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J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drianLaw0330留言 | 贡献2023年12月28日 (四) 06:06 (內容擴充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調整格式、排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根据Myers-Briggs公司,ENTJ被称为“杀伐果断的战略家”(英語:decisive strategist[1]

ENTJ,是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中十六种人格类型之一[2]:30-31[3],缩写意为外向(英語:Extraversion)、直觉(英語:iNtuition)、思考(英語:Thinking)、判断(英語:Judging[2]:6,原型来自荣格类型学理论中“以思考主导的外向型”(英語:Extraverts with dominant thinking),后来由迈尔斯和布里格斯完善为“以思考主导、以直觉辅助的外向型”(英語:Extraverts with dominant Thinking and auxiliary Intuition[2]:22-23

凯尔西气质分类法英语Keirsey Temperament Sorter中,ENTJ被称为“陆军元帅”(英語:Fieldmarshal),属于理性主义者的四种气质之一[4][5]

综合各方统计,ENTJ类型约占人口的2-5%[6][5]:197

理论基础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

我們試着去理解,為何我們的某些方面和所有人一樣,某些方面只和部分人相同,而某些方面卻完全獨一無二。
布萊恩·李托(Brian Little)[7]:35[8]

《MBTI手冊》(英語:MBTI Manual)指出,該指標「旨在實施一種理論;因此必須理解理論才能理解MBTI」[9]。MBTI強調天生差異的意義;其基本假設是,我們在理解自身經歷的方式上有着特定的偏好(英語:preferences),這些偏好支撐着我們的興趣、需求、價值觀動機[10]。該理論的精髓是,人類的許多看似隨機變化的行為其實是相當有序而規律的,這是因為個體在「感知[i]」和「判斷[ii]」的方式上存在根本差異[11]。MBTI評量工具旨在幫助識別健康行為中的感知和判斷模式[11]

MBTI的理論基礎是瑞士精神科醫生卡爾·榮格(Carl Jung)在1921年提出的一項具影響力的理論——心理類型[12]。榮格認為,人們使用實感(英語:Sensation)、直覺(英語:Intuition)、情感(英語:Feeling)和思考(英語:Thinking)四種主要的心理功能來體驗世界,而人在大多數時候由其中一種功能主導[13][14]。綜上,榮格提出了兩對一分為二的認知功能(英語:Cognitive functions)的存在[15]

  • 「理性」的判斷(英語:Judging)功能:思考和情感
  • 「非理性」的感知(英語:Perceiving)功能:實感和直覺

榮格認為,對於每個人來說,每個功能都主要以內向或外向的形式表達[16]。基於榮格的原始概念,布里格斯和邁爾斯開發了她們自己的心理類型理論,組成四個類別——外向/內向(E/I)實感/直覺(S/N)思考/情感(T/F)判斷/感知(J/P);根據MBTI的論述,每個人在每個類別中各有一個偏好的特質,形成16種獨特的類型[15]

MBTI的16種類型
ISTJ ISFJ INFJ INTJ
ISTP ISFP INFP INTP
ESTP ESFP ENFP ENTP
ESTJ ESFJ ENFJ ENTJ
這個類型指標由邁爾斯英语Isabel Briggs Myers所創,以擴展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17]
許多人對MBTI的認識只停留於上述四個向度的層次上,但忽略了類型理論與MBTI模型的「動態」(英語:dynamic)特性——每個類型擁有的功能與態度之間存在着動態的相互作用力[18],使這一複雜的人格系統平衡並有效地運作[19]。MBTI的論述指出,人格類型並不會隨時間而改變,但這不代表人們被人格類型「框住」,它僅代表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偏好,人們可基於這些先天的偏好發展出不同的經歷和表現方式[20]類型發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其發展方向可受許多因素影響[19]

凯尔西气质分类法

大衛·凱爾西(David Keirsey)在了解MBTI系統後開發了「凱爾西氣質分類法英语Keirsey Temperament Sorter」,這四種「氣質」可追溯到古希臘的傳統。他將這些氣質映射到邁爾斯與布里格斯創建的SP、SJ、NF和NT分組,並為MBTI的16種人格類型逐個命名[21]

SP組
(工匠)

ESETIP
創業者
ISETIP
手藝人
ESEFIP
表演者
ISEFIP
作詞人

SJ組
(監護人)

ESITEJ
監督人
ISITEJ
調查員
ESIFEJ
供給者
ISIFEJ
保護者

NF組
(理想主義者)

