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国抗日战争/存档7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移動自Wikipedia:同行评审

抗日战争 (中国)

平均得分:3.4分;条目质量:差

整篇文章明显是中共俄杂割地党的观点。例如:中共的老主子俄国人都承认在张鼓峰、诺门罕的死伤人数多于日军,但原文还是按前苏联的数字来写。 维基不能堕落为中共的喉舌。中共俄杂割地党以“我们中共服从联共、希望他们给予我从头指示”(毛、刘原话)割地卖国起家,篡改历史欺骗百姓是俄杂的唯一生存之道。

阁下,我还认为中文维基是无视中国大陆而宣扬西方教条,以图搞乱思想、和平演变我社会主义人民政权!你一上来就叫嚣“中共俄杂割地”、“割地卖国起家”,呵呵,很自觉地撕下了所谓“中立”的可耻伪装了么~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CIA给了你多少稿费?O(∩_∩)O哈哈~--Nuclear Power Plant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2:07 (UTC)


  1. 3.5分。历史部分还算可以,但是评价部分(中共、国民党、日本)似乎还比较欠缺,而且还贴有中立性争议的标签--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8 2005年11月1日 (UTC)
  2. 3分。质量提升不少,但是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程度的条目,评价部分相当的欠缺。Fugu (留言) 03:24:38 2005年11月1日 (UTC)
  3. 3.2分。部分引用数字的准确性说不定还有争议——这比表述的中立争议更令人担忧。不过可能与为被封锁导致参与人不多有一定的关系。--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48 2005年11月1日 (UTC)

请不要把意识形态人身攻击带入词条!!!

各位WKER,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为了客观中立的表述历史,而不是带有各种目的的创造历史
作为一个历史词条,我认为应该选择严谨的正规史料,而不是那些类似小说、回忆录、战报等带有偏见的材料。
这个词条,我认为,中、台、日、其他方等严肃材料都可以严谨的采用,例如:
日方的:《支那事变陆军作战》、《华北治安战》、《XX联队战史》等材料属于正统讨论历史材料,应予以作为较严谨的材料,充分权衡评估后可作为正规材料引用。而类似儿岛襄的《日中战争》、彰圆幌的《中日战争亲历记》等则属于文学加工过及较窄面的史料,引用需非常严谨的考证。
台湾方面:受意识形态影响,早期的如何应钦的《抗日战争史》等史料有失偏颇,较好的材料,应如台大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等史料较为严谨,其余如《蒋介石日记》《李宗仁回忆录》、《XX回忆录》等等,都仅能作为参考材料使用。
大陆方面:作为大陆人,我不回避以前受意识形态,过去相当多的史料存在偏颇,但是改革开放后,大陆民国史研究已趋向客观公正。我个人认为,大陆抗战史料,可以通过大陆出版的如中共中央电报影印版、杨奎松教授的抗战相关论文、军史出版社的抗战简史等材料可作为较好的引用材料。
国外方面:例如《剑桥中华民国史》、《东亚史》等通史类可作为较公正的材料,而那些什么XX日记、XX干爹关系之类的,请恕我直言,WK不是地摊,不是贩卖私货的地方,要是有人整天搞这样的东西,只能请WK的管理员好好处置这类人士。
至于战报这类的材料,我一向完全无视,尤其是国民革命军方面。经常号称剿灭10万实际杀伤1000都没有,以至于光是空军军史都可以宣传戡乱作战空军击毙共军450万人。而八路军方面,战报比实际情况扩充一倍数字也是不鲜见。所以,拿战报写入词条的WKER,请自己揣摩一下自己的良心再做决定。
最后,衷心希望本词条不要成为拿钱有目的性的人们的战场,成为争论的牺牲品。

中共中央电报影印。。。。。。请恕我红二代一笑,阁下还是身外人,不知里面的水深。Zhangguozhen留言2016年8月24日 (三) 19:11 (UTC)

毛澤東也是抗日的主要人物??????????????

毛澤東啥時主張「實際上要抗日」?大陸造神時期的文件能成為維基內容?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5月26日 (六) 12:19 (UTC)

但最近很多版本都把毛泽东和周恩来从领导者中去掉了恐怕更有失中立吧。国军方面则去掉了杜聿明和傅作义,就算是后来投降了也不用这样吧,囧。薰衣草毒药花瓣 2012年11月8日 (四) 17:45 (UTC)
用户阿撒晡魯,您在讨论词条是”中国抗日战争“还是“日中战争”时一直强调中立,但是在任何涉及有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讨论,您都带有明显非中立性语气,请好好学习[维基礼仪],不要在此掀起无谓的争论。东方第一 2013年6月3日

本條目命名並不精確

應參考英語版更名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者「八年中日戰爭」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日本語版為日中戰爭)較適宜。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小學的教科書上寫這叫「抗日」或「抗戰」,所以我們就也跟著這樣命名了。

日本進攻中國,而中國抵抗的戰爭我們叫抗戰固然沒錯;但是翻開中國史來看,日本也不是從盧溝橋事變開始才侵略,中國也不是自盧溝橋起才抵抗,若要使用「抗日戰爭」為名,那麼之前中國戰敗的也該一併內入本條目,比如說甲午戰爭難道不是中國抗日戰爭?

