: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和平-bot留言 | 贡献
→‎top:​機器人:摘掉已符合跨語言連結規範之條目Link Style標記
无编辑摘要
第6行: 第6行:
|mr = Hanŭihak / Koryŏ ŭihak
|mr = Hanŭihak / Koryŏ ŭihak
}}
}}
{{请求翻译|langcode=ko|langcode2=en}}


'''韩医学'''({{lang-ko|한의학}}),又称'''朝鲜传统医学''',古代稱為'''东医'''、'''漢醫學'''或'''漢方醫學''',是[[朝鲜半岛]]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与其它[[传统医学]]相像。20世纪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改称东医为“韩医”,朝鲜仍然称其为“东医”。<ref>[http://www.xlxzy.com/viewnews-4046.html 朝鲜半岛中医的发展]</ref>
'''韩医学'''({{lang-ko|한의학}}),又称'''朝鲜传统医学''''''东医'''是[[朝鲜半岛]]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与其它[[传统医学]]相像。20世纪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改称东医为“韩医”,朝鲜仍然称其为“东医”。<ref>[http://www.xlxzy.com/viewnews-4046.html 朝鲜半岛中医的发展]</ref>


==历史==
==历史==
{{Main|韓醫歷史}}
公元561年,吴国的知聪带了包括《[[内外典]]》、《[[药书]]》等中国古籍赴日,途经半岛而传授汉医。直至1970年代,论及传统医学,韩国仍以“汉医”称之。在今天,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依然是朝鲜半岛医学生的教材。198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的腾飞,韩国开始“[[去汉字化]]”,在书写文字中全部改作拼音文字的韩文,也就在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医疗改正案]]》,把一直存在的“汉医学”改为“韩医学” 。
===萌芽期===
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朝鲜半岛]]的先民就已经使用[[砭石]]来治疗外科肿气等疾病{{r|车武|page=3}}。《[[黄帝内经]]》也有“砭石针术”来自东方的描述{{r|董向荣|page=242}}。史料记载古朝鲜使用艾、蒜、灵草等植物和动物做药材{{r|车武|page=3-5}}。《[[神农本草经]]》也有对韩医学的介绍{{r|董向荣|page=242}}。据《[[素问|素问*异法方宜论]]》和《[[山海经|山海经*东山经]]》记载,始于中国东海岸的[[针灸]]术传入了[[古朝鲜]]。相关遗址中针的发现,以及史料中有关灵艾、干艾的记载,表明古朝鲜已经使用针灸治疗疾病。{{r|车武|page=3-5}}。


==重要文献==
===创立期===
[[朝鲜三国时代|三国时期]],古朝鲜固有的和从中国传人的医学理论得到了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主的医学——“乡药”,即“国药”。[[高句丽]]借鉴中国建立了侍医制度,主要负责国王的医疗。[[百济]]设有药部和负责医学教育、疾病治疗和药物管理的医博士、采药师、祝禁士。三国医学在人体结构方面借鉴了[[中医]]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系统学说;在生理、病理方面则借鉴了[[印度医学]]以地、水、火、风四方面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学说;在预防养生方面采纳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道家]]导引、按摩、辟谷、纳气、炼丹等方法{{r|车武|杨昭全|page1=6-7|page2=37}}。三国时期的医学书籍有《高丽法师方》、《百济新集方》等。这些医书对朝鲜本土乡药的发展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这些书籍也传人中国和日本。据史料记载,公元645年,日本人安作得志从高句丽学习针灸术后将其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医学的发展。{{r|车武|page=6-7}}
*《[[东医宝鉴]]》
*《[[鄉藥集成方]]》