ENIFEJ
教育家
INIFEJ
咨詢師
ENEFIP
捍衛者
INEFIP
治療師

NT組
(理性主義者)

ENITEJ
陸軍元帥
INITEJ
策劃人
ENETIP
發明家
INETIP
建築師

类型动力学

四个偏好

MBTI通過以下偏好將人們歸類:[2]:5-7

心理偏好与惯用手的类比

四個字母的組合遵循E/I、S/N、T/F、J/P的順序,由此產生了16種可能的字母組合,如ESTJ、ISFP、INFJ、ENTP等16種獨特的類型[2]:29。在MBTI的理論中,「類型」表達的信息量不只是「4個偏好」,它代表了功能(S、N、T、F)、能量態度(E、I)以及對外界的態度(J、P)之間的一組複雜的動態關係[2]:29。根據MBTI的論述,每組二分法的兩個「偏好」類似左撇子與右撇子,人們確實會使用雙手,但通常會用喜歡的那隻手伸手,因為那樣更自然[2]:117。更重要的是,所有偏好和類型都同樣有價值,MBTI並不顯示一個人的能力[22]。每種人格類型都有它自己的潛在優勢,和提供機遇能讓這優勢成長的領域[23]:52

  • E——外向态度相对于内向态度(I)。偏好外向态度的人喜欢通过积极参与许多不同的活动来获取能量。他们置身人群时感到兴奋,并乐于激励他人。他们喜欢付诸行动以实现某些事情。他们通常对这个世界有归属感。当他们可以大声谈论一个问题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时,通常会更好地理解它[24]
  • N——直觉功能相对于实感功能(S)。偏好直觉功能的人对外来信息的关注点侧重于印象、含义和规律。他们偏好的学习方式是思考问题,而非动手实践。他们对新事物和可能性感兴趣,因此他们更多地思考未来,而非过去。他们喜欢研究象征性事物抽象理论,即使未知如何将其应用出来。他们对事件的记忆更多是整体印象,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事实或细节[25]
  • T——思考功能相对于情感功能(F)。偏好思考功能的人倾向于通过基本真理原则来做决定,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他们喜欢分析优缺点,并希望做出前后一致且合乎逻辑的决策。他们试图不带有任何感情,不受自己或他人的意愿影响[26]
  • J——判断态度相对于感知态度(P)。偏好判断态度的人在他们的外在生活中使用其判断功能——思考(T)或情感(F)。他们似乎更喜欢有计划或有秩序的生活方式,喜欢把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完成决策使他们感到更安心,并喜欢尽可能地掌控生活[27]

认知功能

ENTJ类型的功能层级

根据类型动力学,MBTI四组偏好中4种功能(S、N、T、F)通过不同态度(E、I、J、P)进行组合和互动,最终形成“功能叠列”(英語:function stack),即完整的人格类型[28]。在功能叠列中,4个功能根据它们的“意识”强度进行降序排列,依次为“主导”(英語:dominant)、“辅助”(英語:auxiliary)、“第三”(英語:tertiary)及“劣势”(英語:inferior)功能[28],即第一至第四功能[29]。主导功能是人格类型的核心优势,辅助功能则相当于副驾驶,而第三与劣势功能的意识和发育都较少[28]

随着类型发育(英語:type development)的终身过程,个体将逐步获得对两个感知功能(S/N)及两个判断功能(T/F)的更大控制和熟练度[30]。一般情况下,主导功能在7岁以前开始发育,辅助功能则在20岁以前开始发育,第三功能和劣势功能则分别出现于中年时期或更晚[29]

根据类型动力学[注 1],ENTJ类型的主导、辅助、第三及劣势功能(即第一至第四功能)分别为外向思考(Te)、内向直觉(Ni)、外向实感(Se)及内向情感(Fi)[31]

主导功能:外向思考(Te)

外向思考(英語:Extraverted Thinking,简称Te)是偏好思考和判断类型(xxTJ)的主导或辅助功能[32]。根据《MBTI手册》第三版,Te的定义如下:

通过运用明晰度、目标导向和果断行动,寻求对外部环境的逻辑秩序[2]:23

根据德伦特博士(Dr. A.J. Drenth)的论述,Te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理性判断并诉诸断言,因此TJ类型的人被形容为“大声地思考”。Te旨在理性地理解并完善外部系统或体系,以增强其效率和效益,过程中利用了经验数据和既定程序。综上,学者将Te功能描述为“结构化”(英語:structuring[32]