故,本條目命名並不精確。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42.77.78.215對話貢獻)加入。

支持此中立命名原則---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07 (UTC)

反对。“中国抗日战争”更精确,更中立,更常用。—Snorri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58 (UTC)
只是常用,並不中立,也不精確--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2:26 (UTC)
很中立,也很精确。—Snorri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2:33 (UTC)
本名为常用和普遍认同的名称,第二次中日战争只适合作为重定向,而且中国抗日战争就是特指二战这个时期的中日战争,与之前甲午战争完全两码事,也不适宜并入,还有,语言区相对自治,人家把真理当歪理来看,难道我们就要跟风?还有一点,如果你能找出正式材料指出第二次中日战争可以代替中国抗日战争的话,可以加入描述中,但我仍反对改名——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7月21日 (六) 02:57 (UTC)

反对,1937年战争开始,但是1941年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称为中日战争。从实际出发,认为抗日战争更准确。维鲲留言2012年12月17日 (一) 09:00 (UTC)维鲲

反对。你干脆去英文区要求参考港式命名法改成"First Colonies-Britain War"或者"War of 1775",不能因为教科书一直叫American Revolution就跟着乱命名了,明显的有失中立原则。 User:wmyth222015年4月23日 (四) 09:12 (UTC)

关于抗战时期高级将领的国籍标志争议

而叶挺在成为新四军军长时并非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此时八路军与新四军同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为何不能一并使用国军军旗标志之? 若坚持使用镰刀斧头标志共产党方面的将领,是否南京——重庆方面的相关将领也要使用青天白日标志之? 同时建议在日军方面加入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国旗使用汪兆铭政权。 jycstart留言) 2012年7月5日 (四) 9:42 (UTC) 叶挺在欄沒有出現的必要。按大陸人所說八路新四軍都是共產黨自主領導,不能一併使用國軍旗幟。南京——重庆都使用青天白日沒錯,日本扶植汪氏(南京)目的就在取代原國民中央政府,國汪共三方應分別標示,這也算抗戰時期中國的內戰。---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02 (UTC)

个别争议,请不要删除所有将领前面的旗帜标志。 薰衣草毒药花瓣 2012年11月8日 (四) 17:47 (UTC)

亟需关注:中国抗日战争命名问题

近来用户‎阿撒晡魯持续将多个条目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替换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此行为仅源于IP用户:42.77.78.215在中国抗日战争讨论页面留言声称“本条目命名并不精确”。用户‎阿撒晡魯在留言表示支持之后即开始在多个条目中进行替换。我对此进行回退并留言抗议之后,用户‎阿撒晡魯无视之而持续替换动作,造成编辑战。此前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有过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名字的讨论(见相关讨论页),过半数的意见是保持“中国抗日战争”的称呼,认为此称呼是中文中的常用名称,并且并无不中立和地域性的问题。“中国抗日战争”条目也因此保持命名。然而用户‎阿撒晡魯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此前共识的持续挑战,并造成了争议和编辑战。希望社群能够关注这个问题,对此行为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命名问题进行讨论。—Snorri留言2012年7月20日 (五) 20:47 (UTC)

相关讨论页上边已经有很清楚的共识了。什么时候美国独立战争变成第一次美英战争了再来说第二次中日战争的事吧。--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2年7月20日 (五) 21:16 (UTC)
中国抗日战争是常用和普遍认同的名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最多只适宜作为重定向——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7月21日 (六) 02:49 (UTC)

挑战社群共识,发起编辑战,这已经是严重的破坏行为。--Gilgalad 2012年7月25日 (三) 10:48 (UTC)

Wikipedia:命名常规中“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惯例:尽量使用人、物或事项的最常见的名称,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称混淆。如果存在同名事物,可以使用消歧义页面。”现今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民国,均称之为抗日战争,符合该条。而第二次中日战争这一称呼,说实话,许多人根本不会想到抗日战争。

如果确实的要以第X次中日战争来命名,那么明时的抗倭是不是可以命名为第一次中日战争?关于中文维基百科的受众不一定是中国人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受众均是中国人,我们是否为了所谓的“中立”或者照顾非中国人的群体,而更改共识?勾股定理这一称呼是否应更改为更大众化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嘉定三屠是否应改为更中立性的清军在嘉定巩固统治措施?国共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是否应称之为国共于江西的第X次战争?--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12 (UTC)

兩岸不論學界或政府出版品都有使用「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中日战争」這兩稱呼,只是抗日戰爭較為常見。如果要求「照顧」所謂華人群體,那以人口比例寧漢合流(蔑稱)應取代寧漢復合(中立),因為多數中國人對於國民黨的團結只會想到「合流」,而不認識「寧漢復合」。---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37 (UTC)

不管是大陆政府还是台湾政府,官方均以抗日战争命名,此点无异议,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提及1937年-1945年的中日战争,首先想到的是抗日战争,而非第二次中日战争,此点也应无异议。如取欧美等国家之通用称呼,那么六四事件是否命名为“天安门广场抗议”?抗日战争,解释是抵抗日本侵华的战争,哪一点有违中立性这一标准?至于你说的宁汉合流,别说现在中文维基相对应的条目是宁汉分裂,就算是以宁汉合流为称呼,那么请问“合流”一词哪儿是蔑称了?现抗日战争条目,已在后面加入“亦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了。--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55 (UTC)

唉,兩岸官方都使用「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中日战争」這兩稱呼。中國人民抵抗赤化的剿匪戰爭應該也沒違反中立吧?今天天氣不錯,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5:40 (UTC)

但阁下不可否认,两岸政府目前以“抗日战争”这一称呼为主,所以现今维基百科的以抗日战争为主称呼,以第二次中日战争为次称呼的作法十分合理,并无不妥当之处。--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5:48 (UTC)

