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Aotfs2013留言 | 貢獻
回退到由RabbitMeow (讨论)做出的修订版本47061265:修改方針與指引請經過互助客棧討論。 (來自Twinkle的編輯)
Wong128hk留言 | 貢獻
修訂案通過
第56行: 第56行:
== 颜色及内联图像 ==
== 颜色及内联图像 ==
:<small>关于图像的规定为[[Wikipedia:格式手册/图像]]的覆盖范围,应及时建立并移动过去。</small>
:<small>关于图像的规定为[[Wikipedia:格式手册/图像]]的覆盖范围,应及时建立并移动过去。</small>
在条目正文及表格之中,禁止手动或使用模板将文字染成某种特殊的颜色,可以接受的情况仅限于[[Wikipedia:信息框模板|信息框]]中。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以及方便后来编辑者的维护,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色盲色弱读者阅读文字。<ref>参见[[Wikipedia:鐵道專題/移除著色文字模板]]。</ref>
在条目正文及表格之中,禁止手动或使用模板将文字染成某种特殊的颜色,可以接受的情况仅限于[[Wikipedia:信息框模板|信息框]]中。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以及方便后来编辑者的维护,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色盲色弱或使用黑白版本的读者阅读文字。<ref>参见[[Wikipedia:鐵道專題/移除著色文字模板]]。</ref>


类似地,条目正文中,禁止使用内联图像(例如在文字中出現[[File:Symbol support vote.svg|25px]]這樣图像),但若在表格及信息框中使用則是可以接受的。
类似地,条目正文中,禁止使用内联图像(例如在文字中出現[[File:Symbol support vote.svg|25px]]這樣图像),但若在表格及信息框中使用則是可以接受的。

於 2018年1月10日 (三) 07:41 的修訂

本頁面是Wikipedia:格式手冊的子頁面,指導「何時」使用各種格式技術,如粗體斜體下劃線。要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請參閱Wikipedia:如何編輯頁面#字符格式

粗體

粗體用於將條目的中文名稱與普通文字區別開來。粗體通常用在一個條目的第一段,並用合適的名稱和常用術語作為條目的題目,包括任何同義詞和簡稱。僅當該術語首次出現時才這麼做。舉例來說,您應該避免既在領頭的章節,又在領頭圖片的說明文字中對同一術語使用粗體。

如果條目的主題並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名稱,而僅僅是描述性的,那麼標題不必出現在第一句中。如果它出現了,也不需要加粗。

維基百科會自動將標題(章節標題)以粗體顯示。人為加粗的標題,會顯得特別加粗,雖然可以這麼做,但並不合適。

對條目正文中的重點,請別使用粗體。在條目的其餘部分,只有以下少數特殊用途才使用粗體。

  • 表格的標題(標題行)
  • 定義列表
  • 在一些書目格式中,期刊文章的卷冊編號

將非拉丁字母如希臘字母西里爾字母加粗,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應當避免這麼做。

斜體

主要用途

下列情形中的標題使用斜體字。

  • 生物的拉丁文屬名、種加詞、亞種名、變種名、變型名。
  • 西文作品名(僅限於整段作品列表或書目,其餘一般情況應以標點符號方式標明西文作品名)。

公式中的變量符號

變量符號通常使用斜體(E=mc2)。例外的情況包括粗體,或者字母上方帶有一個箭頭用於表示向量。 有些文字不用斜體,無需顧及上下文是怎樣的,包括:

不要用斜體來作強調

中文讀寫並不適合斜體。雖然技術上可做到,但並不適合閱讀,也無此體例。

維基標記兩個單引號('')會被轉換成HTML<i>標籤,一般的瀏覽器會按照默認CSS規則把<i>渲染成斜體。本文只是反對斜體中文。可以提議中文維基修改CSS把被<i>標籤包圍的中文渲染成其他非斜體的樣式[1],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2]

不要過度強調

關於使用不同的樣式手段來表達重點,這裡有一些推薦的指引。 避免各種各樣的過度強調,那樣會分散寫作的注意力。

  • 嘆號(!)通常應當僅用在直接引文中。詳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標點符號#嘆號
  • 加粗字體有其特定用途(參見上方的#粗體)。
  • 「引號」用於強調單個詞語或短語。或表示含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作者可能並不同意引文的字面意思(例如,大「善」人)。引號表明您使用的是與原始材料中一致的文字。例如:在他的墓碑上刻有名字「張三」,而不是他生前所用的拼寫。詳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標點符號#引號
  • 雙重重點,例如
    • 引用標記中的斜體文字」或者
    • 斜體文字帶上驚嘆號!,無此必要。

下劃線

在英文中,文字加下劃線用於打字或手寫等無法變換字體的場合表示斜體樣式。在中文中下畫線與專名號相同,過去常用於人名等。在瀏覽器默認設定上,給文字加下劃線可能與網頁中的超鏈接相混淆,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用下劃線。參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標點符號#專名號

顏色及內聯圖像

關於圖像的規定為Wikipedia:格式手冊/圖像的覆蓋範圍,應及時建立並移動過去。

在條目正文及表格之中,禁止手動或使用模板將文字染成某種特殊的顏色,可以接受的情況僅限於信息框中。這一方面是為了減輕服務器負擔以及方便後來編輯者的維護,另一方面是為了方便色盲、色弱或使用黑白版本的讀者閱讀文字。[3]

類似地,條目正文中,禁止使用內聯圖像(例如在文字中出現這樣圖像),但若在表格及信息框中使用則是可以接受的。

參見

注釋

  1. ^ 呈現與內容分離中HTML上的應用看,強調顯然應該專用於<em>強調標籤;然而MediaWiki的斜體語法生成的是<i>,也即普通「斜體」含義的標籤,一般不應挪作他用。英文維基百科在這個問題上推薦對於強調文字的斜體使用前述的<em>(見en:MOS:EMPHASIS),其餘使用一般語法。
  2. ^ 注意,CSS選擇器的:lang()屬性選擇依賴於編者另行聲明。參見{{zh-em}}。
  3. ^ 參見Wikipedia:鐵道專題/移除著色文字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