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無線充電標準):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63行: 第63行:
**[[S8860]]
**[[S8860]]
*SAMSUNG
*SAMSUNG

**[[Samsung_Galaxy_Note_III|GALAXY NOTE 3]]
**[[Samsung_Galaxy_Note_III|GALAXY NOTE 3]]
**[[Samsung_Galaxy_Note_4|GALAXY NOTE 4]]
**[[Samsung_Galaxy_Note_4|GALAXY NOTE 4]]
第76行: 第75行:
**[[Samsung Galaxy_S8|GALAXY S8]]/[[Samsung Galaxy S8|S8 PLUS]]
**[[Samsung Galaxy_S8|GALAXY S8]]/[[Samsung Galaxy S8|S8 PLUS]]
**[[Samsung Galaxy_S9|GALAXY S9]]/[[Samsung Galaxy S9|S9 PLUS]]
**[[Samsung Galaxy_S9|GALAXY S9]]/[[Samsung Galaxy S9|S9 PLUS]]
*Sony
**[[Sony Xperia XZ2]]/[[Sony Xperia XZ2 Premium]]
**[[Sony Xperia XZ3]]
*ZTE
*ZTE
**[[Geek V975]]
**[[Geek V975]]

2018年10月16日 (二) 19:45的版本

Qi工作原理示意圖,上方塊是行動裝置,下方塊是充電基座

Qi(發音與命名來自中文字「氣」),是一種由無線充電聯盟(英語: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縮寫WPC[1])所制定的短距離(40mm, 1.6英吋[2])低功率無線感應式電力傳輸的互連標準,主要目的是提供行動電話手機與其他攜帶型電子設備便利與通用的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聯盟於2008年12月17日由,ConvenientPower Limited、Fulton Innovation LLC、羅技公司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奧林巴斯株式會社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深圳桑菲消費通信有限公司及德州儀器公司(依英文字母序)共9家公司創立,以制定所有電子設備都能相容的無線低功率充電國際標準為使命。迄2016年11月,該聯盟成員已有超過230家公司,包括诺基亚HTC三星劲量蘋果等等。

Qi規格第一卷(低功率部份,5W以下)於2010年推出,目前已有1.0與1.1兩代的版本,現在提供下載的最新版本規格的版號是1.1.2,於2013年7月制定。未來預計還會推出中功率的部份。

規格版本與特色

在Qi標準下,低功率標準使用電感傳輸5W或以下的功率,發射用接收均使用偏平電感,以電感耦合方式傳輸能量,兩電感(線圈)之間的距離可達5mm,也可視需要而增至40mm。輸出電壓能穩定在特定數值,方法是在輸出端以數碼通訊方式通知輸入端增加或減小電量以達至穩定電壓的效果。數碼通訊是單向的(只由電力輸出端發送訊號傳至電力輸入端),以反向散射調制將資訊傳送,也就是在輸出端改變負載,使輸出電感的電流改變,從而改變輸入線圈的電流,根據輸入端電感的電流改變加以解調就能得出所需控制訊號。如此,輸入端根據控制訊號調控輸入電量就能使輸出端的電壓穩定。

現在實際產品上市實做的主要是1.2.1版。未針對1.2.1版本規格進行更新產品會在2016年底以前從Qi認證產品名單中移除.

1.0
最初的版本。目前智慧型手機上所搭載的Qi多依據這個版本。
1.1
原先使用的只有電磁感應方式,本版加入了電磁諧振方式[3]
1.2.1
主要為加入中功率產品的規範

支援Qi充電的產品

第一部[4]搭载Qi无线充电标准的移动电话是Sharp SH-13C(2011年8月6日上市)[5]

其他代表性產品的例子有:

其他無線充電標準

除了無線充電聯盟所推出的Qi無線充電規範之外,目前在推動無線充電或供電標準的其他組織還有Power Matters Alliance (PMA)[6]與Alliance for WirelessPower (A4WP)[7]

會員

截至2014年3月1日,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有216間會員公司。[8]
台灣企業有亞旭電腦, 華碩電腦聯發科宏達電力銘科技天宇工業捷波資訊立錡科技耕興盛群半導體佳邦科技飛宏科技致伸科技凌通科技迅杰科技僑威科技, 等會員。

相關條目

附註或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