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ympatia留言 | 贡献2016年1月11日 (一) 07: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传播学英語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通常被定义为跨越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符号共享。这使得传播学所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泛,它可以指任何信息在个体间传布交流的过程,也涵盖了沟通交流通讯通信等内容。早期西方学者对“传播”定义为:發送者通过某种媒体以某種格式來傳遞信息到收信者,以達致某個目的,但学科发展至今,其定义已远不止于此。

概述

当代传播学涵义广泛,具体的定义与内容依学校或国家而有所不同,通常会分为大众传媒组织内交流家庭关系人际交流等几大范畴。按传播渠道分,又可分出非语言交流电信等几个分支。按信息内容及目的来分,又可分出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有些领域过于复杂,一般被单独划开学科,如语言学电影学电子信息技术等,但实际上,这些领域的研究内容可以说是与传播学研究相互重叠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符號、身體語言、眼神、觸碰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視訊電話等各种通信方式,信息的传播可以覆盖全球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角色。而与此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和内容,并且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繁复。

典型的传播模式

一次典型的傳播包含以下幾個要素(即拉斯韋爾的5W模式):

  • 傳者/發訊者(Source/Sender) who
  • 訊息(Message) say what
  • 渠道(Channel) in which channel
  • 受眾/受傳者(Receiver) to whom
  • 效果(Effect) with what effect

其過程,簡而言之,是發訊者將訊息以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編碼(Encode),再透過溝通渠道傳遞到接受者,由接受者自己解碼(Decode)出發訊者的訊息。

以電台這種大眾傳播媒介為例,電台的員工(發訊者)將資訊(如新聞)以聲音加密,透過大氣電波(大眾傳播媒介)這渠道,傳送到聽眾(接受者),聽眾(受眾)在腦海中解讀聲音,從而得到資訊。

传播学史

尽管从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交流传播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但是,传播成为一专门学科,却是从二十世纪的美國开始的。不少大学在二十世纪中开始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四五十年代正式形成一门学科,而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则起步更晚,于80年后才开始(不包括传统的广播学院等)。

传播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在20世纪中期建立。在美国大学里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件。自1900年左右,即当5个传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建立以后,只有极少的新的学术领域能够发展起来。传播学学科建立者施拉姆5岁患口吃,在中学毕业典礼上以笛子演奏代替告别演讲。虽然后来逐渐好转,但这段长长的表达和沟通困难的生活,最终导致他进入了传播领域

传播学Communication最初的提出和形成是在美国,20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酝酿,四、五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远远落在了新闻学的后头。没错,作为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的确立者,施拉姆确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还创造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单位,撰写了第一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施拉姆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傳播学的類別

傳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传播学经典著作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