[[统一新罗]]于717年开设药殿,指定专门的医博士教授医学,主要科目是其从[[唐]]引入的医学理论。从[[印度]]归来的僧人以及唐沿海[[新罗坊]]从事贸易的商人还将产于[[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的药材引入[[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曾出现的救疗制度在统一新罗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统一新罗传人中国的医方、药物明显增多。[[高句丽]]的《老师方》被载入《[[外台秘要]]》。记载新罗僧人用[[威灵仙]]治愈足痹的《威灵仙传》传人中国后,很快被中国医家认可并迅速推广,并被载入《本草》。统一新罗的医书主要有《济众立效方》、《新罗法士方》、《新罗法士流观秘密要术方》和《新罗法师秘密方》四部。不过这四部书都已失佚,只有《新罗法士方》二首,《新罗法士流观秘密要术方》和《新罗法师秘密方》各一首保存在日本《[[医心方]]》中{{r|车武|page=7-8}}。据《[[三国遗事]]》记载,新罗曾进行过尸体解剖{{r|杨昭全|page=56}}。
==注释==
{{NoteFoot}}


==参考文献==
===发展期===
[[高麗 (918年-1392年)|高丽]]在建国初期设立了医学教育与行政机关体系。太医监主管全国医疗行政和医生教育及任用,尚药局负责王室的医疗事务,此外还有东宫医官、翰林医官、食医、军医、兽医、狱医等以及东西大悲院、济危宝、恵民局、救济都监等救疗机构。此外,高丽还设立了医学院,主要邀请宋医教授医生。958年,高丽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任用医官。[[高丽成宗|成宗]]和[[高丽穆宗|穆宗]]时期时期,高丽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r|车武|杨昭全|page1=9|page2=107}}。高丽中期在继承唐宋医学和综合[[阿育吠陀|印度]]及[[阿拉伯]]医学的知识后,高丽医学开始创立。受宋医的影响,高丽改变了原始的治疗方法,开始以[[阴]][[阳]][[五行]]为中心展开医学理论探讨,辩证论治的思想开始发展{{r|车武|page=9-10}}。在本草方面,宋《本草要括》、《证类本草》的传人使高丽新药的知识更加丰富。高丽《乡草救急方*方中乡药目草部》记载有180余种药物。高丽与中国的医学交流达到空前水平。高丽使节来华大多有医官相随。中国医事制度、医药著作、药材大量输出到高丽。中国医生到高丽也不绝于途{{r|车武|page=10}}。
=== 引用 ===
{{Reflist}}


高丽中后期的医学自主性得到增强,虽然依然遵循中医理、法、方,但在药物的使用上形成了使用乡药的风气。乡药的理论基础是“在本国发生的疾病应以本国药材进行治疗”的宜土性理论。相对于“乡药”,从中国输入的药材被称为“唐药”。高丽代表性的医学著作有金永锡的《济众立效方》(约1146-1166年)、崔宗俊的《御医撮要方》(1226年)。脉诊在高丽很被重视,但辨证论还不成熟,仍处于对症治疗的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乡药救急方》、《三和子乡药方》、《乡药古方》、《东方经验方》、《乡药惠民经验方》、《乡药简易方》等许多乡药方书的出现,显示高丽自主医学已经过渡到以唐宋医学为基础,适当结合经验医术的阶段。高丽末期,由于战乱,高丽内忧外患,但高丽的自主医学却有了飞跃的发展,逐渐扩充了乡药的医药知识{{r|车武|杨昭全|page1=11-12|page2=108}}。在医学理论方面,高丽医学对《[[黄帝内经]]》、《[[甲乙经]]》、《[[难经]]》等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并整理编撰了《黄帝八十一难经注义图序论》,对《难经》各条文进行注解,并对全部理论辅以图表加以解释{{r|车武|page=9}}。
===书目===
*{{cite book|title=A history of science in Korea|author=Jeon, Sang-woon|year=1998|location=Seoul | publisher=Jimoondang|id=ISBN 978-89-88095-11-9|}}
===成熟期===
*Kang, Gun-Il. “A Korean Skeptic’s Report: New Ager-Occupied Territory.” The Committee for Skeptical Inquiry 10.1 (March 2000). 22 February 2008 <http://csicop.org/sb/2000-03/korea.html>.
[[朝鲜王朝]]初期与高丽末期一样与中国的交流较少,这一时期的医学主要是继承高丽末期的乡药医学。从[[朝鲜世宗|世宗]]开始,朝鲜与中国明朝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到[[朝鲜成宗|成宗]]和[[朝鲜中宗|中宗]]时期,中国明朝的许多方书能够在朝鲜直接出刊。朝鲜对明朝医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与此同时,朝鲜本土乡药医学的研究在成宗时期也达到鼎盛。朝鲜经常派人来华输入朝鲜不产之药,并引种、繁殖中国的药用动植物。由于中国地道药材路远而昂贵,朝鲜医书也越发意识到使用乡药更为方便、便宜、疗效更佳。{{r|车武|page=13-15}}
*Kim, Miyong, et al. "The Use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among Korean American Elderly.”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27.2 April 2002: 109-120.