  • 一開始就說抗日戰爭只是中文區最常用,但並不中立也不精確,請看過前方討論再來發言,而第二次中日战争是兩岸官方與民間第二常用的稱呼,精確性中立度也沒問題,應該取代。---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6:07 (UTC)

可笑的“正名”,其实纯属破坏,直接回退便可。--CHEM.is.TRY 2012年7月28日 (六) 16:11 (UTC)

  • 對於此事,我有如下建議——
    • 1.首先請各位遵守維基禮儀
    • 2.請大家注意,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而不是“中國維基百科”。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上。
    • 3.“抗日戰爭”這個詞,“戰爭”這個詞沒有爭議,“日”這個字也沒有爭議,爭議就在於這個“抗”字上。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大家參考一下“朝鮮戰爭”和“1979年中越戰爭”這兩個詞條的命名方式,我認為中立性是維基不可動搖的一個核心概念,我在這點上比較支持用戶“阿撒晡魯”在這方面的意見——“抗”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中立性欠佳的字。“1979年中越戰爭”在漢語界的命名受兩岸問題影響,大陸一般被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而在港澳台一般被稱為“懲越戰爭”,越南則稱為“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但是我們達成的共識依然是“1979年中越戰爭”,這個在漢語界並不常見的說法,朝鮮戰爭那個詞條的命名方式亦同理。這體現了維基百科中立化原則高於大眾化原則。所以我認為“中日戰爭”就可以,第二次都不用。因為我認為甲午戰爭准確的來說應該屬於“清日戰爭”,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成立嘛……

--權政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08:58 (UTC)

方针规定:“尽量使用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请提供中文中任何相关名称比“抗日战争”更常见的证据。-Msuker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12:11 (UTC)
這點我有說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遠遠比“1979年中越戰爭”要更常見,但是我們最後依然選定了“1979年中越戰爭”。這是因為維基百科一貫的中立性方陣,才用詞上需要注意的問題比主流名稱重要。所以我認為按照危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中對標題命名的規則:“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8%AD%E7%AB%8B%E7%9A%84%E8%A7%82%E7%82%B9#.E6.9D.A1.E7.9B.AE.E5.91.BD.E5.90.8D”,是建議用“中日戰爭”這個命名的。--權政留言2013年4月8日 (一) 03:06 (UTC)
这点你说得根本不对,因为这个“远远”没有任何证据。随便找找,“官方”新华社就普遍采用中越战争的说法,诸如[1] [2] [3]。政府网站举例,位于“前线”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网站使用“中越战争”([4])的网页数为五个,而却没有一个网页使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5])。所以,首先你用一个本身为假的论据企图类比支持另一个观点,显然也是不成立的。更何况这两者还不能完全类比,因为中越战争在中文中有明显的常用不同名称,而抗日战争在中文中几乎唯一的常用名称就是抗日战争。
这就好比你说“中国”一词不中立,因为外国人不会在其它语言中客观认可“middle kingdom”,但是中文中有其它常用可代替“中立”名称吗?没有,有什么好说的。
中文维基不是中国维基,但是中文维基是中文维基。使用中文、尊重中文习惯是最起码的要求。-Msuker留言2013年4月9日 (二) 18:22 (UTC)
大眾化是一個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我也可以舉出很多標題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的文章和訊息。中立性這點可以參照維基編寫指南。“抗日戰爭”這個標題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中立度堪憂,而且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為接受。國際社會普遍為了中立性而接受“中日戰爭”這個詞,所以“中日戰爭”這個詞,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在國際社會是一個小眾,“中日戰爭”會比前者更為中立化、國際化和大眾化。依次看“中日戰爭”對“抗日戰爭”有著3壓1的優勢。雖然維基命名參考的建議是“儘量使用在本地區最常用的標題”,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前提是“此標題基本沒有中立性爭議”。最重要一點,不要忘了,維基百科的核心精神是中立與客觀,而不是大眾化,大眾化是一個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權政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4:40 (UTC)
其一,“我也可以舉出很多標題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的文章和訊息”这句话与你之前“‘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遠遠比‘1979年中越戰爭’要更常見”已经有了本质区别。你原来强调的是A和B远远比C(现用名)常见,用来支持自己可以使用非最常见条目名(如C)的观点,而现在变成了A和B也常见,不再讨论C,那么你整个论据就变成了无关论据。
其二,“抗日戰爭”這個標題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中立度堪憂,而且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為接受”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你观点的问题所在。因为中文维基的条目名、专有名词不是“国际社会”认知的中文翻译,而是中文的名称和专有名词。这是非原创方针以及命名常规所决定的。你所谓的“维基命名参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不清楚(从你的引用来看更多是强调中文各地区用词差异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中文与外文差异的解决方法),但是正式方针Wikipedia:命名常规全文没有“中立”两个字。
综上两点,你要用一个中文中完全不常用的“中日战争”,代替最常用的“抗日战争”,其唯一理由是命名中根本不存在的所谓中立性的建议,是违反方针而且没有充分道理的。最大的反例我已经说了,“中国”一词就是不中立的。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对于“中国”这个概念的称呼都没有中心、中央的含义。难道“中国”要换成“华夏国”?“支那”?-Msuker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6:17 (UTC)
中立性與詞語的褒貶含義無關,而是要求反映主流觀點,反映大眾認為的事實。以證據說話,不偏向任何一個小眾的觀點,才叫做不偏不倚,中立客觀。單純為了詞語的褒貶含義來斷定中立,才是不中立的表現。—Snorri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12:42 (UTC)
NONONONONO,詞語的中立也是很重要的,否則維基百科就會各種充斥著“聖上‘北狩’蒙古”、“澤東自延安‘戰略轉移’”、“中正‘轉進’台灣”這樣的了,就不符合維基編輯原則了……
分开讨论内容请记得分别签名。蒋介石败退台湾是中文中非常常见的说法,“中正转进台湾”又如何“充斥”?圣上就不提了,现代中文中哪个正常人对任何一个皇帝是用圣上称谓的?-Msuker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6:25 (UTC)
好吧,在下暫時支持現存標題,但是保留意見…不排除以後會拿出更多例證去推翻現存標題……--權政留言2013年4月11日 (四) 02:13 (UTC)

抗战结束时间?