对于ENTJ型的人而言,主导功能Te支持他们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与判断,这可促使他们成为坚定的领导者,但也可能令他们趋于粗暴、武断、控制欲过强;他们事后可能会对自己过于严厉的发言感到后悔。Te功能试图将秩序、理性效率强加给外界,因此ENTJ类型坚持清晰的方针、计划和作业流程,并极力避免不确定性。作为思考主导的类型,他们非常投入工作,但他们并不善于放松身心或享受悠闲的生活[31]

辅助功能:内向直觉(Ni)

内向直觉(英語:Introverted Intuition,简称Ni)是偏好直觉和判断类型(xNxJ)的主导或辅助功能[32]。根据《MBTI手册》第三版,Ni的定义如下:

将能量引导向内,专注于潜意识图像、关联和规律,以此形成内在视野及洞察力[2]:23

根据德伦特博士(Dr. A.J. Drenth)的论述,Ni使用者尤其依赖视觉感官,即以图像思考,许多INJ型的人常被指具有远见和洞察力。Ni的视觉本质与Se相关,但Se协调环境的细节,而Ni更多地关注整体印象和深度洞悉。Ni功能被描述为“看见”(英語:seeing),除了指心智的视觉化,亦指“理解”——俯瞰大局,或是看透表象[32]

对于ENTJ型的人而言,他们通过辅助功能Ni发展出前瞻性思维,以未来和变化为导向。与Ne功能不同的是,Ni对未来的认知较为单一而明确,这使得ENTJ类型的人通常对自己靠Ni得出的洞见颇为自信。他们通过Ni功能建立起大局观,有助他们成为有远见的战略分析家。更重要的是,Ni功能有助ENTJ型的人确保其Te的判断是建基于更广泛而全面的认知,可避免他们过于武断地下定论[31]

第三功能:外向实感(Se)

外向实感(英語:Extraverted Sensing,简称Se)是偏好实感和感知类型(xSxP)的主导或辅助功能[32]。根据《MBTI手册》第三版,Se的定义如下:

将能量向外引导,并通过专注于当下积累的详细而准确的感官数据,来获取信息[2]:23

根据德伦特博士(Dr. A.J. Drenth)的论述,Se功能常与五感相关,协调个体与物理环境的关系,这种动物本能可以很好地适应弱肉强食的社会。因此SP型的人充满了本能的感官欲望,喜欢新奇的感官刺激、物质享受和动作带来的快感,甚至会养成奢侈的品味,因为他们欣赏这种地位象征。综上,Se功能被描述为“体验”(英語:experiencing[32]

对于ENTJ型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通过第三功能Se发展出某种世俗性,享受新奇的感官体验和物质财富,其他NJ类型也不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要求颇高,尤其是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观感和社经地位。尽管ENTJ型的人也享受物质生活,但他们大多数时候优先聚焦于他们Te的工作,难以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Se的体验[31]

劣势功能:内向情感(Fi)

内向情感(英語:Introverted Feeling,简称Fi)是偏好情感和感知类型(xxFP)的主导或辅助功能[32]。根据《MBTI手册》第三版,Fi的定义如下:

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在价值观及外在行为的敏感度,寻求颇具意义且复杂的内在和谐[2]:23

根据德伦特博士(Dr. A.J. Drenth)的论述,Fi功能导向内部,以高度独立为基础,引导并管理个人情感和价值观。FP类型的人通常不会直抒胸臆,而是借由其他认知功能来表达。他们以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生活与事业,若自己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他们会不惜违抗社会规范。由于Fi功能比任何其他功能都更能自然地欣赏生命本身的神圣价值,学者将Fi功能描述为“珍视”(英語:valuing[32]

对于ENTJ型的人而言,劣势功能Fi常被他们所忽略。他们通常难以捉摸内在的价值观,且个人情感体验薄弱,在情感场合中往往显得冰冷而机械化。ENTJ类型对内在价值体系的自信和控制感较弱,他们转而专注于管理和控制外在环境,这一补偿机制与IFP类型相反。话虽如此,ENTJ型的Fi功能仍然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发挥着有限的影响力,成熟的ENTJ类型将会拥有基于个人信仰的事业,以及人生的终极目标[31]

特征

ENTJ(外向思考 & 内向直觉) 坦率、果断、随时承担领导职责。能够迅速的看到不合逻辑和低效率的产品和策略,通过建立并且部署综合的系统,来解决组织架构的问题。享受长期规划和目标设置。通常消息灵通,知识渊博,乐于扩展他们的知识并且传授给他人。在展示他们的观点时候非常有说服力。