*Kim, Yong-Suk, et al. “Korean Oriental Medicine in Stroke Care.” Complementary Health Practice Review 10.2 (April 2005). 25 February 2008 <http://chp.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10/2/105>.
世宗很重视用乡药治疗本国人民的疾病。为了解乡药采集的最佳时期,他命俞孝通领衔编撰《乡药采取月令》,发布乡药采集月令,收集乡药方书,最终编写了包括所有乡药方书的《[[乡药集成方]]》。《乡药集成方》全书共85卷,以《乡药济生集成方》为蓝本,借鉴中国和朝鲜本国医学书籍编撰而成,是朝鲜半岛医学史上的第一部集大成的著作{{r|车武|杨昭全|page1=15|page2=208}}。世宗时期,朝鲜还对实用性较强的中医方剂学进行了整理,为吸收和同化中国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445年,世宗又命金礼蒙等编纂了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医方类聚]]》。该书共365卷(现存仅262卷)历经[[朝鲜世宗]]、[[朝鲜世祖|世祖]]、[[朝鲜成宗|成宗]]三朝,耗时十余年于1465年最终刊印,引用中国医书153部,其中包括40多部中国已佚的古医书。训民正音发明后,朝鲜还对中国和用汉字书写的朝鲜方书进行了韩语翻译、解释、注解,为朝鲜自主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r|车武|杨昭全|page1=13-14|page2=208}}。
*---. “The Practice of Korean Medicine: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Trials in Acupuncture.” Oxford Journals 2.3 (3 August 2005). 25 February 2008 <http://ecam.oxfordjournals.org/cgi/reprint/2/3/325>.

*Micozzi, Marc S., and Lisa Meserole. “Herbal Medicine.” Fundamentals of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Ed. Marc S. Micozzi and C. Everett Koop. St. Louis: Saunders El Sevier, 2000.
朝鲜王朝中期的医学主要是以[[金元四大家]]和明朝中期的医书为主。[[燕山君]]之后,乡药医学开始逐渐衰落,乡药的采集被忽视,许多乡药方书也未能在临床中得到应用{{r|车武|page=14}}。乡药逐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关于乡药使用核传播的医书都是以治疗方剂或运用技巧为主,而不是以学术理论为重点,所以除非传授秘籍,否则无法通用。此外,乡药医书中的理论和原理也不全面,如果不掌握其方剂的本意或用药技巧,就无法传授其精华部分{{r|车武|page=178}}。壬辰倭乱期间,无辜百姓死于疾病,救济百姓成为极为迫切的任务。但当时朝鲜既有传统医学,又有中国宋、金、元时期医学,还有刚刚传人的明朝医学,出现各种医学混合在一起的混乱局面。[[朝鲜宣祖|宣祖]]于是命许浚编撰新的综合医书,纠正错误理论和处方,并选取正确的处方。1610年,[[许浚]]花了14年的时间最终使《[[东医宝鉴]]》成书{{r|车武|page=55-56}}。《东医宝鉴》是一部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实际医学理论,并倡导朝鲜乡药运用的综合性医学理论和临床典籍{{r|车武|page=54}}。它的问世确立了韩医学的独立地位{{r|车武|page=24}},并最早创用“东医”作为朝鲜传统医学的专用名{{r|车武|page=20}}。乡药也重新得到复兴{{r|车武|page=178}}。
*Pizzorno, Joseph E. Jr. and Pamela Snider “Naturopathic Medicine.” Fundamentals of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Ed. Marc S. Micozzi and C. Everett Koop. St. Louis: Saunders El Sevier, 2000.