目前的条目中说是于1945年9月2日签投降书算结束,不过我们历史学的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就算结束了。各位认为是哪个日期比较合适? Hx1997留言2012年9月25日 (二) 16:43 (UTC)

伪造虚构内容

我发现条目中被IP用户112.104.10.33加入了如下内容:

日軍侵華的一號作戰計劃,則因中共代表潘漢年與日軍达成默契,讓中共军队幾乎未受日軍攻擊<ref>「潘漢年是饒漱石根據毛澤東的命令派去和日軍與汪精衛談判的代表,而胡均鶴則是前日佔區和汪精衛的談判代表。」王明,中共五十年,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190-192</ref><ref>「都甲說,清鄉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治安。日本方面目前最關心的是津浦線南段的運輸安全。只要新四軍不破壞這一段的鐵路交通,日方則希望和新四軍有一個緩衛地帶。潘漢年說,新四軍的發展很快,目前正在穩步地鞏固和擴大農村根據地,也無意立即佔領鐵路交通線和其他交通據點。日軍要給新四軍一定生存條件,否則游擊隊就會隨時破壞鐵路交通的。」尹騏,潘漢年的情報生涯,人民出版社,2011年,ISBN:9787010094304</ref>。


经查看《潘漢年的情報生涯》原书第158页发现:潘汉年和都甲的谈话发生在1943年4月见汪精卫前后,是为了刺探1943年日军是否会立刻对淮南展开扫荡的情报。和1944年的“一号作战”(豫桂湘战役)计划并无任何关系。1944年豫桂湘战役发动时,日军从晋冀鲁豫边区抽调兵力,结果中共在1944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组织了对日军的反攻。无论是“中共代表潘漢年與日軍达成默契”,还是“讓中共军队幾乎未受日軍攻擊”都是伪造的虚假内容,而且有强烈的误导倾向。现在此列出,以供存照。—Snorri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18:56 (UTC)

刺探情報?閣下肯定從沒見過諜戰片,要求日方給新四軍發展空間,並表示自己無意侵犯日軍,雙方在談買賣,日本從中確保交通線的安全。延安日記裡也談到日本與中共方面的直接聯繫,共产国际驻延安特派员弗拉基米诺夫在日记中写到:“我无意中看到一份新四军总部的来电,中共领导与日本派遣军最高司令部之间长期保存着联系……中共领导人中只有几个人知道此事,毛泽东的一个代理人,可以说一直隶属于南京的冈村宁次大将总部的,什么时候需要,他都可以在日本反间谍机构的严密保护下,畅通无阻地往返于南京与新四军总部之间。”--219.85.242.1留言

发表原创意念请到别的场所。—Snorri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0:39 (UTC)
怎麼說?原出處寫沪宁至津浦一帶清鄉正處一號作戰裡。你認為有爭議可以補充其他說法。請補上「刺探」出處---219.85.242.1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0:49 (UTC)
那次会面是1943年4月的事情。日本制定一号作战是1944年1月的御前会议上决定的。完全是两回事。1943年4月的会面上如何能谈及9个月后才开始制定的作战计划?请不要再混淆了。—Snorri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1:04 (UTC)

1944年潘漢年提早獲得情報,讓中共幾乎未受日軍攻擊

中國網絡電視台消息 1944年4月,日軍制定增兵50萬攻擊中國的一號作戰計劃,潘漢年提早獲得情報,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幾乎未受日軍攻擊。 Happyseeu留言2013年8月13日 (二) 17:29 (UTC)

中國網絡電視台消息 视频第40秒,“抗战期间,潘汉年编织中共情报网络,渗透到日特岩井机关。依靠这个情报网络,潘汉年创造了中共情报斗争史上的奇迹。” Gourd (讨论) 2014年6月11日 (三) 19:20 (UTC+8)

岩井機構是日方專門針對重慶國民政府情蒐的單位,潘漢年經由岩井英一也取得特別通行證,雙方為合作關係。已補充其他相關資訊--219.84.179.145留言2014年6月15日 (日) 05:59 (UTC)

