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撰寫方針很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改用词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修改用词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第6行: 第6行:


== 要考虑的事情 ==
== 要考虑的事情 ==
* 真的有必要修改方针吗?如果只发生过一次争(或根本没发生过),那么修改方针或指引通常并无必要,且意义不大。{{tsl|en|Wikipedia:Avoid instruction creep|没人看说明书}},撰写方针不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也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从你书面地改写方针和政策,到编者真正改变做事方式,可能需要数年之久。
* 真的有必要修改方针吗?如果只发生过一次争(或根本没发生过),那么修改方针或指引通常并无必要,且意义不大。{{tsl|en|Wikipedia:Avoid instruction creep|没人看说明书}},撰写方针不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也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从你书面地改写方针和政策,到编者真正改变做事方式,可能需要数年之久。
* 从维基百科诞生以来已经有{{age in years and months|2001|01|15}}了,其方针已相当成熟,是数千次共识讨论的产物,平衡了数千名编辑的意见。许多提案都是以前讨论过的,虽然[[WP:CCC|共识可以改变]],但请考虑一下先前的讨论是否仍然有分量。若你想要修改方针、指引或流程,请先看一看讨论页的档案,确保你发表的不是一个{{tsl|en|WP:FREQUENT|常年被拒绝的提案}},以免让其他编者反复讨论,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 从维基百科诞生以来已经有{{age in years and months|2001|01|15}}了,其方针已相当成熟,是数千次共识讨论的产物,平衡了数千名编辑的意见。许多提案都是以前讨论过的,虽然[[WP:CCC|共识可以改变]],但请考虑一下先前的讨论是否仍然有分量。若你想要修改方针、指引或流程,请先看一看讨论页的档案,确保你发表的不是一个{{tsl|en|WP:FREQUENT|常年被拒绝的提案}},以免让其他编者反复讨论,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 尽量描述大多数有经验的编者在干什么,但不要把它当作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除非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要“推荐”或“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只要说这种做法是“常见的”就够了。
* 尽量描述大多数有经验的编者在干什么,但不要把它当作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除非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要“推荐”或“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只要说这种做法是“常见的”就够了。
第18行: 第18行:


==一些值得学习的态度==
==一些值得学习的态度==
善于写方针的人对其他编者抱有信任,相信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把事情做好。这些人给编者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根据现实情况判断孰是孰非。这些人致力于加快进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争。善于写方针的人,接受人们对自己写的东西有各自的解读,明白人们会产生疑惑,允许人们提出多种不同意见,并能大胆地做出实验。
善于写方针的人对其他编者抱有信任,相信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把事情做好。这些人给编者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根据现实情况判断孰是孰非。这些人致力于加快进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争。善于写方针的人,接受人们对自己写的东西有各自的解读,明白人们会产生疑惑,允许人们提出多种不同意见,并能大胆地做出实验。


善于写方针的人往往带着疑问倾听别人的看法,也善于区分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这样,即使四周都是攻击和谣言,他们也能把握现实情况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像某些编者一样纠缠于细枝末节。[[listening|倾听]]和[[conformity|服从]]是两码事:善于写方针的人通过倾听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但不一定要采纳别人的意见。
善于写方针的人往往带着疑问倾听别人的看法,也善于区分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这样,即使四周都是攻击和谣言,他们也能把握现实情况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像某些编者一样纠缠于细枝末节。[[listening|倾听]]和[[conformity|服从]]是两码事:善于写方针的人通过倾听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但不一定要采纳别人的意见。


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真正的方针是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纸上的空谈;真正的方针是社区的共识,而不是页面上的印章;真正的方针一定有实质内容,而不一定要被明文写出。仅仅是写下一些东西,然后把它标为方针,并不能使其成为真正的方针。在这点上,维基百科的操作模式比起[[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美国宪法]]更接近[[British constitution|英国宪法]]。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只有采取“维基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矛盾。“维基的方式”是指,不管一些建议页说哪些东西''应该''留在页面上,那些经过反复编辑和讨论、最终留在页面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善于写方针的人不拘泥于具体的方针和指引,而是重视有经验的编者的集体贡献。
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真正的方针是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纸上的空谈;真正的方针是社区的共识,而不是页面上的印章;真正的方针一定有实质内容,而不一定要被明文写出。仅仅是写下一些东西,然后把它标为方针,并不能使其成为真正的方针。在这点上,维基百科的操作模式比起[[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美国宪法]]更接近[[British constitution|英国宪法]]。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只有采取“维基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争议。“维基的方式”是指,不管一些建议页说哪些东西''应该''留在页面上,那些经过反复编辑和讨论、最终留在页面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善于写方针的人不拘泥于具体的方针和指引,而是重视有经验的编者的集体贡献。


最后,善于写方针的人知道[[Wikipedia:How to lose|如何做出让步]],以及[[WP:STICK|何时应该放弃]]。
最后,善于写方针的人知道[[Wikipedia:How to lose|如何做出让步]],以及[[WP:STICK|何时应该放弃]]。

2021年4月4日 (日) 01:28的版本

未来的维基人磨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撰写方针是很难的。当你在写 "规则 "的时候,不管这些规则是否出现在被正式标记为方针、指引、格式手册或其他东西的页面上,那么你就是在从事方针写作。