*Rodgers, Denise. “Mind-Body Modalities.” Fundamentals of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Ed. Marc S. Micozzi and C. Everett Koop. St. Louis: Saunders El Sevier, 2000.
===近现代===
*Yoon, Sung Chan,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Soamsan, a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ine, via Suppressing Angiogenesis and Growth Factor Transcription.”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93 (22 April 2004). 25 February 2008 <www.elsevier.com/locate/jetpharm>.
近代,西方科学和思想文化涌入朝鲜。1894年[[甲午改革]]时期,朝廷废除了传统韩医学考试而全面引进[[西医]]。西医学在政策的保护下逐渐定立。1900年1月,新的《医士规则》将传统韩医与西医并存{{r|王孝莹}}。尽管受到西医的冲击,传统韩医学依然有所发展。1901年,医家李济马根据中国《[[灵枢|灵枢*通天]]》五态人之说,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编撰了《[[東醫壽世保元]]》。四象医学主要是替代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将人的体质分为四象来治疗以适于体质病因论的理论。它是源于[[中医]]、脱胎于中医,而由朝鲜医家创造的朝鲜民族医学。四象医学创立不久就很快传人中国[[延边]]地区,成为延边朝鲜族民族传统医学的内容之一{{r|车武|page=23}}。四象医学学说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r|展敏 }}。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韩国政府在社会部保健局新设了汉方科。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国民医药法》,规定传统东医与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二元医疗体制{{r|展敏 }}。[[朝鲜战争]]结束后,传统韩医学在诊疗手段、用药方式和医疗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改善{{r|董向荣|page=242}}。1994年10月,韩国正式成立韩医学研究院(KIOM),并于1996年11月在保健福祉部成立韩医管理局。2003年7月15日,韩国国会通过了《韩国韩医药发展法案》,扶植韩医药发展,促进韩医学的普及化、现代化和国际化。2005年12月21日,韩国保健福祉部与有关部门协作成立“韩医药发展审议委员会”,保健福祉部副部长任该委员会委员长,并颁布了《韩医药发展第一个五年综合计划》{{r|展敏 }}。

==名称==
韩医学最初被称为“东医”。东医一词由[[许浚]]在其《[[东医宝鉴]]》中首创:“王节齐有言曰:东东垣北医也……丹溪南医也……则医有南北之名尚夷,我国僻在东方,医学之道,不绝如线,则我国之医,亦可谓之东医也” {{r|车武|page=28}}。按日本的习惯,东医在韩国又称为“汉医”或“汉方医”、“东洋医学”。1986年,韩国政府修改《国民医疗法》, 规定将“东医”、“汉医”统称为“韩医”{{r|展敏|吴作}}。

