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标签已被回退
第3行: 第3行:
}}
}}
{{CenturyTOC|21}}[[2001年]][[1月1日]]至[[2100年]][[12月31日]]的这段期间称为'''21世纪'''。現在([[{{#time:Y}}年]])即處於21世紀當中。<br>
{{CenturyTOC|21}}[[2001年]][[1月1日]]至[[2100年]][[12月31日]]的这段期间称为'''21世纪'''。現在([[{{#time:Y}}年]])即處於21世紀當中。<br>
隨著[[冷战|美蘇冷戰]]結束,世界格局出現了顯著變化:[[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要面对[[中国崛起|中國]]崛起的挑战及[[俄罗斯]]的军事挑战。[[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國家分別在爭奪[[第三世界]]資源,且因遭逢穆斯林激進分子之[[九一一恐怖攻擊]],使得世界局勢陷入迷霧與猜忌之中。隨著[[宗教]]息微,[[網際網路]]的發展[[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革新[[維基百科]]、[[虛擬地球]]等網站及應用程式誕生[[臉書]]、[[推特]]等[[社會性軟體|社群軟體]]之誕生,產生新的社交模式手機[[電子支付]]、[[網上購物]]、[[加密貨幣]]誕生。但也衍生出了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如:[[網路霸凌]]、[[社交工程]]等以資訊工具執行傷害性目的之新興犯罪手法。同時期,對於太空探索的商業化,宇外自然環境的模擬等,使得宇宙移民不再是空談。全新的政治模式、全新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作為20世紀環保主義的延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得到審視,但因全球受到[[溫室效應]]之影響,造成眾多威脅人類生命安全之[[極端氣候]],[[巴黎協議]]因此誕生。惟因政治動盪、短視近利與意識型態之爭,遭到擱置與忽略。而因意識型態之爭的緣故,[[資本主義]]國家[[共產主義]]國家關係越發惡劣,衝突更為頻繁,各國之間更因土地問題而爭鬥,全球都憂慮未來戰爭會重臨地球。而隨著[[全球化]]的進展,21世紀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文明從未如這個時代一樣光輝燦爛與充滿不確定性。另有一种說法将[[2000年]]视作21世紀的第1年,且结束于2099年。有很多迎接21世纪的庆祝活动在2000年举办,但由于沒有[[公元]][[0年]],该算法导致第1个世纪变为只有99年。<ref>{{cite journal |author1=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title=关于第21世纪起始于何年的意见 |journal=中国科技术语 |date=1999-03-15 |url=http://www.ter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379.shtml |accessdate=2021-02-26 |archive-date=2022-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81124/http://www.ter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379.shtml }}</ref>
隨著[[冷战|美蘇冷戰]]結束,世界格局出現了顯著變化:[[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要面对[[中国崛起|中國]]崛起的挑战及[[俄罗斯]]的军事挑战。[[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國家分別在爭奪[[第三世界]]資源,且因遭逢穆斯林激進分子之[[九一一恐怖攻擊]],使得世界局勢陷入迷霧與猜忌之中。隨著[[宗教]]息微,[[網際網路]]的發展[[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革新[[維基百科]]、[[虛擬地球]]等網站及應用程式誕生[[臉書]]、[[推特]]等[[社會性軟體|社群軟體]]之誕生,產生新的社交模式手機[[電子支付]]、[[網上購物]]、[[加密貨幣]]誕生。但也衍生出了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如:[[網路霸凌]]、[[社交工程]]等以資訊工具執行傷害性目的之新興犯罪手法。同時期,對於太空探索的商業化,宇外自然環境的模擬等,使得宇宙移民不再是空談。全新的政治模式、全新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作為20世紀環保主義的延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得到審視,但因全球受到[[溫室效應]]之影響,造成眾多威脅人類生命安全之[[極端氣候]],[[巴黎協議]]因此誕生。惟因政治動盪、短視近利與意識型態之爭,遭到擱置與忽略。而因意識型態之爭的緣故,[[資本主義]]國家[[共產主義]]國家關係越發惡劣,衝突更為頻繁,各國之間更因土地問題而爭鬥,全球都憂慮未來戰爭會重臨地球。而隨著[[全球化]]的進展,21世紀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文明從未如這個時代一樣光輝燦爛與充滿不確定性。另有一种說法将[[2000年]]视作21世紀的第1年,且结束于2099年。有很多迎接21世纪的庆祝活动在2000年举办,但由于沒有[[公元]][[0年]],该算法导致第1个世纪变为只有99年。<ref>{{cite journal |author1=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title=关于第21世纪起始于何年的意见 |journal=中国科技术语 |date=1999-03-15 |url=http://www.ter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379.shtml |accessdate=2021-02-26 |archive-date=2022-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81124/http://www.ter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379.shtml }}</ref>


