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7.90.155.66留言2007年11月28日 (三) 20:54 →‎歷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亞洲電視本港台
亞洲電視
所有者亞洲電視
开播日期1989年2月13日
网站亞洲電視
收看方法
  • 地面电视
    香港模擬廣播隨地區不同
    香港數碼廣播11頻道
    有線電視
    亞視本港台(美洲版)第587頻道

亞洲電視本港台(簡稱本港台、aTV1,英語:aTV Home)是香港亞洲電視提供的免費綜合頻道,主要以粵語播放劇集綜藝資訊等節目,也有部份以麗音廣播(NICAM)的普通話韓語英文跑馬節目。本港台主要於平日黃金時間播放自製及外購劇集,黃昏則播放卡通動畫,而週日多播放資訊性節目,以吸引友台(翡翠台)的觀眾。本港台的主要對手為無綫電視翡翠台,因為慣性收視的關係,翡翠台收視率比本港台經常超出2倍以上(平均收視最高不多於15點),所以本港台最近改變策略,吸引中國內地觀眾收看,吸引內地廣告商在非黃金時段在本港台放廣告。

歷史

亞洲電視本港台早在1957年5月29日開始播放,當時名為麗的映聲中文頻道,也叫中文台,是當時的收費電視頻道。在1973年4月6日麗的映聲為了面對無綫電視的競爭,決定由有線收費廣播轉為免費無線廣播,麗的映聲也改為麗的電視,設有「麗的中文台」和「麗的英文台」兩個頻道,同年12月,改為彩色廣播。1978年3月14日開始24小時播放。第一次的更名在1987年1月,當時已被易手及更名為亞洲電視麗的電視,將「中文台」更名為黃金台,以對抗競爭對手翡翠台。在經過多次易手之後,在林百欣的帶領下,「黃金台」再次更名為現時的「本港台」。其後在2001年2004年間,在由九巴設立的路訊通播放節目精華片段。2007年9月,亞視與無綫電視達成協議,在同月29日起破天荒聯合提供各自旗下中文頻道原由香港電台電視部佔用的黃金時段,兩間電視台將在有關時段播回各自製作或重新包裝的節目,但播放的節目須由兩間電視台共同協商決定(因這些時段是由亞視和無綫共同提供及管理)。根據與無綫電視達成的協議,本港台在星期六、日有關時段播放的第一批節目分別是時事追擊全日本爭霸大攻略(外購)、金錢世界地球深度行IV之鐵証待判[來源請求]

有關其他亞洲電視的歷史,請參閱亞洲電視

File:1987 atv.jpg
1987年亞洲電視黃金台

節目

由本港台的前身,麗的映聲中文頻道至現時亞洲電視本港台的四十多年間,本港台製作出不少令觀眾深刻和震撼香港的節目,也曾打破慣性收視的紀錄。以下是其中一些節目:

有關本港台的節目,請參閱亞洲電視節目列表

本港台全港類比電視訊號發射頻道及頻率

Template:Entête tableau charte ! 發射站 ! 頻段 ! 頻道 |----- | 慈雲山(主) | UHF | 第23頻道 |----- | 九華徑 | UHF | 第22頻道 |----- | 坑口村、虎地、元朗374 | UHF | 第24頻道 |----- | 西貢對面海、深井、營盤、東涌數村、長洲 | UHF | 第26頻道 |----- | 將軍澳村 | UHF | 第30頻道 |----- | 馬灣田寮村 | UHF | 第31頻道 |----- | 中西區 | UHF | 第32頻道 |----- | 大澳、薄扶林、元朗新時代廣場 | UHF | 第39頻道 |----- | 鴨脷洲及香港仔 | UHF | 第40頻道 |----- | 荃灣、茶果嶺 | UHF | 第41頻道 |----- | 青山、飛鵝山、赤柱、石壁、元朗安樂路 | UHF | 第42頻道 |----- | 金山、南朗山、砵甸乍山、康樂園、沙田駿景園、藍地 | UHF | 第43頻道 |----- | 屯門數村 | UHF | 第45頻道 |----- | 大埔泮涌村 | UHF | 第48頻道 |----- | 葵涌大白田 | UHF | 第49頻道 |----- | 柴灣、聶高信山、筆架山、大嶼山275、上洋山、大欖涌141 | UHF | 第52頻道 |----- | 九龍坑山、南丫島、琵琶山、照鏡環山、橫洲、石崗、大埔仔、沙頭角 | UHF | 第53頻道 |----- | 紅花嶺、元朗297 | UHF | 第57頻道 |----- | 馬灣、青衣 | UHF | 第60頻道 |}

本港台在美洲

亞洲電視本港台2002年初,推出24小時廣東話衛星頻道,"亞視本港台(美洲版)"。該頻道由"Echostar"旗下的"DISHNetwork"提供服務。亞視本港台(美洲版)主要播放與香港同步的新聞報導和時事節目、經典劇集和綜藝節目。

資料來源

  • 香港電視廣播服務頻率表 [1]

参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