关于陕甘宁种植鸦片的问题

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种鸦片”这个谣言最近在网上到处流传。出处是一本前苏联的书《中国特区(1942—1945)》(中译名《延安日记》)。          1973年,前苏联以弗拉基米洛夫的名义在莫斯科出版的《中国特区(1942—1945)》一书,在海内外曾经引起很大反响。书中对延安的鸦片“生产”,有较多的“记述”。近来,这些“记述”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引用来制造各种谣言。          这里,通过分析来批驳这个无耻的谣言。          1942年5月,弗拉基米洛夫被派往中国,长驻延安。他的公开身份为塔斯社记者,实际身份则是第三国际联络员和苏军情报部情报员。1945年11月,返回莫斯科。1953年9月10日,在莫斯科病逝。年仅48岁。          这个以日记形式出现的书其实根本就不是弗拉基米洛夫亲自著述的。而实际是在1968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弗拉基米洛夫的儿子被召来“整理”其父档案后“编撰”出来的。在弗拉基米洛夫逝世了20年后的1973年,莫斯科出版了署名弗拉基米洛夫的俄文版以弗拉基米洛夫日记形式编撰的《中国特区(1942—1945)》一书。          在当时的背景下,对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的对中方的歪曲、诽谤、甚至极端恶意的攻击,也就不难想象和理解了。          曾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的前苏联学者罗维奇杰留辛就严肃指出过:     “《中国特区(1942—1945)》这本书中许多地方,作者一会使用英文资料,一会使用中文资料;同一人名和地名,有的按英文音译,有的按中文音译。不难看出这本书是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拼凑而成。”          可见,这本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是不值得相信的。这里在细节上试举一例:          1944年5月下旬,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来到陕甘宁边区。《中国特区(1942—1945)》这本书的243页(4月28日的日记)煞有介事地写了在记者到来前的“掩盖工作”:     “……大片土地都种上了罂粟,这是件十分令人不愉快的丢脸的事情。……怎么能掩盖得了呢?……著名的359旅被派往该旅驻地通往延安及其冬季营地的道路两旁,去铲除罂粟。第一旅也同样在干这个差事。”          而当时的历史记录实际是:     1944年5月31日黄昏,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经过通往延安及其冬季营地的道路时,看到沿途一片片小麦、小米,黄澄澄的丰收在望,豆子、棉花、亚麻,郁郁葱葱,尽收眼底。          仅仅一个月后,到处种着的罂粟就彻底变成了“小麦、小米、豆子、棉花、亚麻”,并且还“丰收在望”……除非是会变戏法或会使障眼法才可以办到。               当时国民党报纸倒是一直坚持说在陕甘宁边区鸦片“随处播种”。实际上,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里的《中央日报》记者张文伯当时的确就负有一个特殊使命——查找鸦片。          张文伯当时到延安后,到处查找鸦片烟苗。他曾经自己闯进一农户家问:“有没有鸦片烟?”农民回答:“没有。”张文伯又问:“种不种?”对方回答:“不种。”          张文伯仍不死心,独自溜进山沟,发现一片翠绿的青苗,自以为是鸦片烟苗,就拔了一株,拿回去给中外记者看,说他找到了鸦片幼苗,让大家“拍照”。大家最后鉴定是一株青菜的幼苗,一时大哗。张文伯原想找点诬蔑陕甘宁边区的“材料”,结果却闹了一个笑话……          陕甘宁边区种鸦片的谣言,其实在1944年就已经破产了。苏联在70年代为了一些需要,又把国民党用过的谣言搬出来。而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继续用苏联的资料进行造谣,其心可诛。          其实,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点,谣言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罂粟对生长环境是有特殊要求的,即:     雨水少但土地要湿润,日照长但不干燥,土壤养分充足而酸性小,海拔高度在900米至1300米为好。          处在黄土高原的陕北延安符合上述的这些要求吗?那个四季干燥、土地贫瘠的地方能够“随处播种”罂粟吗?          

  • 陕甘宁自清末一直都有种植鸦片的传统,自1949年之前并未间断,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参考白鹿原之类的描写哦。其次就是,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中共有下令辖区内农民种植鸦片,建议将此段删除,另建条目。--User:seawolf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11:20 (UTC)
自己去看陕甘宁边区条目就是了,是一个延安日记的事么,别说老百姓种了,当时军队都在发动起来种,另外,我不知道黄土高原是不是比现在鸦片花遍地开的阿富汗更干燥。---Victorkkd留言) 2013年8月12日 (三) 13:16(UTC)

阿富汗是山区那个金新月地带不干燥而且不缺水,军队都去种鸦片那还有战斗力,被严密的封锁,饭都吃不上,衣服都没有,要钱到哪去花更别提买了,不知道鸦片到哪去卖啊,好像粮食比鸦片重要吧。陕甘宁边区条目那些都是分析和猜测而且找不到出处。既然保密怎么可能留下证据更不可能到处宣传谁也不傻。

Happyseeu留言2013年8月8日 (四) 20:36 (UTC)

“参战方”一栏出现问题

“南京维新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时间重叠,存续时间均为1940-1945,事实上维新政府后来被并入伪国民政府,时间上讲,应该是一前一后才对。

让人恶心的抗日战争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 上海灘維基悍將  守望者傳奇  2013年10月26日 (六) 04:02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发现一处错误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赔偿应是两万万两,即两亿两白银,而不是文中两万两。

引用錯誤

张岩11編輯粗心大意,我把條目"引用錯誤"的問題消除了,現在被胡亂編輯後,條目又出現以下錯誤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5年)」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军史部抗战史1994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蔣中正抗日戰爭」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費正清論中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拜託不要胡亂編輯。就算你不管別人造成的編輯錯誤,編輯存檔前至少先用"顯示預覽"檢查一下你有沒有增加新的錯誤。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2月26日 (三) 01:53 (UTC)

张岩11請勿隨意刪除引用可靠來源的文字

张岩11编辑刪除了有引用可靠來源的文字。

卻事後透過無線電告知前線指揮官,早先命令純粹為宣傳,事實上共軍應盡量放慢移動速度,「每天移動五十里,每行軍三天,休息一天。」

是引用Michael M. Sheng. 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Mao, Stal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0–41. ISBN 0-691-01635-6. 盛慕真教授也給出來源。如果認為這段有問題,應該引用其他來源,指出為何有爭議,討論後刪除。依某位編輯的主觀意見直接刪除,違反維基方針。--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2月26日 (三) 02:28 (UTC)