==参考文献==
{{Reflist|2|refs=
<ref name="车武">{{cite book |author=车武|coauthors= |title=《许浚与《东医宝鉴》》 |year=2012年1月 |publisher=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660-0134-4 }}</ref>
<ref name="杨昭全">{{cite book |author=杨昭全 |coauthors= |title=《韩国文化史》 |year=2009年6月|publisher=山东大学出版社 |location=济南 |isbn=978-7-5607-3874-1}}</ref>
<ref name="董向荣">{{cite book | language = | author =董向荣 | coauthors = | title =《韩国》 | url = | date =2009年5月 | location =北京 | publishe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d = | isbn =9787509707326 }}</ref>
<ref name="展敏">{{cite journal |title=韩医漫谈 |author= 展敏 | coauthors =李晓峰 |journal=《环球中医药》 |date=2009年04期 }}</ref>
<ref name="吴作">{{cite journal |title=韩国的传统医学 |author=吴作 | coauthors = |journal=《中国中医药报》 |date=2001-12-26}}</ref>
<ref name="王孝莹">{{cite journal |title=韩医学(韩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现状 |author=王孝莹 | coauthors = |journal=《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date=1995年03期}}</ref>
}}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http://www.akom.org/ 韩医协会]
*[http://www.akom.org/ 韩医协会]

{{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
[[Category:传统医学]]
[[Category:传统医学]]

2017年2月13日 (一) 05:40的版本

韓醫學
諺文한의학 / 고려의학
汉字韓醫學 / 高麗醫學[註 1]
文观部式Hanuihak / Goryeo uihak
马-赖式Hanŭihak / Koryŏ ŭihak

韩医学(韓語:한의학),又称朝鲜传统医学东医朝鲜半岛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与其它传统医学相像。20世纪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改称东医为“韩医”,朝鲜仍然称其为“东医”。[1]

历史

萌芽期

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朝鲜半岛的先民就已经使用砭石来治疗外科肿气等疾病[2]:3。《黄帝内经》也有“砭石针术”来自东方的描述[3]:242。史料记载古朝鲜使用艾、蒜、灵草等植物和动物做药材[2]:3-5。《神农本草经》也有对韩医学的介绍[3]:242。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和《山海经*东山经》记载,始于中国东海岸的针灸术传入了古朝鲜。相关遗址中针的发现,以及史料中有关灵艾、干艾的记载,表明古朝鲜已经使用针灸治疗疾病。[2]:3-5

创立期

三国时期,古朝鲜固有的和从中国传人的医学理论得到了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主的医学——“乡药”,即“国药”。高句丽借鉴中国建立了侍医制度,主要负责国王的医疗。百济设有药部和负责医学教育、疾病治疗和药物管理的医博士、采药师、祝禁士。三国医学在人体结构方面借鉴了中医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系统学说;在生理、病理方面则借鉴了印度医学以地、水、火、风四方面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学说;在预防养生方面采纳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道家导引、按摩、辟谷、纳气、炼丹等方法[2]:6-7[4]:37。三国时期的医学书籍有《高丽法师方》、《百济新集方》等。这些医书对朝鲜本土乡药的发展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这些书籍也传人中国和日本。据史料记载,公元645年,日本人安作得志从高句丽学习针灸术后将其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医学的发展。[2]:6-7

统一新罗于717年开设药殿,指定专门的医博士教授医学,主要科目是其从引入的医学理论。从印度归来的僧人以及唐沿海新罗坊从事贸易的商人还将产于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的药材引入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曾出现的救疗制度在统一新罗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统一新罗传人中国的医方、药物明显增多。高句丽的《老师方》被载入《外台秘要》。记载新罗僧人用威灵仙治愈足痹的《威灵仙传》传人中国后,很快被中国医家认可并迅速推广,并被载入《本草》。统一新罗的医书主要有《济众立效方》、《新罗法士方》、《新罗法士流观秘密要术方》和《新罗法师秘密方》四部。不过这四部书都已失佚,只有《新罗法士方》二首,《新罗法士流观秘密要术方》和《新罗法师秘密方》各一首保存在日本《医心方》中[2]:7-8。据《三国遗事》记载,新罗曾进行过尸体解剖[4]:56

