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靖天子留言 | 贡献2021年3月24日 (三) 08:1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牛冠狀病毒(BCoV)是乙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與人類冠狀病毒OC43等多種感染不同動物的病毒皆屬乙型冠狀病毒1型的不同分型。此病毒可感染反芻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前者多造成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後者則會造成腹瀉或較嚴重的冬痢。此病毒感染已有疫苗可防治。除牛隻外,水鹿白尾鹿水羚加拿大馬鹿馴鹿長頸鹿反芻動物的腸道或呼吸道中皆有發現不同株系的牛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序列的分子鐘分析顯示牛冠狀病毒與人類冠狀病毒OC43約於1890年左右從共同祖先分家,牛冠狀病毒與OC43病毒雖序列相似度高達96.6%,但無證據顯示OC43病毒可感染牛隻,牛冠狀病毒一般也不感染人類,不過曾有報導指一名六歲兒童被牛冠狀病毒感染後出現腹瀉症狀,此病毒株被成功分離後命名為「人類腸道冠狀病毒4408」(HECV-4408),與牛冠狀病毒的關係比與OC43病毒的關係還接近,是除SARS病毒外極少數造成人類消化道症狀的冠狀病毒。

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症狀總覽
伊波拉病毒感染症狀總覽

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因在埃博拉河附近发现而得名。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週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以及出疹症狀。病情之后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衰竭腎衰竭,步入此階段,病人或會出現體內、体外出血現象,並可能在首個症狀出現後的6至16天内因血容量過低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埃博拉患者多因接觸了帶有病毒的體液(包括血液)、器官,或間接觸摸到最近受污染之器具而染病。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病毒能經空氣微粒在靈長動物間傳播。患者的精液母乳在其康復後的數週至數月内,仍可能載有病毒。果蝠被認為是埃博拉病原體天然宿主,能在自身不受影響的狀況下將之散播。疫症的控制在醫界以及社區的配合,前線醫學措施包括快速的病例偵測、實驗室診斷、接觸者追蹤、正確看護、謹慎處理醫療廢物,以及妥善安葬或火化屍體。減少接觸受感染的個體為社區防疫的一大重點。在近距離接觸患者時,应穿著完整的連身型防護衣物,並勤加洗手。叢林肉易沾染病毒,故在徹底煮熟後方能進食;在處理這類產物時,也需佩戴醫用手套。

埃博拉出血熱在1976年首次出現於當時的蘇丹薩伊,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爆發

疫情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不尋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四分之一的5億人感染,大约造成了全球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各方估计值在1741万至1亿人之间),使其成為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此次大流行是由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兩次大流行中的第一次;第二次是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一般流感暴發通常死亡的是幼童及老年人、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但本次流行事件死者最多的卻是青壯年。科學家為此大流行的高死亡率提供了幾種可能的解釋。一些研究顯示本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為引起細胞素風暴,導致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免疫力最強的青壯年反而最容易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而死。另一方面,2007年的分析發現,病毒感染沒有比以前的流感毒株更具侵略性。然而,營養不良、醫療營地和醫院擁擠不堪以及惡劣的衛生情況,促進了二重感染病毒。這種重複傳染通常經過使用長期的臨死所臥之床,而殺死大多數感染者。

精選圖片

A man sneezing

飛沫流感病毒SARS-CoV-2等許多呼吸道病毒傳染的方式。呼吸、交談、咳嗽與打噴嚏都會釋放飛沫。

圖片來源:James Gathany (2009)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1947年-)是一位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她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发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她和同事吕克·蒙塔尼耶同獲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享一半奖金。

防治

牛痘是发生在身上的一种传染病,它的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痘由牛痘病毒引發,而該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親。如果挤奶工的皮肤上有伤口,該病會透過與隻的接觸而傳染給人類,患者皮肤上出现丘疹,这些丘疹慢慢发展成水泡脓疱,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通常,人感染牛痘大约经过3至4周就可以痊愈。

18世紀後,牛痘用作免疫接種以預防高傳染性的天花,也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該病的病例多在歐洲,尤以英國為最多。而該病毒可在牛隻、以及田鼠等身上找到。人類患病的個案極少,潛伏期為9-10日,但對患有免疫系統缺陷的病人來說,感染牛痘病毒足以致命。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