1931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支持新疆、西藏、蒙古的自決或獨立

有編輯老是刪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支持少數民族的自決獨立權,我引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原文,「中華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一直承認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蒙古、回、藏、苗、黎、高麗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國的地域的,他們有完全自決權:加入或脫離中國蘇維埃聯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區域。」

這是不是分離主義?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4日 (一) 23:49 (UTC)

张岩11對內容的破壞

  1. 強行回退並不是維基解決爭議的方法。請在討論頁面尋求共識。
  2. 我的修改包括多個地方。张岩11每次都是全部回退,連沒有爭議的部分也回退。這藐視別的編輯的貢獻,屬於沒有禮貌的行為。

至於特定內容,我的修改比原文短,但是重點都包括進去。张岩11究竟基於什麼理由回退,可以討論。我的修改節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原文,請指出原創在哪?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7日 (四) 01:05 (UTC)

删除无关内容

东北易帜、国共内战等内容与抗战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专门开章节叙述,最多只需要在九一八和西安事变有关段落用一句话带过即可。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同理。--Gilgalad 2014年3月28日 (五) 11:35 (UTC)

大量删除問題很多。先寫幾個:

  1. 對於戰前中國國內四分五裂的說明不明確。國內的分裂造成無法集中力量抗日。
  2. 蔣中正在1931年7月23日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集中力量消除國內分裂。條目卻在1935年西安事变才首次提到西安事变前主導國民政府的方針。

費正清《中國新史》p.325就指出國民政府陷入對抗日本與中共的腹背受敵境地。因此寫抗战應該提国共内战。

MtBell的修改符合中共指責蔣中正不抗日的套路,不過在維基百科少來這套。--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00:09 (UTC)

某位讼棍请有点历史常识:“蔣中正在1931年7月23日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离九一八还有两个月,这已经是第三次剿共,请问这和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九一八以后,抗日救亡运动风起,口号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双十二就是在举国上下一致要求抗日的气氛下发生的,所以有关国内政治分裂的情况只要在“抗日救亡”这个章节内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即可。某讼棍单开一个章节唧唧歪歪什么“民族自决”,离题千里是为了什么,大家心里有数。不关心条目质量,一心往维基条目塞私货的人请自觉圆润地离开,不要为了龌龊的目的损害维基百科的名誉!--Gilgalad 2014年3月29日 (六) 03:01 (UTC)
某位五毛请有点閱讀能力,原文很明確的是在說明戰前情勢,國共還在打仗。與抗日战争关系,就是費正清說的國民政府陷入對抗日本與中共的腹背受敵境地。戰前國民政府有兩個選擇,一是先消滅中共,一是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改變了蔣的選擇。這樣寫歷史才清楚。即使在抗戰中,國共還是對抗,這一點費正清也寫了。無論戰前戰後,國民政府都是腹背受敵。這一點毛澤東也間接承認,表示抗日是三國演義。這種情勢,對於抗日战争有沒有影響,應該沒有疑問。
一心在维基条目歪曲歷史的五毛请自觉地离开。--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03 (UTC)
上面两位都请注意文明用语。—Snorri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11 (UTC)
誰先罵人,不是明擺著嗎。--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39 (UTC)
(!)意見:楼上那位,骂人是无礼的行为。「某」谁也不知道是谁,除非这个「某」有自知之明.....-Wokesiet留言2014年3月30日 (日) 00:46 (UTC)
等等!抗日救亡運動那是中共所領導的街頭運動,中華民國這兒並不常見,先安內後攘外才是普遍說法。不能以地域觀強迫其他人接受‵4219.85.176.232留言

参考资料是不是编辑的时候被破坏了,来源请求

“使苏联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之不利,保证同盟国在西线胜利”2处[来源请求]或许是反证,假定推论——日本如果占领了中国全境,中国如果没有反抗,日本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从而影响到苏俄和美国战场。

另外看看历史版本是不是删除的时候删除了参考资料导致了错误。 Waeping留言2014年7月8日 (二) 04:49 (UTC)

模板圖片怎不見了?

今天看本條目發現原本由五六張照片組合而成的模板圖片怎不見了?是經過討論後移除的嗎?如果是的話應盡速補上才是;如果是有人私下移除那我就放回去。es91213留言2014年11月28日 (五) 15:35 (UTC)

中日戰爭條目的宣傳部分

以下為代PO,我同學的意見:

我覺得中日戰爭條目的宣傳部分有問題,可能需要來源請求!
<1949年直到1980年代,中國大陸基本上未正面宣傳過國軍在抗戰中的表現,如1979年徐州師範大學歷史系編寫的教參《世界歷史大事紀年》和196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中的中國抗戰年份大事表,自八一三事變後,唯一提到國軍行動的就是豫湘桂戰役,此外還有花園口決堤和封閉生活書店發動反共高潮之類,主要內容都是中共的活動和作戰。1980年代起出於對歷史事實的認同開始宣傳國軍的作戰,如台兒莊戰役。近年來中國大陸歷史教科書中(如人教版,上海版,四川版等),描寫國軍正面戰場抗戰篇幅大幅增加,並且儘量避免提及 國軍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給偽軍發軍餉,全面抗戰爆發四年後才對日宣戰之類的負面內容。相反台灣教科書幾乎對抗戰時共軍的作戰內容一字不提,有提及的在篇幅上也遠不及大陸教科書描寫國軍的內容,基本上未正面宣傳過共軍在抗戰中的表現。>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2日 (六) 06:12 (UTC)