发展期

高丽在建国初期设立了医学教育与行政机关体系。太医监主管全国医疗行政和医生教育及任用,尚药局负责王室的医疗事务,此外还有东宫医官、翰林医官、食医、军医、兽医、狱医等以及东西大悲院、济危宝、恵民局、救济都监等救疗机构。此外,高丽还设立了医学院,主要邀请宋医教授医生。958年,高丽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任用医官。成宗穆宗时期时期,高丽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9[4]:107。高丽中期在继承唐宋医学和综合印度阿拉伯医学的知识后,高丽医学开始创立。受宋医的影响,高丽改变了原始的治疗方法,开始以五行为中心展开医学理论探讨,辩证论治的思想开始发展[2]:9-10。在本草方面,宋《本草要括》、《证类本草》的传人使高丽新药的知识更加丰富。高丽《乡草救急方*方中乡药目草部》记载有180余种药物。高丽与中国的医学交流达到空前水平。高丽使节来华大多有医官相随。中国医事制度、医药著作、药材大量输出到高丽。中国医生到高丽也不绝于途[2]:10

高丽中后期的医学自主性得到增强,虽然依然遵循中医理、法、方,但在药物的使用上形成了使用乡药的风气。乡药的理论基础是“在本国发生的疾病应以本国药材进行治疗”的宜土性理论。相对于“乡药”,从中国输入的药材被称为“唐药”。高丽代表性的医学著作有金永锡的《济众立效方》(约1146-1166年)、崔宗俊的《御医撮要方》(1226年)。脉诊在高丽很被重视,但辨证论还不成熟,仍处于对症治疗的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乡药救急方》、《三和子乡药方》、《乡药古方》、《东方经验方》、《乡药惠民经验方》、《乡药简易方》等许多乡药方书的出现,显示高丽自主医学已经过渡到以唐宋医学为基础,适当结合经验医术的阶段。高丽末期,由于战乱,高丽内忧外患,但高丽的自主医学却有了飞跃的发展,逐渐扩充了乡药的医药知识[2]:11-12[4]:108。在医学理论方面,高丽医学对《黄帝内经》、《甲乙经》、《难经》等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并整理编撰了《黄帝八十一难经注义图序论》,对《难经》各条文进行注解,并对全部理论辅以图表加以解释[2]:9

成熟期

朝鲜王朝初期与高丽末期一样与中国的交流较少,这一时期的医学主要是继承高丽末期的乡药医学。从世宗开始,朝鲜与中国明朝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到成宗中宗时期,中国明朝的许多方书能够在朝鲜直接出刊。朝鲜对明朝医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与此同时,朝鲜本土乡药医学的研究在成宗时期也达到鼎盛。朝鲜经常派人来华输入朝鲜不产之药,并引种、繁殖中国的药用动植物。由于中国地道药材路远而昂贵,朝鲜医书也越发意识到使用乡药更为方便、便宜、疗效更佳。[2]:13-15

世宗很重视用乡药治疗本国人民的疾病。为了解乡药采集的最佳时期,他命俞孝通领衔编撰《乡药采取月令》,发布乡药采集月令,收集乡药方书,最终编写了包括所有乡药方书的《乡药集成方》。《乡药集成方》全书共85卷,以《乡药济生集成方》为蓝本,借鉴中国和朝鲜本国医学书籍编撰而成,是朝鲜半岛医学史上的第一部集大成的著作[2]:15[4]:208。世宗时期,朝鲜还对实用性较强的中医方剂学进行了整理,为吸收和同化中国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445年,世宗又命金礼蒙等编纂了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医方类聚》。该书共365卷(现存仅262卷)历经朝鲜世宗世祖成宗三朝,耗时十余年于1465年最终刊印,引用中国医书153部,其中包括40多部中国已佚的古医书。训民正音发明后,朝鲜还对中国和用汉字书写的朝鲜方书进行了韩语翻译、解释、注解,为朝鲜自主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2]:13-14[4]:208