相关条目

注释

  1. ^ ENTJ类型的尾字母是J(判断态度),表示该类型以外向态度使用其偏好的判断功能(T/F),故ENTJ的思考功能以外向态度运作,即外向思考(Te);当偏好的判断功能是外向的,则偏好的感知功能(S/N)是内向的,故ENTJ的直觉功能以内向态度运作,即内向直觉(Ni);而由于ENTJ的首字母是E(外向态度),代表其第一功能是外向的,第二功能是内向的,因此外向思考(Te)是ENTJ的第一功能,内向直觉(Ni)是其第二功能;由于第三功能与第二功能对立,故ENTJ的第三功能是外向实感(Se);由于第四功能与第一功能对立,则ENTJ的第四功能是内向情感(Fi)。

参考资料

注脚

  1. ^ Typies. share.themyersbriggs.com. The Myers-Briggs Company. [2023-12-2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Myers, Isabel; McCaulley, Mary; Quenk, Naomi; Hammer, Allen. MBTI Manual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3rd.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8. ISBN 978-0-89106-130-4. 
  3. ^ Myers-Briggs Foundation: The 16 MBTI Types.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3). 
  4. ^ Portrait of the Rational Fieldmarshal ENTJ. keirsey.com. [2023-12-28] (英语). 
  5. ^ 5.0 5.1 Keirsey, David. Please Understand Me II: Temperament, Character, Intelligence需要免费注册 1st. Prometheus Nemesis Book Co. May 1, 1998 [1978]. ISBN 1-885705-02-6. 
  6. ^ CAPT.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7. ^ 雪力(夏瑄澧). 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雪力獻給16型人們,找到最舒服的自己 初版.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3-03-31 [2023-07-26]. ISBN 978-626-358-05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中文(臺灣)). 
  8. ^ Who are you, really? The puzzle of personality - Brian Little. TED-Ed. [202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英语). 
  9. ^ Myers et al. 1998,第1頁.
  10. ^ Psychological Testing: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nd Issues (2009), p. 502.
  11. ^ 11.0 11.1 The MBTI® Framework: Three Unique Instruments. www.myersbriggs.org.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英语). 
  12. ^ Jung, Carl Gustav. Psychological Types. Collected Works of C.G. Jung, Volume 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691-09770-1. 
  13. ^ Berens, Linda V.; Nardi, Dario. Dynamics of Personality Type. Understanding Yourself and Oth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ersonality Type Code. Telos Publications. 2004: 3 [2023-05-25]. ISBN 978-0-9664624-2-5 (英语). According to Jung, the goal is not to use all the functions equally well but to have one that is dominant or trusted and developed most. 
  14. ^ Huber, Kaufmann & Steinmann 2017,第34頁.
  15. ^ 15.0 15.1 Myers et al. 1998,第6-7頁.
  16. ^ Myers & Myers 1995,第17頁.
  17. ^ Our Legacy. www.myersbriggs.org.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18. ^ Myers et al. 1998,第23頁.
  19. ^ 19.0 19.1 Type Dynamics.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20. ^ Personality Type and Self-Growth. www.myersbriggs.org.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英语). 
  21. ^ Keirsey, David. Please Understand Me II: Temperament, Character, Intelligence需要免费注册 1st. Prometheus Nemesis Book Co. May 1, 1998 [1978]. ISBN 1-885705-02-6. 
  22. ^ All Types Are Equal.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02]. 
  23. ^ Myers, Isabel Briggs; Mary H. McCaulley. Manual: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2nd edition.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1985. ISBN 0-89106-027-8 (英语). 
  24. ^ Extraversion or Introversion.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25. ^ Sensing or Intuition.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26. ^ Thinking or Feeling.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27. ^ Judging or Perceiving.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28. ^ 28.0 28.1 28.2 Dr. A.J. Drenth. The “Function Stack” (Typology 301). Personality Junkie.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29. ^ 29.0 29.1 Understanding MBTI® Type Dynamics.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30. ^ Lifelong Type Development. www.myersbriggs.org. 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31. ^ 31.0 31.1 31.2 31.3 31.4 ENTJ Personality Type Profile. Personality Junkie. [2023-12-28].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The 8 Functions: Roles, Images & Characteristics. Personality Junkie. [2023-06-07].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roman">标签或{{efn-lr}}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roman" />标签或{{notelist-lr}}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