如果沒有可靠來源提出這樣的分析,就是原創研究,覺得有問題可以先掛OR或CN。這段我猜結論比較容易找到來源支持,舉例反而難找(來源必須是直接以這些例子來說明,而不是維基編輯把那幾本來源綜合分析自行當作結論的依據)--LHD留言2015年8月22日 (六) 07:47 (UTC)
那一段內容原本有一個來源的,但是後來被我移除了,因為該來源很明顯是不可靠來源。這就是被我移除的來源--M940504留言2015年8月23日 (日) 10:19 (UTC)
難道沒聽過一分抗日嗎?這明顯是在幫中共宣傳。--Cbliu -☎talk☎ 2015年8月25日 (二) 04:32 (UTC)

八路軍、新四軍應劃為第三方勢力

中共自己早已承認不受國府控制、三國鼎立,國府後期也認為中共是禍害不該被歸為友軍,中共中央也把國軍視為頑軍,因此,這個觀點屬史實不算原創,兩岸一廂情願的說法早該改改。共軍也與日本皇軍、汪氏軍事物資、抗日情報互助合作,潘漢年除面見汪不被接受外,其他部份已平反了。----219.85.182.30留言2015年9月20日 (日) 20:37 (UTC)

正確來說,當時的中共武裝勢力只能定義為地方盜匪,如果用更嚴格的定義,則應當定為恐怖分子。111.246.43.111留言2016年9月24日 (六) 05:43 (UTC)

中国抗日战争#外部链接YouTube链接是否侵权

本人为了丰富条目的来源,在中国抗日战争#外部链接加入了如张学良、宋美龄抗日演说、汪精卫演讲等YouTube视频链接,是否符合维基相关方针?链入YouTube视频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不侵权?谢谢 --Cq521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08 (UTC)

有種模板叫作{{Youtube}}。-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地質滅絕專題2015年11月28日 (六) 08:14 (UTC)
影片連結是侵權的就是有侵權,影片連結沒侵權的就是沒有侵權,要不要向YouTube檢舉自己判斷,已經被侵權的影片不能放上維基百科。--KOKUYO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19 (UTC)
谢谢两位给的信息,不过不是我期待的答案。能不能告诉我,我上面列出的视频到底有没有侵权?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没有,又为什么?——Cq521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56 (UTC)

搞回好那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數字

1937年7月後軍隊傷亡380萬–1060萬餘人 40萬–100萬名戰俘被殺

其實全世界的人都知當時共產黨的人員在那8年當中只約傷亡約1萬人(或只800?),只有內地的14億人才不知。

免得誤導後代。

我不知道谁编辑的信息栏里面死伤数字,但我真是服了你们这些看不懂英文却又瞎翻译英文的人了

日本军队:
死亡总计:450,000-480,000
中国合作者:
伤亡总计2,860,000-4,987,000
这是现在我们中文版信息栏里的数据,数字和英文版一模一样,同时连引用都是一样,很明显是翻译维基百科英文版的内容。
但是你们翻译归翻译,你们起码也要看懂英文版在说些什么再翻译啊。
你们确定英文版是说中国合作者伤亡伤亡总计2,860,000-4,987,000? 那明明是说日军加上伪军(中国合作者)合起来伤亡这么多好吗?
英文版写的是日军伤亡从日方统计的190万到台湾统计的367万之间(其中死亡日本统计是455,700-480,000, 台湾统计日军死亡177万,大陆统计日军死亡105万),而中国合作者伤亡96万,加起来是2,860,000-4,987,000。然后注明2,860,000更为可信。
你们居然把日军加伪军合起来的伤亡2,860,000-4,987,000,写成全是伪军的伤亡?而且中国合作者,你们真的只会直译啊?稍微变通点都不会? 就不能把中国合作者直接翻译成伪军吗?
这么明显的翻译错误都没人关心,却有人还在关心中共是否数据造假。就算是造假也好,你最起码也得把造假的数字看懂和翻译对啊
说真的中文版的二战条目和抗日战争条目真是太差了,全部照搬翻译英文版不说,还大量的翻译错误,就算是翻译对的也只会直译,连伪军都可以翻译成中国合作者。 顺便二战和抗日战争的条目内容基本还是翻译几年前的英文版,明明现在英文版都大幅修改了。
而且中国抗日战争居然通篇引用英文资料以及翻译英文来编写。明明英美两国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也就最近5年才兴起,最著名的英文相关作品芮納·米德的《被遗忘的盟友》也是2013年才写好的,而且基本还只能从政治外交上面解析这场战争,军事上还写不了什么。像前面有人说的什么全世界都知道,只有大陆14亿人不知道什么的。事实却是,英美在芮納·米德方德万于最近几年开始研究前,西方还真以为国民党只反共不抗日,只有共产党打打游击战,其中代表作就是巴巴拉·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那书就只差没说国民党没对日军放一枪一炮了,而那本书居然是美国关于中国抗日最权威的书。而芮納·米德和方德万之前,英美还真以为是中国只有共产党打打游击战。事实反倒是只有大陆的中国人知道国民党英勇抗日,按照以前美国巴巴拉·塔奇曼为主导的观点,美国就差没找国民党还钱了,因为美国人认为国民党把本应该用在抗日上面的钱全部拿去剿共了。所以,英美对于中国抗战研究程度很低,我就不明白为啥抗日战争的条目还要依靠英文翻译。