朝鲜王朝中期的医学主要是以金元四大家和明朝中期的医书为主。燕山君之后,乡药医学开始逐渐衰落,乡药的采集被忽视,许多乡药方书也未能在临床中得到应用[2]:14。乡药逐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关于乡药使用核传播的医书都是以治疗方剂或运用技巧为主,而不是以学术理论为重点,所以除非传授秘籍,否则无法通用。此外,乡药医书中的理论和原理也不全面,如果不掌握其方剂的本意或用药技巧,就无法传授其精华部分[2]:178。壬辰倭乱期间,无辜百姓死于疾病,救济百姓成为极为迫切的任务。但当时朝鲜既有传统医学,又有中国宋、金、元时期医学,还有刚刚传人的明朝医学,出现各种医学混合在一起的混乱局面。宣祖于是命许浚编撰新的综合医书,纠正错误理论和处方,并选取正确的处方。1610年,许浚花了14年的时间最终使《东医宝鉴》成书[2]:55-56。《东医宝鉴》是一部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实际医学理论,并倡导朝鲜乡药运用的综合性医学理论和临床典籍[2]:54。它的问世确立了韩医学的独立地位[2]:24,并最早创用“东医”作为朝鲜传统医学的专用名[2]:20。乡药也重新得到复兴[2]:178

近现代

近代,西方科学和思想文化涌入朝鲜。1894年甲午改革时期,朝廷废除了传统韩医学考试而全面引进西医。西医学在政策的保护下逐渐定立。1900年1月,新的《医士规则》将传统韩医与西医并存[5]。尽管受到西医的冲击,传统韩医学依然有所发展。1901年,医家李济马根据中国《灵枢*通天》五态人之说,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编撰了《東醫壽世保元》。四象医学主要是替代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将人的体质分为四象来治疗以适于体质病因论的理论。它是源于中医、脱胎于中医,而由朝鲜医家创造的朝鲜民族医学。四象医学创立不久就很快传人中国延边地区,成为延边朝鲜族民族传统医学的内容之一[2]:23。四象医学学说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6]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韩国政府在社会部保健局新设了汉方科。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国民医药法》,规定传统东医与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二元医疗体制[6]朝鲜战争结束后,传统韩医学在诊疗手段、用药方式和医疗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改善[3]:242。1994年10月,韩国正式成立韩医学研究院(KIOM),并于1996年11月在保健福祉部成立韩医管理局。2003年7月15日,韩国国会通过了《韩国韩医药发展法案》,扶植韩医药发展,促进韩医学的普及化、现代化和国际化。2005年12月21日,韩国保健福祉部与有关部门协作成立“韩医药发展审议委员会”,保健福祉部副部长任该委员会委员长,并颁布了《韩医药发展第一个五年综合计划》[6]

名称

韩医学最初被称为“东医”。东医一词由许浚在其《东医宝鉴》中首创:“王节齐有言曰:东东垣北医也……丹溪南医也……则医有南北之名尚夷,我国僻在东方,医学之道,不绝如线,则我国之医,亦可谓之东医也” [2]:28。按日本的习惯,东医在韩国又称为“汉医”或“汉方医”、“东洋医学”。1986年,韩国政府修改《国民医疗法》, 规定将“东医”、“汉医”统称为“韩医”[6][7]

参考文献

  1. ^ 朝鲜半岛中医的发展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车武. 《许浚与《东医宝鉴》》.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7-5660-0134-4. 
  3. ^ 3.0 3.1 3.2 董向荣. 《韩国》.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4. ^ 4.0 4.1 4.2 4.3 4.4 4.5 杨昭全. 《韩国文化史》.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ISBN 978-7-5607-3874-1. 
  5. ^ 王孝莹. 韩医学(韩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年03期. 
  6. ^ 6.0 6.1 6.2 6.3 展敏; 李晓峰. 韩医漫谈. 《环球中医药》. 2009年04期. 
  7. ^ 吴作. 韩国的传统医学. 《中国中医药报》. 2001-12-26. 

外部链接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