方针和指引方面,"但请小心 "这一告诫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些方针和指引中,关键部分的措辞可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出一种非常来之不易的、刀锋般的共识——对不熟悉背景的人来说,这一点可能并不明显。
— 来自Wikipedia:Be bold英语Wikipedia:Be bold

要考虑的事情

  • 真的有必要修改方针吗?如果只发生过一次争议(或根本没发生过),那么修改方针或指引通常并无必要,且意义不大。没人看说明书英语Wikipedia:Avoid instruction creep,撰写方针不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也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从你书面地改写方针和政策,到编者真正改变做事方式,可能需要数年之久。
  • 从维基百科诞生以来已经有23年4个月了,其方针已相当成熟,是数千次共识讨论的产物,平衡了数千名编辑的意见。许多提案都是以前讨论过的,虽然共识可以改变,但请考虑一下先前的讨论是否仍然有分量。若你想要修改方针、指引或流程,请先看一看讨论页的档案,确保你发表的不是一个常年被拒绝的提案英语WP:FREQUENT,以免让其他编者反复讨论,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 尽量描述大多数有经验的编者在干什么,但不要把它当作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除非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要“推荐”或“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只要说这种做法是“常见的”就够了。
  • 考虑一下你所建议的改变会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发挥作用。很多编辑第一次尝试写政策的时候,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争议,他们的建议往往只为解决这个特定的争议而设计。不要只看单一的例子。比如说,如果你想改进我们对可靠来源的指导,那么就要考虑它对各种文章的影响,比如说,一篇关于一种疾病、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组织、一首歌的文章。
  • 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然后停止。不要过度解释,也不要过于精确。遇到疑问时,尽可能地做最小的改变,然后观察争论一段时间,看这个小小的改变是否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那就再试一次。
  • 尽量在写明判断的范围。这可以通过使用诸如 "应该""通常""通常""可选 "和(很少)"必须 "等词来部分地做到。RFC 2119是其中一些词语的试金石;例如,当我们说编辑 "应该 "做某件事情时,那么我们就是在告诉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着合理的理由,可以忽略 "通常的建议,而选择忽略所有的规则,"但在选择不同的方式之前,必须理解和仔细权衡其全部含义"。即使是我们的大多数正式政策,也都是最佳做法的提纲模板:Template:See below,而不是硬性要求。除了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法律部门对社区提出的法律要求之外,"必须"(又名 "要求 ""永远/不允许")的概念一般在维基百科上根本不适用。如果你的意图是要强加硬性要求,那么你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 考虑一下你的措辞可能会被 误解——甚至被PoV推手英语Wikipedia:Civil POV pushing维基法匠故意扭曲或断章取义。如果很容易被误引或误解,那就复制-编辑你的建议,直到难以误解。
  • 查看相关的页面,有机会的话就去建内链。你想分享的想法可能已经存在于不同的页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链接到已有的建议,而不是把建议分散在多个页面上。
  • 使用整个页面类型。方针、指引和论述之间的区别很细,也很模糊,但有些页面类型更适合某些类型的信息或建议。正确使用帮助页、程序/流程页、支持页、信息页。

Use the whole range of page typ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licies, guidelines, and essays is thin and obscure, but some page types 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some types of information or advice. Use help, procedure/process, supplement, and information pages appropriately.

一些值得学习的态度

善于写方针的人对其他编者抱有信任,相信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把事情做好。这些人给编者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根据现实情况判断孰是孰非。这些人致力于加快进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善于写方针的人,接受人们对自己写的东西有各自的解读,明白人们会产生疑惑,允许人们提出多种不同意见,并能大胆地做出实验。

善于写方针的人往往带着疑问倾听别人的看法,也善于区分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这样,即使四周都是攻击和谣言,他们也能把握现实情况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像某些编者一样纠缠于细枝末节。倾听服从是两码事:善于写方针的人通过倾听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但不一定要采纳别人的意见。

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真正的方针是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纸上的空谈;真正的方针是社区的共识,而不是页面上的印章;真正的方针一定有实质内容,而不一定要被明文写出。仅仅是写下一些东西,然后把它标为方针,并不能使其成为真正的方针。在这点上,维基百科的操作模式比起美国宪法更接近英国宪法。善于写方针的人始终明白,只有采取“维基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争议。“维基的方式”是指,不管一些建议页说哪些东西应该留在页面上,那些经过反复编辑和讨论、最终留在页面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善于写方针的人不拘泥于具体的方针和指引,而是重视有经验的编者的集体贡献。

最后,善于写方针的人知道如何做出让步,以及何时应该放弃

你不一定擅长这种工作

有些编者善于分析方针,有些并不擅长。如果你并未掌握这项幕后工作的技巧,别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没有人能面面俱到。若你为了锻炼这些技巧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最终的贡献可能反而不如你干很多其他事情来得大。

如果你不擅长撰写方针,那么最好不要大胆地对维基百科的建议页做实质性改变,而是试着在讨论页上说出你的想法,描述你看到的问题,请别人来想想如何改进维基百科的建议页。

如果你活跃地编辑方针、指引页,那请你看一看别的编者对你通常有什么反应。如果你的大部分提案都被他们拒绝了,那么即使你的想法和目标很棒,这也可能说明你并不擅长这种工作。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整个项目,你换一种方式来贡献都可能会更好。或者你也可以找个编辑相关的方针和指引的人,让他/她来帮你、给你提建议。你可能只是需要一个搭档,来帮你实现你的想法和目标。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