土鱉的走狗開始竄改歷史了

就算要改成14年,真不知道土鱉跟其走狗哪來的臉面,將各地抗日游擊隊的功績都算到自己頭上,真是一個字賤,兩個字無恥,三個字不要臉,改到連中國人自己都吐槽,怎麼不乾脆從明朝倭寇甚至唐朝白江口算起。61.223.228.137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10:19 (UTC)

哪隻土鱉的走狗可以出來說明一下,1935年才成立的土鱉東北抗聯,要怎麼樣才能穿越時間,回到1931年開始這個捏造出來的"14年抗戰"?61.223.228.137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10:32 (UTC)
也不知道谁更搞笑。要是照阁下的逻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对日本宣战,您老人家是不是要说“四年抗战”?九一八之后坚持抗击日军的东北军残部,还有十九路军、二十九军,就这样在您的嘴皮子底下“被投共”了。还有,请别躲在IP地址后面人身攻击,殊不知IP地址不但不能匿名,还有可能暴露您的位置,对您不利。——by 小林林“何それ?意味わかない。”留言Email 2017年1月12日 (四) 12:04 (UTC)
閣下其實也不用偷換概念,要判斷幾年很簡單,就看當時的"國民黨中央政府"幾時開始對日本進行戰爭行為,為什麼不能判斷成14年,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自發性攻擊日本人的地方性武裝盜匪暴力集團,並沒有任何官方的身分,單純只是一群民間人士而已,根本沒資格代表整個中國,如果這些極少數的民間武裝盜匪暴力集團就可以代表整個中國發動對日戰爭,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去追查,當時最早對日本人進行暴力犯罪的案件是在哪一年發生的,抗戰應該從那年算起才對,如此一來我想肯定不止14年,你說對吧。
而土鱉竄改歷史的用意也很簡單,就是否定當時的國民黨政權擁有代表全中國的政治權力,意圖將國民黨中央政府與東北的地方盜匪劃上等號,只是這群白癡卻忘了自己當時也沒有在抗日,而是忙著武裝暴力顛覆國民黨政權的叛亂行為,有什麼資格出來說話。
另外關於IP不用閣下操心,我每次上網時都會隨機跳動,就算有人反向追查,就算真因此查到某個身分,被查到的也絕對不會是我本人,而且我發現在WIKI發言好幾年來,IP從來都沒有重複過,所以請放心。61.223.224.149留言2017年3月19日 (日) 14:21 (UTC)
誰叫現在掌控中國的是土鱉呢?真是是非顛倒阿--114.44.220.240留言2017年1月15日 (日) 02:01 (UTC)
維基百科不是論壇,請諸位將話題控制在條目本身範圍内,避免在此處抱怨。Kou Dou 2017年3月19日 (日) 22:37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0:17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7日 (六) 12:54 (UTC)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中国抗日战争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戰爭與軍事,提名人:小培  讨论  2017年6月16日 (五) 05:00 (UTC)
投票期:2017年6月16日 (五) 05:00 (UTC) 至 2017年6月23日 (五) 05:00 (UTC)

1.首段:「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為起始點的「全面抗戰」稱為「八年抗戰」;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為起始點則稱為「14年抗戰」。」─明顯多餘訊息。
2.「名稱」一段:「而「支那事變」一詞僅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在歷史書中出現。」─可以再考慮改的順一點寫法,自己想吧...
「根據「抗戰」時間,若從1941年12月9日對日正式宣戰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起有八年,常稱「八年抗戰」;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歷時十四年,因此也稱為「十四年抗戰」。」─可以說明與條目名稱有點不搭...
3.「局部戰爭(1931年-1937年)」:

「上海事變」一段:
「...3月2日,第十九路軍因後援不繼,蔣光鼐、蔡廷鍇、戴戟發表撤退通電。
戰役歷時33天,3月2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第十九路軍腹背受敵,被迫全線撤退」─明顯也可以修飾,一樣自己想吧...

4.「全面抗戰與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1938年)」:

「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一段:「7月17日,蔣發表《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第二次廬山講話),正式表明準備全面抗戰的方針。」─請問是要發表哪一種? 還是說第二次廬山講話 = 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
「淞滬會戰」一段的「(日軍死傷實則近10萬人)」不只是半形符號,也感覺可能是多餘的...
「華東戰場、徐州陷落」一段:
「南京失守後之士氣為之重振,人心尤為興奮。日軍改向山東、河南之交與安徽北部進攻。5月,國軍放棄徐州,戰場移於豫東。」─此句不只語句也需要修飾,讀起來也有點乏味(或許啦...)

5.「中日相峙(1938年-1941年)」:

「深入內陸」一段:
「日本陸軍共計已確定至少有十五萬六千四百一十七人作戰陣亡(不計海軍方面陣亡人數與病死者)」此句應該要將數字寫成156,417,以及半形符號要修改
就承認日軍已經有數十萬人在華作戰陣亡(應不含病死與意外身亡人數)─這個叫做:讀者實在看不懂,難道不是嗎,不中立...

(此條目語句問題實在太多了,所以抱歉了...一般的讀者實在很難有耐心讀完)--Z7504留言2017年6月23日 (五) 00:57 (UTC)


参考資料

  1. ^ 李學仁. 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網. 2005-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03). 


1支持,4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7年6月23日 (五) 05:04 (UTC)