== 主要关注问题 ==
== 主要关注问题 ==

2022年8月26日 (五) 15:07的版本

千纪 2千纪 | 3千纪 | 4千纪
世纪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22世纪 | 23世纪 | 24世纪
年代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2030年代 | 2040年代 | 2050年代 | 2060年代 | 2070年代 | 2080年代 | 2090年代

2001年1月1日2100年12月31日的这段期间称为21世纪。現在(2024年)即處於21世紀當中。

隨著美蘇冷戰結束,世界格局出現了顯著變化: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要面对中國崛起的挑战及俄罗斯的军事挑战。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國家分別在爭奪第三世界資源,且因遭逢穆斯林激進分子之九一一恐怖攻擊,使得世界局勢陷入迷霧與猜忌之中。隨著宗教息微,網際網路的發展,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革新,維基百科虛擬地球等網站及應用程式誕生,臉書推特社群軟體之誕生,產生新的社交模式,手機電子支付網上購物加密貨幣誕生。但也衍生出了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如:網路霸凌社交工程等以資訊工具執行傷害性目的之新興犯罪手法。同時期,對於太空探索的商業化,宇外自然環境的模擬等,使得宇宙移民不再是空談。全新的政治模式、全新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作為20世紀環保主義的延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得到審視,但因全球受到溫室效應之影響,造成眾多威脅人類生命安全之極端氣候巴黎協議因此誕生。惟因政治動盪、短視近利與意識型態之爭,遭到擱置與忽略。而因意識型態之爭的緣故,資本主義國家、共產主義國家關係越發惡劣,衝突更為頻繁,各國之間更因土地問題而爭鬥,全球都憂慮未來戰爭會重臨地球。而隨著全球化的進展,21世紀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文明從未如這個時代一樣光輝燦爛與充滿不確定性。另有一种說法将2000年视作21世紀的第1年,且结束于2099年。有很多迎接21世纪的庆祝活动在2000年举办,但由于沒有公元0年,该算法导致第1个世纪变为只有99年。[1]

主要关注问题

21世紀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列出以降低世界贫穷水平的一半為目標,已獲得世界各國的簽署。

不少研究及國際非政府單位,如Oxford Martin School也以21世紀為題來思考新世紀的意義,以及要面對的挑戰:[2]

世界重要國家領袖

主要领导人

英国英联邦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953– )

美洲

加拿大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2015–)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2009–2017)

亞洲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
(2012–)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
(2006–2007, 2012–2020)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
(2012– )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2014– )

歐洲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2000–2008, 2012– )
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
(2005–2021)
法國总统艾曼紐·馬克宏
(2017- )

重要事件、发展與成就

科学技术

史蒂夫·乔布斯智能手机 iPhone 4 的发布现场。

隨着人類踏入21世紀,人類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各種領域上皆有不同突破和發明。在資訊科技層面上,人類衝破了昔日手機的界限,發明出可流動上網的智能手機,令人類通訊幾乎再無限制。而實體貨幣亦發展出其網上形態。行動支付、虛擬貨幣漸漸取代實體貨幣。而資訊科技發展亦造就多方面的突破,例如 : 人工智能、機械人、自駕車等。人類的生活亦有虛擬化的跡象,VR虛擬實境、元宇宙等的出現預示著人類未來的生活及發展方向。同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沒有停下,對於地外生命的渴求越發強烈,而人類亦試圖衝出地球,甚至考慮殖民於其他星球。

战争与政治

九一一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贸易组织大厦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被淹没的铜陵大通古镇

天灾人祸

疾病与医学

引发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SARS-CoV-2病毒电子顯微鏡照片

环境与自然资源

社會與经济

文化娱乐

宗教與哲學

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

  1. ^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关于第21世纪起始于何年的意见. 中国科技术语. 1999-03-15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2. ^ Professor James Martin, S. J. The Mea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A Vital Blueprint for Ensuring Our Future. Eden Project Books. 3 July 2007 [28 November 2012]. ISBN 978-1-59448-25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