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北京/PictureHistroy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頤和園

頤和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北海淀區,占地290公頃,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和清朝的行宮。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凡舉中國造園藝術中的山水規劃、借景、驀擬、對景等手段,都在頤和園中得到體現。199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圖為頤和園萬壽山腳下的銅亭,門窗柱頂皆用銅製。


故宮太和殿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太和殿具有中國古建築的最高規格,為「前三殿」之第一殿。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真覺寺又稱五塔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東側的高粱河(長河)北岸。以其金剛寶座塔聞名,是中國最早的金剛寶座塔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全部用漢白玉建造,周身布滿雕刻。由於石里的鐵被氧化而呈現出淡淡的橙黃色。塔前的兩株銀杏樹一雌一雄,樹齡逾300年,需三人合抱,堪稱真覺寺一寶。相傳早年間,京西百姓常在重陽節登塔遠眺以應時令。


中華門及門前廣場

中華門指北京明清皇城的正南門,在北京中軸線上,原址在正陽門北側,現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中華門不是城樓,而是一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它的名稱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朝時稱大明門,解縉題門聯「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改名為大清門。辛亥革命後,1912年改為中華門。1952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在前蘇聯專家的建議下1954年被拆除。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天安門廣場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因位於明清故宮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降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