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方洪渐留言 | 贡献2004年8月21日 (六) 02:5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粽子的历史悠久,据说是古代诗人屈原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叶包米饭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吃屈原的尸体。从此产生了粽子,并成为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时必备的食品。

南方用竹叶,北方一般用大芦苇叶卷成漏斗状,灌入糯米、粘黄米等,加入馅料或枣,封口用细绳或草丝捆扎,然后用水煮熟,可以热食也可以冷食,具有叶子的清香味。

南方粽子有咸甜荤素各种馅料,只用糯米;北方粽子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有用粘黄米或其他粘种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